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一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一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南省邵东市一中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毫无疑问,高铁的成功对于今日之中国是一个现象级的事件,它的成功是如此地惊人,如此地突兀,以致在几年前甚至现在,仍然有很多人在质疑它的成功。其实,中国高铁的成功并非忽如一夜春风来,而是经历了扎扎实实的五个阶段的发展历程。
中国高铁萌芽于对国外高铁技术的跟踪,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乘坐新干线的画面传回国内后,成了高铁概念的一次大普及。但是中国高铁真正的起点是1990年,《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于当年正式完成。后面围绕要不要建设高速铁路,要建设什么标准的高速铁路,什么时间动工建设高速铁路,“建设派”“缓建派”“磁浮派”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舆论大战。这个阶段从1990年开始,到1998年为止,主要是高铁的思想启蒙阶段,除了将广深铁路改造成时速160公里的准高速铁路外,并没有动工建设真正的高速铁路,所以这个阶段多被称为中国高铁的石器时代。
第二阶段从1999年开始,到2002年为止,可称之为中国高铁的青铜时代,标志性事件是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秦沈客专的开工建设,期间还经历了国产动车组的研发高峰,诞生了以中华之星、先锋号、蓝箭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国产动车组型号。数据统计显示,中国早期自主研发的动车组高达20多个品种,总产量达到67列,其中大部分都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这67列动车组中,内燃动车组47列,电力动车组20列;有46列在国内进行试验或交付运用,另外21列则出口到了国外。
第三个阶段从2003年开始,到2010年为止,中国高铁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标志性事件是“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的大规模建设以及高速动车组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个阶段最突出的成就是奠定了中国高速铁路网的主骨架,确定了中国高速铁路网的建设以及运营标准,这个框架与标准至今仍是中国高铁的基石,这就是黄金的真正成色。
第四个阶段从2011年开始,到2013年夏天截止,这是中国高铁的英雄时代。这个阶段中国高铁经历了降速与降标,经历了甬温线动车事故,中国高铁在起伏中艰难前行。这一阶段的主要成就是实名制购票以及互联网售票的推行,在大大缩短了人们旅行时间的同时也方便了人们的购票出行。
第五个阶段从2013年夏天开始一直到今天仍在继续,可称之为中国高铁的白银时代。这一阶段中国高铁重新恢复发展势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逐年恢复并接近2010年的水平,中国干线高速铁路重新恢复时速350公里的建设标准,运营高速铁路也分步骤稳妥地恢复到设计时速运营。这一阶段的另外一个重大成就是中国高铁重新赢得声誉,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成为我们国家的一张名片。
(摘编自高铁见闻《〈大国速度:中国高铁崛起之路〉序言》)
材料二: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越来越多的中国高铁在亚洲、欧洲、非洲等地区落地生根,促进了国家间的互联互通,也让更多地区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得标准者得天下”这句话揭示了标准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中国高铁领跑世界,不仅体现在硬件标准上,更体现在软件服务上。在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过程中,输出“中国高铁标准”被视为最高追求。在2016年9月召开的第三十九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上,“中国高铁标准”正式被确定为世界通用标准。近年来,“中国高铁标准”正逐渐超越过去的“欧标”“日标”,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
不过,在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日益突出的问题和风险,尤其是中国与发达国家高铁标准竞争激烈,以及东道国政府干预的风险、高铁标准的本土化适应等问题,这极大影响了中国高铁海外投资的整体效益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认识和充分发挥中国高铁标准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进一步促进中国高铁标准国际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基础和支撑作用,真正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世界标准的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高端制造“走出去”的共识。
高铁标准本质属于知识,高铁标准“走出去”的过程实质上是知识转移的过程。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时代,变局中的中国企业国际经营效能与中国产业全球影响力也在与日俱增。中国高铁产业及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是这种变局的一个特殊观察窗口,它不仅是一种交通技术国际转移扩散,更是一种新的国际交往与合作模式的全球推进过程。高速行驶的中国高铁在推进各国互联互通的过程中,也在有力地促进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全球价值链模式下各参与方同生共荣的基本特征紧密契合,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价值链是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高铁及中国高铁标准的国际化步伐将迈向更高层次。
(摘编自刘鸿武《〈从中国制造到世界标准: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的知识转移研究〉序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1990年《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正式完成为起点,中国高铁进入思想启蒙阶段,此阶段并未建设真正的高速铁路。
B.伴随着“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的建设以及运营标准的确定,中国高铁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展现了黄金的真正成色。
C.对中国高铁产业及标准“走出去”过程的了解,可观察大变局时代下中国企业的国际经营效能情况与中国产业的全球影响力状况。
D.中国高铁产业以及中国高铁标准的“走出去”,从根本上看是一种全球推进过程中新的国际交往与合作模式下的交通技术国际转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1999至2002年中国高铁青铜时代,中国高铁的“走出去”步伐已悄然开启。
B.在经历降速降标、动车事故的艰难英雄时代,中国高铁提升了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C.中国高铁在伴随着标准“走出去”的白银时代,获得了未曾有过的认可和赞誉。
D.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国高铁及中国高铁标准的国际化将走向更高层次。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二中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的一项是( )
A.经过与中国方面激烈竞争,2015年底,日本最终拿下印度首条高铁“阿默达巴德—孟买”高铁线建设合作项目。
B.2014年,中国和尼日利亚经过谈判后,签署了高铁线合作商务合同,该高铁线贯穿重要产油区,经济意义重大。
C.2018年2月,意大利总理朱塞佩宣布,出于环境评估、保护文物遗迹等方面的考虑,将终止中意高铁建设合约。
D.雅万高铁项目建设中,针对印尼的国情和实际,中国铁路总公司提出了政府主导搭台、两国企业合作的新模式。
4.材料一把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分为五个阶段,请简要分析这种划分的阅读效果。
5.为什么说中国高铁是我们国家的一张名片?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发现
[俄]契诃夫
公鸡扒开一个粪堆,
找到了一颗珍珠。……
——克雷洛夫
五等文官巴赫罗木金在写字台旁边坐着,心情郁悒。
今天傍晚的舞会上,他遇到了二十多年前他爱过的一个女人。这个太太当初是出色的美人,对她钟情是很容易的,就像揭邻人的短处一样容易。巴赫罗木金记得特别清楚的是她的大眼睛,仿佛她的眼底铺着柔和的天蓝色丝绒。他还记得她一头金黄而又带点栗色的长发,像田野上成熟的黑麦,迎着大风起伏不定。……当初那个美人高不可攀,神态严峻,难得微笑,不过,一旦微笑,“①她就能用笑容把一支正在熄灭的蜡烛重又点燃。……”然而现在,她成了一个干瘦、唠叨的老太婆。
“真是岂有此理!”他暗想,信手用铅笔在纸上画着,“任什么凶恶的意志也不能像大自然这样糟蹋人。……”
他想了很久,突然跳起来,②像被蛇咬了一口似的。
“上帝啊!这可是件稀罕事!我居然会画画?!”
在他信笔涂抹的那张纸上,在粗糙的线条当中,出现了一个美丽的女人头像,就是以前他爱过的那个女人。这幅画画得不很到家,然而那慵困而又严峻的目光、那柔和的面部轮廓、那蓬松起伏的浓发,却十分传神。……
“多么出人意外!我居然会画画!我活了五十二年,从没想到过有什么才能,可是到了老年,突然,才华出现了!简直不能想象!”
巴赫罗木金不相信自己了,就拿起铅笔,在美丽的头像旁边画了个老太婆的头像。这一次,犹如画那个年轻的女人一样,又画得很传神。
“奇怪!”他耸了耸肩膀,“很不错嘛,见鬼!如何?可见我是个画家!可见我很有天赋!从前我怎么会不知道呢?真是怪事!”
即使在旧坎肩里找到一笔钱,即使有消息说他升了四等文官,也不会像现在发现自己有创造能力那样又惊又喜。他伏在桌上足足忙了一个钟头,画头像,画树木,画马……
“了不起!”他赞叹道,“只要再学会技巧,就十全十美了。”
这时候,听差走进来,端着一张小桌,上面放着晚餐。他吃下一只松鸡,喝下两大杯勃艮第后,浑身软绵绵的。……他回想这五十二年来一次也没想到过自己会有什么才能。不错,对艺术的美,他一生都是倾心的。他年轻的时候,唱过歌,画过布景。……而且,直到老年,他都在不断着书,把好诗抄录下来。……他素来善于说俏皮话,谈吐不凡,批评中肯。……显然,天才之火是有的,然而被各种俗务埋没了。
“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他想,“说不定我还能写诗,写小说呢!真的,如果我在青年时代,发现自己的才能,当了画家或者诗人,那会是什么样的局面?”
他的想象力为他描出另外一种生活,跟其他千百万人的生活截然不同。它同一般俗人的生活根本不能相比。
“人们不给他们官阶和勋章,这做得对……”他想,“他们是不受官阶和勋章约束的。……而且只有出类拔萃的人物才能评断他们的活动。”
这时候他顺带想起遥远的过去的一件事。……他母亲是个性情乖僻的女人,有一次她跟他一块儿走路,在楼梯上遇到一个醉醺醺、不像样子的男人,她竟然吻一下他的手。
“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是个诗人!”
她做得对。……如果她吻将军或者枢密官的手,那就是谄媚逢迎,对一个有教养的女人来说,再也没有比这更糟的事了,可是吻诗人或者画家的手,那却是理所当然的。
“那是一种不寻常的自由生活啊……”巴赫罗木金暗想,往他的床跟前走去,“还有他们的荣誉和名望呢?不管我在机关的工作多么出人头地,也不管我当什么官,③我的名望越不出这个蚂蚁窝。……他们可就完全不同了。……诗人或者画家,心平气和地睡觉也罢,喝得酩酊大醉也罢,反正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在城里和乡下,总有人背诵他们的诗,观赏他们的画。……谁不知道他们的姓名,谁就是无知……”
巴赫罗木金浑身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就往床上一坐,对听差点一下头。……听差走到他跟前,小心地脱掉他身上的一件件衣服。
“嗯,是啊……那真是一种不平凡的生活。……铁路是人们早晚会忘掉的,然而菲狄亚斯和荷马,人们却会永远记住。……特烈基亚科夫斯基写得糟透了,可是就连他也被人们记住了。……唉唉!……好冷啊!……倘或我现在是个画家,那会怎么样?”
听差正给他换上睡衣,他就趁此机会在脑子里描绘出一幅画面。……这时候他,画家或者诗人,正在黑夜里一步步走回家去。……有才能的人往往没有马车,那么只好步行。……他,这个可怜的人,就一步步走着,身上穿着褪色的大衣,说不定脚上连套靴也没得穿。……公寓门口的看门人在打盹,这个粗鲁的畜生开了门,看也没看他一眼。……在那边,在社会人士当中,诗人或画家的名字受到尊崇,然而那种尊崇却没给他带来什么好处:看门人没有因而客气些,仆人也没有和气些,家人更没有宽容些。……他的名字受到尊崇,可是他本人却遭到白眼。……如今他筋疲力尽,饥肠辘辘,终于走进他又黑又闷的房间里。……他想吃点什么,喝点什么,可是,没有松鸡,没有勃艮第。……他困倦极了,可是他的床又硬又凉。……他得亲手给自己倒水,亲手给自己脱衣服……光着脚在冰凉的地板上走来走去。……最后他不住地颤抖,昏昏睡去,知道他没有雪茄,没有马车……知道他书桌的中间抽屉里没有安娜勋章和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下边抽屉里也没有支票簿。……
巴赫罗木金摇摇头,在弹簧床垫上躺下,盖上鸭绒被子。
“去他的!”他躺得舒舒服服,快要睡着了,“去他……的吧。……幸好我年轻时没有……没有发现我的才能。……”
④听差吹熄灯火,踮起脚走出去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写巴赫罗木金偶遇曾爱过的女人却不接着写他们的故事,而是借此让他发现自己的才华并生成新的情节,构思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B.巴赫罗木金母亲吻醉酒诗人一事,反映了诗人在她心中的崇高地位,从而激发了巴赫罗木金关于艺术能给他带来巨大声誉的想象。
C.听差周到的侍候,打断了巴赫罗木金关于画家或诗人生活的想象,故事情节发生急遽转折,这赋予了小说深刻的社会批判性。
D.小说情节围绕巴赫罗木金某个晚上的心理活动展开,将主人公的回忆、想象和现实境遇糅为一体,场景集中,开阖自然。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用夸张手法,表现那个太太当年笑容迷人,能让认为她高不可攀的人也会再生爱恋之情。
B.句子②以被蛇咬作比,写出那个美人出乎意料的变化给巴赫罗木金带来的震惊和打击之大。
C.句子③用比喻手法,说明巴赫罗木金发现了自己艺术才华之后,对做官给他带来的名望不满。
D.句子④用细节描写,以小见大,反映了当时俄罗斯社会等级森严、官员生活奢侈安逸的现实。
8.小说题记引自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诗《公鸡和珍珠》,请根据小说内容,推断公鸡面对珍珠的态度,并简析作者以此为题记的用意。
9.契诃夫主张,“好和坏都不要叫出声来”,即作者不要直接对笔下的人或事发表看法,应让读者自己根据作品内容去思考、评判。试结合巴赫罗木金发现自己才华后的心理活动,谈谈作者是如何实践这一主张的。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
武王伐纣,师渡盟津,死士三百,战士三万。纣之陈亿万,蜚廉、恶来,身先戟斧,陈开百里。武王不罢士民,兵不血刃,而克商诛纣。无祥异也,人事修不修而然也。
(节选自《尉缭子·武议》)
材料二:
传语称:“纣力能索铁伸钩,抚梁易柱。”言其多力也。“蜚廉、恶来之徒,并幸受宠。”言好技力之主致技力之士也。或言“武王伐纣,兵不血刃。”夫以索铁伸钩之力,辅以蜚廉、恶来之徒,与周军相当,武王德虽盛不能夺纣素所厚之心纣虽恶亦不失所与同行之意。虽为武王所擒,时亦宜杀伤十百人。今言“不血刃”,非纣多力之效,蜚廉、恶来助纣之验也。
案武王之符瑞,不过高祖。武王有白鱼、赤乌之佑,高祖有断大蛇、老妪哭于道之瑞。武王有八百诸侯之助,高祖有天下义兵之佐;天下畔秦,宜多于纣。高祖伐秦,还破项羽,战场流血,暴尸万数,失军亡众,几死一再,然后得天下,用兵苦,诛乱剧。独云周兵不血刃,非其实也。言其易,可也;言不血刃,增之也。
凡天下之事,不可增损,考察前后,效验自列,是非之实有所定矣。世称纣力能索铁伸钩,又称武王伐之兵不血刃。夫以索铁伸钩之力当人,则是孟贲、夏育之匹也;以不血刃之德取人,则是三皇、五帝之属也。以索铁之力,不宜受服;以不血刃之德,不宜钝兵。今称纣力,则武王德贬;誉武王,则纣力少。索铁、不血刃,不得两立;殷、周之称,不得二全。不得二全,则必一非。
(节选自《论衡·语增篇》)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武王德A虽盛B不能夺C纣D素所厚之心E纣虽恶F亦不失G所与H同行之意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加,指增加,与《劝学》“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中“加”意思不同。
B.幸,指受到君王宠信,与《六国论》“洎牧以谗诛”中“诛”用法相同。
C.其实,指它的实际,与“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中“其实”意思相同。
D.当,指抵挡,与《石钟山记》“有大石当中流”中“当”的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认为,用兵不是为盗,目的只在于惩罚祸首一人而不伤害无辜,兵不血刃就能赢得天下人的亲附。武王伐纣就是如此。
B.传言纣王力大无比,又宠信蜚廉、恶来等猛士。材料二推断,商周对战之时,即便纣王被擒住,武王也不能做到“不血刃”。
C.材料二认为事情不能随意夸大,仔细考察,真相才会得到判定。纣王力大无穷与武王兵不血刃不能同时成立,必有一个说法错误。
D.材料一以武王商纣力量悬殊却能轻易克敌的事例,论证了修行人事的重要性;材料二则通过具体分析推断,否定了这一观点。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
(2)今称纣力,则武王德贬;誉武王,则纣力少。
14.请根据材料二第2段,用自己的话将下面的推理过程补充完整。
前提:(1)相比武王,高祖的祥瑞更加明显;
(2)相比武王, ;
(3)即便如此, 。
推断: 。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扬州
[明]陈子龙
淮海名都极望遥,江南隐见隔南朝注。
青山半映瓜洲树,芳草斜连扬子桥。
隋苑楼台迷晓雾,吴宫花月送春潮。
汴河尽是新栽柳,依旧东风恨未消。
[注]南朝:代指南京,南京是历史上南朝时宋、齐、梁、陈的都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写诗人极目远眺,“望”与《沁园春·长沙》中的“看”都有领起下文之妙。
B.诗歌第二句将“南京”称作“南朝”,增添了历史沧桑之感,奠定了全诗的怀古基调。
C.诗歌颔联描绘了扬州的自然景色,“半映”与“斜连”两个词语表现出了景色的层次感。
D.诗歌颈联以虚笔写景,将历史遗迹融入自然景观之中,营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氛围。
16.本诗尾联和《扬州慢》结尾“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在表情达意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辛弃疾举目远眺故土,悲叹北伐艰难,但又从“ , ”的赣江水中看到冲破阻碍的希望。
(2)《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刘克庄写出边境环境恶劣和军情紧急的两句是:“ , ”。
(3)“铁衣”是用铁甲编成的战衣,也借指战士。在古诗词中,透过“铁衣”,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边塞将士不畏严寒、刻苦训练、奋勇杀敌的身影,如“ , ”。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小一方腐乳, 浓缩着多重蜕变。
黄豆被倒进盛满水的大缸内,浸泡两天,( ① ),成了一个个鼓鼓的小胖子。接着把黄豆磨成豆浆,再用布袋沥出豆渣,再把去渣后的豆浆放进大铁锅里煮熟。然后起锅,将满锅“琼浆玉液”舀进“花缸”。经盐卤点化,豆浆似变戏法一样凝固起来,( ② )。轻轻地舀出豆腐, 放进模框。被模框塑形的豆腐成为腐乳的雏形,这是“白坯”。给“白坯”刷一遍曲霉后,封在笼格内,让它们静心“修炼”。在适宜的条件下,曲霉慢慢进入豆腐,慢慢发力,改变豆腐的性状并生出味道。豆腐会渗出一点水分,接着长出细细的绒毛,这就是毛霉。几天之后,绒毛密密地盖满笼格。
豆腐终于完成前期发酵的“功课”, 出房, 见阳光。那时叫它什么都不对——豆腐已霉,腐乳将成未成。接下去,把整排笼格搬到一个大缸旁,把霉豆腐取出并盘进大缸内,一层层,一圈圈,挤压也不怕。将备好的盐分层撤匀,以抑制毛霉生长;再把上百斤左右的黄酒倒进盐缸内,豆腐淹至“没顶”,让它们脱尽俗气,在酒中洗浴。这个密封腌制的过程一般要持续一两个月。腐乳在盐缸内服服帖帖,四方的豆腐块已软化,内里也已脱胎换骨,成为货真价实的美味。
在这段充裕的时间里,腐乳似在盐缸里举行隆重的“毕业仪式”,又像聚在一起举办“高峰论坛”。霉茵做完交班前的谢幕致辞,盐继而成为主角,掌控场面;黄酒进场调味,是重要参与者;腐乳即将炼成,少不了一场“毕业感言”,它们会诉说蜕变的过程,诉说师傅们的勤劳,也会骄傲地描述自己的滋味。
18.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下列句子中的“一般”与文中加点的“一般”,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平时他说出啥意见一般都得到汤阿英的尊重,这点小事更不在话下了。
B.她以为要救中国,一定先有学问,还要有一般志同道合的朋友。
C.不管大家怎样劝他,他都像秋风过耳一般,根本不听。
D.虽然他的学习成绩一般,但他一直非常努力。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语言生动形象,饶有趣味,请简要分析。
22.下面是豆腐到腐乳的发酵流程图,请根据材料内容填空。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生的一大遗憾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我也曾想过”。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2.C 3.B 4.①内容上:读者可以从整体上全面了解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起伏变化和各个阶段的突出特征;
②结构上:读者可以更清晰、快速地把握按时间顺序表述的文本逻辑和结构;
③心理上:读者可以获得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体验。 5.①中国高铁在硬件标准和软件服务上领跑世界;
②中国高铁标准正式被确定为世界通用标准,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
③中国高铁推进各国间的互联互通,促进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6.C 7.B 8.粪士喻指巴赫罗木金五等文官的凡庸工作:珍珠喻指他的绘画才华。公鸡最终应该是放弃了珍珠而继续在粪土中寻找可以果腹的粮食。这与巴赫罗木金因为贪图享受而放弃才华一样。作者引用寓言,暗示创作意图,即讽刺人们甘于眼前安逸平庸的生活而宁可放弃珍贵的东西。 9.小说中,作者只是客观呈现人物心理活动:先写巴赫罗木金为当年因没有及时发现才华去获得名望感到遗憾,尔后写他为没有及时发现才华而能过上五等文官的优裕生活感到庆幸。作者没有直接发表看法,去影响读者的阅读和思考,而是将褒贬暗寓于人物心理变化形成的对照之中。读者须根据作者提供的事实,把握人物心理的变化,作出评判。
10.BEF 11.A 12.D 13.(1)所以用兵,是用来讨伐暴乱之人、禁止不义行为的。
(2)如今称赞纣的力气(大),那么武王的道德就被贬低了;称誉武王(的道德),那么纣王的力气就被小看了。 14. 高祖的实力更为雄厚 高祖付出惨重代价才打败秦国 武王不可能兵不血刃就打败纣王(或:武王也要付出惨重代价才能打败纣王)
15.D 16.①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柳树诉说遗憾,芍药寂寞开放,将意象人格化;②都运用了借景抒情(乐景衬哀情)的手法,含蓄隽永,回味不尽,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③都表达了吊古伤今、感时伤怀的情感。
17.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闻说北风吹面急 边上冲梯屡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18.吸足了水;形成豆腐 19.“上百斤左右”改为“上百斤”或“百斤左右”;“豆腐”前加“将”;“脱尽俗气”与“在酒中洗浴”互换位置。 20.A 21.①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霉菌、盐、黄酒和腐乳等物以人的情态、动作、心理,生动形象,感染力强。②词语贴切新颖,将“谢幕致辞”“掌控场面”“毕业感言”等本用于典礼等场合的词语用于腐乳发酵场景,富有生活情趣与文学韵味。 22.①改变性状,生出滋味 ②分层撒盐 ③调味
23.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