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消息二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课件(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 消息二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课件(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1.消息二则
3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学习目标
1.了解消息的要素以及结构,理清文章内容、层次。
2.了解电头,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3.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的情感和立场。
新课导入
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已经失去了战略防御能力,但仍有204万兵力据守长江以南,并借“和谈”烟幕,构筑长江防线,企图依托长江天堑,与人民解放军隔江对峙zhì。中共中央早已洞悉国民党政府的意图,组织百万大军逼近长江,分东、中、西三个集团,做好了渡江准备。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开始。
新闻知识你知道多少?
1、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还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等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文体,极为常见,运用广泛。
新闻知识你知道多少?
2、新闻的特点: ⑴时效性强:报道迅速及时。
⑵真实客观: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虚构不夸张。
⑶简洁性:语言简明扼要。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3、新闻的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即记叙的六要素)
复习导入
你了解了多少新闻知识?
何人?(Who )
何时?(When )
何地?(Where )
何因?(Why )
何事?(What )
如何?(How )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情发生的原因
--事情发生的经过
--事情发生的结果
六要素
五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新闻知识你知道多少?
①标题:是整篇新闻的眼睛,具有简明、醒目、概括性强的特点。它可以是只有一个主标题,也可以是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包括:主标题、引题、副标题。
②导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新闻的基本事实或主题,给读者以总体印象。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③括号内的部分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
④主体: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⑤背景和结语: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4、新闻的基本结构:
消息的标题,分引题(又称眉题、肩题)、正题(又称主题、母题)和副题(又称辅题、子题)。出现在报刊上有如下几种情况:(1)多行标题。多行标题,一般有三行,即中间一行是正题,是标题的核心,用来揭示主题或提示重要事实;正题上面一行是引题(眉题),用来引出正题,说明事实,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正题的下面一行是副题(子题),用来补充说明情况或说明正题或依据。双行标题。其一,出现引题和正题。其二,出现正题和副题。(2)单行标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消息的标题,力求言简意明,平易亲切,准确新颖,富有吸引力。采用哪种标题,要酌情而定。
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他的讲话稿收在《毛泽东选集》里,他的诗词收在《毛泽东诗词集》里,他撰写的新闻消息收在《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里。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读读写写
溃退 泄气 督战 要塞 业已
摧枯拉朽 锐不可当 芜湖 荻港
kuì
xiè

sài
dāng


溃退:
泄气:
督战:
要塞:
业已:
摧枯拉朽:
锐不可当:
解释词语
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泄劲。
监督作战。
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已经。
这里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当,抵挡。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的标题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三十万大军”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胜利南渡”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战况。
人民解放军的宏大气势
渡江已取得部分胜利
读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从标题中你能够获取哪些信息?
(提示:找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我三十万大军
胜利 南渡长江
何人
何事
二、读新闻,把握文章
如何
3
读导语: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这则消息的导语包含了什么新闻要素?
何时:二十一日
何人:人民解放军
何事:渡过长江
何地:长江
二、读新闻,把握文章
3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1949年4月20日
长江前线(芜湖—安庆)
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敌军
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二、读新闻,把握文章
读主体: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诸城进击中。
这则消息的主体包含了什么新闻要素?
3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六要素。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何故:
如何:
四月二十日午夜开始至四月二十一日;
芜湖、安庆之间;
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胜利南渡长江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3
参考旁批,思考:
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
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
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
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
二、读新闻,把握文章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3
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二、读新闻,把握文章
主体:消息的主干部分。
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
完整告知对应消息导语
具体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
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倒金字塔结构。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二、读新闻,把握文章
电头
1、品新闻“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增加可信度。
著名通讯社名称: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 、 塔斯社(俄罗斯)、共同社(日本)。
3
整体感知
再度课文,标出消息中的结构。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标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电头)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导语)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结语)
(主体)
2.阅读课文,找出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复习
标题:
电头: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头脑风暴
默读勾画,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
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敌军:摧枯拉朽、军无斗志
褒贬
结构图示
我三十万大军
胜利南渡长江
标题
导语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体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20日午夜至21日
芜湖、安庆之间
三十万人民解放军
胜利渡过长江
英勇善战
进军迅速
总结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顺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也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请找出下面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温家宝强调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加强全国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做好健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保障制度等工作。
标题
导语:
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
主体:
“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保障制度等工作。”
拓展延伸
品味赏析
熟读课文,说说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
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歌颂:
英勇的、万船齐放、直取、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突破、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英勇的、英雄式的、坚决地”直接赞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解放军英勇善战,行动果敢,进军迅速,战果辉煌。“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说明时间短,战果大,从而表现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