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消息二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课件(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 消息二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课件(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复习导入
你了解了多少新闻知识?
何人?(Who )
何时?(When )
何地?(Where )
何因?(Why )
何事?(What )
如何?(How )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情发生的原因
--事情发生的经过
--事情发生的结果
六要素
五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题目解义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西路军
35万
中路军
30万
东路军
35万
100 万
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
读“标题”
1.标题告诉我们什么内容?你认为这标题有什么特点?
人民解放军 百万大军 横渡 长江
质疑:标题中“百万大军”是不是虚数?文中哪些数字可以印证?
人物
军队数量
渡江方式
渡江地点
简明醒目、
概括性强
不是虚数。下文说,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合计百万,照应了标题。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六要素。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何故:
四月二十日夜起至四月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2.阅读课文,找出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
标题:
电头: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从“二十日夜起”到课文最后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暗含着主体中
整体感知
再度课文,标出消息中的结构。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概括介绍了人物、地点以及全局的战况,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二十日夜起,……课文最后。
标题
导语:
主体:
标题、导语、主体三者不可缺,背景和结语有时候会暗含在主体里面。
兵力 战线 时间 战况
中路军 30万 安庆-芜湖 20日夜--21日夜 全部渡过
西路军 35万 九江(不含)-安庆 21日17时--22日22时 渡过2/3
东路军 35万 芜湖-江阴 21日17时--22日22时 大部分已渡过
3.读三路部队作战过程,结合图片,完成下表。
二、研读课文,体会详略
品味赏析
1.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顺序
三个层次按时间先后顺序衔接起来,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二十日夜起”和“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可见,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一气呵成。
详略
3.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中路军写得简略,西路大军写得稍详,东路军写得最详。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渡江概况
主体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中路军首战告捷(略写)
西路军所向无敌(较详)
东路军战绩辉煌(详写)







重点
结构图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标题
导语
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
中路军:
首战告捷
西路军:
所向无敌
战绩辉煌
英勇善战
进军迅速
东路军:
重点
语言的准确性
写法探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 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战线长
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战绩辉煌
九江未解放,用语准确
战线长胜利大
1、语言准确、概括
总结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了渡江战役的战况,歌颂了我军的 ,嘲笑了敌军的 ,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
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溃不成军、毫无斗志
留心身边的人和事
多多读报
看看新闻
模仿揣摩
敢于动笔
有心
阅读
模仿
写作之前的准备
二中小记者
采访身边的人和事,或记录以前开展过的活动,以新闻的方式在班级中报道。
读新闻,看新闻,写新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写作中提高核心素养
毛泽东最广为流传的八句话: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
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最谦虚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最充满信任的一句话——你办事我放心。
最无奈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请你说出关于战争的古今名言两条。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毛泽东)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春秋·孙武)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孟子)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诸葛亮)
主旨归纳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全面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概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了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的根本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赞扬了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消息,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