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航班学段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航班学段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段初三航班学段考试
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 高铁动车车厢禁止吸烟,高铁装有的离子式烟雾传感器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的特点,其主体是一个放有锯()放射源的电离室。下列关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核外电子数为95 B. 质子数为146 C. 质量数为146 D. 中子数为95
2. 某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
A. 相对原子质量和核电荷数 B. 电子层数和核内中子数
C. 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D.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3. 合成新物质是研究化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意大利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下列关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等质量的和所含氧原子数目相同
B. 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 和不互为同素异形体
D. 1个分子由2个分子构成
4. 下列物质的属类归纳不正确的是(  )
A.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
B.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C.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称为纯净物
D. 含氧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
5.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都正确的一组是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HCl NaOH
B NaOH NaCl CO
C KOH MgO
D CaO CuO
A. A B. B C. C D. D
6. 某元素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16 B. 属于非金属元素
C. 其含氧酸的化学式为 D. 为酸性氧化物
7. 将硫酸钠、氯化镁的混合物放入水中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钠离子和镁离子的数量比为4:5,则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数量比是
A 1:3 B. 3:2 C. 8:3 D. 5:1
8. 下列关于同素异形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红磷转化为白磷属于物理变化
B. 石墨导电,金刚石不导电,故二者不互为同素异形体
C. 和的分子式不同,但结构相同
D. 、、都是硫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
B. 原子核外的电子按其能量不同分层排布
C. 电子的能量越低,运动区域离核越远
D. M层电子的能量大于L层电子的能量
10. 下列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相符合的是【 】
A. 氯化钾(KClO3) B. 高锰酸钾(K2MnO4)
C. 氢氧化亚铁 [Fe(OH)2]
D. 硫化钠(NaS)
11. 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氯原子的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
B. 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 氯元素的化合价只有-1价
D. 氯原子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的氯离子
12. 具有下列结构的原子一定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 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B. 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C. M层电子数为K层电子数的
D. K、L层电子数之和比M层电子数大5
13. 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稀有气体元素位于0族
B. 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
C. 第ⅠA族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D. 主族由长周期元素和短周期元素组成
14. 构成下列各物质的微观粒子与构成氧气的微观粒子种类相同的是
A. 氯化钠 B. 汞 C. 氨气 D. 二氧化硅
15. 温度升高时,温度计内的水银(汞)柱会上升,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A. 汞原子自身的体积变大
B. 汞原子的数目增多
C. 汞原子之间间隔增大
D. 汞原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16. 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酒精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运动而扩散到空气中
B. 空气中的氧分子与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得到的氧分子的性质完全相同
C. 9 g水和9 g水蒸气所含的水分子数目是相同的
D.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比原子大
17. 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下列这些微粒中,不会引起极光的是(  )
A. α粒子(氦的原子核) B. 电子 C. 质子 D. 中子
18. 生物体死亡后,体内含有的碳—14会逐渐减少(称为衰变)。因此科学家可通过测量生物体遗骸中碳—14的含量,来计算它存活的年代,这种方法称之为放射性碳测年法。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关于衰变后生成的新原子核说法正确的是
A. 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 B. 氧原子核,含8个质子,6个中子
C. 碳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 D. 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
19. 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一定不会改变的是
①粒子的电性 ②电子层数 ③最外层电子数 ④质子数
A. ④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20. 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n+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A. m=n B. m=n+x C. m=n-x D. m=x/n
21. 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有①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②二氧化碳是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③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元素和一个碳元素;④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的;⑤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⑤ D. ①②④
2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若两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 若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这两种粒子的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C. 若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这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
D. 若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则这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23. 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非金属氧化物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从某种意义上讲,可将、、、、等归为一类,则下列氧化物中与它们同属一类的是
A. CO B. NO C. D.
24. 下列是X、Y两种元素的核电荷数,能形成的是
A. 12、17 B. 8、2 C. 8、11 D. 9、13
25. 某金属元素R没有可变化合价,它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O,则它的氯化物的化学式(  )
A. R2Cl
B. RCl
C. RCl2
D. RCl3
26. 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误作食盐,会使人中毒死亡。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 ﹢2 B. ﹢3 C. ﹢4 D. ﹢5
27. 如图为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示“口”中应填写“锌”,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该元素原子中子数为30,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
C. m、n的值分别为30、2,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D. 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n2+
28. 航天制造需要用到钛合金,工业上可用四氯化钛生产钛。四氯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3 D. +4
29. 已知某铁原子的实际质量为x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56。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银原子的质量为
A. B. C. D.
30. 某瓶气体由CO、、三种气体混合而成,经测定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该瓶气体中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 65% B. 55% C. 45% D. 35%
二、非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31. 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则元素R的化合价是________,写出该元素以相同化合价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
32. 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Y为+2价,X为+5价,Z为-2价。X、Z两元素在化合物里组成的原子团为-3价,且有5个原子。则此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3.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或写出化学用语所代表的意义。
(1)氮元素:________。
(2)3个铁原子:________。
(3)4P:________。
(4)3H:________。
(5)O:________。
3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以下几种微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或离子结构示意图:
碳原子 硫离子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写出基态溴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
35.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净化自然水”的活动探究。活动中小伟同学发现某组员设计的过滤操作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B________。
(2)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3)指出图中的错误:________。
(4)该学生进行过滤操作后发现,过滤后的液体仍有浑浊现象,请你帮他找出造成此现象的可能原因:(答出一点即可)________。
36. 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19世纪末汤姆孙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提出类似“葡萄干布丁”的原子模型。为进一步探究原子的结构,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
(2)当α粒子轰击金箔时,图中能正确表示其运动轨迹的是________;
(3)实验中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证据是________。
37.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事实:
(1)电镀前用稀硫酸除去铁锈(氧化铁)________。
(2)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________。
3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向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________色沉淀,该过程主要发生的是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如果是化学变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2)实验2中试管中固体逐渐减少,固体表面有________产生,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3)碘酸钾是一种白色固体,在医疗上常作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药剂,受热会分解生成碘化钾并放出氧气。写出碘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39. 磷的含氧酸有很多种,其中有磷酸()、亚磷酸()、次磷酸()等。
已知:每个磷酸、亚磷酸、次磷酸最多消耗NaOH的个数依次为3个、2个、1个。
(1)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
(3)为________;为________。(填“正盐”或“酸式盐”)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段初三航班学段考试
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C
【16题答案】
【答案】D
【17题答案】
【答案】D
【18题答案】
【答案】D
【19题答案】
【答案】A
【20题答案】
【答案】B
【21题答案】
【答案】C
【22题答案】
【答案】B
【23题答案】
【答案】C
【24题答案】
【答案】C
【25题答案】
【答案】C
【26题答案】
【答案】B
【27题答案】
【答案】D
【28题答案】
【答案】D
【29题答案】
【答案】C
【30题答案】
【答案】D
二、非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31题答案】
【答案】 ①. +5 ②. R2O5
【32题答案】
【答案】Y3(XZ4)2
【33题答案】
【答案】(1)N (2)3Fe
(3)4个磷原子 (4)3个氢原子
(5)氧元素或一个氧原子
【34题答案】
【答案】(1) ①. ②. ③. ④.
(2)1s2 2s2 2p6 3s23p64s23d104p5
【35题答案】
【答案】(1)漏斗 (2) ① 玻璃棒 ②. 引流
(3)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4)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36题答案】
【答案】(1)原子核 (2)B
(3)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且不改变原来的方向
【37题答案】
【答案】(1)
(2)
【38题答案】
【答案】(1) ①. 蓝 ②. 化学 ③.
(2) ①. 气泡 ②. ③. 浑浊 ④.
(3)
【39题答案】
【答案】(1)+1 (2)第三周期,第5主族
(3) ①. 酸式盐 ②. 正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