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陆地水体及其关系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陆地水体及其关系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4.1陆地水体及其关系
课程标准: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目标:
1.结合图文、视频资料,了解陆地水体;(区域认知)
2.结合实例,绘制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理解不同类型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和补给;(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3.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人地协调观)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陆地水体的类型,河流的补给类型,陆地水体间的补给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影响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的补给类型。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地理必修1中“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的基础上,对地球上的水的进一步深化学习。
教学方法:课件多媒体辅助,师生共同学生探究,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回顾高一地理水循环,阅读水循示意图。
水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地理要素之一,水在地理环境中以固、液、气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单不规则的水圈。其中陆地水体仅占3%,但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非常巨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陆地水体及其关系。
新课学习:
一、陆地水体的类型
阅读水循环示意图,你能说出陆地水体的类型有哪些?
陆地水体是陆地上各种水体的总称。在空间分布上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其中地表水包括了河流、冰川、湖泊、沼泽。按陆地水的性质可分为淡水和咸水。这节课主要按照空间分布来学习陆地水体的类型及其关系。
请同学们读图4-1-3,按陆地水体类型所占比重由大到小排序。
依次为冰川、地下水、湖泊、沼泽、河流…,由此可知各种陆地水体的占比差别较大,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陆地水体的特点及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河流在陆地水体中占比虽小,但跟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1、河流
读图4-1-4结合课本内容 思考:河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作用?河流可以为人类提供淡水、灌溉、航运、发电等发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有时也会带来洪涝灾害,威胁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在河流利用中要遵循河流自身发展规律,并珍惜水资源。保护好我们的每条河流。
2、冰川 看图4-1-5
思考:冰川是如何形成的?主要分布在哪里?
冰川是在陆地上由大气圈固态降水演变而成。 分布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
3、湖泊 看图4-1-6
思考:湖泊在自然环境中的主要作用?
调节河流径流量;调节局部地区气候。
4、沼泽 看图4-1-7 思考:沼泽是如何形成的?
沼泽是较平坦或稍低洼而过度湿润的地面
形成条件:地势低平,排水不畅,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地面物质黏重,不易渗透等。
过渡:河流、湖泊、冰川、沼泽按空间都属于地表水在地表水缺乏的地方开发利用地下水就显得尤为重要。
5、地下水
储存在岩石裂隙和土壤空隙中的水统称为地下水。
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称为潜水。储存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具有一定压力的水称为承压水。
地下水的不合理利用,往往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业容易造成地面沉降。华北地区是我国地下水超采和地面沉降最严重的地区,保护地下水资源刻不容缓。
小结: 潜水
地下水
承压水
陆地水 河流
湖泊
地表水 冰川
沼泽等
二、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水循环的知识,我们知道地表水可以通过下渗转化为地下水,地下水也可以出露为地表水,例如泉水是不是陆地水体之间都可以相互转化呢?
过渡:河流是各种陆地水体中流动性较大的水体,与其他水体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我们重点来学习河流与其他水体之间的关系。
思考:河流与冰川之间可以相互补给吗?
冰川融化可以补给河流,但河流水需要先蒸发再凝结降落,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作用才能形成冰川。因此,冰川可以补给河流,河流不能直接补给冰川。你答对了吗?
思考:河流与湖泊之间可以相互补给吗?看图4-1-13和图4-1-14.
位于东南亚柬埔寨境内的洞里萨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在雨季,湄公河水位暴涨,河水经洞里萨河道入湖中,从而减轻了湄公河下游泛滥,这事湖面上升,平均水深超过10米。旱季时,湖水经洞里萨河流入湄公河,补充了湄公河水量的不足,这时湖面下降,平均水深仅为1米。因此,雨季时河流补给湖泊,旱季时湖泊补给河流。
你能用示意图表示出河流与湖泊之间的补给关系吗?
河流与湖泊之间的补给关系取决于河流与湖泊的水位高低 ,因此河流与湖泊可以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起着调节作用,使河流径流量年内变化趋于和缓。水库就是我们修建的人工湖泊,可以人为调节河流径流量。
注意:在不同区域或湖泊的位置不同,湖泊与河流的补给关系也会有所不同。湖泊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可以与河流相互补给,但在河流源地,主要是湖泊补给河流,如长白山天池是松花江的源地,在内流区内,许多河流最终注入湖泊,一旦入湖,河流改道或断流,湖泊就会干涸。
请同学们看图思考河流与地下水的关系,二者可以相互补给吗?
河流与潜水之间是相互补给的,取决于水位高低。
接下来看课本89页活动“观察分析井水不犯河水的原因”思考:河水和井水的补给水源分别是什么?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真的井水不犯河水吗?
河水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地下水,井水属于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是河水,所以井水和河水是相互补给的关系。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其实是不科学的。但也有特殊情况,下来请看这张图。
黄河下游地上河示意图
在黄河下游,由于位于中游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河道不断淤积,河床抬高,形成了地上河,河水水位始终高于地下水位,因此只能河流补给地下水。
请大家思考,湖泊、沼泽与地下水可以相互补给吗?
可以,取决于水位高低。
总结: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只有冰川是单向补给的,其他水体不能直接补给。冰川、河流、湖泊、沼泽与地下水之间都可以相互转化、相互补给。
思考: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在“坎儿井”中是如何体现的?
坎儿井是荒漠地区用于开发利用地下水的特殊灌溉系统。春夏时节,吐鲁番盆地周边山地融化的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根据地势特点,利用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读图文资料可知,积雪、雨水汇集转化成地下水,地下水出露又转化为地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是相互补给、相互转化的。
过渡:在各种陆地水体中,河流是人类最直接利用的水体类型,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巨大。下来我们一起整理河流补给类型及特点。
闽江流域建溪叶坊站1953年降水量、径流量综合过程线
思考:1、判断闽江的主要补给类型及汛期?(雨水补给为主,汛期在夏季4—8月)
2、说出闽江径流量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
塔里木河一条支流上某水文站的径流量与附近库车的气温对照
思考:1、判断塔里木河的主要补给类型及汛期?(冰雪融水补给;汛期在夏季)
2、说出塔里木河径流量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气温和积雪冰川储量)
青海诺木洪河诺木洪站1958年径流量过程线
思考:1、判断诺木洪河的主要补给类型及汛期?(地下水补给,无汛期)
2、说出诺木洪河净流量的特点?(年内分配均匀)
小结:河流补给类型及流量、汛期变化特点
需要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的河流都是以一种补给类型为主,多种补给类型并存的混合补给。你能判断下面这条河流的补给类型吗?
读图思考1、判断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汛期?
2、河流径流量最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图中河流有两次汛期,一次在春季,一次在夏季,且主要出现在夏季。春季由于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融化补给河流。夏季河水来源主要是雨水这种类型的河流可以归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类型,其河流径流量及其变化受流域内降水量和气温两个要素共同影响。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比较典型。
课堂小结: 河流 湖泊、沼泽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冰川 地下水
陆地水
雨水补给
冰雪融水补给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河流补给类型
湖泊与沼泽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
当堂检测:
读“我国某两条河流的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河流年最大径流量出现在________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月河流有断流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月份流量较相邻月份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见,该河流流量随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2)乙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其中A汛期是__________________补给形成的,B汛期是______补给形成的。该河流径流终年存在,可知该河流至少有___种补给类型。
(3)根据其径流量的变化分析可知,甲、乙所处的地区分别是(  )
A.西北、东北 B.西南、东北 C.西北、东南 D.东北、西北
教学反思:1、创新深度不足。虽用了案例教学,但仍以教师讲解为主,为让学生自主设计: “某区域水体保护方案”,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深度激发,后续可增加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结合当地水体展开调研与方案设计。2、情感互动不足。课堂上更关注知识进度,未充分留意学生的反馈表情。下次教学中,可增加1-2次随机提问+即时鼓励强化师生情感联结。
互补
互补
互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