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摇啊摇》童谣里的亲情旋律汇报人:汇报时间:2025/08/05目录01.情境导入:唤醒亲情记忆02.新歌学唱:层层递进唱准情03.艺术表现:让歌声动起来04.文化拓展:童谣里的中国亲情05.课堂总结:把温暖带回家01情境导入:唤醒亲情记忆外婆的怀抱,你最想念什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外婆家吗?谁能分享一下和外婆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是外婆做饭的香味?是一起晒太阳的午后?还是被轻轻拍睡的温暖?这些珍贵的回忆,都充满了 温暖 与 慈爱 。今天,我们就用音乐,乘着小船,一起摇到外婆桥。随旋律荡漾小船律动初体验请闭上眼睛,跟着音乐轻轻摇晃你的身体,感受小船在水波中荡漾的感觉。让呼吸与动作同步,想象自己正躺在小木船里,随着水波缓缓前行。02新歌学唱:层层递进唱准情初听全曲,捕捉情绪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歌曲的速度是快还是慢?旋律舒展速度偏慢情绪亲切节奏游戏:身体打击乐用我们的身体来感受“摇啊摇”的节奏!X X X·摇 啊 摇拍腿拍手念白重点感受“摇—啊—摇”的长音,要持续三拍哦!分句学唱,细致指导1第一乐句:摇啊摇重点: 气息连贯 ,像坐在小船上轻轻摇晃,尾音保持。2第二乐句:摇到外婆桥重点:注意“外婆桥”的音准和 柔和咬字 ,可配合划船动作。完整演唱:技巧与情感融合呼吸练习学习缓吸缓呼,让歌声更连贯。发声指导用柔和的声音演唱,表达亲情。表情要求面带微笑,眼神亲切,传递温暖。03艺术表现:让歌声动起来多形式演唱:和谐与创意集体演唱声音和谐统一分组演唱一组唱词,一组用"lu"伴唱个别展示鼓励自信表现动作创编用身体讲述亲情故事"摇啊摇":身体左右摇摆"外婆桥":双手搭成拱桥"糖果糕":做品尝动作小乐器加入:奏响童年水乡碰铃每小节强拍敲击,像小船坚定的方向。三角铁在长音处滚奏,如水波轻柔荡漾。选择你喜欢的乐器,让我们一起合作,把歌曲变成一场小型音乐会吧!04文化拓展:童谣里的中国亲情文化拓展:童谣的足迹看看不同地区的《摇啊摇》,你发现了什么?江苏版“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真爱我。”旋律婉转,富有江南水乡的韵味。浙江版“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节奏明快,充满了活泼的童趣。四川版“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夸我好宝宝。”方言演唱,别有一番亲切的乡土气息。共同主题:都唱外婆,都摇到桥。童谣在口耳相传中,融入了各地的文化特色,但那份对亲情的眷恋是永恒不变的。亲情创编把爱写进新歌词为什么人们总把外婆和桥联系在一起?如果让你为外婆创编一句歌词,你会写什么?摇到外婆家,茶香飘满屋...05课堂总结:把温暖带回家收获分享 & 温暖传递我的收获学会了用柔和的声音唱歌。知道了童谣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版本。感受到了歌曲中对外婆的爱。温暖传递童谣是珍贵的文化宝藏,亲情是永恒的美好情感。希望同学们回家后,能把这首歌唱给家人听,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汇报人:Kimi AI汇报时间:2025/08/05感谢您的观看感谢您观看与支持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摇啊摇》课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摇啊摇》是一首流传广泛的经典上海童谣。歌曲采用C大调,6/8拍,中速,旋律优美动人,具有鲜明的江南音乐特色。整首歌曲结构规整,节奏平稳,如同一首温馨的摇篮曲,充满着亲情与怀旧的色彩。这首童谣的音乐特点鲜明:旋律线条流畅自然,音域适中(八度以内),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演唱。歌词质朴亲切,通过"摇啊摇""外婆桥""糖果糕"等具象化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温馨的童年画面,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首童谣不仅具有音乐教学价值,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培养学生亲情观念、传承民间文化的良好载体。【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他们在音乐学习方面已经具备基本的节奏感和音高概念,能够较准确地模仿和演唱简单的旋律。但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有限,自我管控能力较弱,对歌曲的情感理解还不够深入。在歌唱技能方面,他们的气息支持不够稳定,音准控制能力仍在发展中。特别是对于这种速度较慢、要求气息连贯的歌曲,学生在演唱时容易出现节奏不稳、气息不足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通过情境创设、游戏互动、肢体律动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现歌曲。【教学目标】依据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要求,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一、审美感知。通过聆听和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特点。 感知童谣独特的韵律美和旋律线条的流畅性。二、艺术表现。能够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把握准确的音高和节奏。 学习用连贯的气息支持歌唱,表现摇篮曲的摇曳感。三、创意实践。能够为歌曲创编简单的肢体动作,用身体律动表现音乐。 尝试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增强音乐表现力。四、文化理解。了解童谣的文化背景,感受其中蕴含的亲情情感。 通过学唱传统童谣,增进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 准确演唱歌曲旋律,把握舒缓的节奏。 用柔和连贯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抒情性。二、教学难点 歌唱时的气息控制,保持乐句的连贯性。 理解歌曲情感,生动表现亲情主题。【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歌曲音频、视频、图片素材) 钢琴或电子琴 打击乐器:碰铃、三角铁、沙球 外婆桥、摇船等情境图片 歌词卡片、节奏图谱学生准备: 音乐课本 放松的心情和专注的态度 课前与家人回忆亲情故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谈话激趣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外婆家吗?谁能分享一下和外婆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引导学生畅谈与外婆相处的温馨回忆,营造亲情氛围。2.律动体验 教师:"今天,我们要乘着音乐的小船,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请大家跟着音乐轻轻摇晃身体,感受小船荡漾的感觉。" 播放歌曲伴奏,引导学生做摇摆律动。3.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简要介绍童谣背景。【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谈话和律动创设情境,自然引出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二、新歌学唱(20分钟)1.初次聆听,整体感知。播放歌曲录音,出示外婆桥、小船等画面思考引导:"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歌曲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学生分享聆听感受,教师总结歌曲情绪特点2.节奏游戏,突破难点出示节奏卡片:X X X· (摇啊 摇)身体打击乐:拍腿、拍手表现二分音符的时值语言节奏:用"摇~啊~摇~"感受长音的保持3.分句学唱,细致指导(1)第一乐句学唱:教师范唱"摇啊摇,摇啊摇"重点指导:气息的连贯、尾音的保持想象练习:仿佛坐在小船上轻轻摇晃(2)第二乐句学唱:教师范唱"摇到外婆桥"注意"外婆桥"的音准和咬字结合动作:做划船动作帮助感受韵律(3)完整歌词学唱:按节奏朗读歌词,理解词意跟琴慢速演唱,注重音准逐步加快至原速,注意情感表达4.演唱技巧指导呼吸练习:学习缓吸缓呼发声指导:用柔和的声音演唱表情要求:面带微笑,眼神亲切【设计意图】 通过循序渐进的学唱过程,结合多种感官体验,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歌曲,同时注重歌唱技能和情感表达的培养。三、艺术表现(10分钟)1.多种形式演唱 集体演唱:注重声音的和谐统一 分组演唱:一组演唱,一组用"lu"模唱伴奏 个别展示:鼓励自信表现2.创编表演 动作创编:小组讨论为歌曲设计动作 "摇啊摇":身体左右摇摆 "外婆桥":手搭拱桥形状 "糖果糕":做品尝动作 展示交流:各组展示创编成果3.乐器伴奏 分发碰铃、三角铁等乐器 设计简单伴奏型: 碰铃:每小节强拍 三角铁:长音处演奏 合作表演:部分学生演唱,部分学生伴奏【设计意图】 通过多样化的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深化对歌曲的理解和体验。四、文化拓展(8分钟)1.童谣知识介绍 展示不同地区的《摇啊摇》版本 介绍童谣的传承意义和文化价值2.亲情话题讨论 教师:"为什么人们要把外婆和桥联系在一起?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蕴含的亲情和乡情。3.创意延伸 “如果让你为外婆创编一句歌词,你会写什么?” 学生尝试创编,分享交流。【设计意图】 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加深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亲情观念。五、课堂总结(2分钟)1.收获分享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2.情感升华 教师:"童谣是珍贵的文化宝藏,亲情是永恒的美好情感。希望同学们回家后能把这首歌唱给家人听,把温暖传递下去。"3.集体展示 在音乐声中,全体学生带着动作完整演唱歌曲。【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多元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传统童谣的魅力,基本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唱过程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积极参与创编活动。教学成效: 情境导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节奏训练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歌曲韵律 创编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文化拓展增强了学生的民族音乐认同感存在问题: 个别学生在长音保持时气息不够稳定 部分学生在创编时缺乏创新思路 对歌曲文化背景的理解可以更深入改进措施: 增加气息训练游戏,提高呼吸控制能力 提供更多创编范例,启发学生思维 补充相关影像资料,加深文化理解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摇啊摇》歌曲范唱.mp3 《摇啊摇》(原调原速)伴奏.mp3 【新教材】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演唱课《摇啊摇》教学设计.docx 【新教材】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演唱课《摇啊摇》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