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升华和凝华(PPT)2025-2026学年八上物理人教版2024期中复习课件知识点+习题(27页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12 升华和凝华(PPT)2025-2026学年八上物理人教版2024期中复习课件知识点+习题(27页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期中复习
专题12 升华和凝华
升华
(1)固态到气态的变化
1
现象 放在衣橱内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过一段时间变干 用久了的白炽灯的灯丝变细了
分析 樟脑球直接由固态变成了气态 衣服上的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 固态的钨在高温下直接变成了钨蒸气
归纳 在这些现象中,樟脑、冰、钨丝都是由固态直接变为了气态 考点01升华和凝华
(2)概念: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作升华.
(3)对升华现象的理解
①升华并不是熔化和汽化两种物态变化之和.
②理论上讲,固态物质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升华,但实际上常温下很多固态物质,如金属,可以认为是不升华的.
③加热可以加速固体升华,如碘升华,在常温下非常缓慢,但稍一
加热,升华现象就非常明显.
④生活中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用久的白炽灯灯丝变细、碘升华、干冰升华等.
考点01升华和凝华
凝华
(1)气态到固态的变化
2
现象 冬天,房间窗户玻璃内侧出现“窗花” 寒冷的冬天,江边树枝上出现雾凇 深秋的早晨,地面、草叶上出现霜
分析 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直接由气态变成了固态的冰晶附着在玻璃上 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气温骤然降低时,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冰晶附着在树枝上 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气温迅速降低时,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冰晶附着在地面、草叶上
归纳 在这些现象中,物质都由气态直接变成了固态 考点01升华和凝华
(2)概念: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作凝华.
(3)对凝华现象的理解
①凝华并不是液化和凝固两种物态变化之和.
②理论上所有气态物质都能发生凝华,只是在通常情况下很多气体都难以凝华或者凝华得极其缓慢.
③生活中常见的凝华现象:霜、冰晶、冰花、雾凇、灯泡变黑等.
考点01升华和凝华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1)碘的升华和凝华
3
实验过程 ①在两个相同烧杯中装入适量热水和冷水,并分别测量记录温度
②将装有少量碘颗粒的封闭玻璃容器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容器中的固态碘受热后,容器内慢慢充满了紫色的碘蒸气,碘颗粒的量减少,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降低.
考点01升华和凝华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1)碘的升华和凝华
3
实验过程 ③将容器放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容器中的碘蒸气遇冷后变成了固态的碘,附着在容器壁上,用温度计测量,冷水的温度升高
实验结论 ①碘可以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化,不出现液态;
②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考点01升华和凝华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1)碘的升华和凝华
3
实验过程 ③将容器放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容器中的碘蒸气遇冷后变成了固态的碘,附着在容器壁上,用温度计测量,冷水的温度升高
实验结论 ①碘可以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化,不出现液态;
②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考点01升华和凝华
(2)升华吸热的应用
物质升华时会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大量的热,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干冰的升华.
人工降雨 将干冰撒入云层,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急剧降低,云层中的水蒸气大量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聚集形成降雨
考点01升华和凝华
贮藏物品 干冰升华不但能吸收大量的热,还没有残留物,因而可以将干冰制成强制冷剂,用于贮藏物品
舞台效果 在舞台上喷撒干冰可使舞台上方的空气温度迅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液化成大量小水滴,可形成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
考点01升华和凝华
物态变化总结
物质一般分为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这三种状态之间又存在着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各过程的吸、放热情况与联系如图所示.
4
考点01升华和凝华
水循环示意图
1
考点02水循环
水循环过程中的物态变化
2
考点02水循环
1
自然界中的水蒸气液化现象
考点03液化
(2)热棒的工作原理
考点04汽化和液化的应用
1.(2024秋 长垣市期中)下列生活情境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湿衣服晾干
B.清晨,草叶上形成的露珠
C.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
D.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冻肉,表面有一层白霜
C
解:A、湿衣服晾干,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A错误;
B、露珠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错误;
C、樟脑片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进入空气中,属于升华现象,故C正确;
D、冻肉表面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D错误。
考点01升华的概念及现象
2. (2024秋 安州区校级期中)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
C.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
A
考点02升华的吸热特点
解:A、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液态小水滴,是壶中喷出的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故A错误;
B、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食物容易熟,故B正确;
C、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故C正确;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是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蒸汽,发生了升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A。
考点02升华的吸热特点
3.((2024秋 天山区校级期中)“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伟大成就之一。古人通过观测天体运行,总结出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的规律,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立春时节冰雪消融
B.霜降时节霜挂枝头
C.寒露时节露珠晶莹
D.冬至时节千里冰封
B
解:A.冰雪消融,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霜是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故B符合题意;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C不符合题意;
D.冰的形成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03凝华的概念及现象
4.(2024秋 雄县期中)下列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过程需要放热的是(  )
A.春天,河中的冰雪消融
B.夏天,清晨的迷雾消散
C.秋天,晶莹的露珠形成
D.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
C
解:A、春天,河中的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清晨的迷雾消散,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
C、秋天,晶莹的露珠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符合题意;
D、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04凝华放热特点
5.(2024秋 榆次区期中)谚语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关于下列谚语中的加点字分析正确的是(  )
A.“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C.“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考点05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
解:A、雪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
BC、雾和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故BC错误;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固态的小冰晶,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05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
6..(2024秋 惠东县期中)“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下列是关于“二十四节气”中的诗句有关天气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雨,这是凝固放热的现象
B.白露团甘子——露,这是汽化放热的现象
C.霜降水返壑——霜,这是凝固吸热的现象
D.大雪满弓刀——雪,这是凝华放热的现象
D
考点06三态六变化三吸热三放热
解:A.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C错误;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D正确。
考点06三态六变化三吸热三放热
7.(2024秋 白云区期中)地球表面70%以上是海洋,但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全部水资源的万分之一,提高节水意识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表水吸热,液化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液化成小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晶
D.小冰晶降落过程中,液化成雨水
B
考点07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解:A.地表水吸热,由液态水汽化为水蒸气,故A错误;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故B正确;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放热凝固成固态的小冰晶,故C错误;
D.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吸热热量,变为液态,熔化成雨水,故D错误。
故选:B。
考点07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