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汽化和液化(PPT)2025-2026学年八上物理人教版2024期中复习课件知识点+习题(50页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11 汽化和液化(PPT)2025-2026学年八上物理人教版2024期中复习课件知识点+习题(50页PPT)

资源简介

(共50张PPT)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期中复习
专题11 汽化和液化
汽化
(1)液态到气态的变化
(2)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作汽化.
1
现象 洒在玻璃板上的水,一段时间后不见了 涂在手臂上的酒精,过一会儿就不见了 锅里的水烧开一段时间后,水量会减少
分析 水:液态→气态 酒精:液态→气态 水:液态→气态
归纳 物质都由液态变成了气态 考点01汽化和液化
液化
(1)气态到液态的变化
2
现象 水烧开后从壶嘴喷出“白气” 秋天草叶上出现露珠 刚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冒“白气”
分析 从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气态→液态 空气中的水蒸气:气态→液态 雪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气态→液态
归纳 物质都由气态变成了液态 考点01汽化和液化
液化
(1)气态到液态的变化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作液化.
2
现象 水烧开后从壶嘴喷出“白气” 秋天草叶上出现露珠 刚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冒“白气”
分析 从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气态→液态 空气中的水蒸气:气态→液态 雪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气态→液态
归纳 物质都由气态变成了液态 考点01汽化和液化
沸腾:
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沸腾是汽化的一种形式.
实验: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你认真观察过水的沸腾吗 将冷水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升
1
2
考点02沸腾
升高了.如果持续加热,水的温度是不是会越来越高 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有什么特点
实验思路 我们可以通过将水加热至沸腾,测量水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图像,得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陶土网、烧杯、秒表、水、带孔硬纸板
实验过程 (1)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将温度计插入水中,确保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水中,但不要触及烧杯壁和烧杯底.
(2)用酒精灯外焰给水加热,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当水温接
考点02沸腾
实验过程 90℃时开始计时,每隔0.5min读数一次并记录温度值,直到水沸腾4~5min后为止.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①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烧杯底部有气泡产生,且温度越高,气泡越多,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直至消失,如图甲所示.
②沸腾时,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烧杯内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到达水面破裂,如图乙所示.
(3)用夹子将烧杯放到实验桌上的瓷盘中,水停止沸腾.数据记录表如下:
考点02沸腾
实验过程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温度/℃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时间/min 5 5.5 6 6.5 7 7.5 8 8.5 9 9.5
温度/℃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考点02沸腾
实验结论 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表中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再把它们连接起来,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实验现象和图像可知:
(1)水在沸腾前,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水在沸腾后,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2)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考点02沸腾
交流 反思 (1)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①提高水的初温;②减少实验的水量;③调大酒精灯火焰,并用外焰加热;④在烧杯上加带小孔的盖子,以减少热损失.
(2)带孔硬纸板的作用:①减少热损失;②固定温度计,防止水沸腾时温度计晃动;③防止加热过程中温度计上形成水雾,影响读数.
(3)液体的沸点(沸腾温度)和液面上方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实验时由于受大气压的影响,测出的水的沸点可能不是100℃
考点02沸腾
沸点: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作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
沸腾的条件:
(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例如,家里煮饺子、蒸馒头时,在水沸腾后仍然要继续加热,就是为了使水能够继续吸热,保持沸腾.
3
4
考点02沸腾
蒸发的概念
(1)生活中的蒸发现象
1
情境 地板变干 湿衣服晾干
现象 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儿就不见了 晾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不久后变干了
结论 水的温度虽然没有达到沸点,但是水也发生了汽化,变成了气体 考点03蒸发
蒸发的概念
(1)生活中的蒸发现象
(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作蒸发.蒸发是汽化的另一种形式.
1
情境 地板变干 湿衣服晾干
现象 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儿就不见了 晾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不久后变干了
结论 水的温度虽然没有达到沸点,但是水也发生了汽化,变成了气体 考点03蒸发
蒸发的特点
(1)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如湿衣服在四季都可以晾干;
(2)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3)是缓慢的汽化现象.
2
考点03蒸发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
探究过程 如图所示,在相同条件下,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和阴凉处,比较衣服晾干的快慢 如图所示,在相同条件下,将湿衣服展开与叠起来,比较衣服晾干的快慢
如图所示,在相同条件下,将湿衣服放在通风处和无风处,比较衣服晾干的快慢

考点03蒸发
现象 阳光下衣服干得快 展开的衣服干得快 通风处的衣服干得快
原因分析 阳光下温度高,水蒸发快 展开的衣服表面积大,水蒸发快 通风处空气流动快,水蒸发快
探究归纳 上述现象说明,对同一种液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1)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考点03蒸发
蒸发制冷
4
现象 原因 归纳
刚从游泳池出来的人感到很冷 水蒸发时从人体吸热,使人感到冷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会使液体及与液体接触的物体温度下降,因此蒸发具有制冷的作用
炎热的夏天,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爽 水蒸发时从空气中吸热,使人感到凉爽 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 舌头上的水蒸发吸热,可降低狗的体温 考点03蒸发
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5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发生部位 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汽化快慢 缓慢 剧烈
现象 不容易观察到 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温度条件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温度必须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
温度变化 使自身和周围物体温度降低,有制冷作用 需要从外界吸热,温度等于沸点,且保持不变
考点03蒸发
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5
相同点 ①都属于汽化现象;②都是吸热过程
考点03蒸发
1
液化的两种方式
(1)降低温度.如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2)压缩体积.如日常见到的打火机中的液体就是在常温下采取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得到的.
考点04液化
2
液化放热
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汽化需要吸热,液化会放热.烧水、做饭时水蒸气引起的烫伤要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但是水蒸气液化的时候还会放出大量的热,进而加重烫伤.
考点04液化
3
自然界中的水蒸气液化现象
考点04液化
1
汽化和液化的对比
前后状态变化 吸、放热情况 方式或方法
汽化 液态→气态 吸热 蒸发或沸腾
液化 气态→液态 放热 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
考点05汽化和液化的应用
2
冰箱与热棒
(1)冰箱制冷的原理
考点05汽化和液化的应用
(2)热棒的工作原理
考点05汽化和液化的应用
生活中的水蒸气液化现象
(1)天冷时,人嘴里哈出的“白气”,是哈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2)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中喷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3)深秋,清晨河面上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3
考点05汽化和液化的应用
(4)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冰箱门附近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5)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糕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6)舞台上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7)冬天,眼镜“起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所致.
考点05汽化和液化的应用
1.(2024秋 梁溪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天气较冷时,戴近视眼镜的人佩戴口罩,眼镜镜片容易变模糊,当他进入温暖的房间后,镜片又变清晰,下列与“变清晰”原理相同的是(  )
A.冬天汽车尾气管冒“白气”
B.衣柜樟脑丸“变小”
C.西岭雪山树枝上的“雾凇”
D.教室里的积水“消失”
D
考点01汽化的概念及现象
解:当他进入温暖的房间后,镜片又变清晰,是水的汽化现象;
A、冬天汽车尾气管冒“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衣柜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西岭雪山树枝上的“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教室里的积水“消失”,是水的汽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
考点01汽化的概念及现象
2. (2024秋 安新县期中)为了增强体魄,同学们平时刻苦锻炼身体,锻炼过程中往往会大汗淋漓。出汗能防止体温升得太高,这是由于汗液(  )
A.熔化吸热
B.汽化吸热
C.液化放热
D.蒸发放热
B
解:锻炼过程中往往会大汗淋漓,出汗能防止体温升得太高,这是由于汗液蒸发从人体吸热,使体温不致升高太多,蒸发属于汽化,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考点02汽化的吸热特点
3.(2024秋 东城区校级期中)中国古诗和谚语中蕴藏着许多物理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指的是任何情况下金都不会熔化
B.“釜底抽薪”:“抽薪”以后,液体便不能继续沸腾,这说明液体沸腾的条件之一是持续吸热
C.“雪后寒”:指的是雪熔化时要放热,使环境温度降低
D.赵孟頫《趵突泉诗》“波涛声震大明湖”中的“震”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B
考点03沸腾的特点
解:A.“真金不怕火炼”:指的是金的熔点较高,故A错误;
B.“釜底抽薪”:“抽薪”以后,液体便不能继续沸腾,这说明液体沸腾的条件之一是持续吸热,故B正确。
C.“雪后寒”:指的是雪熔化成水时要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故C错误;
D.赵孟頫《趵突泉诗》“波涛声震大明湖”中的“震”指的是声音的响度高,故D错误。
考点03沸腾的特点
4.(2024秋 揭西县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为甲、乙两杯水沸腾时温度变化与时间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杯水的沸点相同
B.水沸腾后不再需要吸热
C.乙杯水的质量比甲杯水的质量大
D.水沸腾后产生的气泡里面主要是空气
A
考点04沸腾的条件
解:A.由图可知,两杯水的沸点都是99℃,故A正确;
B.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如果两杯水使用相同的热源加热,那么相同时间内,两杯水吸收热量相同,根据公式Q=cmΔt知,水在沸腾前,经过相同时间甲的温度高于乙的温度,说明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如果热源不同,则不能说明乙杯水的质量比甲杯水的质量大,故C错误;
D.水沸腾后产生的气泡里面主要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故D错误;
考点04沸腾的条件
5.(2024秋 驿城区校级期中)青蒿素受热易失去活性,为了从溶液中提取青蒿素,创造性地选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这是利用乙醚具有(  )
A.较小的密度
B.较高的凝固点
C.较低的熔点
D.较低的沸点
D
解:在从青蒿这种植物里提取青蒿素时,不用水或酒精溶液而是放在乙醚中煮,这是因为乙醚的沸点低;当乙醚沸腾后,继续加热,乙醚的温度不会升高,避免由于温度高而破坏青蒿素的有效成分。
考点05沸点及气压影响液体沸点
6.(2024秋 龙岗区校级期中)在“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甲、乙两组同学采用完全相同的实验装置分别同时开始加热水,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并同时开始记录加热时间和水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选用的是酒精温度计
B.乙图烧杯中气泡上升是沸腾前的情形
C.由丙图知水沸腾过程温度保持不变
D.丙图中甲、乙两组图线不同的原因是水的质量不同
C
考点06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解:A、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为 78.5℃,若用酒精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可能会导致酒精沸腾汽化,体积剧烈膨胀而胀破温度计,故A错误;
B、乙图烧杯中气泡上升并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情形,故B错误;
C、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C正确;
D、由图像可知,当时间为0时,甲的温度为92℃,乙的温度为90℃,甲、乙加热相同时间,升高的温度相同,所以甲、乙两组图线不同,其原因是由于甲、乙的水的初温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06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7.(2024秋 房县期中)已知一杯水的温度与室内气温相同。用温度计测这杯水的温度,当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水后,(  )
A.温度计示数始终往下降
B.温度计示数始终保持不变
C.温度计示数先下降后上升
D.温度计示数先上升后下降
C
解: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时,温度上面会有水,水在蒸发时会从温度计上吸收热量,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会下降,然后又会回到室温温度;即温度计的示数先下降后上升;
故选:C。
考点07蒸发的概念及现象
8.(2024秋 丰台区期中)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  )
A.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
B.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
C.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D.将刚收割的水稻摊开晾晒在阳光下
D
考点08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A、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降低了温度,控制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减慢了蒸发,故A不合题意;
B、将新鲜的蔬菜放在阴凉处,降低了温度,减慢了蒸发,故B不合题意;
C、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是控制了蒸发面积,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故减慢了蒸发,故C不合题意;
D、将刚收割的水稻摊开晾晒在阳光下,是通过增大表面积、提高温度来加快蒸发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08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9.(2024秋 汝南县期中)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的是(  )
A.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B.铁块变成铁水
C.从冰箱拿出的葡萄“冒汗”
D.擦在皮肤上的酒精“消失”
D
考点09蒸发与沸腾的异同
解:蒸发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A、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凝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固态的铁变为液态的铁水,是熔化,故B不符合题意;
C、从冰箱拿出的葡萄“冒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擦在皮肤上的酒精“消失”,实质上是酒精发生了蒸发现象,故D符合题意。
考点09蒸发与沸腾的异同
10.(2024秋 桐城市校级期中)利用滴管、玻璃板、酒精灯可以探究水的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所示,用滴管分别在玻璃板上各滴一滴水,并将其中的一滴摊开,观察哪滴水蒸发的更快。关于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滴管分别在玻璃板上各滴一滴水进行探究,应用的实验方法是转换法
B.图乙中水滴蒸发的更快,这是通过增大液体表面积的方式加快蒸发
C.用酒精灯加热图甲中的水滴,发现图甲中的水滴比图乙蒸发快,说明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D.图中的实验可以说明制好的火腿,要晾在通风的地方的道理
B
考点10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实验
解:A.图中用滴管分别在玻璃板上各滴一滴水进行探究,控制水滴的表面积不同,而其它条件相同,因此应用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A错误;
B.由甲、乙两图可知,乙中水滴的表面积比甲的大,图乙中水滴蒸发的更快,这是通过增大液体表面积的方式加快蒸发,故B正确;
C.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探究液体蒸发与温度的关系,改变温度,控制表面积、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相同,用酒精灯加热图甲中的水滴,两水滴的温度不同,而甲、乙水滴的表面积也不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因此不能得出“发现图甲中的水滴比图乙蒸发快,说明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的结论,故C错误;
D.图中实验说明水的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而制好的火腿,要晾在通风的地方,说明水的蒸发与空气流动速度有关;所以,图中实验不可以说明制好的火腿,要晾在通风的地方的道理,故D错误。
故选:B。
考点10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实验
11.(2024秋 京山市期中)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D
考点11液化的概念及现象
解: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考点11液化的概念及现象
12.(2024秋 淮滨县期中)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被100℃水蒸气烫伤比被100℃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要放热
B.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C.夏天的傍晚,草叶的露珠是熔化形成的
D.舞台上的白雾是干冰升华形成的气体
A
考点12液化的放热特点
解:A.被100℃水蒸气烫伤比被100℃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要放热,故A正确,符合题意;
B.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而不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夏天的傍晚,草叶的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而不是熔化形成的,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舞台上的白雾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下降,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形成的,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考点12液化的放热特点
13.(2024秋 龙亭区校级期中)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于0℃
B.刚从游泳池出来感觉冷是因为水蒸发吸热
C.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
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
解:A、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收热量,内能不断增加,但是温度却保持在熔点0℃不变。故A错误;
B、刚从游泳池出来感觉冷是因为水蒸发吸热,故B正确;
C、通常采用在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故C错误;
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故D错误。
考点13压缩体积液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