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历史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上历史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设计
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认识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英国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也是新政治制度确立的基础
历史解释:能够多角度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家国情怀:认识法治精神与制度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国际视野: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置于世界近代政治民主化浪潮的背景下,认识其作为现代政治制度开端之一的地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权利法案》的核心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君主立宪制”的本质是“王在法下”,而非“王权至上”。
三、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冲突之源——一场关于“钱袋子”的博弈
情境导入(2分钟):
【教师活动】出示一幅漫画:画面一侧是奢华的国王查理一世,伸手要求“我要钱!”;另一侧是议会代表,手握钱袋,坚定地说:“请遵守规则!”
【学生活动】观察漫画,直观感受国王与议会之间的核心矛盾。
【设计意图】快速切入主题,激发兴趣。
历史溯源(6分钟):
【教师活动】讲述“《大宪章》的传统”与“查理一世的专制”之间的历史矛盾。
强调:在英国,国王征税需要经过议会同意,是一个古老的传统。但查理一世试图打破这个传统。
【学生活动】参与“快速问答”:如果你是议会中的新贵族或商人,你会同意国王随意征税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将复杂的革命背景简化为一个具体、可理解的“征税权”冲突,为学生理解革命的必然性做铺垫。点明革命不是突然爆发,而是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
第二环节:曲折之路——从暴力革命到“光荣”妥协
梳理进程(5分钟):
【教师活动】以时间轴形式,精要讲解革命的关键节点:
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序幕)→ 内战爆发 → 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 1688年“光荣革命”。
【学生活动】在学案时间轴上填写关键事件。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历史事件发展脉络,理解革命的曲折性。
聚焦“光荣革命”(2分钟):
【教师活动】重点强调:1688年的“光荣革命”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议会邀请威廉和玛丽做国王,但有一个重要前提。
【提问引导】“猜猜看,议会提出的前提条件会是什么?”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自然引出《权利法案》,让学生意识到新国王的权力并非天生就有,而是来自议会的“有条件授予”。
第三环节:立宪之基——《权利法案》与权力的“牢笼”
核心探究:解剖《权利法案》(10分钟)
任务:扮演“权力鉴定师”
【步骤一:个体阅读】(3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权利法案》精选条款(译文)。
任务指令: 请用红笔划出 “国王不能…” 的条款,用蓝笔划出 “议会可以…” 的条款。
【步骤二:小组共建】(4分钟)
小组合作,将发现进行汇总,共同完成一个“权力天平”示意图:左侧托盘(王权)因诸多“不能”而变轻;右侧托盘(议会)因诸多“可以”而变重。
【步骤三:师生共研】(3分钟)
教师请小组展示,并追问:“这天平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国家的权力中心已经从国王转移到了议会。
概念生成:何为“君主立宪制”?(5分钟)
【教师讲授】基于学生的探究结果,教师精讲:这种通过法律文件限制王权、保证议会最高权力的政治制度,就是 “君主立宪制”。
【形象比喻】国王从“球队的老板兼队长”(专制君主)变成了“球队的荣誉主席”(立宪君主),而议会才是真正的“经理和教练”,负责制定战术、管理球队。
【设计意图】将抽象的政体概念具体化、生活化,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其本质是“王在法下,议会至上”,从而突破本课难点。
第四环节:感悟之思——历史的回响与启示
课堂小结(2分钟):
师生共同回顾本课主线:
传统权利被侵犯(因)→ 革命与反复(过程)→ 法律确立新制度(果)。强调《权利法案》的意义在于用非暴力的法律形式,解决了“谁是国家真正主人”的根本问题。
多元评价与升华(3分钟):
学生自评(1.5分钟): 完成“学习收获阶梯图”:在阶梯上写下本节课的一个知识收获、一个方法收获和一个感悟收获。
教师总评与升华(1.5分钟): 教师总结:“英国的探索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不能依赖于某个明君的智慧,而需要依靠一套不因领导人改变而改变的、良好的制度。这,就是法治的精神。”
四、课后作业
必做:绘制本课思维导图。
选做:搜集资料,了解当今英国王室在国家生活中的角色,写一段100字左右的介绍。
五、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从国王的议会到议会的国王"为主线,通过递进式设计帮助学生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教学中运用"权力天平"有效突破难点,并通过"学习收获阶梯图"实现教学评统一。反思发现,对"光荣革命"妥协智慧的挖掘深度不够,史料实证引导和课堂时间分配仍需优化。今后将在保持逻辑主线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