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5—2026学年(上)南阳六校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 学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创新与发明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下列与化学有关的发明或发现不属于我国科学家或劳动人民做出的是A.结晶牛胰岛素 B.陶瓷C.治疗疟疾的青蒿素 D.元素周期律2.下列表述或化学用语错误的是A.过氧化钙的化学式:Ca2O2B.6.2g Na2O中含有0.3mol离子C. Ca(OH) 的电离方程式:D. Na2O2的摩尔质量:3.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 CO 气体,可用作面食的膨松剂B.84消毒液中含次氯酸盐,可用于家庭环境消杀C.氧化钠不稳定,可用作潜水艇的供氧剂D.食醋中的醋酸在水中能电离出H ,可用于厨具水垢(主要成分( 处理化学试题 第1页(共8页)4.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选项 酸性氧化物 碱 盐 电解质AB COC NaCl KHSD NaOH5.安全是顺利开展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的基础。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事故的处理正确的是A.实验过程中,可用手直接接触 NaB.实验剩余的钠块不能放回原试剂瓶,可丢弃于垃圾桶C. Cl 泄漏时,用浸有肥皂水的毛巾捂住口鼻顺风逃生D.实验过程中产生的 Cl 尾气可用NaOH溶液吸收6.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法符合规范的是A.用量筒量取26.20mL 蒸馏水 B.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C.观察 Na与 O 的反应 D.铁丝在 Cl 中燃烧实验7.钠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试剂,下列有关 Na的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室中少量的 Na可密封保存在煤油中B.研究加热条件下 Na与O 的反应可采用实验法与观察法C.向CuSO 溶液中加入小钠块,可观察到析出红色沉淀D.钠质地柔软,可以用小刀切割化学试题 第2页(共8页)8.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8g CO 和N 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1NA中含有的C 原子数为溶液中含有的O 原子数为0.1NAD.标准状况下, 中含有的 Cl原子数为0.1NA9.侯氏制碱法推动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其主要反应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涉及3种电解质均含氧元素,均为氧化物C.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 NaHCO 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10.下列各组溶液,仅通过观察外观和互滴就能鉴别的一组是A. FeCl 、AgNO 、NaOH、NaCl B. CuCl 、NaNO 、K SO 、NaClOC. NaHCO 、Na2CO 、NaClO、NaNO D.氯水、11.元素X的化合价与其相应类别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在常温常压下是黄绿色气体。下列相关推断不合理的是A.一定条件下,b可转化成aB. b、c的摩尔质量之比为1:1C. e+y→h中,y可能是碱D.等物质的量的g、h、j(假设均为钠盐)中含有的X原子数之比为1:1:1化学试题 第3页(共8页)12.指定条件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含有 Cl 的溶液:B.含有 ClO 的溶液:溶液:盐酸:13.甲、乙是两种无色盐溶液,涉及甲、乙两种盐溶液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所加试剂均过量,部分生成物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溶液属于硫酸盐溶液B.沉淀a、沉淀b均为钡盐C.反应③:D.乙溶液可能为NaHSO 溶液14.实验室中有一包固体粉末试剂,其中可能含有 Na O、Na O 、MgSO 、BaCl 中的一种或多种,某同学设计下列实验,探究该固体粉末的成分。① 取少量固体粉末加入蒸馏水中,充分溶解和反应后有气泡生成,振荡,有白色沉淀产生② 过滤,在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③ 用数字实验传感器测得②中过滤后的滤液中只大量存在2种离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用pH试纸检验过滤后的滤液为红色B.实验①的白色沉淀为 BaSO 和 Mg(OH) ,二者物质的量不相等C.实验①中至少存在3个离子反应D.白色粉末中 Na2O 、MgSO 、BaCl 的物质的量相等化学试题 第4页(共8页)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15.(14 分)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分类法是化学学习中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现有以下a、b、c三组物质:a组 KHSO 、Na2CO 、NaHCO 、NaClOb组c组①从阳离子角度分类,a组中不同类物质X的化学式为 ,从酸碱盐角度分类,c组中不同类物质Y 的化学式为 ,X与少量Y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b组中淡黄色固体为 (填化学式),其与 C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在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入c组中的饱和FeCl 溶液,继续加热,直至溶液变为红褐色透明状态,将该透明的红褐色混合物进行下列操作:用半透膜袋盛装制备的红褐色透明液体,置入蒸馏水中(如图1),一段时间后,用试管i 盛装适量烧杯中的液态物质,用试管 ii盛装适量半透膜袋中的液态物质(如图2),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填“试管i”或“试管 ii”),在试管 i 中滴加 AgNO 溶液,现象是 。(2)纯碱晶体中混有少量小苏打,通过加热可除去杂质,加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13分)某次实验需460 mL 1.0 mol·L 的稀硫酸。实验室中利用98%的浓硫酸(密度: 配制该浓度的溶液。回答下列问题:Ⅰ.仪器选取(1)除玻璃棒、胶头滴管、烧杯外,该实验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填标号)。化学试题 第5页(共8页)Ⅱ.配制过程i.计算需要的98%的浓硫酸的体积,并量取该体积的浓硫酸。ii.盖好容量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iii.将稀释且冷却至室温的硫酸转移到容量瓶中,再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各2~3次,将洗涤液一并转移至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iv.在烧杯中稀释浓硫酸。V.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以下1~2cm,再改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小心滴加蒸馏水,使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vi.将配制好的溶液移取460 mL备用,剩余溶液转移至试剂瓶中,贴好标签。(2)上述配制过程的正确步骤是:i→ →vi。(3)过程i中,计算需要的98%的浓硫酸的体积V≈ mL(保留一位小数)。(4)步骤 iii中“摇动容量瓶”的目的是 。(5)步骤 iv中“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方法是 。(6)该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有 。Ⅲ.误差分析(7)若定容时,如图俯视刻度线,则配制的溶液浓度 (填“偏低”“偏高”或“无影响”)。17.(15分)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利用海水可生产大量的化工产品。以海水为资源生产氯酸钠(NaClO )和Na O 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工业海水晒盐,待海水水分蒸发至有大量盐析出时,从卤水和盐的混合物中捞出盐(粗盐)即可。在实验室中从卤水和盐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盐的方法是 ,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化学试题 第6页(共8页)(2)粗盐“精制”时加入的“一组试剂”包括盐酸、NaOH 溶液、 溶液和 溶液。粗盐精制的过程主要是除去 等杂质离子,加入的试剂和操作需遵循一定的顺序,下列粗盐提纯中加入的试剂顺序错误的是 (填标号);加入Na CO 溶液的目的是 。a. Na CO 溶液、BaCl 溶液、NaOH 溶液、过滤、盐酸b. BaCl 溶液、NaOH 溶液、Na CO 溶液、过滤、盐酸c. BaCl 溶液、Na CO 溶液、NaOH溶液、过滤、盐酸d. NaOH 溶液、BaCl 溶液、Na CO 溶液、过滤、盐酸(3)精盐“溶解”时的电离过程如图所示,则表示Cl 的是 (填“a”或“b”)。(4)精盐“溶解”时的电离方程式为 ;熔融后的精盐发生“电解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反应i”需要加热,该反应除生成目标产物外,还生成NaCl,则反应i的离子方程式是 。18.(16分)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Cl 的制备及相关性质实验。化学试题 第7页(共8页)已知:装置甲中制备Cl 发生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B的名称是 ;陶土网的作用是 。(2)装置乙、丙中分别盛有的试剂是 、 (填试剂名称)。(3)待装置戊的硬质玻璃管内充满黄绿色气体时,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置戊中出现的现象是铜丝在Cl 中燃烧, 。(4)为探究Cl 的其他性质,将图1中制备的 Cl 通入到图2装置中。向图2装置中通入 Cl 时,不同试剂的颜色变化如下表:蒸馏水 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无色变为浅黄绿色(5)取下图1装置丁中收集有Cl 的集气瓶,将燃烧匙、导管连接在橡胶塞上(如图3),在燃烧匙中置入绿豆大小的钠块,加热至刚刚熔化时,迅速将燃烧匙放入集有 Cl 的集气瓶中,塞紧橡胶塞,可观察到的现象为:①钠燃烧,产生白烟,黄绿色气体消失;②开始时烧杯中冒出气泡,继而烧杯中的溶液倒吸入集气瓶中。现象①的白烟成分是 (填化学式);解释现象②中溶液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 。化学试题 第8页(共8页)2025一2026学年(上)南阳六校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答案1~14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答案D命题透析本题以化学史为素材,考查我国科技成就,意在考查理解与辨析能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人类首次实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A项不符合题意;陶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B项不符合题意;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是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的,C项不符合题意;元素周期律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D项符合题意。2.答案A命题透析本题以过氧化钙等为素材,考查化学用语和物质的量,意在考查理解与辨析、归纳与论证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过氧化钠、过氧化钙中Na、Ca化合价分别为+1、+2,故过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0,,A项错误;6.2gNa20的物质的量为6.2g/62g·mol-1=0.1mol,而Na,0中的离子为Na*、02-,故其中含有(0.2 mol Na*、0.1mol02-,共有0.3mo1离子,B项正确;Ca(0H)2能完全电离为Ca2+、0H,C项正确Na,02的摩尔质量为(2×23g·mol-1+2×16g·mol-)=78g·mol-1,D项正确。3.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以生产、生活为情境,考查物质性质与应用,意在考查理解与辨析、归纳与论证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C0,气体,起到膨松剂的作用,A项正确;84消毒液中含NaC10,与空气中的C02反应转化为HC10,从而发挥杀菌消毒作用,B项正确;Na202与人体呼出的水蒸气、(CO2反应生成02,用作潜水艇的供氧剂,C项错误;醋酸能与水垢的成分反应,D项正确。4.答案A命题透析本题以物质分类为情境,考查物质分类法及应用,意在考查理解与辨析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CO不是酸性氧化物,B项错误;Na2CO,不是碱,c项错误;CH4不是电解质,D项错误。5.答案D命题透析本题以药品使用安全为素材,考查物质性质,意在考查理解与辨析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Na会腐蚀皮肤,A项错误;Na性质活泼,遇水、空气迅速反应,实验剩余的钠块必须放回原试剂瓶,不能丢弃于垃圾桶,B项错误;(CL2泄漏时,可用浸有肥皂水的毛巾捂住口鼻逆风高处逃生,不能顺风,C项错误;Cl2与NaOH溶液反应,故实验时产生的(Cl2尾气可用NaOH溶液吸收,D项正确。一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化学.docx 化学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