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2025—2026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英国学者查尔斯·欧曼在其著作《拜占庭帝国》中提到:如果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时间节点到来过早,意大利人便来不及充分吸收拜占庭帝国所创造的知识财富,那15世纪的文艺复兴多少会黯淡无光。这段材料表明拜占庭帝国( )
A.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B.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桥梁
C.推动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为西欧文艺复兴提供精神营养
2.起源于西亚的冶铁技术,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埃及的雕刻艺术被希腊模仿。由此可见( )
A.埃及文明的发展水平较高 B.西亚冶铁技术高超
C.希腊与周边地区交流密切 D.希腊神话影响深远
3.根据下列时间轴表示的重大事件,可以判断该时间轴所反映发展历程的国家是( )
A.古代希腊 B.罗马帝国 C.罗马共和国 D.西罗马帝国
4.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面的时间轴展现了古代某帝国的发展轨迹,该帝国首创“元首制”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分裂为两个帝国( )
A.人民信仰佛教 B.建立者是凯撒C.消灭了波斯帝国 D.推行了万民法
5.《荷马史诗》中描写了大量诸神和英雄故事,其中《伊利亚特》《奥德赛》是著名篇章。通过阅读这部著作可以了解到( )
A.古埃及文明起源 B.巴比伦社会面貌 C.法制思想的萌发 D.古希腊风土人情
6.世界古代史上,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和阿拉伯帝国的军事征服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刺激了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B.促进了基督教的广泛传播
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 D.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7.这位意大利诗人在他创作的长篇诗作《神曲》中,根据自己的标准抑恶扬善,描述了他漫游地狱、炼狱和天堂时的所见所闻。这位意大利诗人是( )
A.但丁 B.彼特拉克 C.薄伽丘 D.拉斐尔
8.一份1117年的史料中提到:米兰的执政官是从社会各阶级中,即从资本家、骑士和市民中选聘,其任期具有年度性,市民通过选举市政官员,将他们的权力委托给他们任命的代表。这体现出中世纪城市( )
A.依然由封建领主控制 B.彻底摆脱了封建统治
C.具有自治特色 D.成为国家统治中心
9.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等。这堂课探究的主题是( )
A.上古亚非文明 B.上古欧洲文明C.欧洲封建国家 D.亚洲封建国家
10.观察示意图,这反映出当时西欧( )
租地农场的兴起 B.手工业行会的发展C.工厂制度的形成 D.生产的资本主义化
11.哥伦布和麦哲伦向西出发去寻找东方的财富,是因为( )
A.热爱冒险 B.寻珍觅宝 C.相信地圆说 D.个性强烈
12.公元10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西欧的城市掀起了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采取的方式主要是( )
①金钱赎买②武力斗争③教会的赠予④与领主谈判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3.他是世界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五破反法联盟的入侵,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传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沉重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下列史实与“他”无关的是
A.颁布《法典》 B.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C.远征俄罗斯 D.《英雄交响曲》的创作
14.如图所示斯蒂芬森试验蒸汽机车的场景,火车的出现( )
A.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B.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
C.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D.标志着人类进入铁路时代
15.由于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哲学家们仍相信“自然法则”,它不仅如牛顿所说可以影响宇宙,而且可以影响人类社会。由此,他们在寻求自然法则的过程中发展了一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体系。据此可知,这些哲学家们( )
A.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资本化 B.领导了欧美资产阶级的革命
C.彻底摆脱了基督教会的束缚 D.倡导理性主义推动社会发展
16.(下图)一条“丝绸之路”,驼铃声声,岁月悠悠,昔日阿拉伯商人留下的痕迹,至今依旧令世人向往探寻。下列关于这个民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B.开通了“丝绸之路”
C.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D.充当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
17.5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西方殖民者一手制造了非洲历史上骇人听闻的大灾难,这就是被马克思称为“贩卖人类血肉”的黑人奴隶贸易。该贸易( )
A.造成了非洲的贫穷与落后 B.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动了美洲思想文化的繁荣 D.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18. 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在人类的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产生了如此而又深刻的影响。”下列事件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是( )
①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创立 ③第一国际的成立 ④巴黎公社的成立
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19.7世纪,日本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仿效唐朝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蒙昧状态的民族,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这表明( )
A.日本推进改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B.日本文化落后照搬唐朝文化
C.日本善于吸收先进文明 D.唐朝的国力强盛且居世界第一
20.有学者指出,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但其里面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身影,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从制度上主要来自一次模仿。这次“模仿”( )
A.限制了婆罗门特权 B.屋大维首创了“元首制”
C.确立了封君封臣制 D.历史上称为“大化改新”
二、列举题(每空 2分,共16分)
21.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古希腊最大的城邦—
(2)1世纪诞生于巴勒斯坦地区,信仰耶稣的宗教—
(3)查理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
(4)西欧庄园中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的耕地—
2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原子论”的提出者—
(2)伊斯兰教的创立者—
(3)设幕府于镰仓的“征夷大将军”—
(4)公元前334年,率大军进攻波斯帝国的马其顿国王—
三、综合题
23.(14分) 人类的文明具有多元性,世界各国因融通而共生,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罗多德根据传闻,记述了修建胡夫金字塔的情况:“(胡夫)强迫所有的……为他做工……他们分为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3个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块,极其精确地砌筑而成的。
材料二 中世纪时,教会根据《圣经》向世人宣传应该抛弃尘世的财产,财产越多离上帝越远,只有守贫才能接近上帝……14-15世纪的西欧,经商似乎成了人们崇尚的一种职业,积累更多的货币成了当时社会的一种强烈的追求。
——摘编自张椿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财富观念的变化》
材料三 2019年11月10日至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希腊进行国事访问时,参观了雅典卫城博物馆,展厅内一座座古希腊神话人物和建筑雕像栩栩如生,诉说着希腊古典艺术的灿烂辉煌,令人沉醉在一幅幅文明画卷中。
材料四 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人沿着丝绸之路,奔波往返于欧洲与亚洲之间。漫漫的沙漠,悠悠的驼铃,常伴于他们的路途中。那些穿梭于欧亚大陆的人们,在进行贸易活动的同时,实际上也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文明古国的史实?该古国诞生于哪一大河流域?这一古国创造了哪一种文字 (3分)
材料二中的《圣经》是哪一宗教的经典 创立地点在哪里?(2分)
材料三中提到了古希腊的雕塑艺术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境界,请举一个例子。希腊的哲学思想在世界上占有很高的位置,根据所学举出二位希腊哲学家。(3分)
材料四中扮演“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是什么人?他们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是什么?他们信仰哪一宗教?(3分)
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同地区的文明。(3分)
24.(16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材料三:607年,日本政府决定派遣隋使,恢复与中国断绝一个多世纪的国交。日本先后派遣隋使4次,派遣唐使19次。
(1)材料一中“倭人”指的是哪国人?哪个政权结束了“分为百余国”的局面?(4分)
(2)材料二中改革的名称是什么?领导人物是谁?(4分)
(3)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材料二这次改革的意义及给我们的启示。(4分)
(4)日本历史上曾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根据材料二、三回答,日本文化深受中国哪个朝代影响?除制度、建筑外,你还能举出一个日本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事例吗?(4分)
材料题
25.(16分)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部分,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形成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出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南亚次大陆的社会体系。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群体,并与印度的社会体制、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是社会制度与规范。
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印度社会划分不同种姓的主要依据。结合所学,怎样理解种姓制度的“等级森严” (6分)
材料二 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随着经济地位上升,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极力主张取消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权。
据材料二,概括佛教诞生的历史背景。(4分)
材料三 到古印度的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阿育王统治时期,释迦年尼创立佛教已经有150多年了,此时佛教已广泛传播到印度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全国推广佛教,并把佛教定为古印度的国教。
(3)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佛教“广泛传播到印度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和阿育王把佛教定为国教的原因。(6分)
一、选择题
1.D 2.C 3.C 4.D 5.D 6.C 7.A 8.C 9.D 10.A11.C 12.A 13.B 14.D 15.D 16.D 17.A 18.B 19.C 20.D
二、列举题
21.(1) 斯巴达(2) 基督教(3) 查理曼帝国(4) 自营地
22.(1) 德谟克利特(2) 穆罕默德(3) 源赖朝(4) 亚历山大
三、综合题
23.(1) 古埃及;尼罗河流域;象形文字
(2) 基督教;巴勒斯坦地区
(3)《掷铁饼者》;苏格拉底、柏拉图
(4) 阿拉伯人;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或翻译保存了大量希腊、罗马古籍等);伊斯兰教
(5) 尊重不同地区的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推动文明间的交流互鉴等
24.(1) 日本人;大和政权
(2) 大化改新;孝德天皇
(3) 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启示:要善于学习先进国家的文明成果;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等
(4) 唐朝;文字(日本参照汉字创制平假名和片假名)
四、材料题
25.(1) 主要依据:职业。理解:种姓制度将社会成员划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之间不得通婚,等级制度贯穿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2) 北印度列国纷争,社会矛盾尖锐;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经济地位上升,渴望打破婆罗门的特权
(3) 佛教广泛传播原因:主张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的等级压迫,契合了民众的诉求,得到新兴地主阶级和商人的支持。阿育王定佛教为国教原因:佛教慈悲安忍的教义有利于巩固国内统一;阿育王吸取武力征伐的教训,希望以怀柔政策维护统治,佛教成为其巩固统治的工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