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资源简介

高一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某地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 图中(  )
A. ①地层最老,形成时间早于②地层
B. ③地层形成于元古宙的主要成矿期
C. ④地层化石可用于推测寒武纪环境
D. ⑤地层形成中伴随着青藏高原隆起
2. 石炭一二叠记是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
A. 干燥,冷热多变 B. 湿润,森林茂密
C. 寒冷,冰雪覆盖 D. 火山活动较频繁
2023年亚运会“智能办赛”、“绿色办赛”的理念在杭州市公共设施的多个维度中体现,其中“太阳能充电座椅”通过太阳能实现存储电能,以无线或有线的方式为游客的电子设备提供充电、网络、音响播放服务。左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右图为杭州的“太阳能充电座椅”。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3.杭州“太阳能充电座椅”6月份储电效率较低的原因是 (  )
A. 纬度低 B. 降水多 C. 海拔低 D. 气温高
4.仅从太阳辐射角度考虑,下列城市最不适宜布局“太阳能充电座椅”的是 (  )
A. 重庆 B. 北京 C. 上海 D. 乌鲁木齐
柴达木盆地都兰县诺木洪乡境内的努尔河附近,有一道长约2千米,宽约70米的小丘陵,当地人称贝壳梁。揭开贝壳梁表面薄薄的盐碱土盖,下面竟是厚达20多米的瓣鳃类和腹足类生物贝壳堆积层。从古地磁磁性年龄来看,贝壳梁的形成是在距今约15万年前,而青藏高原造山运动是在1亿年以前。贝壳梁是迄今为止我国内陆盆地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古生物地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青藏高原发生造山运动始于(  )
A. 前寒武纪 B. 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
6.贝壳梁形成前的古地理环境可能是(  )
A. 冰天雪地 B. 气候干燥
C. 汪洋大海 D. 森林茂密
科学家利用各种方法寻找“地外文明”。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了“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在地球上修建了大容量的电磁波接收装置,用来捕获来自“地外文明”的电磁波……。完成以下各题。
7.下列事物被称为天体的是 (  )
A. 待发射的宇宙探测器 B. 地球
C. 电磁波接收装置 D. 陨石
8.进入小行星带的宇宙探测器属于 (  )
①太阳系 ②地月系 ③可观测宇宙 ④银河系 ⑤河外星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④
9.若真有地外文明,那么该天体应具备什么条件 (  )
①液态水 ②适宜生物生存的大气 ③适宜的温度 ④自转周期适中 ⑤质量体积适中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热岛强度指城乡之间平均温度的差异。图为某滨海城市夏季海陆风与非海陆风日的热岛强度日变化特征。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该市热岛效应最强时(  )
A. 郊区气温高于中心区 B. 为市区日气温最高时
C. 为城郊温差最大时 D. 为市区日气温最低时
11.相对于非海陆风日,海陆风日白天(  )
A. 较暖的海风加强了热岛环流 B. 较凉的海风加强了热岛环流
C. 较暖的海风减弱了热岛环流 D. 较凉的海风减弱了热岛环流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海域7月份等盐度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 此时甲海域比乙海域(  )
A. 水温高,密度大 B. 水温高,密度小
C. 水温低,密度大 D. 水温低,密度小
13. 受潮汐影响,下列时段丙海域盐度最低的是(  )
A. 大潮低潮 B. 大潮高潮
C. 小潮低潮 D. 小潮高潮
对流层大气温度一般是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如图示意地形逆温的形成图。据完成下面三题。
14. 图中甲、乙表示的是 (  )
A. 谷风 B. 山风
C. 干热风 D. 城市风
15. 甲、乙沿山坡下沉流动的起因是 (  )
A. 山顶气温急剧下降 B. 重力作用加快下沉速度
C. 山谷气流膨胀上升 D. 山坡地面辐射冷却降温
16. 甲、乙对该地形逆温形成的作用是 (  )
A. 夜晚,谷底辐射冷却气温下降 B. 冷空气汇聚谷底,暖空气抬挤上升
C. 山谷谷底闭塞,空气流通不畅 D. 甲、乙势力强大,大量驱散暖气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湖陆风是沿湖地区的一种地方性的大气运动形式。下图为鄱阳湖流域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b)中添加箭头正确表示鄱阳与鄱阳湖之间白天的热力环流。
(2)判断湖风降低湖岸城市的热岛效应最明显在季节,并说出理由。
(3)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鄱阳湖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18.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
A+B是________,A+B+C是______,D是________,C+D+E是____________。
(2)不连续界面:F为________,______(填字母)是横波完全消失的界面。
(3)地震波在向下经过F界面时速度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A和B厚度不均的原因。
19.结合下面图表,回答相关问题。
(1)火星轨道飞行器等探测器在围绕火星运转时,处于下图中哪一级天体系统________(填数字)。其他两个数字代表的天体系统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分别写出数字和名称)。
(2)太阳系模式图的字母中,代表火星的是__________,属于类地行星的有________,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
(3)科学家认为火星是除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之一,是因为火星的哪些自身特征与地球相近?
(4)假若火星上的确曾经有生命存在,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生命的消失?高一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某地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 图中(  )
A. ①地层最老,形成时间早于②地层
B. ③地层形成于元古宙的主要成矿期
C. ④地层化石可用于推测寒武纪环境
D. ⑤地层形成中伴随着青藏高原隆起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①地层位于②地层之上,①地层形成可能晚于②地层,A错误;③地层中含有原始鱼类化石,原始鱼类出现在古生代,该地层不可能形成于元古宙的主要成矿期,B错误;④地层中含有古生代早期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寒武纪是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因此该地层化石可用于推测寒武纪环境,C正确;⑤地层位于④地层之下,应形成于古生代早期以前,而青藏高原隆起是在新生代的造山运动中出现的,D错误。
2. 石炭一二叠记是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
A. 干燥,冷热多变 B. 湿润,森林茂密
C. 寒冷,冰雪覆盖 D. 火山活动较频繁
【答案】B
【解析】煤炭主要由森林植被沉积演化而来,石炭一二叠记是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应森林茂密,森林生长在水分条件较好的湿润环境,气候湿润、森林茂密,B符合题意;干燥、 寒冷、火山活动较频繁等环境下,不利于大片森林的生存,不会成为重要的成煤时期,排除ACD。故选B。
2023年亚运会“智能办赛”、“绿色办赛”的理念在杭州市公共设施的多个维度中体现,其中“太阳能充电座椅”通过太阳能实现存储电能,以无线或有线的方式为游客的电子设备提供充电、网络、音响播放服务。左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右图为杭州的“太阳能充电座椅”。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3.杭州“太阳能充电座椅”6月份储电效率较低的原因是 (  )
A. 纬度低 B. 降水多 C. 海拔低 D. 气温高
【答案】B
【解析】6月份正值杭州的梅雨时节,降水多,光照少,太阳能充电座椅储电较少,B正确;与纬度、海拔、气温高低无关,ACD错误。
4.仅从太阳辐射角度考虑,下列城市最不适宜布局“太阳能充电座椅”的是 (  )
A. 重庆 B. 北京 C. 上海 D. 乌鲁木齐
【答案】A
【解析】我国太阳辐射的最低值位于四川盆地,重庆位于四川盆地,最不适宜布局“太阳能充电座椅”,A正确;北京、上海和乌鲁木齐的太阳辐射总量均大于重庆,BCD错误。
柴达木盆地都兰县诺木洪乡境内的努尔河附近,有一道长约2千米,宽约70米的小丘陵,当地人称贝壳梁。揭开贝壳梁表面薄薄的盐碱土盖,下面竟是厚达20多米的瓣鳃类和腹足类生物贝壳堆积层。从古地磁磁性年龄来看,贝壳梁的形成是在距今约15万年前,而青藏高原造山运动是在1亿年以前。贝壳梁是迄今为止我国内陆盆地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古生物地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青藏高原发生造山运动始于(  )
A. 前寒武纪 B. 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显示“青藏高原造山运动是在1亿年以前”,因此属于中生代。C项正确。
6.贝壳梁形成前的古地理环境可能是(  )
A. 冰天雪地 B. 气候干燥
C. 汪洋大海 D. 森林茂密
【答案】C
【解析】瓣鳃类和腹足类生物生活在海洋中,故贝壳梁形成前的古地理环境为汪洋大海。
科学家利用各种方法寻找“地外文明”。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了“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在地球上修建了大容量的电磁波接收装置,用来捕获来自“地外文明”的电磁波……。完成以下各题。
7.下列事物被称为天体的是 (  )
A. 待发射的宇宙探测器 B. 地球
C. 电磁波接收装置 D. 陨石
【答案】B
【解析】在太空中独立运行的物质是天体,地球是天体,B正确;待发射的宇宙探测器、电磁波接收装置和陨石都在地球大气层以内,在地球大气层以内的物质不属于天体,ACD错误。
8.进入小行星带的宇宙探测器属于 (  )
①太阳系 ②地月系 ③可观测宇宙 ④银河系 ⑤河外星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进入小行星带的宇宙探测器在随小行星一起围绕太阳公转,属于太阳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统,可观测宇宙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故选D。
9.若真有地外文明,那么该天体应具备什么条件 (  )
①液态水 ②适宜生物生存的大气 ③适宜的温度 ④自转周期适中 ⑤质量体积适中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答案】A
【解析】生物存在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适宜生物生存的大气。与恒星距离适中,且自转周期适中才有可能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的存在;质量体积适中才可能吸引并形成适宜生物生存的大气,①②③正确。故选A。
热岛强度指城乡之间平均温度的差异。图为某滨海城市夏季海陆风与非海陆风日的热岛强度日变化特征。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该市热岛效应最强时(  )
A. 郊区气温高于中心区 B. 为市区日气温最高时
C. 为城郊温差最大时 D. 为市区日气温最低时
【答案】C
【解析】当郊区气温高于中心区时,不会有热岛效应,A错误;热岛效应最强时,即热岛强度数值最大,读图可知,北京时间0时热岛强度最大,热岛强度最大,说明城郊之间温差最大,城市风最强,C正确;市区日气温最低应为日出前后,市区日气温最高时为14时左右,都不是0时,BD错误。
11.相对于非海陆风日,海陆风日白天(  )
A. 较暖的海风加强了热岛环流 B. 较凉的海风加强了热岛环流
C. 较暖的海风减弱了热岛环流 D. 较凉的海风减弱了热岛环流
【答案】D
【解析】白天海洋增温慢,气流下沉为主,气压较高;陆地增温快,气流上升为主,气压较低;近地面空气由气压较高的海洋吹向气压较低的陆地,形成海风;较凉的海风吹向陆地城市,有效降低了城市温度,使得白天城市与郊区的温差减小,热岛效应减弱,热岛强度数值变小,D正确,ABC错误。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海域7月份等盐度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 此时甲海域比乙海域(  )
A. 水温高,密度大 B. 水温高,密度小
C. 水温低,密度大 D. 水温低,密度小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此时为我国7月,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陆地温度高于海洋温度,越靠近陆地,海水温度越高,甲海域比乙海域距离陆地更远,水温更低;甲所在等盐度线数值大于乙所在等盐度线,海水盐度与海水密度、温度呈正相关,推断甲处的海水密度大于乙处的海水密度。故选C。
13. 受潮汐影响,下列时段丙海域盐度最低的是(  )
A. 大潮低潮 B. 大潮高潮
C. 小潮低潮 D. 小潮高潮
【答案】A
【解析】潮位越低,海水对径流的顶托作用越弱,径流对海水盐度的稀释作用越强,相邻海域盐度越低,大潮的水位变化幅度大,低潮时潮位最低,此时相邻海域盐度最低。读图可知,丙海域紧邻河口,受潮汐影响大,丙海域盐度最低的时段是大潮低潮时,A正确;其他选项中的海水潮位均高于大潮低潮,径流水不易进入海洋,对海水盐度稀释作用弱,海水盐度较高,BCD错误。
对流层大气温度一般是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如图示意地形逆温的形成图。据完成下面三题。
14. 图中甲、乙表示的是 (  )
A. 谷风 B. 山风
C. 干热风 D. 城市风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气流沿山坡下沉,图中有月亮,代表夜晚。夜晚山坡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形成山风,B正确,A错误;干热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C错误;城市风是城市与郊区之间由于热力差异形成的环流,D错误。
15. 甲、乙沿山坡下沉流动的起因是 (  )
A. 山顶气温急剧下降 B. 重力作用加快下沉速度
C. 山谷气流膨胀上升 D. 山坡地面辐射冷却降温
【答案】D
【解析】山顶气温急剧下降不是山坡空气下沉的直接原因,A错误;重力作用是空气下沉的一个因素,但不是起因,B错误;山坡空气下沉,导致山谷气流膨胀上升,C错误;夜晚山坡地面辐射冷却降温,山坡空气冷却收缩,密度增大,沿山坡下沉,D正确。
16. 甲、乙对该地形逆温形成的作用是 (  )
A. 夜晚,谷底辐射冷却气温下降 B. 冷空气汇聚谷底,暖空气抬挤上升
C. 山谷谷底闭塞,空气流通不畅 D. 甲、乙势力强大,大量驱散暖气流
【答案】B
【解析】谷底辐射冷却,气温下降不能形成逆温,A错误;甲、乙(山风)沿山坡下沉,冷空气汇聚谷底,把谷底暖空气抬挤上升,导致逆温现象,B正确;山谷谷底闭塞、空气流通不畅不是逆温形成的主要原因,C错误;山风不是大量驱散暖气流,而是将暖气流抬升,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湖陆风是沿湖地区的一种地方性的大气运动形式。下图为鄱阳湖流域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b)中添加箭头正确表示鄱阳与鄱阳湖之间白天的热力环流。
(2)判断湖风降低湖岸城市的热岛效应最明显在季节,并说出理由。
(3)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鄱阳湖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答案】(1)
(2)夏季。夏季降水量多,鄱阳湖水量大,湖面广,与陆地温差大,热力环流强,湖风强;太阳辐射强,湖陆间温差大;夏季风弱,干扰小。
(3)夏季降水量多且集中;汇入湖泊的地表径流量大;水系发达,汇水量大,中上游植被破坏,导致蒸腾量、下渗量减少。
【解析】(1)白天,湖水水温低,盛行下下沉气流,湖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空气的水平运动由高压指向低压,则近地面风向由湖泊吹向城市,高空由城市吹向湖泊。如下图所示:

(2)夏季。夏季鄱阳湖湖区处于雨季,鄱阳湖水量大,湖面广,此时与陆地温差大,湖陆差异明显,湖风强;夏季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强,气温高,湖陆间温差大;相对于冬季风来说,夏季风较弱,干扰小。
(3)鄱阳湖区蒸发旺盛,水汽丰富,降水多;夏季,汇入湖泊的地表径流量多,湖泊水位高;中上游植被破坏,导致植物蒸腾量少、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

18.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
A+B是________,A+B+C是______,D是________,C+D+E是____________。
(2)不连续界面:F为________,______(填字母)是横波完全消失的界面。
(3)地震波在向下经过F界面时速度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A和B厚度不均的原因。
【答案】 (1)地壳 岩石圈 软流层 上地幔
(2)莫霍界面 G
(3)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4)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B是大洋地壳,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
【解析】(1)A和B厚度不均,是地壳的特征;A+B+C,即软流层以上包含地壳的部分,属于岩石圈。D与岩石圈紧邻且位于上地幔,是软流层;C+D+E范围延伸至地下900千米处,是上地幔。(2)结合上题,F为地壳、地幔的划分界面,是莫霍界面;横波完全消失的界面是古登堡界面,图中显示是G。(3)F是莫霍界面,地震波在向下经过F时速度发生变化,无论横波还是纵波,波速都明显增加。(4)A和B厚度不均的原因是A是大陆地壳,B是大洋地壳,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
19.结合下面图表,回答相关问题。
(1)火星轨道飞行器等探测器在围绕火星运转时,处于下图中哪一级天体系统________(填数字)。其他两个数字代表的天体系统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分别写出数字和名称)。
(2)太阳系模式图的字母中,代表火星的是__________,属于类地行星的有________,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
(3)科学家认为火星是除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之一,是因为火星的哪些自身特征与地球相近?
(4)假若火星上的确曾经有生命存在,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生命的消失?
【答案】(1)③ ①银河系 ②太阳系 (2)F A、H、G、F E F (3)与日距离和自转周期。
(4)可能是温度不再适宜,液态水消失,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消失。
【解析】第(1)题,火星轨道飞行器等探测器在围绕火星运转时,成为火星的卫星,构成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它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第(2)题,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是类地行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第(3)题,由表中资料可以看出,火星与地球距太阳的距离以及自转周期最接近。第(4)题,生命存在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适宜生命呼吸的大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