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1949年10月,《人民日报》报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报道(  )
A. 宣告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 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
C. 宣布世界和平得以实现 D. 表明了土地改革已经全部完成
2.如图两位英雄人物的壮举体现的共同精神是(  )
图1:黄继光 图2:邱少云
A. 开天辟地、立党为公 B. 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C. 实事求是、开拓创新 D. 保家卫国、不怕牺牲
3.如图所示人民代表肩负的主要历史使命是(  )
A. 商讨《共同纲领》 B. 修改土地改革法案 C. 编制“一五”计划 D. 制定社会主义宪法
4.随着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中农已成为农村人口中的大多数。但农业生产效率还是很低,使用最传统的手工工具,靠人畜耕种,解决不了翻身农户缺乏口粮的困难。为此,中共中央决定逐步推开(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分田包产到户
5.20世纪50年代,河南省鲁山县某剧团排演了《苏殿选和互助组》一剧后,许多农民提高了思想认识,纷纷转入常年互助组。下列史事与该剧内容密切相关的是(  )
A. 筹建新中国 B. 土地改革 C. 抗美援朝 D. 三大改造
6.兰考人把焦裕禄带领大家种植的防治风沙的泡桐称为“焦桐”。焦裕禄被人民称颂为(  )
A. “最可爱的人” B. 解放军好战士 C. 党的好干部 D. “铁人”
7.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下列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是(  )
A. 建成武汉长江大桥 B.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 建设大庆油田 D.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8.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12日《人民日报》便转载了这篇文章,随即点燃了如火如荼的全国性辩论的火花。这场“辩论”的主题是(  )
A. 真理标准问题 B. 姓“资”姓“社”
C. 党的工作中心 D. 平反冤假错案
9.据统计,1979年秋,小岗村全队共收粮食13.2万多斤,相当于1966年到1970年5年产量的总和;向国家出售粮食2.99万斤,是任务的10倍;人均收入由上年的22元上升到400元,“讨饭庄”一跃为“冒尖庄”。小岗村成为“冒尖庄”的主要原因(  )
A.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三大改造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国有企业改革
10.1984年7月,为打破经营困境,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首批发行的300万元股票,很快被认购一空。股份制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有了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行
C.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影响 D. 区域地理位置相对优越
11.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结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
A. 政治协商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一国两制
12.对比如图中2001年和2010年的数据,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开始开放沿海城市 B. 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C.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3.“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材料所阐述的思想理论是(  )
A. 科学发展观 B. 毛泽东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4.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我国在航天领域又取得一项重要成就。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
A. 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B. 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C.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 D.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
15.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个梦想”是(  )
A.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 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经济总量世界第一
16.1962年,为进一步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我国举行了第一届电影百花奖评选活动。仅靠寄信投票,举办方就收到11万多张选票。这反映出当时(  )
A. 电视走进千家万户 B. 电影制作水平迅速提高
C. 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D. 群众积极参与文化生活
17.歌词“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其中,为“MACAU”回到母亲怀抱开辟途经的是(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一国两制”构想 D. “九二共识”
18.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贡献。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农业科学家是(  )
A. 钱学森 B. 邓稼先 C. 袁隆平 D. 屠呦呦
19.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下列事件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是(  )
A. 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B. 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辽宁舰”交接入列
2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如图所示内容的主题是(  )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B.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主席亲自开动有电线通往广场中央国旗旗杆的电钮,使第一面新国旗在新中国首都徐徐上升。这时,在军乐声中,五十四门礼炮齐鸣二十八响。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首都三十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祝典礼》
材料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材料三:如图所示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一场景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的举行标志着什么?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新中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时,中国共产党作出的正确抉择是什么?此抉择有怎样伟大的历史意义?
(3) 材料三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4) 通过以上材料的学习,请你为上述历史事件拟一个主题。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渴望有自己的汽车制造厂,生产出自己的汽车。1956年,一座宏伟的汽车城建立起来了。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人民的幸福生活是靠一点一滴创造得来的;只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前进道路上,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都要发扬光大。
——摘自人民网
材料三:周恩来同志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卓有成效领导了党和国家外事工作。……他推动我国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使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周恩来同志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和国际友好人士普遍尊敬,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 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 材料一中所说的“汽车城”建立在哪座城市?诞生于哪一时期?
(2) 请结合中国现代史一位历史人物的事迹,说明“只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周恩来“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和国际友好人士普遍尊敬”的两个史实并加以说明。
23.请根据如图所示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120-15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二:1980年6月,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第一次正式使用“开放”一词,并将它与对外经济政策相联系……中国开始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主动的对外开放……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十七大报告指出,由于持续推行对外开放政策,我国已经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开放型经济体系已经形成。
——沈迅《浅论中国对外开放理论的渐进发展及其意义》
材料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生建设的重点为着力办好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189元。截至2019年底,我国拥有超过1.4亿家庭、4亿人构成的中等收入群体,其规模和增速均为世界之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百年民生建设:历史逻辑、现实启示及未来路向》
(1) 结合材料一,谈谈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的影响。邓小平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请用一句话评价他。
(2) 材料二中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指的是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民生建设领域取得的成就。
25.学校开展“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项目式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改革开放前,受经济等条件制约,人们的穿着需求主要集中在坚实.保暖.耐磨.耐脏上,民众服装的主要色调是蓝.黑.灰色。
——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
——摘编自《中国历史地图册》等
材料三:
1995年,我国开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后来,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保护和支持社会体育的发展。
——摘编自谭华主编《体育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开放前我国民众着装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众着装的新趋势。
(3) 根据材料三,概括1988-2008年我国在夏季奥运会上所获金牌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
1.B
2.D
3.D
4.B
5.D
6.C
7.A
8.A
9.C
10.B
11.B
12.D
13.D
14.C
15.A
16.D
17.C
18.C
19.D
20.A
21.【小题1】事件: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小题2】抉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意义:为经济建设赢得稳定和平环境,提高国际地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小题3】事件:土地改革。
【小题4】主题: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22.【小题1】城市:长春;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
【小题2】示例一:雷锋是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他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他以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风格和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示例二:王进喜是一名石油工人,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他们以顽强的意志,用人拉肩膀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送钻机用水。当井喷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小题3】史实及说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晤,促成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任答两例即可)
23.观点:改革开放:中国发展的伟大转折与深圳奇迹。论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此后,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从一个边陲小镇迅速崛起为现代化大都市。改革开放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腾飞,更让深圳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政策的巨大活力与成就。
24.【小题1】影响: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评价: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小题2】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小题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国居民的人均收入大幅增加;我国中等收入家庭的规模和增速均为世界之最;医疗、就业、社保、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任答其二即可。)
25.【小题1】特点:经济实用;色彩单调。
【小题2】新趋势:款式由单一到多元;色彩由单调到丰富;衣着需求从“穿暖”到“穿美”转变;着装理念从大众化到个性化。
【小题3】变化:稳步上升。
原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持续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初步建立,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国家政策、法规的保护和支持。全民体育参与意识的增强;国际体育交流的推动;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北京申奥成功的推动。
第4页,共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