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天津市第二耀华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天津市第二耀华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天津市第二耀华中学九年级(上)月考
历史试卷(10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4小题,共 48分。
1.一考古队准备考察亚非古文明的发源地。他们从非洲出发,从西向东进行。其考察顺序应是( )
A. ①③②④ B. ②④①③ C. ④②①③ D. ②①④③
2.古代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文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种姓制度产生于古代中国 B.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C. 《汉谟拉比法典》出现在古代印度 D. 象形文字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
3.1453 年,拜占庭帝国灭亡后,大批学者来到意大利,带来大量希腊古籍,并在各地教授希腊语,传播古
希腊文化。这一现象( )
A. 促进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B. 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变化
C. 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发展 D. 促进了租地农场的出现
4.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 波罗来华等素材,请你判
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
A. 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B.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 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D. 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5.当地时间 2020 年 12 月 26 日,意大利庞贝古城考古队向外界宣布,古城新近出土了一处保存相当不错的
“快餐店”遗址(如图),柜台上的壁画历经近 2000 年仍然颜色鲜
艳。据了解,庞贝古城在公元 79 年,受维苏威火山爆发影响,被埋
于火山灰下。当时正值( )
A. 罗马城邦时期
B. 罗马共和国时期
C. 罗马帝国前期
D. 罗马帝国后期
6.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其最高权力机构是( )
第 1 页,共 8 页
A. 陪审法庭 B. 元老院 C. 公民大会 D. 制宪会议
7.下列对《罗马民法大全》叙述正确的是( )
A.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B. 为调节平民与贵族的矛盾而制定的法律
C.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D. 历任罗马皇帝颁布法令的集合
8.如图是古代某帝国发展演变示意图。其中③处应是( )
A. 亚历山大帝国 B. 阿拉伯帝国 C. 西罗马帝国 D. 拜占庭帝国
9.西方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据此你认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
桥梁和纽带作用是( )
A. 中国人 B. 阿拉伯人 C. 法兰克人 D. 罗马人
10.下列表格中,历史现象与原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历史现象 原因
A 公元前 5 世纪后半期,雅典一度达到全盛 封君与封臣
B 632 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C 阿拉伯数字传遍了全世界 《马可 波罗行纪》
D 1453 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廷帝国灭亡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A. A B. B C. C D. D
11.“当民众在公民大会上投票赞成与斯巴达的战争时,公民大会就宣布处于战争状态;当陪审员投票赞
成苏格拉底有罪时,他就是个罪人。”材料旨在说明古代雅典( )
A. 民众是拥有决策权的公民集体 B. 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滥用
C. 公民大会是城邦最高权力机构 D. 陪审法庭难以做到公正判决
12.中世纪欧洲大学可以主办学术讲座,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并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甚至享有赋
税、司法等方面的特权。这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
A. 具备政府管理职能 B. 享有充分言论自由 C. 受到世俗力支配 D. 拥有较大的自治权
第 2 页,共 8 页
13.13 世纪中叶,牛津大学校长罗伯特 哥罗塞特斯特曾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提出质疑,并用数学和实验证明
自己的哲学观点,其学生也曾进行科学实验和讲学,批评神学。这可用以说明英国早期大学( )
A. 引领文艺复兴的潮流 B. 摆脱了教会的思想束缚
C. 鼓励质疑的科学精神 D. 推动了自治城市的出现
14.13 世纪的西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
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下列表述与这些现
象相符的是( )
A.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 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D. 大学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15.十四世纪以后,领主自营地大为缩减,庄园开始衰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领主经营不善,纷纷破产 B. 农奴纷纷出逃,劳动力缺乏
C. 城市的重新复兴,商业繁荣 D. 生产力发展,农村发生新变化
16.14-16 世纪,世界发生剧变,西欧进入了“人被发现”“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对这个时代的理解正确
的是( )
①剧变是指封建社会渐趋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②达 芬奇和哥伦布都生活在世界发生剧变的时期
③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于“世界被发现”的时候。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7.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史实 结论
A.中世纪晚期欧洲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 欧洲已进入近代社会
B.《神曲》抨击封建教会贪婪腐化 表达了当时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C.15 世纪欧洲市场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让欧洲人渴求
欧洲人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
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英国在世界各地夺取大片殖民地成为
D.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日不落帝国”
A. A B. B C. C D. D
18.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下列对“转折点”的解释准确的是( )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废除了贵族世袭制 C. 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D. 进入封建社会
第 3 页,共 8 页
19.大和的世袭贵族占有大量的土地,奴隶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他们之间不断争战,使矛盾日益尖
锐,而部民也不断反抗。此时中国唐朝的统治兴盛极大刺激了大和统治者,于是天皇决心改革。材料反映
了( )
A. 大化改新的背景 B. 大化改新的内容 C. 大化改新的性质 D. 大化改新的影响
20.“人文主义思潮实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个人进取精神和物质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是海外冒险事业的
一种思想动力。”材料表明( )
A. 个人进取精神是人文主义的核心 B. 文艺复兴为开辟新航路奠定思想基础
C. 物质利益至上是人文主义的目标 D. 海外冒险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形成
21.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将“人”比作“行为上的天使”“智慧上的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
的灵长”。这表明莎士比亚( )
A. 强调法律至上 B. 反对个性解放 C. 忽视科学文化 D. 提倡人文主义
22.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11 世纪以后,欧洲各地开展垦殖运动,大量林地、荒地被开发
B. 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C. 欧洲手工工场中出现的雇佣关系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D. 富裕农民、骑士、乡绅不断集中土地,逐渐控制乡村行政事务
23.印第安人说:他是一个恶魔,破坏了我们的文化;欧洲人说:他是一个功臣,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
他们评价的同一历史人物是( )
A. 迪亚士 B. 达 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24.《全球通史》记载:“西欧到 14 世纪,城市成为贸易中心,……佛罗伦萨市区有手工工场 300 家,年
生产呢绒十万匹;1343 年佛罗伦萨市中有九万余人,从事呢绒生产约三万人,占全城居民的三分之一。”
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西欧( )
A.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 开始了文艺复兴
C. 完成了新航路开辟 D. 垄断了东西方贸易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 34分。
25.中世纪西欧逐渐产生新的文明,多元化是这一时期西欧社会的重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罗马帝国衰亡之后,欧洲坠入了文化凌夷、学术凋敝的境地。罗马帝国末年兴起的基督教迅速在
各个蛮族王国里取得了思想上的统治权。
——摘自王晴佳《西方的历史观念:从古希腊到现代》
第 4 页,共 8 页
(1) 根据材料一与所学,概括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二各个阶层的封君封臣的关系一旦形成,双方就有了封建的权利和义务。封君对封臣要尽一些义务或
责任封臣应对封君履行的义务则更多。
——摘自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特点。
材料三
(3) 依据材料三,说说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是什么。图中的“自营地”由谁直接经营?“份地”是什么
人的生活来源?
材料四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由于拥
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 21 世纪》
(4) 根据材料四,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与中国等城市相比,有什么特点?
(5) 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世纪西欧社会多元化的表现。(至少写两点)
26.艺术与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 5 页,共 8 页
图 2 帕特农神庙
图 1《掷铁饼者》
作品取材于希腊现实生活中一项体育竞技活 是雅典娜女神的主神庙,柱廊建筑体现了一种自
动,展现了铁饼即将掷出的关键一刻,动感十 由、开放、民主的气息。浮雕刻画的人物彰显了对
足。体现当时人的精神面貌。 人的关注。
(1) 依据材料一中图 1 和图 2,概括古希腊雕塑和建筑中蕴含的精神。请举一例同主题同时期代表文化(要
求写出国别)。
材料二
图 3 中世纪圣母像人物面无表情,姿势僵硬 图 4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圣母温柔娴静,圣子可爱
(2) 指出图 3、图 4 两幅绘画作品的风格变化。结合所学,说明变化产生的背景。
(3) 综合上述材料,说说艺术与时代之间的关系。
第 6 页,共 8 页
参考答案
1.B
2.B
3.C
4.C
5.C
6.C
7.C
8.D
9.B
10.B
11.B
12.D
13.C
14.B
15.D
16.D
17.B
18.D
19.A
20.B
21.D
22.C
23.C
24.A
25.【小题 1】基督教取得了思想上的统治权。
【小题 2】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与义务交织;带有一定的契约性。
【小题 3】庄园;领主;佃户。
【小题 4】规模小;拥有自治权和政治力量。
第 7 页,共 8 页
【小题 5】文化上:教会神学对文化绝对控制;政治上:封君与封臣的封建等级制度形成与发展;经济
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盛行一时;新现象:自由和自治的城市兴起
26.【小题 1】精神:对人体美的欣赏、对生命活力的赞美,以及民主、自由的社会理念。代表文化:古代
罗马文化。
【小题 2】变化:图 3 展现了中世纪时期的人物形象,注重宗教内涵,显得呆板僵硬。图 4 则呈现文艺复
兴时期以人文主义为主导的艺术风格,人物形象体现出温柔和生动;背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崛
起,强调人的价值与自然的和谐,艺术风格从宗教神秘过渡到对现实、对人的关注。
【小题 3】关系:艺术是时代精神和社会文化的反映,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工具。它通过表现形式和主题
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思潮
第 8 页,共 8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