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课件篇】(共61张PPT)——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学练全攻略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课件篇】(共61张PPT)——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学练全攻略

资源简介

(共61张PPT)
(1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课件篇】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学练全攻略
目录

核心考点及备考建议

考点解读

典型例题

高考考情分析
高 考 考 情 分 析
年份 卷别 考查内容 题型
2025、2024 - - -
2023 全国新课标I 逗号的修辞效果 简答题
2022、2021 - - -
核心考点及备考建议
核心考点 备考建议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掌握常见的标点符号的用法,特别是易错的破折号、引号和省略号的用法。
2.归纳为本。练习中遇到错题、难题,要善于归纳总结,分类记录。
3.结合实例掌握规则,通过实战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考点解读
(一)基础知识
标点符号是一套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标点符号有助于我们分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语气,准确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见下表:
点号 句号 问号 叹号 逗号 顿号 分号 冒号
。 ? ! , 、 ; :
标号 引号 括号 破折号 省略号 着重号 书名号 间隔号 连接号 专名号
‘ ’ ( ) —— …… . 〈〉 · - ——
“ ” [ ] 《》 说明:(1)点号作用是点断,表明语句间的停顿、结构关系和语气。(2)标号作用是标明,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3)考查重点是点号;标号只涉及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其余不涉及。
标点符号歌
句逗问叹分顿冒,一律不在行头标。括号引号书名号,“前半”不在行尾掉,“后半”不在行头跑。破折号与省略号,就怕割断半中腰。有疑问词非问句,后面不可用问号。引语中插“某某说”,“说”后用逗不用冒。“某某说”后是转述,“说”后也不用冒号。
(一)重要标点符号
1.引号
①用于直接引用他人话语,间接引用时不能用。
【例】老班上学期好像说过,方便面是垃圾食品。
②双重引用时,里面的引用标单引号。
【例】校长说:“‘高考语文要让15%的学生做不完’是温儒敏教授说的。”
③表示强调。
【例】一个“撞”字突出了夕阳红“汹涌”的特征。
④特定称谓,如别称、简称。
【例】下周的南京“一模”,希望大家考出好成绩。
⑤特殊含义。
【例】我为自己不如一个盲人“看”得分明而深感惭愧。
【特定称谓与特殊含义区别】
引号在表示特定的称谓和特殊含义时的区别是:
1.引号在表示特定的称谓时,是为了起一个突出、强调的作用,词意并未改变;
2.引号在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时,该词语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词意已经发生了改变,具有了不同于原意的新的含义。
⑥表示否定,如讽刺、反语。
【例】听说梅大师还要带着几幅古画到欧洲各国去展览,一路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注意】以下两种情况要准确区分——
⑴引语末尾处的标点符号用法:
①引用的话是独立的,末尾的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例】这位女顾客把一大包枣和梨放在柜台上,说:“这是我家乡出产的水果,特意送来让你们尝尝。”
②部分引用(不完全引用)时,末尾不加点号。
【例】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明白无误地写在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恩的经典著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教科书《遗传学原理》中,由此有人嘲笑“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这句话标点符号知识丰富,请一一分析。)
③如果引语末的标点是感叹号或问号,即使是部分引用,末尾的感叹号或问号也要保留。
【例】父亲吼着“有你这么宠孩子的吗?”转身离去,把门摔得震天响。
⑵要能够准确地与书名号区分。
请辨析下面两句话中引号使用的对错:
④马上就要毕业了,这节课我们写一些赠言,请以“友情”为题写一首小诗送给同桌。
⑤高三年级联考成绩突出,学校特意举办了一场《表彰先进,未来可期》的颁奖典礼。
2.破折号(占两格)
①解释说明。
【例】在这里我将接着根据这套概念去看中国乡土社会中基本社群——“家”的性质。
②语意递进。
【例】每年——特别是高考前的那几天,各考点附近的宾馆总是一房难求,有的考生甚至全家上阵陪考。
③语意转折或话题转换。
【例】倘使我能够相信真的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④说话中断或声音延长。
【例】“砰——”一声沉闷的响声传来,老赵知道小吴被敌人杀害了。
⑤让步或假设。
【例】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注意】以下两种情况值得重视:
⑴成对使用时与小括号的区别。
【例】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⑵标示说话的断续不能用破折号。
如下面的句子,就要把破折号改成省略号。
【例】“你们——放开我——让我进去——多救一个人——”救援队员小张情绪激动,哭喊着,用断断续续的声音对紧拉着他的同事说。
外加:
①表示插入语(前后两处都要用破折号,相当于括号)。
②表示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相当于冒号)。
③表示事项的列举。
④用于副标题前。
⑤引文注文后,表示作者出处或注释者。
3.小括号
①注解词语。(句内括号)
【例】也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
②注解句子。(句外括号)
【例】最奇怪的是那个抓住我的生物竟然一点儿也不像鱼。更使我震惊的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它的鳍,但是没有鳍它还是能够运动。我感觉到熟悉的自然规律不再适用于这个冥冥世界。(当然,这个到宇宙之外一游的故事对于鲤鱼是怪诞的,大多数鱼都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
③需要停顿时标点位置。
【例】我不赞成把人类基因组计划比喻成“曼哈顿原子计划”(前者在人文上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后者),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例】它们可能给这种错觉起一个高深莫测的名称(如“超距作用”,或“没有任何接触下睡莲即会运动的能力”)。
4.书名号(占两格)
①书名中套书名。
【例】《王立群读〈史记〉》一书很好。
②书名+篇名。
【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注意】以下两种常见的情况不能用书名号
⑴单位、栏目、活动、会议等名称。
【例】杨帅,你发起的“学生讲坛”效果不错,大大调动了同学们学语文的积极性。(“学生诗坛”是活动名称,不是作品名称)
⑵表示泛指。
【例】教材中的基本篇目(包括注释)大家一定要读熟,因为文言文考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源自教材。(这个句子里的“教材”是泛指,在指具体的某一本教材时,要标书名号)
5.省略号(占两格)
①数量多,列举未完。
【例】如梁、柱、枋、檩、门、窗、墙、瓦、槛……,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②故意省略,含有深意。
【例】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③用“等”字则不用省略号。
【例】上学期我们班常江、黄禾、夏天、洪毅等四位同学获得了县级“三好”学生。
④省略号前后如何使用点号。
【例】倘有别的意思,又因此发生别的事,则我的答话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
【例】“阿呀,米呢?祥林嫂不是去淘米的么?……”好一会,四婶这才惊叫起来。她大约有些饿,记得午饭了。
6.感叹号
①叹词连用时,标在最后。
【例】“哼,哼!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三爷一面愤愤地说,一面转身去了。
②语气强烈的祈使句。
【例】“你明天不要来了!以后也不要说是我的学生!”
③语气强烈的反问句。
【例】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7.问号
①倒装句中的问号标法。
【例】上次作文获奖了吗,广洁?
②区分连续发问和选择发问。
【例】妹妹几岁了?上了几年学?读的什么书?
【例】昨晚寝室讲话被扣分的,是你,还是他?
③有疑问词的,不一定是疑问句。
【例】我不知道他们兄弟关系为什么那么僵。
【例】他们兄弟关系为什么那么僵?
8.顿号
①太短的停顿不用顿号。
【例】讴歌真善美,抨击假恶丑。
②并列成分作谓语时用逗号,作修饰成分时用顿号。
【例】我们学校的老师一直认真,负责。
【例】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过得充实快乐、幸福美好。
③不能与“和”重复。
【例】语文、数学和英语三大科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注意】表示概数时不用顿号,表示确数时用顿号。
【例】十七八岁的鸟儿,离开巢穴,飞向天空,总能找到落脚的枝头。(请从修辞角度分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例】高三全年级、高二年级“985”班参加本次南京“一模”考试。
9.冒号
①提示下文。
【例】无名氏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
②总结上文。
【例】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10.逗号
①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一般都用逗号。
【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②用于下列各种语法位置:
a.较长的主语之后。
【例】苏州园林建筑各种门窗的精美设计和雕镂功夫,都令人叹为观止。
b.句首的状语之后。
【例】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c.较长的宾语之前。
【例】有的考古工作者认为,南方古猿生存于上新世至更新世的初期和中期。
d.带句内语气词的主语(或其他成分)之后,或带句内语气词的并列成分之间。
【例】他呢,倒是很乐意地、全神贯注地干起来了。
(那是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白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
e.较长的主语中间、谓语中间或宾语中间。
【例】母亲沉痛的诉说,以及亲眼见到的事实,都启发了我幼年时期追求真理的思想。
那姑娘头戴一顶草帽,身穿一条绿色的裙子,腰间还系着一根橙色的腰带。
必须懂得,对于文化传统,既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统统抛弃,也不能不管精华糟粕全盘继承。
f.前置的谓语之后或后置的状语、定语之前。
【例】真美啊,这条蜿蜒的林间小路。
③用于下列各种停顿处:
a.复指成分或插说成分前后。
【例】老张,就是原来的办公室主任,上星期已经调走了。
车,不用说,当然是头等。
b.语气缓和的感叹语、称谓语或呼唤语之后。
【例】哎哟,这儿,快给我揉揉。
大娘,您到哪儿去啊?
喂,你是哪个单位的?
c.某些序次语(“第”字头、“其”字头及“首先”类序次语)之后。
【例】为什么许多人都有长不大的感觉呢?原因有三:第一,父母总认为自己比孩子成熟;第二,父母总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第三,父母出于爱心而总不想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走弯路。
④用顿号表示较长、较多或较复杂的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时,最后一个成分前可用“以及(及)”进行连接,“以及(及)”之前应用逗号。
【例】压力过大、工作时间过长、作息不规律,以及忽视营养均衡等,均会导致健康状况的下降。
【补充】以下两个问题要搞清楚。
⑴“某某说”在不同位置的标点。
请看下面三个句子:
①老师说:“小李,替我倒杯水。”
②“小李,”老师说,“替我倒杯水。”
③“小李,替我倒杯水。”老师说。
⑵点号表示停顿的级别。
点号表示停顿的时间长短关系:顿号<逗号<分号<冒号<三个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
(二)方法点拨
标点符号用法的复习与备考,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辨认识别上。首先应弄清楚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知道哪几种在实际运用中易混易错,然后选择相应的练习题进行训练,通过练习,探求规律,掌握方法。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几点:
1.弄清功用。切实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独特功用,特别是对于那些易混淆的标点,更要掌握它们的用法,从而正确地使用和判断。
2.揣摩语气。判断句子的语气要从整个句子去考虑,不能只看其中的一些词语。如有的句子虽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只能用句号,而不能用问号。
3.分析结构。句子的结构影响着标点的使用。如单句内部不能用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同样,复句的各分句之间,不能使用顿号。
4.紧扣语境。标点在一定语言环境里有一些变通的用法。
5.理解句意。审视标点的正误要和正确理解句意结合起来。如:老杨同志,请您稍等一下!“稍等”说明语气比较舒缓,既然是语气舒缓的祈使句,那么末尾就该用句号,而不是感叹号。
6.留意套用。所谓“套用”是指在标点使用时,有不少情况是点号和标号连在一起使用,最常见的有引号与句末点号的套用和括号与点号的套用这两种。它们的位置关系都有一些要求,要留意。
7.注意区别。如冒号中总说与分说的用法,容易和破折号中表示说明或注释的用法相混淆。同时,凡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而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的句子则不能把分说部分删去。从语气方面分析,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时,中间的停顿时间较长;而用破折号表示注释时,则没有停顿时间或停顿时间很短。
典型例题
[2026届·嫩江·阶段性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北京中轴线申遗的过程中,世界遗产领域著名专家稻叶信子来华访问时曾说,世界遗产有一个“哇”效应——能让人一眼看去“哇”地惊叹,就极有可能成为世界遗产。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B.夜空沉寂,灯光传递着一个信念——只要心中有光,世界就有希望。
C.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答案:B
解析: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具体解释“哇”效应的内涵。
A.表示话题的突然转换。
B.表示解释说明,解释“信念”的具体内容。
C.表示话题转变。
D.表示引用语句的出处。
故选B。
[2026届·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阶段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①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这种形象,多与建筑有关。②“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③“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形象也充满了诗情画意。④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2.文中标序号的四个画线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句子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B.②句中顿号多余,三个及以上双引号连用之间不用顿号;C.③句中间接引用,句号应删去,双引号后加省略号;D.④句中省略号多余,后面有“等”,不用省略号。故选A。
[2026届·秦皇岛市山海关·模拟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性格迥异的故宫猫在红墙内的世界谈天说地,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在秦朝陶工手下神态鲜活,一对鼹鼠好朋友通过互帮互助实现了心态上的成长……在五彩斑斓的童书世界里,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在上演。这些来自中国的童书吸引着世界各地书商的目光。
3.下列各项,省略号的用法与文中省略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援藏专家、教育专家……哪一个身份都可以以一种完整的人生角色在他身上呈现。
B.“你还没娶媳妇吧?”“……”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
C.“您的服务态度真好,我无缘无故向您发火,您还这样耐心做我的思想工作……”
D.我即刻胆怯起来,便想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答案:A
解析:文中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A.省略号表示对身份列举的省略,与文中用法相同;
B.省略号表示对话中的沉默不语;
C.省略号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D.省略号表示说话时断断续续。
故选A。
[2026届·秦皇岛市·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我们登岳阳楼那天下雨,游人不多。洞庭湖里的浪不大,没有起白花。本地人说不起白花的是“波”,起白花的是“涌”。“波”和“涌”有这样的区别,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可以增加对于“洞庭波涌连天雪”的一点新的理解。
4.文中两处画框的部分都使用了引号,请分析两处引号在语段中的作用。
答案:[示例]①“涌”的引号标示特定称谓,是本地人对于洞庭湖水不同状态的特定叫法,使文段更具真实性;②“洞庭波涌连天雪”的引号标示直接引用,增添了文化内涵,同时也引发读者对于诗句和实际景象关系的思考。
解析:对于“涌”的引号,根据原文“本地人说不起白花的是‘波’,起白花的是‘涌’”可知,“涌”是本地人赋予洞庭湖水一种特定状态的名称,使用引号是为了表明这是一个特定称谓,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和地域特色,让读者了解到当地对洞庭湖湖水状态的独特叫法,增强了文本的真实性。对于“洞庭波涌连天雪”的引号,这是直接引用古人的诗句,一方面显示了对原作者的尊重,另一方面,在文中引用古诗,能借助诗句丰富文化内涵,将读者的思维从现实景象延伸到文化层面,引发读者对诗句与实际景象关系的思考,增添了文本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
[2026届·云南省玉溪市·适应性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继舞剧《醒狮》之后,广州歌剧舞剧院又推出了舞剧英歌。这是编导们深耕岭南的新作,它强民俗色彩,强意象特征,和前者承载的主题十分相近,讲述了一个跨越时空的故事:生活在潮汕地区的父亲前往南洋后杳无音讯,母亲和儿子思念亲人,儿子由父亲留下的英歌花槌而进入心理时空的幻境,追寻父亲的足迹并最终理解了父亲。
这类题材给编导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支点,他们在叙事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独辟蹊径,以现代舞剧的方式讲故事,赋予了英歌舞新的生命力和时代内涵。大家有目共睹的是,在本体语汇渐趋固化乃至视觉喧宾夺主的当下,这种处理有它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而且,舞台上演员们特殊的舞步、队列组织和耍花槌的动作,给人带来了耳目一新之感。
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的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英歌,其实首先是为禳灾驱邪、祈求祥瑞而进行的俗信仪式,然后才是民间广场舞蹈。有人称之为“中华战舞”,内容通常特别强调昂扬的正气。因此,当人们把这部舞剧“剧”的部分跟20世纪40年代联系起来,自然会联想起那个民族危亡关头救亡图存的主题。
5.文中画框“英歌”应分别使用什么标点符号?为什么?
答案:分别使用书名号和引号。
因为第一处指舞剧,使用书名号标示语段中出现的作品的名称;第二处指民间艺术形式,使用引号标示语段中的特定称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①第一处“舞剧英歌”中,“英歌”是广州歌剧舞剧院推出的舞剧作品名称。根据标点符号规则,作品名称需用书名号标示。
②第二处“民间艺术形式英歌”中,“英歌”是对潮汕地区特定民间艺术的称谓,并非具体作品名。此时需用引号标示语段中的特定称谓,以突出其专指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