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新区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新区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九年级历史素养测试试题
2025.1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025年9月12日,韩方向中方移交30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这些烈士当年奔赴朝鲜战场的根本目的是( )
A. 响应联合国的军事号召 B. 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
C. 与朝鲜建立军事同盟关系 D. 推动朝鲜半岛的统一进程
2. 1953年,《人民日报》出现了12次“共同富裕”,鼓励“大家联合起来,用大规模生产和新的农具、农业机器,使大家能够共同富裕”。这( )
A. 体现了人民公社运动的成果 B. 推动了土地改革完成
C. 适应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D. 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3. 有学者指出:“家族联产承包责任制看似是对过去‘回归’,实则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这里的“新型”主要体现在( )
A.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B. 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C. 彻底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D. 建立了农民土地私有产权制度
4. 从1984年到2023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由97亿元增长至30355.73亿元,增长约311.9倍;1990年,上海浦东开始从“烂泥渡”发展成经济“摩天柱”,到2020年,累计吸引外资1029.5亿美元。这主要得益于( )
A. 公私合营热潮出现 B. 对外开放不断深化
C. 乡镇企业不断发展 D.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5. 历次国庆大阅兵反映出我国国防力量的不断增强。图1和图2直观地反映出我国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 )
A. 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 B. 由单一军种向多军种合成转变
C. 特别重视军队政治工作建设 D. 由七大军区转向五大战区布局
6. 在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叫“神舟”,第一座载人空间站叫“天宫”,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叫“北斗”,暗物质探测器叫“悟空”,月球探测车叫“玉兔”,火星探测车叫“祝融”。这些命名( )
A. 提高了国威军威 B. 彰显了文化自信
C 维护了世界和平 D. 提升了科技实力
7. 下面是2008—2019年我国高铁营业里程变化示意图。里程变化反映了我国( )
A 动车制造技术世界领先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启
C. 重工业的基础相对薄弱 D. 交通建设获得快速发展
8. 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为建造数量众多、工程浩大的金字塔,法老对劳动力、财政和建筑技术的控制达到令人惊讶的地步。这反映了古埃及( )
A. 国王权力至上 B. 法律体系完备
C. 军事实力强大 D. 医学成就辉煌
9. “古印度梵天为了繁衍人类,从自己的口、臂、腿、足,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口为神最洁净的部分,所以婆罗门地位最高,刹帝利次之,首陀罗由于出生部位最低级,则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该材料表明( )
A. 各个种姓之间有高低贵贱之分 B. 古印度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不同等级的种姓之间可以通婚 D. 低等级能够从事高等级的职业
10. 通过对比今天的地理位置来识别大帝国版图示意图,能够加强学生的时空观念。(下图)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是( )
A. 亚历山大帝国 B. 罗马帝国 C. 阿拉伯帝国 D. 拜占庭帝国
11. “条条大路通罗马”“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些西方谚语可以转意为成语“殊途同归”“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这些西方谚语的形成说明了( )
A. 罗马帝国为了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B. 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
C. 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 D. 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12. 罗马法学家拉贝奥曾解释“关于用水的令状”:如果某人从你的土地上引水,并污染、损害、破坏水质或使水质恶化,你可禁止他的此等行为。此后该解释进一步扩张为危害水道之清洁的任何人。这反映了罗马法( )
A. 维护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 B. 已出现现代意义的环境法
C. 存在一些保护环境的规范 D. 成为一套全面的法律体系
13. 罗马斗兽场外部的拱门(如图)为两边用古典柱子夹插并立所形成的柱式—拱门联合结构,它把作为希腊古代建筑精华的柱式和罗马人深为自豪的拱门合二为一。据此可知,罗马建筑( )
A. 恪守民族文化 B. 追求外型精美 C. 专注学习和照搬 D. 善于传承和创造
14. 如下图中的“元旦所依据的历法,是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历法。该历法是西方的历法,并非中国所创,故又名“西历”。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改用这种历法。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该历法的基础是(  )
A. 古埃及的太阳历 B. 罗马人的儒略历
C. 中国农历即夏历 D. 苏美尔人的阴历
15. 13世纪的庄园法庭记录到: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等。由此可以得出庄园法庭( )
A. 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B. 佃户有出席的义务
C. 维护了领主的利益 D. 直接接受君主的管理
16. 如表为14﹣16世纪欧洲大学学科。这些学科设置( )
文学、历史、文法、辩证法、算术、几何学地理学、天文学、力学、音乐
A. 深受封建制度的影响 B. 反映了社会发展要求
C. 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 D. 与基督神学密切相关
17. 据图可知,“?”处应填入的是( )
A. 古巴比伦文化 B. 阿拉伯文化 C. 拜占庭文化 D. 古印度文化
18. 如下图,古代文明成果的共同主题是( )
A. 两河流域的统一 B. 古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C. 罗马帝国的辉煌 D. 古代世界的民主与法制
19. 阿拉伯艺术同文学一样绚丽多彩,集中体现在清真寺的建筑结构和装饰上。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吸收希腊、波斯、印度、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古建筑特色,逐渐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建筑艺术。材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 )
A. 开放包容、风格单一 B. 兼收并蓄、独具特色
C. 广泛吸收、全盘照搬 D. 保守狭隘、独具一格
20. 有学者认为:“古代世界没有‘标准文明’,古埃及人用金字塔表达信仰,中国人用分封制构建秩序,希腊人用城邦民主组织社会。”这一观点主要说明了古代文明( )
A. 统一性 B. 多样性 C. 落后性 D. 孤立性
二、材料题
21. 中国共产党以敢为人先、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新局面。请阅读下列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1957年 一个改变落后的经济规划 1964年 一声震惊世界的成功爆炸 1971年 一次扬眉吐气的外交胜利 1973年 一项解决饥饿的农业科技 1997年 一个天才构想的成功实践 2021年 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治……同现代西方的代议制民主政治不同,是直接的民主政治。公民以抽签和轮流的方式直接参与城邦的管理。……虽然民主制度给每个公民提供了平等的参政机会,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公民都参与了城邦的政治。同时,个人的财富极大地影响着公民在社会与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财产的私有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贫富差距决定了实际生活中公民的不平等。
——摘编自黄洋《古代希腊政治与社会初探》
材料三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解,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十二铜表法》是当时罗马社会政治斗争,特别是平民与氏族贵族斗争的产物。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
——摘编自郭守兰、曹全来《西方法文化史纲》
(1)观察图B,呈现图A的是什么文字?图A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2)依据材料二,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并概括其局限性。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二铜表法》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地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23.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城市的兴起是中世纪欧洲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随着欧洲封建政治秩序的稳定,农业逐渐得到了恢复,商业及手工业有所发展。以此为前提,不仅停滞的罗马城市生活又恢复生机,同时一批新兴城市得以建立。中世纪城市的根本属性是封建性的,因为无论商人们聚集在哪里,他们都要定居在某个人的土地上,必须从国王或公爵,修道士或主教那里寻求保护,并取得居住和贸易的许可。
——摘编自姜守明《浅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制的起源与发展》
材料二 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如道路的交汇处、港口、海湾、主教驻地等。当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不断被吸引到这些地方以后,市场和居民区逐渐扩大,最后形成了城市。欧洲中世纪城市的规模很小,人口数量一般不超过5000人。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不仅适应了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孕育了许多近代因素:追求成功、满足欲望的新观念出现了;市场意识得到了认同;雇工、按劳取酬等原则普遍实行;产生了市政议事会和陪审法庭;新兴的市民阶层成为挑战封建势力的重要力量等。
——陈红《“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材分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兴城市”的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任选其二,说明城市的兴起对欧洲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24. 土地是民生的基础,土地关系的变化影响着社会发展的面貌。东西方许多统治者非常重视土地关系的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土地与分封】
材料一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土地与庄园】
材料二
土地与农民】
材料三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田令》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受田农民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
【土地与国家】
(1)根据材料一,分析法兰克王国土地分封改革前后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封君和封臣之间形成了怎样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庄园的土地是如何划分的?
(3)简述材料三改革在经济方面的举措。结合材料一,谈谈这两次改革在影响上有何共同之处。
(4)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土地政策的调整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九年级历史素养测试试题
2025.1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C
【16题答案】
【答案】B
【17题答案】
【答案】C
【18题答案】
【答案】D
【19题答案】
【答案】B
【20题答案】
【答案】B
二、材料题
【21题答案】
【答案】【示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各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一五”计划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振奋了民族精神。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取得了外交重大胜利。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保障了粮食安全。香港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
【22题答案】
【答案】(1)文字:楔形文字。地位: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特点:直接民主,公民以抽签和轮流的方式直接参与城邦的管理。
局限性: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少数人的民主;公民的社会和政治地位受其财富多寡的影响。
(3)背景: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及斗争;罗马习惯法的传统;社会经济的发展。
历史地位:《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4)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是文明社会的重要基石,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
【23题答案】
【答案】(1)原因:封建政治秩序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特点: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规模较小;享有一定的自由和自治权。
(3)政治:城市产生了自治机构,推动了欧洲早期民主政治的萌芽; 新兴市民阶层逐渐壮大,为后来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奠定了阶级基础。经济:城市的兴起适应了生产力发展需求,推动商品经济进一步繁荣; 城市中普遍实行雇工、按劳取酬等原则,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思想:城市中出现新观念,冲击了封建思想束缚;市场意识得到广泛认同,为后来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 思想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
【24题答案】
【答案】(1)变化:改革前,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改革后,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关系: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契约关系。)
(2)土地划分:分为自营地、份地和共用地。
(3)举措: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共同之处:都确立了以土地为核心的封建制度(或都建立了封建制度的国家))
(4)土地政策的调整要符合国情;要关注民生;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