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大华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上海市宝山区大华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上海市宝山区大华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分。
1.下列关于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B. 在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每分钟通过10m,则该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表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表示物体在t时间内任意时刻的快慢
2.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 )
A. 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B. 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C. 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 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3.小明在学校举行的体育运动会百米赛跑中,前50米用时6秒,后50米用时8秒,小明百米赛跑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
A. B. C. D.
4.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斗一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刷新了中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达到10907米。“海斗一号”在完成了岩石状物体样本的抓取和其他工作后,遥控抛载安全上浮。对于上浮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静止的
B. 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
C. 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
D. 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
5.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 航模飞行器以的速度飞行 B. 汽车以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C. 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 D. 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
6.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相近的是( )
A. 一日千里 B. 大步流星 C. 风驰电掣 D. 迅雷不及掩耳
7.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 10:3 B. 3:10 C. 8:15 D. 15:8
8.如图所示,卡丁车在赛道上飞驰,甲同学认为以赛道为参照物赛车手是运动的,乙同学认为以卡丁车为参照物赛车手是静止的,他们两个人的说法( )
A. 甲正确,乙错误 B. 乙正确,甲错误 C. 两个都正确 D. 两个都错误
9.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用s、v和t分别表示汽车运动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下面四个图象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0.无风的天气,为测量篮球从与篮筐等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到地面的平均速度,小奕用机械停表记录篮球下落的时间,用皮尺测量篮球下落的高度,由此计算出篮球下落的平均速度。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记录的时间应该是篮球由静止开始下落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
B. 做多次实验,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
C. 有空气阻力比没有空气阻力测出的平均速度大
D. 计算篮球下落的平均速度用到的方法是间接测量法
11.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是向东运动
B. 时间内甲为匀速直线运动,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C. 时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
D. 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
12.在做“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100cm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一小气柱,将玻璃管反转后如图所示,观察气柱从A点运动到B点,这个过程中,气柱的运动情况如表表中均以气柱上端移动的距离进行记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从A点开始运动的距离 0 20 40 60 80
1cm高的气柱从A点开始运动的时间 0
2cm高的气柱从A点开始运动的时间 0
A. 从表格数据可知,气柱的平均速度与它的大小无关
B. 1cm高的气柱从A点开始运动到距离A点40cm位置时,它的平均速度为
C. 从表格数据可知,2cm高的气柱在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它在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D. 根据公式可知:若本次实验中的气柱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大小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13.发现于敦煌莫高窟的著名诗词“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写,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和______。以上诗词初步表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______的。
14.如图,骑马是古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诗人孟郊骑马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是以______选填“花”或“自己”为参照物。乌鲁木齐到吐鲁番路程约为180km,若古人骑马走完此路段,平均速度为,合______,则大约需要______小时。
15.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内通过了300m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______,这个物体在前10s经过的路程是:______
16.我国高铁总长度居世界第一,人们出行更加便捷。暑假小马和父母外出旅游,他们乘坐的高铁正以的速度向南行驶,旁边平行铁轨一列普通列车以的速度也向南行驶,此高铁行驶速度比普通列车行驶速度快______;若以普通列车为参照物,小马向______选填“南”或“北”运动。
17.小明在体育毕业考试中,50m跑的成绩是,他跑步的平均速度是______;在接力赛中,为保证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要力求做到相对______.
18.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它们速度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为2:5,则甲、乙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若通过相同路程,则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19.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曝光一次。
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甲所示,可以看出纸锥在做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______。若测得纸锥在A、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则此过程中,纸锥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①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个影响因素
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______。
下面有四个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______选填图乙中的选项字母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
20.如图甲所示,是正在建设中的常泰长江大桥,是长江上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一集公路的“三位一体”的过江通道,桥全长约10km,其中主桥约1200m。上层为设计时速的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下层为一级公路和城际铁路。
汽车以设计时速通过该桥主桥,需要多少秒?
若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经15s行驶后,然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用时15s,求在这30s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21.超速行驶非常危险,高速公路上除了设置标识距离的指示牌,还有限制行车速度的指示牌如图1,小明一家利用周末到湛江玩,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1所示标志。
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1的标志牌到湛江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若先以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再以的速度到达湛江,则全程平均速度为多大?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是确定的,与路程、时间长短无关。故A正确、C错误;
B、在直线运动中,虽然物体每分钟均通过10m的路程,但不能保证每分钟、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相等,所以物体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D、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的大小来表示,变速直线运动中表示物体在t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A。
①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何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都相等,任何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都相等;
②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运动的时间与路程成正比;
③物体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是物体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可以粗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④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物理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属于基本规律的考查,难度不大,容易选择。
2.【答案】D
【解析】解:以地面为参照物、以步行的人为参照物、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相同的时间内,鸟和地面、步行的人、停在机场的飞机之间距离变化大致相同,鸟的速度大致相同。
以相向而行的飞机为参照物,相同的时间内,鸟和飞机之间的距离变化很大,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故选:D。
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是鸟类的速度非常大的缘故,参照物不同,飞鸟的速度不同。
静止和物体和运动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
3.【答案】C
【解析】解:百米全程用时:;
则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故选:C。
已知跑百米,根据题意计算出通过全程所用的总时间,根据计算平均速度。
在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时,必须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绝对不是两个速度的平均值。注意公式的熟练运用。
4.【答案】B
【解析】解:
A、海面是被研究的物体,“海斗一号”上浮过程中,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斗一号”和海面之间距离不断减小,故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运动的,故A错误;
B、海底是被研究对象,“海斗一号”上浮过程中,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斗一号”和海底之间距离不断增大,故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故B正确;
C、“海斗一号”是被研究对象,“海斗一号”抓取样本后上浮,“海斗一号”和样本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故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故C错误;
D、“海斗一号”是被研究对象,“海斗一号”抛掉的重物下沉,“海斗一号”上浮,两者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故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若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根据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来判断被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5.【答案】B
【解析】解:航模飞行器的平均速度为;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百米赛跑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
从30m高出竖直下落的物体的平均速度;
可见,平均速度最大的是汽车的平均速度。
故选:B。
在做此类选择题时,有的要先用公式计算出速度,但最根本的是统一到国际单位制才能比较大小。
6.【答案】A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速度物理意义的认识,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但要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明确每个成语的含义,然后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
A.“一日千里”指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故A符合题意;
B.“大步流星”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故B不符合题意;
C.“风驰电掣”形容非常迅速,像风吹电闪一样。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故C不符合题意;
D.“迅雷不及掩耳”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D
【解析】解:,

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

故选:D。
已知物体间的速度关系及路程关系,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
本题考查了求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熟练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8.【答案】C
【解析】解:以赛道为参照物,赛车手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因此赛车手是运动的,甲同学说法正确;
以卡丁车为参照物,赛车手相对于卡丁车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赛车手是静止的,乙同学说法也是正确的。
故选:C。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就运动,如果没变化,就静止。
运动与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不要凭自己的感觉判断物体的动与静,要看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无位置变化。
9.【答案】C
10.【答案】D
【解析】解:A、记录的时间应该是篮球由静止开始下落到篮球下落到地面一瞬间这段时间,故A错误;
B、做多次实验,目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故B错误;
C、篮球在有空气阻力时比没有空气阻力时下落相同的高度所用时间偏长,根据可知,距离一定时,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小,因此有空气阻力比没有空气阻力测出的平均速度小,故C错误;
D、实验中用机械停表记录篮球下落的时间,用皮尺测量篮球下落的高度,根据计算出篮球下落的平均速度,用到的方法是间接测量法,故D正确。
故选:D。
记录的时间应该是从篮球刚开始下落始,下落到地面一瞬间止;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篮球在有空气阻力时比没有空气阻力时下落相同的高度,所用时间偏长,据此分析;
根据计算出篮球下落的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了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间接测量法,难度不大,属基础题目。
11.【答案】D
【解析】解:A、在图象中,倾斜直线代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知,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根据可知,此过程中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而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所以当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是向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知,时间内甲的路程不再变化,处于静止状态,故此时间段内甲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刻甲、乙通过的路程相同,甲、乙两物体相遇,故B错误;
C、时甲处于静止状态,甲的速度为零,而乙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乙的速度不为零,因此时甲的速度不等于乙的速度,故C错误;
D、由图知,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由可知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故D正确。
故选:D。
在图象中,倾斜直线代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来比较甲、乙的速度;然后再判断以甲物体为参照物,乙物体的运动方向;
根据图象判断各段的运动情况,根据判断出各段的速度。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运用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能从图象中读取有用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A
【解析】解:
A.由表格可知,1cm高的气柱和2cm高的气柱到达B点的时间相同,A到B的距离相同,由公式可知,气柱的平均速度相同,与它的大小无关,故A正确;
B.由表格可知,气泡做匀速运动,其速度,则1cm高的气柱从A点开始运动到距离A点10cm的位置时速度大小也为,故B错误;
C.由图可知,2cm高的气柱前半段和后半段所用的时间都是,则前半段的平均速度和后半段的平均速度相等,故C错误;
D.由于气泡做匀速运动,则气泡运动的速度大小与它的路程和时间无关,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由及变形公式,就可以求出对应的物理量。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运用和理解、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13.【答案】船 地面 相对
【解析】解:“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前后两次研究的对象都是山,“山恰似走来迎”,说明山是运动的,即相对于参照物之间有位置变化,“山不动”说明山是静止的,即相对于参照物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地面。
前后两次研究的对象都是山,但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山的运动状态就不同,但都是正确的,所以以上诗词初步表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故答案为:船;地面;相对。
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是不同。
本题在判断的时候应先找出行为动词“迎”和“行”的主体山和船,然后选择与行为主体不同的物体,观察它们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14.【答案】自己 5 10
【解析】解:诗人孟郊骑在马上以马或自己为参照物,百花与马或自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百花是运动的,即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
由得,
由可得大约需要的时间。
故答案为:自己;5;10。
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是静止的。
已知速度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时间。
本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公式变形的应用。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15.【答案】;25
【解析】解:物体的运动速度;
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每时每刻的速度都是相同的,所以这个物体在前10s内的速度也是

这个物体在前10s经过的路程
故答案为:;
根据求出物体运动速度,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每时每刻的速度都是相同的.
再根据速度公式变形求得这个物体在前10s经过的路程.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和匀速直线运动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16.【答案】60 南
【解析】解:高铁和普通列车都向南行驶,高铁的速度是,普通列车的速度是,此高铁行驶速度比普通列车行驶速度快;
由题知,高铁和普通列车都向南运动,且高铁的速度大于普通列车的速度,所以,以普通列车为参照物,小马向南运动。
故答案为:60;南。
比较高铁和普通列车的速度大小,然后根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解答。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此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和物体运动,关键是正确理解两车的相对速度。
17.【答案】 静止
【解析】解:小明跑步的平均速度:;
为了保证交接棒的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要力求做到相对静止,即要让两运动员同向同速运动。
故答案为:;静止。
在体育考试时跑步的路程是50m,跑步的时间是,根据求出跑步的平均速度;
当两个物体同向同速行驶时,这两个物体就保持相对静止状态,相对静止时,可以保证交接棒的顺利进行。
速度的计算是初中物理中最基本的计算,必须掌握,要注意单位的统一;物理知识是要应用于生活的,接力赛中的交接棒就利用了相对静止的知识。
18.【答案】3:5
2:3

【解析】解:由可得,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若通过相同路程,则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

故答案为:3:5;2:3。
速度的公式为:;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代入公式可求出相应的比。
对于求比问题,要根据要解答的比,写出相应的公式,并代入已知量,即可解答。
19.【答案】变速 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纸锥的质量 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C
【解析】解:
由图知,纸锥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直变大,所以纸锥的运动是变速运动。
纸锥在AC过程中所用时间,则纸锥的平均速度为:。
①纸锥在下落过程中受到重力与空气阻力的作用,所以纸锥下落的速度可能跟纸锥的质量有关其他猜想只要合理也可以。
②根据控制变量法,应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其他对应的做法只要合理也可。
因为纸锥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直变大,所以纸锥的下落速度一直变大,因此只有C图符合要求,故C正确。
故答案为:变速;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①纸锥的质量其他猜想只要合理也可以;
②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直接利用速度公式计算。
根据猜想判断可能的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减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分析四个选项中的图象,找出与纸锥运动相符的图象。
本题考查以下知识点:
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和速度大小的计算;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速度时间图象的识图方法。关键是知道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和力与图象的含义。
20.【答案】解:由可得,汽车通过大桥需要的最短时间:;
由图像知匀速行驶的速度:,
匀速行驶的时间:,
匀速行驶的路程:,
汽车行驶的总路程:;
则在这30s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
答:汽车以设计时速通过该桥主桥,需要的时间为;
在这30s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解析】根据计算时间;
由图像知匀速行驶的速度,根据得出匀速行驶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式得出匀速行驶的路程,根据得出汽车行驶的总路程,根据可求出30s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从图像上读出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所用的时间,还要明确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21.【答案】解:从图1“100”可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最快速度;
图1中的“湛江110km”表示从标志牌到湛江的路程,
由可知,从图中的标志牌到湛江至少需要的时间:

由图2可知,汽车的行驶速度,
汽车行驶通过的路程:

剩下的路程:

汽车以最快速度行驶完剩下的路程需要的时间:

总时间,
整个行驶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

答: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1的标志牌到湛江至少需要;
若先以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再以的速度到达湛江,则全程平均速度为。
【解析】图1中的100是限速标志;图1中的“湛江110km”是指从标志牌到湛江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出从图中的标志牌到湛江至少需要的时间;
先确定图2速度计的分度值,再根据指针位置可知汽车的行驶速度,利用求汽车行驶通过的路程;
求出剩下的路程,利用求汽车以最快速度行驶完剩下的路程需要的时间,求出总时间,整个行驶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本题考查学生对交通标志牌的认识以及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是一道常考题,难度不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