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六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六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初二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
1.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C. 秋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D. 冬天,湖面结冰
2. 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杨梅,一会儿表面就出现了一层白霜,如图所示,这一过程中的物态变化是(  )
A. 液化 B. 凝固 C. 升华 D. 凝华
3. 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铸造釜的记载有:“铁化如水,以泥固针铁柄勺从嘴受注”。在图中能反应“铁化如水”过程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是(  )
A. B.
C. D.
4. 关于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玻璃泡是可以碰容器底部的
B. 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不必相平
C. 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
D. 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完全浸在液体中
5. 夏日炎炎,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会冒出“白气”。这“白气”的成因与下列哪个选项所描述的物态变化最为相似(  )
A. 初春河面破冰开,冰水交融暖阳来
B. 海雾缭绕,碣石潇湘难辨路
C. 下雪不冷,化雪冷
D. 深秋草叶挂白霜,初晴日照闪银光
6.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 冰雪遇暖融化 B. 露珠逐渐消失
C. 电熨斗冒出“白雾” D. 树枝上形成“雾凇”
7. 同学们学习物理知识以后,对身边的事或物进行了估测,以下较为贴近实际的估测数据是(  )
A. 学校的课桌高度约为0.8dm B.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0°C
C. 洗澡的热水温度约为75°C D. 人正常步行速度是1.1m/s
8. 某同学在室内做实验。此时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为20℃,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图中能反映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的是(  )
A. B. C. D.
9. 我国新疆吐鲁番市常年高温少雨,水贵如油。如图所示,当地流行使用的“坎儿井”由明渠、暗渠、竖井等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温很低时,井水不会蒸发
B. 井内的水在夏季约比外界低,加快了井内水的蒸发
C. 利用暗渠来输送井水,可避免阳光照射,减少蒸发损失
D. 暗渠内空气流速快,能减慢蒸发
10. 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沸腾要吸收热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所以不需要吸收热量
B. 液体沸腾时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C.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发生,沸腾只有达到沸点时才能发生
D. 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液体表面和内部进行
11. 在卫生间洗完热水澡后,发现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变得明亮起来,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 只有液化 B. 只有汽化 C. 先汽化,后液化 D. 先液化,后汽化
12.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古诗词中涉及节气的物态变化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谷雨晴时春昼长,鹧鸪啼处百花香”,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此过程放热
B. “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此过程放热
C. “时逢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霜形成是凝华现象,此过程放热
D. “节气今朝逢大雪,清晨瓦上雪微凝”,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此过程吸热
13. 许多房间都有如图所示的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内表面
B. 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外表面
C. 甲房间的“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的“水雾”在内表面
D. 甲房间的“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的“水雾”在外表面
14. 物理制作课上,同学们展示了各种材料制作的风铃。如图,风铃的坠饰相互碰撞发出动听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铃声是由坠饰振动产生的
B. 坠饰振动越快,铃声的响度越大
C. 不同材质的坠饰发出铃声的音色相同
D. 坠饰振动幅度越大,铃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越大
15. 在“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跨学科实践活动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热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壶嘴会冒“白气”,这种“白气”是小液滴而不是水蒸气
B. 打开冰箱,用湿手去拿冷冻室的肉块时,手往往会被肉“粘”住
C. 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手不会被烫伤
D 煮饺子时,当水沸腾后仍然用大火加热,这样饺子不仅熟得快且节省水和燃料
16.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为液态,由甲到乙是汽化过程
B. 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 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D. 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凝华过程
二、填空题
17. 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其中______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______℃。
18. 寒假期间小吴同学和父母去西藏旅游,旅游期间细心的小吴同学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用普通的锅煮不熟面条,他回想起了物理老师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在烧瓶中注入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 再用______(选填“冷水”或“热水”)浇烧瓶的底部,可以观察到水重新______;通过该实验小吴同学终于明白了在高原地区普通锅煮不熟面条的道理,其道理是:______。
19. 如表所示,温度计是利用了___________的原理工作。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最低气温可达。依据表提供的数据,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___________温度计。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78
水银 357
20. 取一支注射器,吸入一些乙醚,用橡皮帽套紧针头处,如图所示。再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然后往里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表明用___________(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下同)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冬天戴着眼镜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房间,往往会在眼镜片上结出一层水雾,这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法使水蒸气液化。
21. 学校科学小组探究身边的热现象。冰箱冷冻室内常常会结霜,这是______现象。制冷剂在冰箱冷冻室的管子里面______吸热,从而使冷冻室温度降低。(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2. 夏天,人们常用喷雾杀虫剂灭蚊,如图所示,杀虫剂在金属罐中是液态,在罐装时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_________储存在金属罐中的。当按钮被按下时喷嘴喷出一定的药剂后,会感觉到金属罐变_________(选填“冷”或“热”),这是由于喷洒时,瓶内部分液体会迅速_________。(填物态变化)
23. 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车窗玻璃会起雾,“起雾”这一现象是属于_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这过程会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使玻璃变模糊。
24. 实施人工增雨一种方法是飞机在高空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成气体,并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于是高空水蒸气便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滴,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
25. 如图所示,是江西省赣州市的一道传统菜肴——“四星望月”、中间主菜粉蒸鱼是利用蒸气来烹饪的,我们看到的“热气”是属于________(填物态变化);切割木头时工人要戴上降噪耳塞,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
26. 如图描绘了古诗《所见》中的田园意境。“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中,若以黄牛为参照物,牧童是______的;歌声是由牧童的声带______产生的。“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中,牧童能识别出蝉的声音,主要是依据了声音的______(填“响度”或“音色”)。
三、实验题
27. 亲爱的同学,你会使用以下基本仪器吗?
(1)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2)如图2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s。
(3)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如图3所示,体温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量程是____________℃,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28. 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亮应按照_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测量过程中,温度计在某一时刻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该物质的温度为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该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当加热到8min末,试管中物质所处的物态是___________态,该物质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熔化过程需要___________min,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
(5)另外两名同学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下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下图乙所示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6)小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后水中气泡上升情况不同,如下图A、B所示,则图___________是水在沸腾后的情况。
(7)小明在第9min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如图乙所示,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_____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的温度。实验完成后,烧杯内水的质量与实验前相比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9. 一列长为400m的高速列车匀速全部通过一座全长为6km的铁路桥,所用时间为100s,求:
(1)该高速列车运行时的速度;
(2)高速列车全部在桥上时的运行时间。
初二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A
【15题答案】
【答案】D
【16题答案】
【答案】A
二、填空题
【17题答案】
【答案】 ①. 乙 ②. ﹣4
【18题答案】
【答案】 ①. 冷水 ②. 沸腾 ③. 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19题答案】
【答案】 ①. 液体热胀冷缩 ②. 酒精
【20题答案】
【答案】 ①. 汽化 ②. 压缩体积 ③. 降低温度
【21题答案】
【答案】 ①. 凝华 ②. 汽化
【22题答案】
【答案】 ① 液化 ②. 冷 ③. 汽化
【23题答案】
【答案】 ①.
液化 ②.
放热
【24题答案】
【答案】 ①. 升华 ②. 吸收 ③. 凝华
【25题答案】
【答案】 ①. 液化 ②. 人耳
【26题答案】
【答案】 ①. 静止 ②. 振动 ③. 音色
三、实验题
【27题答案】
【答案】(1) ①. B ②. 2.45
(2)276.5 (3) ①. 液体的热胀冷缩 ②. 0.1 ③. 35~42 ④. 37.8
【28题答案】
【答案】(1)自下而上
(2)69 (3) ①. 固液共存 ②. 晶体
(4) ①. 8 ②. 保持不变
(5)小华烧杯中水的质量比小明的大
(6)B (7) ①. 高于 ②. 变小
【29题答案】
【答案】(1)64m/s
(2)87.5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