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县武阳中学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南昌县武阳中学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南昌武阳中学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图片反映的是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烧石、烧骨和成堆的灰烬。这些发现表明( )
A. 北京人已经学会人工取火
B. 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C. 北京人已经学会制作工具
D. 北京人已过上定居生活
2. 下列有关北京人的说法,哪一项尚未被考古研究证实?( )
A. 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 B. 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
C. 已经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 D. 用火烧烤食物、照明
3. 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重庆、陕西、山西、湖北、辽宁、河北、安徽、江苏、山东、四川、广东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这说明( )
A. 我国古人类有相同的血缘传统 B. 人类是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
C. 考古学者的遗址研究内容一致 D. 我国古人类遗址地域分布广泛
4.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哪个现象不是原始农业起源和发展的表现?( )
A. 农作物的栽培 B. 饲养家畜家禽 C. 使用磨制石器 D. 以采集狩猎为生
5. 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最早有可能享受米饭的是(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
6. 如下图是学校万小晨同学参加深圳市自制教具活动比赛的作品--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请问该房屋可以适应下列哪种自然环境
A. 黄河流域,温暖湿润 B. 长江流域,寒冷干燥
C. 黄河流域,寒冷干燥 D. 长江流域,温暖湿润
7. 在半坡遗址,考古学家们发现许多开垦耕地用的石斧、石铲,收割庄稼用的石镰、石刀等;在河姆渡遗址,发现许多骨耜,可以用来翻地,这些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 )
A. 原始农业状况的重要依据 B. 早期国家形成的重要依据
C. 早期人类进化的重要依据 D. 早期文字形成的重要依据
8. 在大汶口墓葬的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墓主人手握獐牙勾形器的现象。从墓葬发掘的情况看,手握獐牙器者是少数;并且和其他墓葬相比,有獐牙器的墓葬,随葬品都是比较丰富的。这可以用来说明大汶口文化( )
A. 贫富差距尚不明显 B. 手工业高度发达
C. 贫富分化较为突出 D. 早期国家已经产生
9. 考古学家发现良渚古城内城约有300万平方米,外城约630万平方米,城内河道长度长达32公里,并拥有9个城门,建造这些设施显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工。据此推测良渚社会( )
A. 社会动员力度强大 B. 文化影响范围广阔 C. 农业生产水平高超 D. 社会人口规模庞大
10. 考古工作者对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基本上确认了该遗址曾有宫殿、城墙等建筑的存在,还有规格很高的墓葬,以及象征身份和地位的礼器等。这些考古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印证( )
A. 建筑技术的领先 B. 早期国家的产生
C. 审美观念发展 D. 生产工具的改进
11. 圆的相交是初中数学平面图形中常见形式之一。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利用数学图形制作的一幅反映炎黄联盟关系的示意图,传说中的涿鹿之战应该位于图中的什么位置。( )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12. 《礼记》中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时期( )
A. 山顶洞人时期 B. 北京人时期
C. 大汶口文化时期 D. 尧舜禹时期
13. 下列关于炎帝和黄帝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他们是我国远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B. 他们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华美族
C. 他们的传说一定是真的历史
D. 他们的事迹没有被口口相传
14. 何尊铭文“宅兹中国”记载了周武王决定建都洛邑、周成王迁都洛邑并举行祭祀等内容,相似的内容在《尚书》中也有记载。这表明( )
A. 史书文献中记载准确无误
B. 考古发现可与史书记载相互参证
C. 考古发现是唯一可信的史料
D. 何尊和《尚书》的记载属于巧合
15. 夏朝和商朝的建立者分别是( )
A. 启汤 B. 启盘庚 C. 禹盘庚 D. 禹汤
16. 二里头遗址清理出大量青铜器、玉器、骨器、陶器制品。其中青铜爵、青铜斝形制古朴庄重,这是中国发现最早的青铜容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器。这属于哪一王朝的文明成就(  )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17. 现象级爆款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其故事主要来源于《封神演义》,以纣王无道、伐纣建周为历史背景。下列有关这段历史正确的表述有( )
A. 盘庚迁都导致商朝的灭亡
B. 公元前11 世纪晚期,周朝建立
C. 周朝定都于洛邑
D. 成语“酒池肉林”的典故出自这一时期
18. 导游给外国朋友介绍夏、商、周历史,他将夏桀、商纣王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其标准应该是( )
A. 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B. 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C. 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D. 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19.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引文体现的是西周时期的( )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分封制
20. 《孟子·告子》中记载:“诸侯朝(朝见)天子曰述职(汇报工作)。……一不朝,则贬其爵(爵位);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出兵攻打)。”诸侯要向天子述职,体现了
A. 诸侯和天子是平等关系 B. 天子失去对诸侯的掌控
C. 诸侯要向天子承担义务 D. 诸侯没有任何的独立性
21.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22. 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中,代表春秋时期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水平的是( )
A. 钻孔石斧 B. 骨耜 C. 铁犁铧 D. 青铜铲
23. 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地位。第一个霸主是( )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秦穆公
24. 如图是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思维导图。其中①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
A. 修筑都江堰 B. 社会生产力发展
C. 齐桓公称霸中原 D. 商鞅变法
25. “尊王攘夷”“问鼎中原”“卧薪尝胆”等成语主要反映了春秋时期( )
A. 青铜制造业发达 B. 周王室权力加强
C. 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D. 诸侯争霸
二、非选择题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遗址堆积层厚40多米。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石器和石片,总数达10万件以上。这些石器经过打制,制作简单粗糙,被称为打制石器。同时,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的灰烬,最厚的灰烬层达6米,灰烬中有烧过的兽骨、石块和朴树籽等。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1)北京人遗址位于哪里?
(2)材料中提到的“打制石器”说明北京人掌握了怎样的生产技术?
(3)遗址中大量的灰烬层能证明北京人掌握了哪项重要技能?这项技能对北京人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4)拓展: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与世界其他文明相比,中国历史记载最为完整,最为丰富,我们就进行一次“远古祖先的拜访”活动。
请将下列所有相关史实填入相应的位置。(只填序号)
①河姆渡原始居民 ②元谋人 ③黄帝 ④半坡原始居民 ⑤北京人 ⑥炎帝 ⑦山顶洞人 ⑧尧舜禹
洞穴中的祖先:____
定居时代的祖先:____
传说中的祖先:____
27. 山西地处河西之地,是人类初曙的起源地,山西南部更是“最早的中国”所在区域。晋国的历史变迁见证了从西周到春秋战国的时代变迁。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代,叔虞为周成王的胞弟,据传叔虞与成王玩耍,成王把一片桐叶剪成一个似玉圭的玩具,对叔虞说:我将拿着玉圭封你。于是周成王把唐封给叔虞。唐在黄河、汾河的东边,方圆一百里。史称“桐叶封弟”。
(1)材料一中的历史典故与哪一制度有关?周朝实行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齐桓公改革: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晋文公改革:重用狐偃、赵衰等人,修明内政、整饬法纪,增强军备,施惠百姓,发展生产。接受狐偃“尊王攘夷”的主张。
(2)阅读材料二,归纳齐桓公与晋文公得以称霸共同原因。
材料三 晋国在称霸过程中,不仅灭掉了周围三十余国,兼并了一部分戎狄部落,还向东夺取了卫、郑、鲁等国的部分土地……
——《山西历史政区地理》
材料四 戎狄多居山间,车战难以施展,步兵作战灵活敏捷,故戎狄擅长于步战……晋国必须吸取戎狄军事文化优势,逐步变车战为步战。
——《三晋古文化源流》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诸侯争霸战争产生的影响。
南昌武阳中学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A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D
【16题答案】
【答案】A
【17题答案】
【答案】D
【18题答案】
【答案】C
【19题答案】
【答案】D
【20题答案】
【答案】C
【21题答案】
【答案】A
【22题答案】
【答案】C
【23题答案】
【答案】A
【24题答案】
【答案】B
【25题答案】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26题答案】
【答案】(1)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打制石器技术。 (3)使用火的技能。意义:用火烧烤食物,吃到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促进了体质的发展;火还可以照明,防寒,驱赶野兽。火的使用,增强了北京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4) ①. ②⑤⑦ ②. ①④ ③. ③⑥⑧
【27题答案】
【答案】(1)制度:分封制;作用: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巩固了疆土。
(2)共同原因:都进行改革,都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都提出“尊王攘夷”口号;都善于用人,都实现了富国强兵等。
(3)影响: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为后来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