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往事依依使用日期 班级 姓名 组别 评价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梳理文章思路及内容,结合关键句把握文章中心。(重点)2.品味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难点)3.认识文学作品对人成长的意义,培养主动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历任上海市杨浦中学语文教师、校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 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等。【自学导航】1.读准字音,写准字形:徜徉(cháng yáng) 浩渺(miǎo) 雕镂(lòu) 逃窜(cuàn)凝注(níng) 谆谆教导(zhūn) 水泊(pō) 慷慨(kānɡ kǎi)2.根据词义,写出成语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身历其境:亲身到了那个境地。也作“身临其境”。历历在目:十分清楚地出现在眼前。历历,(物体或景象)一个一个清清楚楚的。油然而生:指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乐在其中:指所做的事情很有乐趣。多形容自得其乐。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3.本文标题是《往事依依》,请说说你对这个标题的理解。标题表明本文是对往事的回忆。“依依”形容留恋,不忍分离。表明作者对往事充满着深深的留恋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合作探究】【任务一 话“依依”往事】自由朗读课文,读完说说作者在课文中回忆了哪些往事?这些往事分别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和影响?用笔在文中画出来,并完成表格。阶段 主要事件 感受 影响小时候 看山水画和《评注图像水浒传》插图 乐在其中,身历其境(津津有味) 启发“我”的形象思维童年 读《千家诗》 美不胜收,心旷神怡 获得美的享受、生活情趣初中 听两位国文老师诵读宋词和诗歌 深深感动,深受感染 培养“我”课外阅读的兴趣老师谆谆教导 铭刻在心 使“我”一生受用不尽有同学认为第5段中“听国文老师朗诵《南乡子》”和“听代课老师朗诵《南归》中的诗”都是在讲听老师上课,两件往事重复了,可以删除其中一件。请结合文章内容,梳理两位老师的不同点。明确:不重复。虽然都是写两位国文老师入情入理讲课的情形,但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讲课情状也不同,对同学们及“我”的影响更不一样。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学生开启心智、陶冶情感、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作用。总结:这些往事给作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作者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一步一步接受文学的熏陶,一步一步积累了丰厚的文学积淀。往事就这样为作者后来成为一代名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任务二 品“依依”深情】有人说,回忆性散文中其实存在着两个我,一个是过去的我,一个是现在的我;存在着两种感情,一种是过去的感情,一种是现在的感情。正因为过去的感情是那样的深刻,所以当作者后来回忆往事时,依依之情自然而然地从笔端流淌出来。1.几件往事,看似平淡,读来却耐人寻味。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体现作者“依依”情深的句子,并批注理由。可用“我选择_______这句,因为________”的句式回答。(提示:可以从精美的语言、形象的描绘、修辞的手法、诗句的引用等角度去思考。)①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明确:“年华似流水”运用比喻,形象地描述了时光的流逝,同时也表达了时光易逝的感慨。“不少”与“几件”,“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历历在目”鲜明的对比,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突出强调“几件事”不会因时间流逝而遗忘。②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明确:“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读书带给我的益处;“编织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 ”与“看不上眼”形成强烈的对比,显示出《千家诗》的魅力。③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明确:“沉浸”有投入其中之意,详细描绘读《千家诗》益智怡情,给“我”的生活带来浓郁情趣,体现了《千家诗》的魅力以及带给我的影响之大。④老师入情人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明确:“雕镂”一词原指雕刻,在文中生动地写出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响之大。⑤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明确:直抒胸臆,篇末点题,“金色的回忆”一语包含着“我”对这些往事深深的留恋之情。这些往事对“我”的成长意义重大,也在今后不断催“我”奋进,是“我”十分珍贵的记忆。2.结合你对“往事依依”的理解,仿照示例,写一段总结语。示例:往事依依,在那小屋的山水画里,有我热爱大自然的款款深情;往事依依,在那___________,有我____________的款款深情;往事依依,在那___________,有我____________的款款深情;往事依依,在那___________,有我____________的款款深情。明确:往事依依,在那《评注图像水浒传》的插图里,有我好读书、善品味的款款深情;往事依依,在那充满意境的《千家诗》里,有我享受美好生活的款款深情;往事依依,在那注满情思的眼睛里,有我热爱文学、关注时代的款款深情。【任务三 悟“依依”期望】一篇文章的作用在于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纵观全文,于老师写作这篇文章想通过回忆往事给青少年什么建议?背景链接:1999年,应《中学生阅读》编辑部的一再邀请,于老师撰写了《往事依依》一文,刊登在第7期“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70多岁了,她最想对中学生最想说的话是什么?一方面,启发青少年要爱生活,爱自然,爱祖国,做一名懂得生活的人;另一方面,勉励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2.本文在学习的方法上给了我们很多启发,结合本文和第9课,谈谈你的启发。【任务四 延“依依”情怀】于漪老师深情追溯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无论是看一幅画,读一本书,还是听一堂课都可以探寻她成长的源头,可见,少年时代的文学熏陶,对于我们的成长多么重要。作者写两位国文老师上课的情景十分有感染力。你在学习中有这样的经历吗?试着写一写你最受感染的一个课堂片段。【写作策略】①多角度:可以从正面写老师讲课的表现,也可以从侧面写你听课的感受或对你的影响。②抓细节:抓住老师讲课的特点,从动作、神态、语言等角度精选词语进行描写。③有情感:融入真情实感,增强感染力。课堂小结本文通过对童年及初中求学生涯中一些常萦绕胸怀而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板书设计:【巩固练习】下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仅半个学期,文学社的同学们就创办出属于自己的刊物,我对同学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B《文心》如同一位智者,谆谆教导,引领我们走进文学的殿堂,启迪心灵,启迪智慧。C.在人声鼎沸的街道上,我翻开《文心》,那一行行文字犹如避风港,让我的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D.我搜索枯肠地阅读了最新一期的《文心》,感受到了文学带来的乐趣。【答案】D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项,使用正确,“油然而生”指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B项,使用正确,“谆谆教导”形容恳切教导。C项,使用正确,“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D项,“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导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