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北京交大附中2025-2026学年度10月阶段诊断性练习
高三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S:32 I:127
一、选择题(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我国科研人员在研究嫦娥五号返回器带回的月壤时,发现月壤钛铁矿()存在亚纳米孔道,吸附并储存了大量来自太阳风的氢原子。加热月壤钛铁矿可生成单质铁和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冷却为液态水储存起来以供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月壤钛铁矿中存在活泼氢
B. 将地球上开采的钛铁矿直接加热也一定生成单质铁和水蒸气
C. 月壤钛铁矿加热生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D. 将获得水蒸气冷却为液态水的过程会放出热量
2. 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不正确的是
A. 乙醇的分子模型: B. 的模型:
C. 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 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
3. 下列比较(相同条件下)不正确的是
A. 键角:
B. 酸性:
C. 在水中的溶解度:乙醇>1-戊醇
D. 分别与足量钠和水反应,转移电子数:前者后者
4. 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不相符的是
A. 金属钠与水反应:
B. 氨的催化氧化反应:
C. 铁丝和氯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D. 钢铁在中性环境中发生吸氧腐蚀,正极反应:
5. 下列实验相应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制备并检验 B.实验室制取
为防止有害气体逸出,先放置浸溶液的棉团,再加热 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C.分液 D.蒸馏
先打开分液漏斗上方的玻璃塞,再打开下方的活塞 冷却水从冷凝管①口通入,②口流出
A. A B. B C. C D. D
6. 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摩尔质量是64 g
B. 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 L
C. 含有的数目是
D. 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与的碳原子个数比为1:1
7. 制备氯气的装置(其他装置略)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开始时先检查气密性,接下来依次向烧瓶中加入粉末、浓盐酸,然后加热
B. 加热能促进反应进行,提高生成速率
C. 用溶液除去气体混合物中的氯化氢
D. 制备氯气利用了浓盐酸的酸性和还原性
8. 以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其中硫的化合价为-1价)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将黄铁矿粉碎,可以提高其在沸腾炉中的反应速率
B. 沸腾炉中每生成1 mol SO2,有11 mol e-发生转移
C. 接触室中排放出的SO2、O2循环利用,可提高原料利用率
D. 可用浓氨水吸收尾气,并进一步转化为氮肥
9. 利用“吹出法”从海水中提溴的主要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氧化”过程中,用盐酸调溶液,可提高的利用率
B. “氧化”和“蒸馏”过程发生主要反应为
C. “吹出”的目的是减少溶液中残留的
D. “吸收”后溶液pH减小
10. 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中药成分黄芩素能明显抑制新冠病毒的活性。下列关于黄芩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子中有3种官能团 B. 能与Na2CO3溶液反应
C. 在空气中可发生氧化反应 D. 能和Br2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11. 用和侯氏制碱工艺联合制,同时、循环利用的主要物质转化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中应向溶液先通入,再通入
B. ②中可使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得固体
C. 电解的溶液可以制得和
D. 理论上①中消耗的与③中生成的不相等
12. 在实验室和工业上均有重要应用,一种制取的原理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 Ⅱ、Ⅲ和Ⅳ均需过滤
C. 制取的过程中,和均可循环利用
D. 在碱性条件下比在酸性条件下更稳定
13. 二氯异氰尿酸钠()是一种广谱、高效、安全的消毒剂,优质品要求有效氯大于60%(有效氯)。进行如下实验,检测某二氯异氰尿酸钠样品是否达到优质品标准。①准确称取1.1200g样品,配制成250mL溶液;②取25.00mL上述溶液,加入适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将二氯异氰尿酸钠中的氯元素转化为HClO,继续加入过量KI溶液,密封,静置;③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溶液的体积为20.00m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二氯异氰尿酸钠中含有共价键和离子键
B. 若加入稀硫酸的量过少,将导致样品的有效氯测定值偏低
C. ②中加入过量KI溶液,发生反应
D. 已知,通过计算可判断该样品未达到优质品标准
14. 探究Cu与溶液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①:向10mL0.2mol/L溶液(pH≈1)中加入0.1gCu粉,振荡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溶液,有蓝色沉淀产生。6h后,溶液由棕黄色变为蓝绿色。实验过程中未见有气泡产生,溶液的pH几乎不变。
实验②:在密闭容器中向10mL0.6mol/L溶液中加入0.1gCu粉,10h后溶液变为淡蓝色。
实验③:在密闭容器中向10mL0.6mol/L溶液中分别加入0.1gCu粉和0.1g固体,0.5h溶液变黄,3h溶液变为黄绿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①中发生了反应:
B. 推测实验②的离子方程式是:
C. 对比实验①和②,①中溶解Cu的主是
D. 对比实验②和③,与反应的速率大于与Cu反应的速率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15. 通过和的相互转化可实现的高效存储和利用。
(1)将的基态原子最外层轨道表示式补充完整:_______。
(2)分子中键角小于,从结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
(3)的晶胞是立方体结构,边长为,结构示意图如下。
①的配体中,配位原子是_______。
②已知的摩尔质量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
(4)和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①室温下,和反应生成而不生成。分析原因:_______。
②从平衡的角度推断利于脱除生成的条件并说明理由:_______。
16. 元素周期表中第VA元素构成的物质,在实际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I.己二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不同的方法制备己二酸。环己醇与硝酸反应制备己二酸,装置如图(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HNO3+8NO2↑+5H2O。
(1)该反应中体现硝酸的性质是___________。
(2)装置中的硝酸也可能发生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制得等量的己二酸时,若加入可减少硝酸的用量,因为具有氧化性,可能起到两方面的作用:
a.直接氧化环己醇。
b.___________。
Ⅱ、SCR和NSR技术可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的排放。
(4)SCR(选择性催化还原)工作原理:
①尿素[]水溶液热分解为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反应器中还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③当燃油中含硫量较高时,尾气中在作用下会形成,使催化剂中毒。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形成:___________。
(5)(储存还原)工作原理:
的储存和还原在不同时段交替进行,如图所示。
①通过和的相互转化实现的储存和还原。储存的物质是___________。
②用模拟尾气中还原性气体研究了的催化还原过程,该过程分两步进行,下图表示该过程相关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第一步反应消耗的与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
③还原过程中,有时会产生笑气()。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发现笑气的产生与有关。在有氧条件下,与以一定比例反应时,得到的笑气几乎都是。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___________。
_________
17. 用如图方法回收废旧CPU中单质Au(金),Ag和Cu。
已知:①浓硝酸不能单独将Au溶解。②HAuCl4=H++AuCl
(1)酸溶后经____操作,将混合物分离。
(2)浓、稀HNO3均可作酸溶试剂。溶解等量的Cu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不同,写出消耗HNO3物质的量少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3)HNO3-NaCl与王水[V(浓硝酸):V(浓盐酸)=1:3溶金原理相同。
①将溶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Au+____NaCl+____HNO3=HAuCl4+____+____+____NaNO3
②关于溶金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用到了HNO3的氧化性
B.王水中浓盐酸的主要作用是增强溶液的酸性
C.用浓盐酸与NaNO3也可使Au溶解
(4)若用Zn粉将溶液中的1molHAuCl4完全还原,则参加反应的Zn的物质的量是____mol。
(5)用适当浓度的盐酸、NaCl溶液、氨水与铁粉,可按照如图方法从酸溶后的溶液中回收Cu和Ag(图中标注的试剂和物质均不同)。
试剂1是____,物质2是____。
18. 制备纳米Fe并对其还原去除水中的硝酸盐污染物进行研究。
已知:i.纳米Fe具有很高的活性,易被氧化使表面形成氧化层
ii.纳米Fe将还原为的转化关系如下:
(1)纳米Fe的制备原理:,其中电负性H>B.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
(2)酸性条件下,纳米Fe和反应生成和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检验溶液中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
(4)水体中含有的与反应,会降低的去除率。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5)溶液初始pH较低有利于的去除,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答1条)。
(6)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升高至10左右。一段时间内,纳米Fe还原的产物分析如图。
注:i.氨氮包括、和
ii.总氮包括硝态氮、亚硝态氮和氨氮
iii.为溶液中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初始的比值
①溶液中只检出少量,从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____。
②反应结束时,溶液中的总氮量小于初始时的总氮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19. 某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条件下氯气与二价锰化合物的反应
资料:
i.Mn2+在一定条件下被Cl2或ClO-氧化成MnO2(棕黑色)、(绿色)、(紫色)。
ii.浓碱条件下,可被OH-还原为。
iii.Cl2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NaClO的氧化性随碱性增强而减弱。
实验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
序号 物质a C中实验现象
通入Cl2前 通入Cl2后
I 水 得到无色溶液 产生棕黑色沉淀,且放置后不发生变化
Ⅱ 5%NaOH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 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Ⅲ 40%NaOH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 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1)B中试剂是___________。
(2)通入Cl2前,Ⅱ、Ⅲ中沉淀由白色变为黑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对比实验I、Ⅱ通入Cl2后的实验现象,对于二价锰化合物还原性的认识是___________。
(4)根据资料ii,Ⅲ中应得到绿色溶液,实验中得到紫色溶液,分析现象与资料不符的原因:
原因一:可能是通入Cl2导致溶液的碱性减弱。
原因二:可能是氧化剂过量,氧化剂将氧化为。
①化学方程式表示可能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___________,但通过实验测定溶液的碱性变化很小。
②取Ⅲ中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4mL40%NaOH溶液,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且绿色缓慢加深。溶液紫色变为绿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溶液绿色缓慢加深,原因是MnO2被___________(填“化学式)氧化,可证明Ⅲ的悬浊液中氧化剂过量;
③取III中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4mL水,溶液紫色缓慢加深,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
④从反应速率的角度,分析实验Ⅲ未得到绿色溶液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
北京交大附中2025-2026学年度10月阶段诊断性练习
高三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S:32 I:127
一、选择题(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15题答案】
【答案】(1) (2)NH3中N原子的sp3杂化轨道有一个孤电子对,斥力较大
(3) ①. N ②.
(4) ①. E2<E1,温度低时更容易生成 ②. [Mg(NH3)6]Cl2是吸热反应,也是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升温、减压有利于[Mg(NH3)6]Cl2脱除NH3
【16题答案】
【答案】(1)氧化性 (2)
(3)将氮的氧化物氧化为硝酸
(4) ①. ②. ③.
(5) ①. ②. 8:1 ③.
【17题答案】
【答案】 ①. 过滤 ②.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③. 4 ④. 5 ⑤. NO ⑥. 2H2O ⑦. 4 ⑧. AC ⑨. 2 ⑩. NaCl溶液 . Fe、Cu
【18题答案】
【答案】(1)FeSO4和H2O
(2)
(3)取少量试液与试管,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有NH3生成,证明原溶液含有
(4)
(5)酸性越强,则的氧化性越强;H+能溶解纳米铁表面氧化物或杂质,使纳米铁和充分接触,从而增大反应速率(任答一条,合理即可)
(6) ①. 反应②的化学反应速率大于反应①的化学反应速率 ②. 有NH3或其他含N气体逸出
【19题答案】
【答案】(1)饱和NaCl溶液
(2)2Mn(OH)2+O2=2MnO2+2H2O
(3)Mn2+的还原性随溶液碱性的增强而增强
(4) ①. Cl2+2NaOH=NaCl+NaClO+H2O ②. 4+4OH-=4+O2↑+2H2O ③. NaClO ④. 3ClO-+2MnO2+2OH-=2+3Cl-+H2O ⑤. Ⅲ中氧化剂氧化锰酸根离子的速率大于氢氧根离子还原高锰酸根离子的速率,导致实验Ⅲ未得到绿色溶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