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多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辽阳市多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辽宁省辽阳市多校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历史学家陈旭麓评价“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后的一逞。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材料中中国的“界碑”是指( )
A.近代史的开端 B.人民禁烟斗争胜利
C.近代化的起步 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2.“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原因,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该论述主要强调鸦片战争( )
A.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
C.没有真正唤醒腐朽的清王朝
D.改变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方向
3.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侵略者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4.2023年10月18日到29日,“五首重聚·故园新语”,圆明园兽首铜像特别展览在圆明园博物馆举办,兽首中的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马首铜像在时隔163年后重聚圆明园。兽首流失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如图为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金田起义浮雕。这是为了纪念( )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戊戌变法
6.绘制坐标图是历史学习的一种方法,某同学绘制了下面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坐标图。其中关于③处历史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初步建立政权组织 B.定都北京灭亡清朝
C.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D.颁布文献《资政新篇》
7.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于1885年决定在台湾建立行省。该“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8.19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支持浩罕国首领阿古柏入侵新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法国控制越南,中法战争爆发。1874年日本侵台;1884年法国进攻台湾。据此构建的合适主题是( )
A.边疆危机 B.瓜分狂潮 C.救亡图存 D.开眼看世界
9.他激愤地表示:“伊犁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整齐队伍,严明纪律,精求枪炮,统以能将,岂必不能转弱为强。”经过艰苦努力,中国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区。题中的“他”指的是( )
A.曾国藩 B.张之洞 C.左宗棠 D.李鸿章
10.某班设计主题为“中华大地·英才辈出”的板报,下列两位历史人物所在版块的标题最为准确的是( )
A.抗击侵略卫主权 B.悬壶济世医天下
C.锐意改革促发展 D.传播文化助交流
11.用思维导图法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也是常用的历史学习方法,下面空白方框中应填补的内容( )
A.虎门销烟 B.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12.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
A.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B.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C.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13.下表是九年级某同学在整理历史笔记时列出的知识清单,由此可见其学习主题是( )
1840年鸦片战争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抗击英军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击毙头目华尔
1883年中法战争 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邓世昌与日军进行黄海海战
A.中国完全成为列强的殖民地 B.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C.中国开启近代化进程 D.列强侵略与中国社会变迁
14.如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日本掠夺中国矿产资源 B.俄国侵占中国边疆地区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英国抢占中国内陆市场
15.2025年是《马关条约》签订130周年,某同学收集到条约的部分规定,这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 )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日本人得以在中国各口岸从事工艺制造,机器只纳进口税。 所制造货物豁免内地税、钞课、杂派等。
A.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B.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
C.冲击了中国的近代工业 D.加剧了政府的统治危机
二、综合题
16.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老师设计了以下学习活动,请你一起来完成。
活动一 【史料鉴别】
(1)史料可以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请你判断下列史料分别属于哪一类,并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写序号即可)
①《鸦片贸易史》 ②虎门销烟旧址 ③圆明园旧址
④《资政新篇》 ⑤《北华捷报》对洋枪队首领华尔的访谈
文献史料: ;实物史料: ;口述史料: 。
活动二 【对比归纳】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事件 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A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 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D 增开天津为商埠
活动三 【释读史料】
(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仁人志士奋起反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下列历史人物的主要功绩。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吾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邓世昌
活动四 【感悟反思】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中国落后的根源是什么?
17.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晚清的沉沦”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沉沦开端】
材料一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材料一图中“沉迷的帝国”指哪一个国家?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的含义。
【危机加深】
材料二 1860年,联军侵入北京……中国同英、法两国又分别签订了《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势力因此由沿海进入长江流域和华北。
——摘编自冯章葆《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新认识》
(2)联军在北京犯下了什么罪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列强通过《北京条约》获得哪些权益?
【全面危机】
材料三 平壤战役后两天,海军提督丁汝昌统率的北洋舰队,跟日本舰队在黄海海面上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大规模海战。由于李鸿章等人的消极避战,所以海战一开始,中国方面仓促应战,再加上指挥没有经验,北洋舰队被日本海军包围。中国海军在战斗中表现了勇敢无畏的精神,坚决反击来犯之敌。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3)根据材料三,概括黄海海战中国失败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近代中国侵略与抗争的历史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三、材料题
18.19世纪中叶,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场自救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通过哪一运动实现的?倡导者发起这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图片概括这场运动的倡导者采取了哪些强国举措。(写出两项即可)
材料三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3)从这段话看出这场运动的结果如何?客观上有何积极作用?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中荣战争示意图
(1)识读历史地图,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时间和具体的空间中,是“时空观念”素养的要求。上图是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请根据此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描述这一战争经过(要求:描述完整的战争经过,包含关键的时间、地点、战役、人物、结果等)
材料二 下表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史料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竞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而随后掀起的瓜分狂潮,进一步加剧了民族危机。——摘编自杨天宏《甲午战后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情愫》 ……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2)材料二表中各是怎样评价甲午战争影响的?请列举史实,证明材料二中的任一观点。
参考答案
1.A
2.C
3.C
4.B
5.C
6.C
7.C
8.A
9.C
10.A
11.C
12.D
13.B
14.C
15.C
16.(1) 文献史料:①④; 实物史料:②③; 口述史料:⑤。
(2)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D:《北京条约》。
(3)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抵抗英国鸦片侵略,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邓世昌:在甲午海战中英勇作战,壮烈殉国,体现爱国精神。
(4)根源:腐朽的封建制度是根本原因,在封建制度下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加剧了中国的落后。
17.(1)沉迷的帝国:英国。
历史使命:实现近代化。
含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权益: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答出一点即可)。
(3)原因:李鸿章等人消极避战;仓促应战;指挥者缺乏经验(答出两点即可)。
(4)启示: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要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先进技术,但必须同时变革腐朽的社会制度;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言之有理即可)。
18.(1)运动:洋务运动。根本目的: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统治。
(2)强国举措:办军事工业;办民用工业;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人才;建新式海军等。
(3)结果:失败,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9.(1)描述:1894年7月,日本在丰岛海面挑起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894年9月,中日在黄海展开激战。邓世昌与将士壮烈牺牲。1895年1-2月,日本进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战败。(要求:描述完整的战争经过,包含关键的时间、地点、战役、人物、结果等)
(2)评价:杨天宏:甲午战争进一步加剧了民族危机;戴逸:甲午战争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
史实:加剧了民族危机:《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戊戌变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