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2∶1 子,所产生的电子经导线流向石墨电极,H2O2 在(4)4Zn+2NO-3 +10H+ 4Zn2++N2O↑+ 石墨电极表面得到电子,转变成OH-,负极生成的5H2O Mg2+流向正极,溶液中的阴离子流向负极,在电解13.解析:(1)铜 与 浓 硫 酸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质溶 液 中 不 存 在 电 子 的 流 动。综 上 分 析,D 项( ) △ , 错误。2H2SO4 浓 +Cu CuSO4+2H2O+SO2↑考点三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被饱和的氯水氧化,反+ 1.(2)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 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l2+2H2O 4H() () · -1· -1 ·+SO2-3 浓度的变化量 4 mol L s 或 mol4 +2Cl-。(2)由于氯水具有挥发性,装置 -1· -1C中挥发出的氯气也可以氧化 H2S,L min使D装置中5.(1)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①反应物 增大出现浑浊,因此D中有浑浊出现,不能证明SO2 ②气体 增大。() , ③增大 ④增大 ⑤接触面积具有氧化性 3 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 E装置中 【针对训练3】 A 由图像可知,斜率等于反应速率,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尾气,同时倒扣的漏斗斜率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即反应速率为a>b>c>可以防倒吸。(4)还原铁粉与浓硫酸反应的产物d;实验1温度最低,c(HCl)最小且固体表面积小,中含有二氧化硫和氢气,说明反应一段时间后浓硫即反应最慢,为d 曲线;实验2、3、4c(HCl)均相酸变成了稀硫酸,发生了铁与稀硫酸的反应,因此同,温度越高,接触面积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快,即溶液X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为Fe2+,检验亚铁离反应速率4>3>2>1,即a、b、c、d分别对应实验组子可以取少量溶液,向其中滴加K3[Fe(CN)6]溶 别为4、3、2、1,A正确。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Fe2+。 考点四答案:(1)SO + 2-2+Cl2+2H2O 4H +SO4 + 1.(1)①最大 为零 减小 增大 = (2)可逆2Cl- 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浓度 浓度(2)装置C中挥发出的氯气也可以使D装置中出 2.可逆 转化率现浑浊 5.速率 程度(3)尾气处理,防倒吸 【针对训练4】 A t2~t3 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4)Fe2+ 取少量溶液,向其中滴加K3[Fe(CN)6] 应达到平衡状态,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A正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 确;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即Fe2+(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反应达到限度,B错误;t2~t3 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但反应速率不为0,反应没有停止,C错误;t1 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反考点过关 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同时也向逆反应方向进行,考点一 只是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程度大,D错误。1.释放 吸收 本章练习3.(1)①吸收 释放 ②吸收 吸收 释放 释放 1.D 镍氢电池是可充电的电池,可以重复使用,是③断裂与形成 (2)①释放 吸收 二次电池,故A错误;铅酸蓄电池是可充可放的电【针对训练1】 B 图中所示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 池,是二次电池,故B错误;锂离子电池为可充电电成物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而氢气与氯气生成氯 池,属于二次电池,故C错误;锌锰干电池是一次性化氢的反应为放热反应,A项错误,B项正确;化学 电池,不可以充电,故D正确。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要放出能量,C、 2.A 盐酸与碳酸氢钠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A正D项错误。 确;盐酸与镁条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B错误;天考点二 然气在氧气中的燃烧属于放热反应,故C错误;硫1.(1)化学能 电能 氧化还原 (2)活动性不同 电解 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D错误。质 (3)负 正 Zn-2e- Zn2+ 2H++2e- 3.C 冰箱温度低,将食物放进冰箱,会降低化学反应 H2↑ 氧化 还原 负 正 正 负 速率,故 A错误;铁制品表面刷油漆,会减缓腐蚀4.(1)锌筒 石墨棒 (2)PbO2 Pb 硫酸溶液 速率,故B错误;MnO2 可以作KClO3 分解的催化(3)②氧化还原 化学 负 正 剂,能加快KClO3 分解的速率,故C正确;加入蒸【针对训练2】 D 在 Mg—H2O2 电池中,Mg为负 馏水,会降低 H+ 的浓度,会降低反应速率,故 D极,石墨为正极。电池工作过程中,镁电极失去电 错误。— 101 — 4.C 由图像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H2↑,故铜电极上的现象为Cu表面产生大题中转化过程是一个放出能量的过程,故A错误, 量无色气泡。(2)该图显示反应的总能量高于生不符合题意;由图像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 成物 的 总 能 量,所 以 2Al+3H2SO4 Al2物总能量,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形成 H—H 键 (SO4)3+3H2↑是放热反应。(3)用等质量的铝放出能量,故C正确,符合题意;断开H—C键吸收 粉代替铝块,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反应速能量,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率加快,故a正确;将反应的试管放置在冰水中,降5.B 较活泼金属锌为该电池的负极,故 A错误;正 低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减慢,故b错误;往容器中加极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2H++2e- H2↑,Cu 少量Na2SO4固体,不改变实际参加反应的 H+浓表面有气泡产生,故B正确;负极锌极失电子发生 度,不影响反应速率,故c错误;往稀硫酸溶液中添氧化反应:Zn-2e- Zn2+,故C错误;电子由负 加几滴98%的浓硫酸,可提高实际参加反应的H+极Zn电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Cu电极,故D错误。 浓度,加快反应速率,故d正确;故答案为ad。6.C 反应开始加入一定量的气体 X和 Y,则反应 答案:(1)Al 氧化 Cu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2X(g)+Y(g) 3Z(g)从正反应方向进行,随着 (2)放热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越来越小,到平衡时达到 (3)ad最小值,则根据图示可知a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b 12.解析:(1)已知反应为4NH3(g)+5O2(g) 4X(g)点的正反应速率,故A错误;可逆反应从b点开始 +6H2O(g),根 据 元 素 守 恒,则 X 的 化 学 式 为达到平衡,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此时反应仍然在 NO。(2)反应生成3molH2O,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继续进行,反应 消 耗 的 O 的 物 质 的 量 为 3 mol× 5 =故B错误;从图像中可以看出,从反应开始到平衡, 2 6参加反应的Y的物质的量为0.5mol,根据物质反 2.5mol,所以α(O )=2.5mol2 4mol×100%=62.5%。应转化关系可知:生成的Z的物质的量为1.5mol,() , ,故C正确,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 3 反应生成3molH2O 根据化学方程式 反应变的反应,体系的压强始终不变,因此不能根据压 消耗的NH3的物质的量为2mol,所以0~2min内,强不变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Δn(NH )v(NH )= 3 = 2mol3 VΔt 2L×2min=0.5mol·7.B Al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则铝片是负极,故 A; , , L-1·min-1。(4)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反错误 柠檬汁里含有机酸 是电解质溶液 故B正,; , 应过程中NH 转化为 N 考虑到电解质溶液为确 电子不能经过溶液 电子从铝电极流出,经灯泡 3 2-, ; + 碱性,则 反 应 消 耗 OH ,则 负 极 的 电 极 反 应 为流到铜电极 故C错误 H 在铜电极上得电子发- - ,生还原反应,从而生成H ,故D错误。 2NH3-6e +6OH N2+6H2O 正极反应2-8.B 随着化学反应的不断进行,反应物的质量不断 为O2+4e +2H2O 4OH-,电路中每通过减少,当反应达平衡时,SO 的质量会保持不变,故 1mol电子,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25mol,即标准2A正确;可逆反应为动态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状况下V=0.25mol×22.4L·mol-1=5.6L,但不为零,故B错误;随着化学反应的不断进行,生 则消耗空气的体积为V空气=5.6L×5=28L。成物的浓度不断增加,当反应达平衡时,SO 答案:(1)NO3 的浓度不会再发生变化,故C正确;可逆反应为动态平 (2)62.5%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D正确。 (3)0.5-9.D 等质量的金属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温度越 (4)2NH3-6e +6OH- N2+6H2O 28高反应速率越快,硫酸的浓度变大,反应速率也加 13.解析:(1)由该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可知,燃料由电快,其中放出H 最快的一组是D。 极A通入,氧气和二氧化碳由电极B通入,则A为210.D 用NH3 的浓度变化表示0~3h内该反应的 负极、B为正极,所以,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上电流Δc 1.5×10-4mol/L 的方向应为从电极B流向用电器。(2)内电路中,平均速率为v(NH3)=Δt= 3h = CO2-3 向 电 极 负 极 A 移 动。(3)将 两 铂 片 插 入5×10-5mol·L-1·h-1。 KOH溶液中作为电极,在两极区分别通入甲烷和11.解析:(1)在2Al+3H2SO4 Al2(SO4)3+3H2↑ 氧气构成燃料电池,则通入甲烷气体的电极是原电中Al的化合价升高,Al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 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4)160g甲烷的物质的应。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Al为负极,Cu 量为10mol,根据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可知,消耗为正极,正 极 上 发 生 的 电 极 反 应 为2H+ +2e- 10mol甲烷要转移80mol电子,需要消耗氧气的物— 102 — 质的量为80mol÷4=20mol,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 5.(2)催熟剂下的体积为20mol×22.4L/mol=448L。 6.(1)碳 氢 (3)①苯环 ②平面正六边 碳碳单答案:(1)B 键和碳碳双键 同一平面(2)A 7.(1)天然 合成 塑料 合成纤维 合成橡胶(3)负 氧化 CH2 C CH CH2 (4)448 (2)② CH3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针对训练2】 D 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A正确;乙烯与溴单质可考点过关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B正确;乙烯在考点一一 定 条 件 下 可 以 与 水 发 生 加 成 反 应 生 成 乙 醇1.4 碳链 碳环 (CH3CH2OH),C正确;乙烯与 HBr发生加成反H H 应生成溴乙烷(‥ CH2BrCH3),D错误。2.H︰C︰H H C H 考点三‥ 液体 小H 1. H3.()2.C H OH1 单键 饱和 (2)四面体 (3)C 2 5nH2n+2 ()() 3.12CH3CH2OH+2Na →2CH3CHONa+H ↑4 ②正戊烷 异戊烷 新戊烷 2 2催化剂5.(1)CH (2)淡蓝2 2CH3CH2OH+O2 →2CH3CHO△6.(1)分子式 不同结构 +2H2O 黑 红 刺激性气味 乙酸 (3)酸性8.(1)无 难 1 (2)气 液 固 升高 越低 小 高锰酸钾难溶 4.(3)75%点燃9.(2)CnH +3n+12n+2 2 O2 →nCO2+(n+1)H 醋酸 强烈刺激性2O 5.6.CH3COOH高温 高温(3)①CH4 →C+2H2 ②C8H18 →C4H8+ 7.(1)①一元弱 (2)①酯和水 ②透明的油状液体() 香味C4H10 4②a.变浅 油状液滴 一层油状液体光上升 无现象 光照 CH4+Cl2 →CH3Cl+ 8.(3) C C —C≡C—光 【针对训练3】 A 由香叶醇的结构简式可知香叶醇HCl CH3Cl+Cl2 →CH Cl+HCl CH Cl 2 2 2 2 的分子式为C10H18O,A正确;香叶醇分子含碳碳光 光 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错误;香叶醇+Cl2 →CHCl3+HCl CHCl3+Cl 2 →CCl 4 分子含碳碳双键和羟基,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HCl b.气体 液体 不溶 褪色,C错误;香叶醇分子含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针对训练1】 B d和c的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 反应,含羟基可发生取代反应,D错误。异构体,A错误;b、c、f的分子式均为C4H8,互为 考点四同分异构体,B正确;f为环烷烃,C错误;同种物质 1.(1)糖类 油脂 蛋白质 糖类 油脂 蛋白质中可能同时含有碳链和碳环,D错误。 (2)C H O考点二 2.C6H12O6 C12H22O11 (C6H10O5)n 2 n1.无色 气态 难溶于水 同分异构体 同分异构体 甜 无 能H H —OH(羟基)和—CHO(醛基)H︰C︰︰C︰H2.(1)C2H4 ‥ ‥ C C 3.Ⅰ.(1)①NaOH CuSO4 ②砖红 (2)②银镜H H Ⅱ.蓝H H() 6.(1)天然有机高分子 (4)氨基 羧基 最近2 平面点燃 (5)①重金属的盐类 强酸 强碱 ②浓硝酸3.(1)①C2H4+3O2 →2CO 2+2H2O ②褪色 ③烧焦羽毛(2)①不饱和碳 ②CHBrCHBr CH CH 7.(1)②油 脂肪 (2)高级脂肪酸 甘油 酯基2 2 3 3CH3CH2Cl CH3CH2OH (3)①加成反应 小 O催化剂大 ②nCH CH( )2 2 → CH2—CH2 C O R (聚乙烯) 【针对训练4】 B A项,因为若淀粉水解不完全,遇链节 聚合度 单体 到碘水会变蓝,正确;B项,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103 —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2)宏观角度①物质的能量与反应放出、吸收能量的关系1.化学能与热能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2.化学能与电能能量;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3.化学反应速率反应 能量。4.化学反应的限度②结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取决于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考点一 化学能与热能 ③图示: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放热反应: 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反应: 热量的化学反应。2.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4.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方法(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大小判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2)根据化学键断裂和形成时能量变化大小关系判断———破坏反应物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放出的能量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反之为放热反应。3.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原因 (3)根据经验规律判断———用常见吸热和放(1)微观角度 热的反应类型来判断。①变化原因: (4)根据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相对稳定性判断———由稳定的物质生成不稳定的物质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反之为放热反应。5.人类对热能和能源的利用(1)能源的多角度分类②实例:H2(g)+Cl2(g) 2HCl(g) 分类 种类 举例断开1molH—H键 436kJ能量, 依据断开1molCl—Cl键 243kJ能量, 来 自 太 阳 辐 射 太阳能、煤、石油、天然气、生形成2molH—Cl键 862kJ能量,的能量 物质能、风能来 自 地 球 内 部则反应中向环境 能量为862kJ- 来源 地热能、核能、水能的能量(436kJ+243kJ)=183kJ。③结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来 自 天 体 的 引 潮汐能力能量化学键的 。— 47 — 续表 【针对训练1】 下列能正确表示氢气与氯气分类 反应生成氯化氢的过程中能量变化的示意种类 举例依据 图是 ( )太阳能、煤、石油、天然气、生一次能源转换 物质能、风能过程、 、 二次能源 石油制品 煤气 电能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利用历史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新能源氢能、生物质能太阳 能、风 能、水 能、生 物可再生能源质能性质、 、 、 考点二不可再生能源 煤 石油 天然气 核能 化学能与电能1.原电池(2)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 (1)概念和反应本质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开采、运输、加 原电池是把 转化为 的装工等各个环节;科学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 置,其反应本质是 反应。充分燃烧。 (2)构成条件②开发新能源:开发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 一看反应。看是否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有污染或污染很小的新能源。 原反应发生。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说法中正确的 二看两电极。具有 的两个电是 ( ) 极(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能导电的非金属)。三看是否形成闭合回路。形成闭合回路需三个条件:①电解质溶液;②两电极直接或间接接触;③两电极插入 溶液。(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铜—稀 H2SO4—锌原电池为例)A.Na与 H2O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B.“H—Cl →H+Cl”过程中放出热量C.干冰升华过程放出热量高温D.反应“C+H2O(g) CO+H2”中的能量变化可以用如图表示电极材料 锌 铜【解析】 Na与 H2O的反应放出大量热,属于放热反应,故 A错误;“H—Cl →H+ 电极名称 极 极Cl”断键吸收能量,故B错误;干冰升华过程 电极反应吸收能量,故C错误;碳与水反应是吸热反 反应类型 反应 反应应,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电子流向 电子从 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入 极故D正确。【 】 离子移向 阳离子移向 极,阴离子移向 极答案 D— 48 — 【注 意 】 (1 ) 原 电 池 闭 合 回 路 的 形 成 有 多 ②实 例:以 Fe+CuSO4 FeSO4+Cu种方式,可以是导线连接两个电极,也可以 为例是两电极相接触。装置 材料选择 电极反应(2)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与导线中电子的定向移动共同组成了一个负极:Fe完整的闭合回路。 负极:正极:Cu或C等(活(3)无论在原电池还是在电解池中,电子均 Fe-2e- 泼性比Fe差的金属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 Fe2+ 或导 电 的 石 墨 棒 均正极:2.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五种方法 可)2+ -电解质溶液:CuSO Cu +2e 4Cu溶液4.常见的化学电源(1)锌锰干电池锌筒是负极,石墨棒是正极,在石墨棒周围填充糊状的 MnO2 和NH4Cl作电解质,在使用过程中,电子由流向 ,锌逐渐消耗,二氧化锰不断3.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被还原 电池电压逐渐降低,最后失效,属于1 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一次电池。①原理:在原电池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进行,使溶液中粒子运动相互间的干扰减小,使反应速率增大。②应用:实验室用Zn和稀 H2SO4(或稀盐酸)反应制 H2,常用粗锌,它产生 H2 的速率快。原因是粗锌中的杂质和锌、稀H2SO4形成原电池,加快了锌的腐蚀,使产生 H2的速率加快。(2)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2)铅酸蓄电池放电时 是正极发生①原理:原电池中,一般活动性强的金属为 还原反应, 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活动性弱的金属为正极。 是电解质,这种充电电池属于二②应用:有两种金属 A和B,用导线连接 次电池。另外,常见的充电电池还有氢镍后插入到稀硫酸中,观察到 A极溶解,B 电池、锂 离 子 电 池、银 锌 电 池、镉 镍 电极上有气泡产生,由原电池原理可知,金 池等。属活动性 A>B。(3)设计原电池①依据:已知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首先通过分析找出氧化剂、还原剂,一般还原剂为负极材料(或在负极上被氧化),氧化剂(电解 质 溶 液 中 的 阳 离 子)在 正 极 上 被还原。— 49 — (3)燃料电池 ②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写出正极反应式,在书①电池结构———以氢氧酸性燃料电池为例: 写正极反应式时也要考虑正极反应产物是否与电解质溶液反应的问题,若参加反应要书写叠加式。6.书写电极反应式的基本类型(1)题目给定原电池的装置图,未给总反应式。①首先找出原电池的正、负极,即分别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②结合电解质判断出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③写出电极反应式,将两电极反应式相加氢氧燃料电池是目前最成熟的燃料电池,分 (注意 两 极 得 失 电 子 数 相 等)可 得 总 反为酸性和碱性两种。应式。种类 酸性 碱性 (2)题目中给出原电池的总反应式。①分析原电池总反应式中各元素的化合价2H +4OH- -4e-负极反应式2H - +22-4e 4H 变化情况,找出氧化剂及其对应的还原产 4H2O物,氧化剂发生的反应即为正极反应;找出O2 +4e- +4H+ O2 +2H2O +4e- 还原剂及其对应的氧化产物,还原剂发生的正极反应式 2H2O 4OH- 反应即为负极反应。②当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由电池总反2H2+O2 2H2O应式 多种元素组成时,还应考虑电解质是否参与了反应。②工作原理:燃料电池是通过燃料与氧气分③若有一个电极反应式较难写出,可先写别在两个电极上发生 反应,将出较易写出的电极反应式,然后再用总反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通入燃料的应式减去该电极反应式即得到另一电极电极是 极,通入氧气的电极是反应式。极。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5.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发电装置,某氢氧燃料电池的构造示意图(1)负极反应式的书写如图,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先判断负极材料,然后分析其反应特点,并( )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成分对电极产物的影响。(2)正极反应式的书写①首先判断在正极发生反应的物质。当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能自发地发生化学反应时,在正极上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是电解质溶液中的某种微粒; A.O2 在b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当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不能自发地发生 B.电解质溶液中OH-向正极移动化学反应时,在正极上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 C.该装置实现了电能到化学能的转化是溶解在电解质溶液中的O2。 D.电子从a电极沿外电路流向b电极— 50 — 【解析】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为原电池原 2.化学反应速率的正确理解理,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该电池中a (1)在同一化学反应里,用不同物质表示的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电极为正极、 反应速率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故描述反发生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b 应速率时必须指明具体的物质。电极为正极、故O2 在b电极上发生还原反 (2)由v=Δc计算得到的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应,故A错误;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 Δt正极移动;故电解质溶液中OH- 向负极移 均反应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动,故B错误;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为原电池 (3)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为常数,Δc(A)=原理,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C错 0,故不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误;电子的流向为负极到正极,故电子从a电 (4)同一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极沿外电路流向b电极,故D正确。 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答案】 D 对于反应:aA(g)+bB(g) cC(g)+dD(g)【针对训练2】 Mg—H2O2 电池是一种化学 v(A)∶v(B)∶v(C)∶v(D)=a∶b∶c∶d。电源,以 Mg和石墨为电极,海水为电解质 3.同一化学反应中反应快慢的比较方法溶液,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由于同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 ) 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所以比较反应的快慢不能 只 看 数 值 的 大 小,而 要 进 行 一 定 的转化。(1)看单位是否统一,若不统一,换算成相同的单位。(2)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再比较数A.石墨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值的大小。B.石墨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 2+(3)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C.Mg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Mg-2e Mg, 值,即对于一般反应电池工作时 电子从 电极经导线流向 aA+bB cC+dD,D. Mg, ( ) () ( ) ()石墨电极 再从石墨电极经电解质溶液 比较v A 与v B ,若v A >vB ,则A表a b a b流向 Mg电极 示的反应速率比B的大。考点三 化学反应速率 4.化学反应中各物质浓度的计算模式———“三1.化学反应速率 段式”(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 (1)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过程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2)找 出 各 物 质 的 起 始 量、转 化 量、某 时(2)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刻量。或 (均 (3)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式计算。取正值)来表示。例如:反应 mA+nB pC(3)计算:表达式为v=Δc或v= Δn 。式中:Δt V·Δt 起始浓度(mol·L-1) a b cΔc为 ,一般以mol·L-1为 转化浓度(mol·L-1) x nx pxm m单位;Δt为时间,一般以s或min为单位。(4)常用单位 。 某时刻浓度(mol·L-1)a-xb-nxm c+pxm— 51 — 5.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间t产生氢气体积V 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1)内因: 是影响反应速 得到如图曲线,则曲线a、b、c、d所对应的实率的主要因素。 验组别可能是 ( )(2)外因①浓度:增大 的浓度可以化学反应速率。②压强:对于有 参加的反应来说,增大压强,就是增加单位体积里反应物的物 组别 c(HCl)/(mol·L-1) 温度/℃ 状态质的量,即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因而可以 1 2.0 25 块状化学反应速率。改变体系的压强 2 2.5 30 块状时,固态和液态物质受压强的影响很小,可3 2.5 50 块状以忽略不计。: , 粉末状③温度 当其他条件不变 升高温度一般可 4 2.5 50以使化学反应速率 。 A.4、3、2、1 B.1、2、3、4④催化剂: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加入催化剂 C.3、4、2、1 D.1、2、4、3一般可以使化学反应速率 。 考点四 化学反应的限度⑤其他因素:反应物间的 ,粉末状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物质比块状的反应速率快,此外,还有光 (1)建立过程辐射、放射线辐照、超声波等因素。 ①过程分析一定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A气体和3molB气体,发生如下反应:A(g)+3B(g) 2C(g),测得5min内反应 物 A 的 物 质 的 量 由 1 mol降 低 到0.5mol,则反应速率v(A)为 ( )A.0.1mol/(L·min)B.0.2mol/(L·min)C.0.3mol/(·②图像描述L min)D.0.5mol/(L·min)【解析】 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A气体和3molB气体,起始时 A的浓度为1mol/L,5min内 反 应 物 A 的 物 质 的 量由1mol降 低 到0.5mol,则 A的 浓 度 减(2)基本概念:化学平衡状态就是指在一定少了0.5mol/ ,/L 则v(A)=0.5molL5min = 条件下当 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0.1mol/(L·min)。 与 相等,反应物【答案】 A 的 和生成物的 不再改变,【针对训练3】 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 达到 一 种 表 面 静 止 的 状 态,又 简 称 化 学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 平衡。— 52 — 2.化学反应的限度 5.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化学平衡状态是 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所能达到或完成的最大程度,也就是反应所能进行的最大限度,在该条件下反应物的最大。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一定条件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SO 的浓度保持不变4.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 3B.SO 的含量保持不变(1)直接依据———2根据速率关系C.SO2 的物质的量为0mol①同 一 物 质:生 成 速 率 = 消 耗 速 率,即D.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v正(A)=v逆(A)。 【解析】 反应达到平衡时,SO3 的浓度保持②不同物质: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不变,故A正确;反应达到平衡时,SO2 的含但必须是不同方向的速率,如aA+bB 量保持不变,故B正确;可逆反应达到平衡v (A)cC+dD,正 =a 。 时,各物质的转化率不能为100%,各物质的v逆(B) b量不能为0,故C错误;反应达到平衡时,正(2)间接依据———根据各组分的量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故D正确。①各组分质量、物质的量、分子个数、物质 【答案】 C的量浓度不变;对于有颜色变化的可逆反 【针对训练4】 如图是可逆反应:X2+3Y2应,颜色不再改变;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再 2Z2 在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变化。 (t)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②各组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不变。③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改变的反应: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的总压强不变。 A.t2~t3 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④恒温恒容条件下,有气体参加且物质状态 B.t2 时,反应未达到限度反应 前 后 改 变 的 反 应:混 合 气 体 的 密 度 C.t2~t3 时,反应已停止进行不变。 D.t1 时,反应只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53 — 3Z(g),Y的物质的量n(Y)随时间t一、单选题 变 化 的 曲 线 如 图 所 示。下 列 说 法 正 确1.下列常见的化学电源属于一次电池的是 的是 ( )( )A.镍氢电池 B.铅酸蓄电池C.锂离子电池 D.锌锰干电池2.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盐酸与碳酸氢钠的反应B.盐酸与镁条的反应 A.正反应速率a点比b点小C.天然气在氧气中的燃烧 B.t0min时该反应停止反应D.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C.t0 min 时,生 成 的 Z 的 物 质 的 量 为3.下列措施中,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1.5mol( ) D.当密闭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变化,该可逆A.冰箱里存放食物 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B.铁制品表面刷油漆 7.用柠檬汁及电极材料组装的水果电池可观C.KClO3 分解制取O2 时,添加少量 MnO2 察到灯泡发亮,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D.Zn与稀硫酸反应制取 H2 时,加入蒸 确的是 ( )馏水4.甲 醇 重 整 反 应 的 原 理 为 CH3OH+H2O催化剂 CO2+3H2,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铝片是正极B.柠檬汁是电解质溶液C.电子从铝电极流出经柠檬汁到铜电极+A.该反应是一个吸收热量的过程 D.H 在铜电极上失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B.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成 H2C.由氢原子形成 H—H键时放出能量 8.工业制硫酸中的一步重要反应是:2SO2+D.H—C键断裂时放出能量 催化剂O2 2SO3,当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5.如图为锌铜原电池装置 △, 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示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O2 的质量保持不变A.Zn是正极 B.正、逆反应速率均为零B.Cu表面有气泡产生 C.SO3 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C.负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D.电子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 9.等质量的金属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在不同条6.恒温时向2L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 件下的反应如下表所示,其中放出 H2 最快气体 X和 Y,发 生 反 应:2X(g)+Y(g) 的一组是 ( )— 54 — 组别 锌的状态 硫酸的浓度 反应温度 12.在一定条件下,将4molNH3 和4molO2A 颗粒状 2mol/L 20℃ 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B 颗粒状 2mol/L 55℃ 生反应:4NH3(g)+5O2(g) 4X(g)+C 颗粒状 4mol/L 20℃ 6H2O(g)。2min后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D 颗粒状 4mol/L 55℃ 3molH2O。则:高温、高压 (1)X的化学式为 。10.工业上利用反应N2+3H2 2NH催化剂 3 (2)O2 的转化率为 。合成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体系中 NH3 (3)0~2min内,v(NH3)=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mol·L-1·min-1。(4)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型发电装置。一 种 燃 料 电 池 的 电 解 质 溶 液 为NaOH溶液,负极通入 NH3,正极通入空气,产物对环境无污染,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电路中用NH3 的浓度变化表示0~3h内该反应 每通过1mol电子,消耗标准状况下的空的平均速率,正确的是 ( ) 气 L(假 设 空 气 中 O2 的 含 量A.1.5×10-4mol/(L·h) 为20%)。B.2.0×10-4mol/(L·h) 13.(20分)(1)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C.4.0×10-5mol/(L·h) 示意如图,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上电流的方D.5.0×10-5mol/(L·h) 向应从电极 (填“A”或“B”)流向二、非选择题 用电器。11.某 学 习 小 组 对 化 学 反 应2Al+3H2SO4 (2)内电路中,CO2-3 向电极 (填 Al2(SO4)3+3H2↑进行研究。 “A”或“B”)移动。(1)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发生(填“氧化”或“还原”)反应。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用铜作电极材料之一,铜电极上的现象为 。(2)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为 (填“吸” “ ()将两铂片插入热 或 放热”)反应。 3 KOH溶液中作为电极,(3)下列措施中,能加 在两极区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构成燃料电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填字母)。 池,则通入甲烷气体的电极是原电池的a.用等质量的铝粉代替铝块 极,发生 (填“氧化”或b.将反应的试管放置在冰水中 “还原”)反应。c.往容器中加少量NaSO 固体 (4)如果消耗甲烷160g,假设化学能完全2 4d.往稀硫酸溶液中添加几滴98%的浓 转化为电能,需要消耗标准状况下氧气的硫酸 体积为 L。— 55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参考答案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pdf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