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19讲 硫及其化合物课时练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章 第19讲 硫及其化合物课时练习ppt

资源简介

(共94张PPT)
简洁
实用
高效
第五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19讲 硫及其化合物
化学
内容索引
考点一 硫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
考点二 硫酸的性质  的检验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必备知识整合
01
对点题组突破
02
课时作业
第四部分
必备知识整合
01
对点题组突破
02
高考真题演练
第三部分
考点一 硫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




1.硫单质
(1)硫元素的存在形态
必备知识整合
俗称 颜色状态 溶解性 硫黄 __色晶体 难溶于水 微溶于酒精 ____于CS2
(2)物理性质

易溶
(3)化学性质

2.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
刺激性


(2)化学性质(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SO2+H2O H2SO3
SO2+CaO===CaSO3
2NaOH+SO2===Na2SO3+H2O
2H2S+SO2===3S+2H2O
SO2+2H2O+Cl2===H2SO4+2HCl
品红
(3)实验室制法(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固体Na2SO3与70%的浓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铜与浓硫酸混合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SO3+H2SO4(浓)===Na2SO4
+SO2↑+H2O
3.三氧化硫
(1)物理性质
熔点:16.8 ℃,沸点:44.8 ℃,常温常压下为液态,标准状况下为固态。
(2)化学性质(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SO3+H2O===H2SO4
SO3+CaO===CaSO4
SO3+2NaOH===Na2SO4+H2O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硫在自然界中仅以化合态存在。(  )
(2)硫与铁粉和铜粉分别反应,都可生成二价金属硫化物。(  )
(3)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2,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SO3。(  )
(4)汞蒸气有毒,实验室里不慎洒落一些汞,可撒上硫粉进行处理 。(  )
(5)SO2中少量的HCl可通过饱和NaHSO3溶液除去。(  )
×
×
×


1.(2024·湖南长沙模拟)火山喷发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和硫化氢气体,二者相遇后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硫黄,在火山口附近积累下来。下列关于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硫是一种黄色的难溶于水的晶体
B.在一定条件下,硫单质可与许多金属单质化合
C.硫蒸气与铜反应可得到硫化亚铜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对点题组突破
D
题组一 硫的性质及应用
解析:硫单质俗称硫黄,黄色晶体,难溶于水,A正确;硫单质具有氧化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与铁、铜等许多金属单质发生化合反应,B正确;由于硫的氧化性较弱,加热时硫蒸气与铜反应得到硫化亚铜,C正确;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错误。
2.等质量的硫粉与足量下列物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最多的是(  )
A.氢气 B.铜
C.铁 D.氧气
解析:1 mol(32 g)硫粉与足量氢气、铁、铜反应时,S的化合价都是由0降低到-2,1 mol S参加反应得到2 mol电子,1 mol(32 g)硫粉与足量氧气反应时,S的化合价由0升高到+4,1 mol S参加反应失去4 mol电子,故等质量的硫粉与足量氧气反应时转移电子数最多,D符合题意。
D
题组二 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探究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石蕊溶液褪色
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SO2
C.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D.将SO2气体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B
解析: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具有还原性,能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二氧化硫能使石蕊变红,故A错误;二氧化硫、次氯酸等物质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物质不一定是SO2,故B正确;漂白粉和过氧化钠的漂白性是利用其氧化性,活性炭的漂白性是利用其吸附性,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因为其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所以漂白原理不相同,故C错误;SO2与NaOH发生反应,溶液因碱性减弱或不呈碱性而褪色,不能说明SO2具有漂白性,故D错误。
4.(2024·广东广州一模)将SO2分别通入下列溶液,实验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
A
选项 溶液 现象 结论
A Na2SiO3溶液 产生白色胶状沉淀 H2SO3酸性比H2SiO3强
B 酸性KMnO4溶液 紫红色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
C FeCl3溶液 溶液由棕黄色变浅绿色 SO2有氧化性
D Na2S溶液 出现黄色浑浊 SO2有还原性
解析:Na2SiO3溶液中通入SO2,产生白色胶状沉淀是生成了H2SiO3,说明H2SO3酸性比H2SiO3强,A正确;酸性KMnO4溶液能够氧化SO2,导致溶液紫红色褪去,SO2表现还原性,B错误;SO2使FeCl3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是生成了FeCl2,FeCl3表现氧化性,SO2表现还原性,C错误;Na2S溶液中通入SO2,出现黄色浑浊是生成了S,该反应中SO2中硫元素由+4价降低为0价,被还原,SO2表现氧化性,D错误。
三类漂白剂的区别
类型 原理 举例 特点 备注
氧化型 将有机色质内“生色团”破坏掉 HClO、NaClO、Ca(ClO)2、Na2O2、H2O2、O3等 不可逆、持久 无选择性
加合型 与有机色质内部“生色团”“化合”成无色物质 SO2 可逆、不持久 有选择性
吸附型 将有色物质吸附而褪色 活性炭 物理变化 吸附色素
考点二 硫酸的性质 的检验




必备知识整合
浓硫酸
1.硫酸的物理性质
(1)硫酸是一种油状液体,难挥发。
(2)溶解性:浓硫酸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溶解时可放出大量热。
(3)稀释方法:将______沿器壁慢慢注入__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浓硫酸的特性(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硫酸的工业制法
(1)主要反应
(2)常考问题
①SO2进入催化反应室前净化、干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工业生产SO2采用常压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98.3%的浓硫酸吸收SO3而不用水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混合气体中除含有二氧化硫
备有腐蚀作用,所以必须净化处理
外,还含有多种杂质。这些杂质有的使催化剂中毒、失效,有的对反应设
常压下SO2的转化率已经很大,高压下
SO2转化率提高不多,但成本大大增加
用水吸收SO3会产生大量
酸雾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浓硫酸不可用于干燥H2和CO。(  )
(2)少量胆矾加入浓硫酸中,蓝色晶体变白,体现浓硫酸的吸水性。(  )
(3)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是因为铜片发生了钝化。(  )
(4)H2SO4是难挥发性强酸,H2S是挥发性弱酸,所以可用浓硫酸与FeS反应制取H2S气体。(  )
(5)向久置的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部分沉淀溶解,则部分Na2SO3被氧化。(  )
×

×
×

1.下列有关硫酸的实验或用途中利用了硫酸的哪些性质?
(1)用浓硫酸作干燥剂干燥CO、SO2、Cl2等气体:______________。
(2)分别用浓硫酸与NaCl(s)、NaNO3(s)反应制取HCl、HNO3: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铝或铁制容器贮存或运输浓硫酸: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用硫酸与磷酸钙反应制取磷酸:____________。
(5)实验室用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SO2: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点题组突破
题组一 浓硫酸的特性及应用
浓硫酸的吸水性
浓硫酸具有
高沸点、难挥发性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硫酸的强酸性
浓硫酸的酸性、强氧化性
(7)浓硫酸与蔗糖制取“黑面包”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浓硫酸的脱水性
浓硫酸的脱水性、强氧化性
题组二 浓硫酸的性质实验探究
2.化学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过程中观察到试管内壁有淡黄色固体,液面上方铜丝变黑,溶液中有白色(灰白色)固体生成。将铜丝抽至脱离溶液,继续加热,保持沸腾状态,淡黄色固体消失。将变黑的铜丝置于稀硫酸中,黑色物质不溶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石蕊溶液变红后不褪色
B.试管中白色(灰白色)固体为无水硫酸铜
C.铜丝上的黑色物质为氧化铜
D.淡黄色固体消失的原因是硫酸蒸气将固体硫氧化
C
解析:反应生成的SO2能使石蕊溶液变红但不能使石蕊溶液褪色,A正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白色(灰白色)固体是无水CuSO4,B正确;CuO能溶于稀硫酸,而黑色固体不溶于稀硫酸,所以黑色物质不是CuO,C错误;淡黄色固体是S,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S氧化为SO2,D正确。
3.(2024·新疆伊犁“华伊高中联盟校”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检验木炭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的产物,设计如图装置,请回答:
(1)盛装浓硫酸的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盛装木炭粉的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解析:盛装浓硫酸的仪器是分液漏斗,盛装木炭粉的仪器为圆底烧瓶。
(2)上述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d→e→b→c→f或a→e→d→b→c→f。
分液漏斗
圆底烧瓶
d→e→b→c→f(或e→d→b→c→f)
(3)写出木炭和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U形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证明产物中有_____(填化学式)。
解析:U形管中装有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证明有水蒸气。
(5)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除去反应产物中的SO2。
(6)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反应产物中是否有CO2。
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
H2O
除去反应产物中的SO2
检验反应产物中是否有CO2
检验SO2和CO2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
SO2和C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者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如下:
流程设计 检验SO2 除去SO2 检验SO2是否除尽 检验CO2 选用试剂 品红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品红溶液 澄清石灰水
预期现象 褪色 褪色 不褪色 变浑浊
4.下列过程中,最终的白色沉淀物不一定是BaSO4的是(  )
题组三 SO 的检验
C
解析:A项,二氧化硫被硝酸氧化为硫酸,加氯化钡一定生成硫酸钡沉淀;B项,亚硫酸根离子被硝酸氧化为硫酸根离子,沉淀也是硫酸钡;C项,所得沉淀可能是氯化银;D项,先加过量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氯化钡,产生的白色沉淀一定是硫酸钡。
Ag+
(3)若丙实验合理,则其中试剂Ⅰ是____,现象Ⅰ是________________;试剂Ⅱ是____________,现象Ⅱ是____________(若你认为丙方案不合理,以上四空可以不填)。
盐酸
无沉淀或气体生成
B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高考真题演练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
×
(5)(2021·浙江6月选考)探究Na2SO3固体样品是否变质的方法是取少量待测样品溶于蒸馏水,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样品已经变质。(  )

2.(2024·湖北卷)过量SO2与以下0.1 mol·L-1的溶液反应,下列总反应方程式错误的是(  )
A
选项 溶液 现象 化学方程式
A Na2S 产生淡黄色沉淀 3SO2+2Na2S===3S↓+2Na2SO3
B FeCl3 溶液由棕黄色变浅绿色 2FeCl3+SO2+2H2O===2FeCl2+H2SO4+2HCl
C CuCl2 溶液褪色,产 生白色沉淀 SO2+2CuCl2+2H2O===2CuCl↓+H2SO4+2HCl
D Na2CO3 (含酚酞) 溶液由红色变无色 2SO2+Na2CO3+H2O===CO2+2NaHSO3
解析:过量SO2与0.1 mol·L-1的Na2S溶液反应,生成的淡黄色沉淀是S,还生成NaHSO3,SO2过量不能生成Na2SO3,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2Na2S+2H2O===3S↓+4NaHSO3,A错误;过量SO2与0.1 mol·L-1的FeCl3溶液反应,生成FeCl2、H2SO4、HCl,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符合元素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B正确;过量SO2与0.1 mol·L-1的CuCl2溶液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是CuCl,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符合元素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C正确;Na2CO3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其水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过量SO2与0.1 mol·L-1的Na2CO3溶液反应,生成CO2、NaHSO3,NaHSO3溶液显酸性,因此,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符合元素守恒,D正确。
3.(2023·北京卷)蔗糖与浓硫酸发生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白色固体变黑,主要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B.过程②固体体积膨胀,与产生的大量气体有关
C.过程中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体现了浓硫酸的酸性
D.过程中蔗糖分子发生了化学键的断裂
C
4.(2022·广东卷)若将铜丝插入热浓硫酸中进行如图(a~d均为浸有相应试液的棉花)所示的探究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Cu与浓硫酸反应,只体现H2SO4的酸性
B.a处变红,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
C.b或c处褪色,均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D.试管底部出现白色固体,说明反应中无H2O生成
B
解析:铜和浓硫酸反应过程中,生成CuSO4体现出浓硫酸的酸性,生成SO2体现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故A错误;a处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其原因是SO2溶于水生成了酸,可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故B正确;b处品红溶液褪色,其原因是SO2具有漂白性,而c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其原因是SO2和K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体现出还原性,故C错误;实验过程中试管底部出现白色固体,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其成分为无水CuSO4,而非蓝色的CuSO4·5H2O,其原因是浓硫酸体现出吸水性,将反应生成的H2O吸收,故D错误。
5.(2024·北京卷)硫酸是重要化工原料,工业生产制取硫酸的原理示意图如下。
B.Ⅱ中的反应条件都是为了提高SO2平衡转化率
C.将黄铁矿换成硫黄可以减少废渣的产生
D.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用碱液吸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课时作业19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硫的非金属性较强,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存在
B.可用水溶解过滤分离硝酸钾和硫黄的混合物
C.硫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时都做氧化剂
D.硫的氧化性比氯气强
B
解析: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既有化合态又有游离态,故A错误;硝酸钾易溶于水,而硫难溶于水,所以可用水溶解过滤分离硝酸钾和硫黄的混合物,故B正确;硫与金属反应时做氧化剂,与非金属反应时既可做氧化剂,也可做还原剂,故C错误;硫的非金属性比氯弱,所以硫的氧化性比氯气弱,故D错误。
2.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和氯气分别与铁反应,产物中铁元素的价态相同
B.将SO2和SO3(g)分别通入Ba(NO3)2溶液中,均生成BaSO4沉淀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可用浓硫酸干燥硫化氢气体
D.SO2和新制氯水都具有漂白性,将SO2与Cl2以体积比1∶1通入水中,溶液的漂白性增强
B
解析:硫的氧化性较弱,与铁反应生成FeS,氯气的氧化性较强,与铁反应生成FeCl3,产物中铁元素的价态不相同,A错误;将SO2和SO3(g)分别通入Ba(NO3)2溶液,SO2和SO3(g)会分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和硫酸,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会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成硫酸根离子,故均生成BaSO4沉淀,B正确;浓硫酸具有氧化性,H2S具有还原性,不可用浓硫酸干燥H2S气体,二者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SO2和新制氯水都具有漂白性,将SO2与Cl2以体积比1∶1通入水中,会发生化学反应:Cl2+SO2+2H2O===H2SO4+2HCl,生成的H2SO4、HCl都没有漂白性,因此溶液的漂白性减弱,D错误。
3.下列叙述或操作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稀硫酸无氧化性
B.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NaOH溶液冲洗
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沿着烧杯壁慢慢地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D.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中,浓硫酸不仅表现强氧化性,还表现酸性
D
解析: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稀硫酸也有氧化性,如活泼金属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故A错误;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最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NaOH溶液有腐蚀性,不能用NaOH溶液冲洗,故B错误;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C错误;浓硫酸与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铜和水,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和酸性,故D正确。
4.(2025·江苏无锡高三期中)实验室制取SO2时,下列装置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C
解析:铜和浓硫酸加热可以获得SO2,A可以达到实验目的;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能用品红溶液来检验SO2,B可以达到实验目的;SO2可以用浓硫酸来干燥,但干燥气体需“长进短出”进行通气,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SO2的密度比空气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并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D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5.有一瓶Na2SO3溶液,可能部分被氧化,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白色沉淀不溶解。下列对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实验证实Na2SO3已部分氧化
B.实验中加入Ba(NO3)2溶液后的沉淀一定是BaSO4
C.实验中加入足量硝酸后的沉淀是BaSO4和BaSO3的混合物
D.此次实验不能确定Na2SO3是否部分被氧化
D
解析:Na2SO3溶液可能部分被氧化变质,则滴入Ba(NO3)2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一定有亚硫酸钡,可能有硫酸钡,加入足量的稀硝酸,BaSO3被氧化成BaSO4,即此时的白色沉淀是BaSO4,由分析可得,故选D。
6.(2024·辽宁名校高三11月联考)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的实验,敞口瓶中的蔗糖滴有少量水,将注射器中的浓硫酸注入其中,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SO2属于酸
性氧化物
B.浸有酸性KMnO4溶液的滤纸条褪色,说明
SO2具有还原性
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有CO2产生
D.该实验只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和强氧化性
B
解析: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生成SO2和CO2,SO2和CO2均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不能说明SO2属于酸性氧化物,A错误;浸有酸性KMnO4溶液的滤纸条褪色,说明SO2具有还原性,B正确;SO2和CO2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错误;该实验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D错误。
7.(2025·八省联考四川卷)一种测定葡萄酒中SO2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缓慢通入N2的目的是尽可能使SO2进入H2O2溶液
B.冷凝管的作用是避免水蒸气进入H2O2溶液影响测定结果
C.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后的H2O2溶液可获得SO2的含量
D.若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褪色,则说明实验失败
解析:缓慢通入N2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将双颈烧瓶中SO2吹出,使其进入H2O2溶液被氧化为H2SO4,A正确;冷凝管的作用是避免温度过高,导致葡萄酒中的部分乙醇被吹入H2O2溶液而影响测定结果,B错误;根据反应SO2+H2O2===H2SO4、H2SO4+2NaOH===Na2SO4+2H2O可得关系式:
B
SO2~H2SO4~2NaOH,根据滴定时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及浓度计算出n(NaOH),就可以得到一定体积的葡萄酒中SO2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出SO2的含量,C正确;SO2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若实验过程中看到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在H2O2溶液中SO2没有被完全氧化吸收,则根据滴定时消耗NaOH标准溶液计算的SO2的含量就会比实际低,从而可知该测定SO2含量的实验失败,D正确。
8.(2022·江苏卷)实验室制取少量SO2水溶液并探究其酸性,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SO2气体
B.用装置乙制取SO2水溶液
C.用装置丙吸收尾气中的SO2
D.用干燥pH试纸检验SO2水溶液的酸性
C
解析:60%硫酸和NaHSO3(s)可发生反应:H2SO4+2NaHSO3===Na2SO4+2SO2↑+2H2O,因此装置甲可以制取SO2气体,A正确;气体通入液体时“长进短出”,装置乙可以制取SO2水溶液,B正确;SO2不能与饱和NaHSO3溶液发生反应,因此装置丙不能吸收尾气中的SO2,C错误;SO2水溶液显酸性,可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其酸性,D正确。
9.(2024·广东广州高三统考)我国科学家被遴选为“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代言人”。某小组同学利用反应S+2H2SO4(浓)
3SO2↑+2H2O进行如图所示的含硫物质的转化实验(夹持装置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①中,浓硫酸体现了强
氧化性和脱水性
B.试管②中,溶液褪色,体现
+4价硫元素的氧化性
C.试管③中,有淡黄色沉淀出现,体现-2价硫元素的还原性
D.烧杯中的反应为SO3+2NaOH===Na2SO4+H2O
C
10.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不同金属和浓硫酸的反应,向三等份浓硫酸中分别加入大小相同的不同金属片,加热,用生成的气体进行下表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铜 锌 铝
点燃 不燃烧 燃烧 燃烧
通入酸性KMnO4溶液 褪色 褪色 褪色
通入CuSO4溶液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出现黑色沉淀
通入品红溶液 褪色 褪色 不褪色
已知:H2S+CuSO4===CuS↓+H2SO4(CuS为黑色固体);H2S可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入铜片的实验中,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气体是SO2
B.加入铝片的实验中,燃烧现象能证明生成气体中一定含H2S
C.加入锌片的实验中,生成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D.金属与浓硫酸反应的还原产物与金属活动性强弱有关
B
解析:加入铜片的实验中,气体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品红溶液褪色,不可燃,则气体具有还原性、漂白性,该气体是SO2,A正确;加入铝片的实验中,气体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则气体是H2S,硫化氢具有可燃性,但具有可燃性的气体不一定是硫化氢,B错误;加入锌片的实验中,气体能使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褪色,则气体中含SO2,但SO2不可燃,而锌片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则还含有另一种气体,C正确。
11.将20.8 g Cu与CuO的混合物加入50 mL 18.4 mol·L-1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至固体物质完全溶解(产生气体全部逸出),冷却后将溶液稀释至1 000 mL,测得c(H+)=0.84 mol·L-1;若要使稀释后溶液中的Cu2+沉淀完全,应加入6.0 mol·L-1 NaOH溶液的体积为(  )
A.100 mL B.160 mL
C.240 mL D.307 mL
C
1   2           1
x   2x          x
CuO+H2SO4===CuSO4+H2O
1    1
y    y
二、非选择题(共27分)
12.(13分)(2025·江西赣州二十三校高三期中)某小组设计实验探究SO2的性质,装置如图所示。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装置标号 A B C D E
现象 溶液 不褪色 溶液 变无色 ? 产生白 色沉淀 产生黄
色浑浊
(1)实验室制SO2宜选择下列试剂中的__(填字母,下同)。
A.Na2SO3粉末和浓硝酸
B.Na2SO3粉末和70%浓硫酸
C.Na2SO3粉末和30%稀硝酸
D.Na2SO3粉末和10%盐酸
解析:SO2在水中溶解度较大,实验室选择亚硫酸钠和70%左右的硫酸反应。
B
(2)依据实验现象判断SO2在____(填化学式)存在下表现漂白性,预测C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比较A、B装置及现象可知,在水存在的条件下SO2具有漂白性。SO2与水反应生成H2SO3,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但不能使其褪色。
H2O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3)D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_(填化学式),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SO4
(4)E中现象表明SO2具有的性质是__。
a.漂白性 b.酸性
c.氧化性 d.还原性
解析:E中现象说明SO2与H2S反应生成硫,二氧化硫表现氧化性。
c
(5)为了证明SO2的漂白性是暂时性的,请设计一个补充实验: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解析:加热无色的品红溶液,变红,说明SO2的漂白性是暂时的。
微热装置B,
溶液变红
(6)为处理上述实验尾气,下列装置中可供选择的是__。
解析:二氧化硫和D中产生的NO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吸收,答案选D。
D
13.(14分)现有某铁碳合金(铁和碳两种单质的混合物),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并探究浓硫酸的某些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和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Ⅰ.测定铁的质量分数
(1)检查上述装置气密性的一种方法: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在E装置后面连上一根导管,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把导管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微热烧瓶,如果导管口
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后导管中产生一段水柱
(2)称量E的质量,并将a g铁碳合金样品放入装置A中,再加入足量的浓硫酸,待A中不再逸出气体时,停止加热,拆下E并称重,E增重b g。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写表达式)。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同学认为,依据此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可能会偏低,原因是空气中CO2、水蒸气进入E使b增大。你认为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同学认为,即使甲同学认为的偏差得到改进,依据此实验测得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也可能会偏高。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CO2中的SO2并检验SO2是否除尽
在E的后边再连接一个与E相同的装置
反应产生的CO2气体未
能完全排到E中,导致b减小
Ⅱ.探究浓硫酸的某些性质
(6)往A中滴加足量的浓硫酸,未点燃酒精灯前,A、B均无明显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A中铁与足量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温下,Fe被浓硫酸钝化,碳与浓硫酸不反应
Fe2(SO4)3+3SO2↑+6H2O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