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素养微专题(四)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课时练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章 素养微专题(四)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课时练习ppt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简洁
实用
高效
第五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素养微专题(四)化学与STSE、传
统文化
化学
一、化学与STSE
1.化学与生产、生活
(1)明矾净水:明矾电离出的Al3+水解生成Al(OH)3胶体,Al(OH)3胶体可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形成沉淀。
(2)漂白剂:漂白粉、漂白液(有效成分为NaClO)、H2O2、Na2O2、O3等的漂白原理为氧化漂白。
(3)胶体:制豆腐、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原理是胶体聚沉;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可解释树林中的晨曦、舞台上的光柱等。
专题总结
(4)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内装的一般是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泡沫灭火器是利用盐类的水解原理。
(5)钡餐:硫酸钡难溶于水和酸,可作X光透视肠胃时的药剂。
(6)消毒剂:漂白粉、漂白液(有效成分为NaClO)、H2O2、K2FeO4、胆矾、75%乙醇等,原理是使蛋白质变性。
(7)氮肥:NH4HCO3、NH4NO3等可溶的含氮化合物。
(8)抗酸药:NaHCO3、Al(OH)3能与酸反应。
(9)食品添加剂:着色剂、增味剂、防腐剂、营养强化剂等。
2.化学与材料
材料 主要组成或性质
天然纤维 棉、麻 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只含C、H、O三种元素
丝、毛 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含C、H、O、N等元素,在酶作用下可水解
合成纤维 以煤、石油、天然气等作为原料制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再生纤维 用化学方法将农林产品中的纤维素、蛋白质等天然高分子加工成黏胶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等再生纤维
材料 主要组成或性质
硅材料 晶体硅是半导体材料,用于制作集成电路板、光电池等;二氧化硅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合金材料 由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高温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一般合金的硬度较大,熔点低于组分金属的熔点
3.化学与能源、科技
(1)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
(2)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氢能、地热能等。关注新型高能绿色电池、新能源,如可燃冰开发利用等。
(3)关注最新科技成果。
4.化学与环境
常见六大环境污染及主要原因
二、化学与传统文化
1.常考角度
(1)从“物质”的角度考查
根据我国古代典籍、科技成果等素材分析物质的性质,判断是哪种物质。如“有硇水者,剪银块投之,则旋而为水”,“硇水”指的是硝酸;“鼻冲水”条目下描述有“番舶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鼻冲水”指的是氨水。
(2)从“变化”的角度考查
根据古代典籍、古诗词等素材分析化学反应,判断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如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如“烈火焚烧若等闲”,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碳酸钙的分解;“熬胆矾(CuSO4·5H2O)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或氧化还原反应。
(3)从“分离、提纯”的角度考查
根据过程判断分离和提纯的常见方法:蒸馏、蒸发、升华、萃取等,如“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该过程涉及蒸馏操作;“……(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煎炼”涉及蒸发结晶操作。
2.“传统文化”类试题解题三步曲
古化学及诗文关键字词多为颜色变化(如铜色、色赤)、操作方式(如熬、蒸、渍、强烧等)、现象(紫青烟起、五金八石皆能穿滴等)。
【例1】 (2024·广东卷)嘀嗒嘀嗒,时间都去哪儿了!计时器的发展史铭刻着化学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作日晷圆盘的石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机械表中由钼、钴、镍、铬等元素组成的发条,其材质属于合金
C.基于石英晶体振荡特性计时的石英表,其中石英的成分为SiC
典例研析
C
题型一 化学与STSE
【即时训练1】 (2024·湖南卷)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理想的新能源应具有资源丰富、可再生、对环境无污染等特点
B.氢氧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化率高、清洁等优点
C.锂离子电池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脱嵌,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
D.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D
解析:理想的新能源应具有资源丰富、可再生、无污染等特点,A正确;氢氧燃料电池利用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氢气与氧气反应的能量进行利用,减小了直接燃烧的热量散失,产物无污染,故具有能量转化率高、清洁等优点,B正确;脱嵌是锂从电极材料中出来的过程,放电时,负极材料产生锂离子,锂离子在负极脱嵌,则充电时,锂离子在正极脱嵌,C正确;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D错误。
【即时训练2】 (2024·贵州卷)厨房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选项 生活情境 涉及化学知识
A 清洗餐具时用洗洁精去除油污 洗洁精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使油污水解为水溶性物质
B 炒菜时不宜将油加热至冒烟 油脂在高温下容易生成对身体有害的稠环化合物
C 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食盐变成了糊状 食盐中常含有容易潮解的MgCl2
D 久煮的鸡蛋蛋黄表面常呈灰绿色 蛋白中硫元素与蛋黄中铁元素生成的FeS和蛋黄混合呈灰绿色
解析:洗洁精去除油污主要是利用乳化原理,油污没有水解,A错误;炒菜时不宜将油加热至冒烟,主要是油脂在高温下容易生成对身体有害的稠环化合物,B正确;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食盐变成了糊状,因为食盐中常含有容易潮解的MgCl2,C正确;久煮的鸡蛋蛋黄表面常呈灰绿色,是由于蛋白中硫元素与蛋黄中铁元素生成的FeS和蛋黄混合呈灰绿色,D正确。
化学与STSE的解题步骤
题型二 化学与传统文化
【例2】 (2023·福建卷)唐代陆羽《茶经·三之造》中记载茶叶制作过程:“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以下操作中最不可能引起化学变化的是(  )
A.蒸   B.捣   C.焙   D.封
解析:蒸青,这样做出的茶去掉了生腥的草味,加热引起颜色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故A不符合题意;捣泥压榨,去汁压饼,让茶叶的苦涩味大大降低,可能引起物质的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烘焙加热可能引起物质分解、氧化等,故C不符合题意;封装,保持干燥、防止氧化,最不可能引起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D
【即时训练3】 (2024·甘肃卷)下列成语涉及金属材料的是(  )
A.洛阳纸贵 B.聚沙成塔
C.金戈铁马 D.甘之若饴
解析:A项,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不是金属材料;B项,沙的主要成分是SiO2,不是金属材料;C项,金和铁都是金属;D项,甘之若饴的意思是把它看成像糖那样甜,糖类是有机物,不是金属材料。
C
【即时训练4】 (2023·河北卷)《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粗食盐的一种制作过程:“取盐于池旁耕地,沃以池水,每得南风急,则宿夕成盐。”若将粗食盐在实验室提纯,不涉及的操作是(  )
A.溶解 B.蒸发
C.过滤 D.蒸馏
解析:粗食盐在实验室提纯,需要将粗盐溶解,然后过滤除杂,接着蒸发结晶,不需要蒸馏,故选D。
D
专题精练
1.(2024·全国新课标卷)文房四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羊毛可用于制毛笔,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B.松木可用于制墨,墨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碳
C.竹子可用于造纸,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D.大理石可用于制砚台,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D
解析: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A正确;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B正确;竹子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用其造的纸的主要成分也是纤维素,C正确;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不是硅酸盐,D错误。
2.(2024·甘肃卷)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D
选项 物质 性质 用途
A 次氯酸钠 氧化性 衣物漂白
B 氢气 可燃性 制作燃料电池
C 聚乳酸 生物可降解性 制作一次性餐具
D 活性炭 吸附性 分解室内甲醛
解析:次氯酸钠有强氧化性,从而可以作漂白剂,用于衣物漂白,A正确;氢气是可燃气体,具有可燃性,能被氧气氧化,可用于制作燃料电池,B正确;聚乳酸具有生物可降解性,无毒,是高分子化合物,可用于制作一次性餐具,C正确;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够有效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去除异味,但无法分解甲醛,D错误。
3.(2024·山东卷)化学品在食品工业中也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活性炭可用作食品脱色剂
B.铁粉可用作食品脱氧剂
C.谷氨酸钠可用作食品增味剂
D.五氧化二磷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
解析: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一些食品中的色素,A正确;铁粉具有还原性,能与O2反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可作食品脱氧剂,B正确;谷氨酸钠是味精的主要成分,能增加食物的鲜味,是一种常用的食品增味剂,C正确;P2O5吸水后的产物有毒,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D错误。
4.(2024·广东卷)“极地破冰”“太空养鱼”等彰显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雪龙2”号破冰船极地科考:破冰过程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B.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成功建造:天然气液化过程中形成了新的化学键
C.嫦娥六号的运载火箭助推器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燃烧时存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神舟十八号乘组带着水和斑马鱼进入空间站进行科学实验:水的电子式为H∶O∶H
C
5.(2023·海南卷)《齐民要术》中记载了酒曲的处理,“乃平量曲一斗,臼中捣令碎。若浸曲一斗,与五升水。浸曲三日,如鱼眼汤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捣碎”目的是促进混合完全
B.“曲”中含有复杂的催化剂
C.“斗”和“升”都是容量单位
D.“鱼眼”是水蒸气气泡的拟像化
D
解析:“捣碎”可以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发酵速率,也能促进混合完全,A正确;“曲”中含有多种酶、细菌和真菌,具有催化作用,B正确;“斗”和“升”都是容量单位,C正确;“浸曲三日,如鱼眼汤沸”是让酒曲充分发酵,葡萄糖在酒曲酶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CO2和乙醇,鱼眼指的是CO2气泡的拟像化,D错误。
6.(2024·湖北卷)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下列化学原理描述错误的是(  )
C
选项 发明 关键操作 化学原理
A 制墨 松木在窑内焖烧 发生不完全燃烧
B 陶瓷 黏土高温烧结 形成新的化学键
C 造纸 草木灰水浸泡树皮 促进纤维素溶解
D 火药 硫黄、硝石和木炭混合,点燃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