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时练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第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时练习ppt

资源简介

(共85张PPT)
简洁
实用
高效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化学
内容索引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必备知识整合
01
对点题组突破
02
课时作业
第五部分
必备知识整合
01
对点题组突破
02
高考真题演练
第四部分
考点三 分散系 胶体
第三部分
必备知识整合
01
对点题组突破
02
1.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2.熟知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3.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必备知识整合
1.物质的组成
(1)元素、物质及粒子之间的关系
游离
化合
离子


(2)同素异形体
单质
相似
化学
2.物质的分类
(1)树状分类法——对同类
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分类
电解质
溶液
胶体
(2)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酸式
含氧酸
(3)氧化物的交叉分类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Cu、NaCl、SiO2、H2SO4都称为分子式。(  )
(2)液氯、干冰、水玻璃都属于纯净物。(  )
(3)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4)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
(5)酸溶于水一定能电离出H+,但能电离出H+的不一定是酸。(  )
×
×
×
×

1.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构成的物质可能是(  )
①纯净物 ②混合物 ③单质 ④化合物
⑤金属 ⑥非金属 ⑦酸 ⑧碱 ⑨盐
⑩氧化物
A.①③⑤⑦⑨ B.②④⑥⑧⑩
C.①③ D.全部
对点题组突破
D
题组一 辨析物质的组成
解析:不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是不同元素的原子,也可以是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可以构成题述所有类别的物质。
2.现有下列物质。
①冰水共存物 ②爆鸣气 ③铝热剂 ④普通玻璃 ⑤水玻璃 ⑥有机玻璃 ⑦漂白粉
⑧TNT ⑨H2SO4 ⑩含氧40%的氧化镁  花生油  福尔马林  密封保存的NO2气体  CuSO4·5H2O  液氯  王水
KAl(SO4)2·12H2O  分子式为C5H10的烃  分子式为C7H8的芳香烃
其中一定为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一定为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的是____。
①⑧⑨⑩
②③④⑤⑥⑦

常见的混合物
(1)气体混合物:空气、水煤气(CO和H2)、爆鸣气(H2和O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焦炉气(主要成分是H2和CH4)、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等。
(2)液体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水玻璃、福尔马林、浓硫酸、盐酸、汽油、植物油、部分胶体等。
(3)固体混合物:大理石、碱石灰、漂白粉、固体高分子材料、玻璃、水泥、固体合金、铝热剂等。
3.(2025·湖北武汉高三期中联考)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为(  )
B
题组二 厘清物质类别及其关系
选项 纯净物 混合物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盐酸 氨水 CO2 Fe3O4 H2SO4 干冰
B 液氨 合金 SO3 Na2O 氧化铝 二氧化硫
C 胆矾 碱石灰 Mn2O7 Na2O2 氯化铜 碳酸钙
D 冰醋酸 五水硫酸铜 NO2 CaO 一水合氨 蔗糖
解析: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Fe3O4不是碱性氧化物,A不符合题意;液氨是纯净物,合金是混合物,SO3是酸性氧化物,Na2O是碱性氧化物,氧化铝是电解质,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B符合题意;Na2O2与酸反应除生成盐和水外,还有O2生成,不属于碱性氧化物,碳酸钙是电解质,C不符合题意;五水硫酸铜是纯净物,NO2不是酸性氧化物,D不符合题意。
4.表中所列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符合下图所示关系的是(  )
选项 X Y Z
A SiO2 酸性氧化物 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B 纯碱 碱 化合物
C 电解质 化合物 纯净物
D H2SO4 含氧酸 强酸
C
解析:A项,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项,纯碱不是碱,而是盐;C项,电解质是化合物,化合物都是纯净物;D项,H2SO4是含氧酸,但含氧酸不一定都是强酸。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




必备知识整合
1.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关系


形成
2.不同类别的无机物之间转化的一般规律
(1)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2)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a2CO3·10H2O的风化是物理变化。(  )
(2)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  )
(3)用铂丝蘸取NaCl溶液进行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  )
(4)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
(5)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  )
×
×
×
×

对点题组突破
B
1.(2025·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期中)以下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 石油裂化 B. 蛋白质盐析
C. 煤的干馏 D. 植物油皂化
题组一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判断
解析:A项,石油裂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属于化学反应;B项,蛋白质盐析是物理变化;C项,煤的干馏是指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强热使之分解,生成焦炭、煤焦油、出炉煤气等产物的过程,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D项,植物油皂化是指植物油脂与碱作用而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的反应,属于化学反应。
B
2.(2025·湖北武汉高三期中联考)湖北是“千湖之省”“鱼米之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产丰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神农架盛产的中草药中常含有苷类、生物碱、有机酸等成分,煎煮中草药不适宜用铁锅
B.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元青花瓷器“四爱图梅瓶”,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C.潜江小龙虾烹饪时,虾壳变红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D.三峡脐橙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其中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解析:有机酸能与金属铁反应,煎煮中草药不适宜用铁锅,A正确;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元青花瓷器属于硅酸盐产品,主要成分是硅酸盐不是二氧化硅,B错误;小龙虾烹饪时,虾壳变红的过程中有蛋白质变性,发生了化学变化,C正确;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是常用的还原剂,D正确。
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项目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三馏 蒸馏、分馏 干馏
三色 焰色试验 显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
五解 潮解 分解、电解、水解、裂解
十五化 (华) 熔化、汽化、 液化、升华 氧化、风化、炭化、钝化、催化、皂化、歧化、硝化、酯化、裂化、油脂的硬化
D
3.(2025·安徽合肥六校高三期中联考)下列有关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转化,在指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
题组二 不同物质间的转化
解析:SO2不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3,A错误;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B错误;SiO2不能与水反应,C错误;Cl2具有强氧化性,能将铁氧化成FeCl3,FeCl3与Cu反应得到FeCl2,D正确。
B
4.(2024·河北五岳联盟期中联考)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满足组内任意两种物质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A Al2O3 HCl NaOH
B CO2 NaOH CaCl2
C Cu S HNO3
D SO2 Ca(OH)2 H2S
解析:Al2O3为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因此可以两两反应,A不符合题意;CO2与CaCl2不能发生反应,原因为HCl酸性强于H2CO3,B符合题意;Cu既可以与S反应又可以与HNO3反应,且S与浓硝酸加热条件下也可发生反应,因此可以两两反应,C不符合题意;SO2为酸性氧化物且具有强还原性与弱氧化性,H2S为具有还原性的弱酸,因此可以两两反应,D不符合题意。
考点三 分散系 胶体




必备知识整合
1.分散系
(1)组成
(2)分类
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标准是分散质______________。可用如下方式表示:
粒子的直径大小
溶液
胶体
浊液
2.胶体的分类
依据分散剂的状态将胶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3.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1)Fe(OH)3胶体的制备
①制备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示
固溶胶
液溶胶
气溶胶
③操作方法:将烧杯中的蒸馏水(40 mL)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____________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______,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FeCl3饱和
红褐色
(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溶液
胶体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依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
(2)可用过滤的方法将胶体粒子与分散剂分开。(  )
(3)1 mol Fe3+完全水解得到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NA。(  )
(4)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因吸附离子往往带有电荷。(  )
(5)碳纳米管属于胶体分散系,该材料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  )
×
×


×
对点题组突破
A
题组一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A.丁达尔效应是分散质粒子对可见光散射形成的
B.每转移2 mol电子,可制得Cu2O胶体粒子数为6.02×1023
C.胶体中分散剂粒子直径为1~100 nm
D.持续加热上述胶体能观察到砖红色溶液
解析:丁达尔效应是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对可见光散射形成的,可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A正确;每转移2 mol电子,可制得1 mol Cu2O,但Cu2O胶体粒子是由许许多多个Cu2O构成的,所以生成Cu2O胶体粒子数小于6.02×1023,B错误;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 nm,分散剂通常为水,其粒子直径小于1 nm,C错误;胶体长时间受热会产生凝聚,所以持续加热题述胶体能观察到有砖红色沉淀生成,D错误。
2.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0-9~10-7 m
B.胶体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所以可以用于净水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不同
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
B
解析: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 nm,即10-9~10-7 m,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A正确;胶体只有吸附性,没有杀菌消毒作用,B错误;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时,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而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产生的现象不相同,C正确;Fe(OH)3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而达到净水的目的,D正确。
3.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方法:向沸水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煮沸至液体呈______,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2)制备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题组二 胶体的制备
5~6滴FeCl3饱和溶液
红褐色
(3)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__(填字母)。
A.Fe(OH)3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 nm
B.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C.Fe(OH)3胶体是均一的分散系
D.Fe(OH)3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
A
(4)问题讨论
①可以利用__________证明Fe(OH)3胶体已经制成。
②在制备Fe(OH)3胶体时,某些同学没有按要求进行,结果没有观察到胶体产生,请预测现象并分析原因:甲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使用蒸馏水,而用自来水,结果会______________,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在制备Fe(OH)3胶体时长时间加热,结果会______________,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达尔效应
生成红褐色沉淀
自来水中含有电解质,
使胶体发生聚沉
生成红褐色沉淀
长时间加热使胶体发生聚沉
制备Fe(OH)3胶体的3个易错点
(1)不能用自来水制备Fe(OH)3胶体,因为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发生聚沉,应使用蒸馏水。
(2)不能过度加热,否则Fe(OH)3胶体会发生聚沉生成Fe(OH)3沉淀。
(3)书写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的胶体不加沉淀符号(↓),应注明“胶体”二字。
高考真题演练




1.(2024·浙江6月选考)按物质组成分类,KAl(SO4)2·12H2O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混合物
C
2.(2024·辽宁卷)文物见证历史,化学创造文明。东北三省出土的下列文物据其主要成分不能与其他三项归为一类的是(  )
A.金代六曲葵花鎏金银盏
B.北燕鸭形玻璃注
C.汉代白玉耳杯
D.新石器时代彩绘几何纹双腹陶罐
解析:金代六曲葵花鎏金银盏主要成分是银,属于金属材料,与其他三项材质不同。
A
3.(2024·安徽卷)青少年帮厨既可培养劳动习惯,也能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下列有关解释合理的是(  )
A.清洗铁锅后及时擦干,能减缓铁锅因发生吸氧腐蚀而生锈
B.烹煮食物的后期加入食盐,能避免NaCl长时间受热而分解
C.将白糖熬制成焦糖汁,利用蔗糖高温下充分炭化为食物增色
D.制作面点时加入食用纯碱,利用NaHCO3中和发酵过程产生的酸
A
解析:清洗铁锅后及时擦干,除去了铁锅表面的水分,没有了电解质溶液,不能形成原电池,能减缓铁锅因发生吸氧腐蚀而生锈,A正确;食盐中含有碘酸钾,碘酸钾受热不稳定易分解,因此烹煮食物时后期加入食盐,与NaCl无关,B错误;焦糖的主要成分仍是糖类,蔗糖在高温下并未炭化,C错误;食用纯碱主要成分为Na2CO3,制作面点时加入食用纯碱,与NaHCO3无关,D错误。
4.(2023·重庆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g分别与空气和氧气反应,生成的产物相同
B.SO2分别与H2O和H2S反应,反应的类型相同
C.Na2O2分别与H2O和CO2反应,生成的气体相同
D.浓硫酸分别与Cu和C反应,生成的酸性气体相同
C
解析: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和氧化镁,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氧化镁,生成的产物不同,A错误;SO2与H2O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亚硫酸,而和H2S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单质,反应的类型不相同,B错误;Na2O2分别与H2O和CO2反应,生成的气体均为氧气,C正确;浓硫酸与Cu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而和C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生成的酸性气体不相同,D错误。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23·广东卷)晨雾中的光束如梦如幻,是丁达尔效应带来的美景
B.(2023·全国甲卷)豆浆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
C.(2020·海南卷)卤水点豆腐本质属于蛋白质聚沉
D.(2020·浙江1月选考)明矾可用作净水剂和消毒剂
解析:晨雾属于胶体,光照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A正确;豆浆属于胶体,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B正确;向豆浆中加入卤水,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发生聚沉,C正确;明矾溶于水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所以可作净水剂,但不能作消毒剂,D错误。
D
课时作业1




A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各组物质化学式能真实表示物质分子构成的是(  )
A.CO、C2H5OH、H2SO4、I2
B.CaO、H2、HCl、H2O
C.SO3、H2S、Si、CO
D.CO2、SiO2、CH3COOH、H2SO4
解析:CaO是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而Si和SiO2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
2.(2025·重庆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期中)下列交叉分类法正确的是(  )
解析:Mg(NO3)2是镁盐,MgSO4是硫酸盐,A错误;CaSO4是硫酸盐,不是碳酸盐,Ag2CO3是不溶性盐,CaSO4是微溶性盐,B错误;NaHCO3是盐不是酸,CH3COOH是酸不是氧化物,C错误。
3.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从化学的角度对这段文字的解读错误的是(  )
A.“薄薄的青雾”是一种分散系
B.“薄薄的青雾”中某些粒子的直径为10-9~10-7 m
C.“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是一种丁达尔效应
D.“云雾润蒸华不注”与“薄薄的青雾”中“雾”的主要成分相同
C
解析:“薄薄的青雾”是胶体分散系,故A正确;“薄薄的青雾”是胶体分散系,“薄薄的青雾”中某些粒子的直径为10-9~10-7 m,故B正确;“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物理现象,不属于丁达尔效应的特征,故C错误;“云雾润蒸华不注”与“薄薄的青雾”中“雾”都是胶体分散系,它们的主要成分相同,故D正确。
B
4.(2025·江苏盐城高三期中)水是生命之源,寻找火星水冰是“祝融”号火星车的任务之一。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两性氧化物
B.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与H2O2互为同素异形体
D.不属于电解质
解析:两性氧化物指的是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氧化物,A错误;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中,水既能做氧化剂也能做还原剂,B正确;同素异形体为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水及H2O2为化合物,C错误;水为弱电解质,D错误。
5.(2024·安徽合肥六校高三期中联考)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B
选项 混合物 纯净物 酸性氧化物 碱 盐
A 空气 氨水 CO2 石灰乳 KAl(SO4)2
B 豆浆 Cu SO3 烧碱 NaHCO3
C 稀硫酸 石墨 CO 氨气 CuSO4·5H2O
D 冰水 混合物 生石灰 SO2 纯碱 NH4HCO3
解析:氨水为混合物,石灰乳为悬浊液,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碱,A错误;豆浆为混合物,Cu为单质,属于纯净物,SO3为酸性氧化物,烧碱为氢氧化钠,属于碱,NaHCO3为盐,B正确;CO为不成盐氧化物,并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氨气并不是碱,一水合氨为一元弱碱,C错误;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类,D错误。
A
6.(2024·广东汕头一模)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液氮制作分子冰淇淋
B.高炉炼铁
C.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D.生石灰作为食品干燥剂
解析:A项,用液氮制作分子冰淇淋时只有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没发生化学变化;B项,高炉炼铁时铁的氧化物与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则高炉炼铁时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C项,肥皂水溶液显碱性,能与蚊虫叮咬处的甲酸发生中和反应减少疼痛感;D项,生石灰作为干燥剂时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变化。
B
7.(2025·辽宁辽西联合校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碳酸钠可称为钠盐、碳酸盐或碱式盐
②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加热可得Fe(OH)3胶体
③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形成的
④石墨导电、金刚石不导电,故二者不是同素异形体
⑤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⑥Fe(OH)3胶体带正电荷
A.①③⑤ B.③ C.①④⑥ D.③⑥
解析:①碳酸钠可称为钠盐、碳酸盐,但不是碱式盐,错误;②制取Fe(OH)3胶体应该向煮沸的蒸馏水中滴加氯化铁饱和溶液至溶液呈红褐色,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会得到氢氧化铁沉淀,错误;③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形成的,正确;④石墨、金刚石均为碳单质,是同素异形体,错误;⑤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的颗粒大小不同,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分散系,溶液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的分散系,浊液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的分散系,错误;⑥Fe(OH)3胶体中胶体粒子带正电荷,错误。故选B。
8.(2024·江西新余一模)化学与社会、生活、科技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是提取青蒿素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天问一号”火星车使用的保温材料——纳米气凝胶,具有丁达尔效应
D.我国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里的碳是指二氧化碳
A
解析:提取青蒿素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纳米气凝胶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正确;“碳中和”一般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则“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D正确。
9.(2025·湖北武汉高三期中联考)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一步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B
解析:FeS2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水生成亚硫酸,A不符合题意;石英砂中的二氧化硅和焦炭反应生成粗硅,粗硅和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硅气体,四氯化硅和氢气生成高纯硅,B符合题意;氨气高温条件下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而不是二氧化氮,C不符合题意;母液加入石灰乳(氢氧化钙)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溶液,结晶得到氯化镁晶体,电解熔融的氯化镁生成镁单质,不是电解氯化镁溶液,D不符合题意。
A
10.(2025·河北廊坊高三期中)下列各组物质中,能一步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选项 a b c
A FeCl3 FeCl2 Fe
B NO2 NO N2
C Na2O Na2O2 NaOH
D Al2O3 Al Al(OH)3
解析:A项,FeCl3和Fe反应生成FeCl2,FeCl2和Cl2反应生成FeCl3,FeCl2和Zn反应生成Fe,Fe和氯气反应生成FeCl3,能一步实现题图转化;B项,NO2和水反应生成NO,NO和O2反应生成NO2,NO和NH3反应生成N2,N2不能一步转化为NO2,不能一步实现题图转化;C项,Na2O和O2反应生成Na2O2,但Na2O2不能转化为Na2O,不能一步实现题图转化;D项,Al2O3和H2反应生成Al,Al和O2反应生成Al2O3,Al不能一步转化为Al(OH)3,不能一步实现题图转化。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11.(14分)(2024·黑龙江大庆模拟)由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往往含有超标的重金属铬,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明胶是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溶于水形成胶体。
+2

(2)明胶的水溶液和K2SO4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__(填字母)。
A.都不稳定,密封放置产生沉淀
B.两者均有丁达尔效应
C.分散质粒子可通过滤纸
解析:K2SO4溶液很稳定,故A错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故B错误;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和溶液中的溶质粒子都能通过滤纸,故C正确。
C
(3)现将10 mL明胶的水溶液与5 mL Na2SO4溶液混合装入半透膜袋内,将此半透膜袋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设计实验证明Na2SO4中的硫酸根离子能够透过半透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烧杯中的液体,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再加入BaCl2
(4)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反应后得到的FeCl3溶液呈棕黄色。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制得的分散系为______
________,鉴别此分散系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
FeCl3+3NaOH===Fe(OH)3↓+3NaCl
Fe(O
H)3胶体
丁达尔效应
解析:①Fe2O3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O,NaOH溶液与FeCl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Fe(OH)3和Na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Fe(OH)3↓+3NaCl。②用FeCl3饱和溶液可以制备Fe(OH)3胶体,方法是向沸水中逐滴滴加几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制得的分散系即为Fe(OH)3胶体,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12.(16分)(2025·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期中)制造牙膏的常用摩擦剂有①CaCO3、②CaHPO4、③SiO2、④Al(OH)3。某实验室设计两种工艺流程制取超细CaCO3,其原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摩擦剂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CaCO3、CaHPO4
SiO2
(2)气体A的化学式为____,操作a的名称为____。
(3)方案一“沉钙”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由NaOH溶液得到NaOH固体的操作为________。
(4)方案二“酸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若生成44 g气体B,则消耗______ g CaCO3。
CO2
过滤
Ca(OH)2+Na2CO3===
CaCO3↓+2NaOH
蒸发结晶
CaCO3+2HCl===CaCl2+
CO2↑+H2O
10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