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素养微专题 (八) 化学反应机理图的分析与应用课时练习(共3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章 素养微专题 (八) 化学反应机理图的分析与应用课时练习(共32张ppt)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简洁
实用
高效
第八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素养微专题(八) 化学反应机理图的
分析与应用
化学
专题总结
1.基元反应
大多数的化学反应不能一步完成,在微观上是分几步完成的,每一步反应都叫一个基元反应。
2.基元反应过渡状态理论
基元反应过渡状态理论认为,基元反应在从反应物到生成物的变化过程中要经历一个中间状态,这个状态称为过渡态。
AB+C→[A…B…C]→A+BC
反应物  过渡态   生成物
过渡态是处在反应过程中具有最高能量的一种分子结构,过渡态能量与反应物的平均能量的差值相当于活化能[活化能(能垒)越高,此步基元反应速率越慢]。
3.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机理分析
图像
解读 (1)E1为总反应的活化能,E2、E3为使用催化剂反应机理中各步反应的活化能。(2)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活化能,改变反应机理,一般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热 对于“环式”反应过程图像,位于“环上”的物质一般是催化剂或中间体,如⑤⑥⑦⑧,“入环”的物质为反应物,如①和④,“出环”的物质为生成物,如②和③
典例研析
题型一“环式”催化反应机理分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Y为反应物HCl,W为生成物H2O
B.反应制得1 mol Cl2,须投入2 mol CuO
C.升高反应温度,HCl被O2氧化制Cl2的反应平衡常数减小
D.图中转化涉及的反应中有两个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解析:由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涉及的主要物质有HCl、O2、CuO、Cl2、H2O;CuO与Y反应生成Cu(OH)Cl,则Y为HCl;Cu(OH)Cl分解生成W和Cu2OCl2,则W为H2O;CuCl2分解为X和CuCl,则X为Cl2;CuCl和Z反应生成Cu2OCl2,则Z为O2,A正确。CuO在反应中作催化剂,会不断循环,适量即可,B错误。总反应为放热反应,其他条件一定,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C正确。题图中涉及的两个氧化还原反应是CuCl2→CuCl和CuCl→Cu2OCl2,D正确。
【即时训练1】 (2024·重庆高三调研)乙烷催化氧化为乙醛在合成化学和碳资源利用等方面均有重大意义。在Fe+催化下乙烷氧化成乙醛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H2O
B.乙醛分子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
C.反应Ⅰ和反应Ⅱ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D.每生成1 mol CH3CHO,消耗N2O的物质的量大于2 mol
C
解析:由题干反应机理图可知,反应[(C2H5)Fe(OH)]+―→[(C2H4)Fe]++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化学式为H2O,A正确;乙醛分子中既含有C—H、C===O极性键又含有C—C非极性键,B正确;反应Ⅰ为C2H6+FeO+―→[(C2H5)Fe(OH)]+,该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Ⅱ中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若无副反应,则每生成1 mol CH3CHO,消耗N2O的物质的量等于2 mol,但过程中有副反应发生,且生成的Fe+能还原N2O,故消耗N2O的物质的量大于2 mol,D正确。
催化反应机理题的解题流程
第一步:通览全图,找准一“剂”三“物”
一“剂”指催化剂 催化剂在机理图中多数是以完整的循环出现的,以催化剂粒子为主体的多个物种一定在机理图中的主线上 三“物”指反应物、生成物、中间产物(或中间体) 反应物 通过一个箭头进入整个历程的物质是反应物
生成物 通过一个箭头最终脱离整个历程的物质一般多是生成物
中间体 通过一个箭头脱离整个历程,但最终生成生成物的是中间体,通过两个箭头进入整个历程的物质也是中间体,中间体有时在反应历程中用“[ ]”标出
第二步:逐项分析,获取正确答案
由第一步题给情境信息,找出催化剂、反应物、生成物、中间体,再结合每一选项设计的问题逐项分析判断,选出正确答案。
题型二 能量变化与反应历程(机理)图像分析
【例2】 (2024·甘肃卷)甲烷在某含Mo催化剂作用下部分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E2=1.41 eV
B.步骤2逆向反应的ΔH=+0.29 eV
C.步骤1的反应比步骤2快
D.该过程实现了甲烷的氧化
C
解析:由题中能量变化图可知,E2=0.70 eV-(-0.71 eV)=1.41 eV,A项正确;步骤2逆向反应的ΔH=-0.71 eV-(-1.00 eV)=+0.29 eV,B项正确;步骤1的活化能E1=0.70 eV,步骤2的活化能E3=-0.49 eV-(-0.71 eV)=0.22 eV,步骤1的活化能大于步骤2的活化能,步骤1的反应比步骤2慢,C项错误;该过程甲烷转化为甲醇,属于加氧氧化,该过程实现了甲烷的氧化,D项正确。
【即时训练2】 (2024·河北高三期末质检)氮氧化物(NOx)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某研究小组利用催化剂ZAg对NO催化转化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NO===N2+O2 ΔH=-182.8 kJ·mol-1
B.过渡态的稳定性:TS1C.反应过程的决速步骤为放热反应
D.催化剂ZAg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热
D
解析: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N2(g)+O2(g) ΔH=-182.8 kJ·mol-1,未标物质状态,A错误;能量越低越稳定,因此过渡态的稳定性:TS1>TS2,B错误;反应过程的决速步骤为a→c,此过程为吸热反应,C错误;反应热只与反应物的始态和终态有关系,与反应过程无关,因此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热,D正确。
三步突破能量变化能垒图
专题精练
1.(2024·辽宁部分高中期末联考)HOCH2CH(OH)CH3在MoO3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2.(2024·河南名校联盟联考)丁烯是石油化工基础原料,在石油化工烯烃原料中地位仅次于乙烯和丙烯,我国科学家研究不同催化剂下丁烷脱氢制丁烯,催化反应历程如图所示[注:标 的物质表示吸附在催化剂上的中间产物,0.06 eV表示1个C4H8(g)+1个H2(g)的能量]:
A
解析:基元反应是指断键、成键或同时有断键、成键的过程,据此可知,题图历程中包含3个基元反应,A错误;由反应历程可知,使用催化剂B时活化能最小,催化效果最好,B正确;该反应为ΔH>0,ΔS>0的反应,由ΔG=ΔH-TΔS<0时反应可自发进行,可判断该反应在高温条件下能自发进行,C正确;由题图可知,使用催化剂C时,决速反应的方程式为
,D正确。
3.(2024·贵州卷)AgCN与CH3CH2Br可发生取代反应,反应过程中CN-的碳原子和氮原子均可进攻CH3CH2Br,分别生成腈(CH3CH2CN)和异腈(CH3CH2NC)两种产物。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得到的反应历程及能量变化如图(TS为过渡态,Ⅰ、Ⅱ为后续物)。
由图示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CH3CH2Br生成CH3CH2CN和CH3CH2NC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过渡态TS1是由CN-的碳原子进攻CH3CH2Br的α C而形成的
C.Ⅰ中“N Ag”之间的作用力比Ⅱ中“C Ag”之间的作用力弱
D.生成CH3CH2CN放热更多,低温时CH3CH2CN是主要产物
D
4.(2024·河北卷)我国科技工作者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可充电Mg -CO2电池,以Mg(TFSI)2为电解质,电解液中加入1,3- 丙二胺(PDA)以捕获CO2,使放电时CO2还原产物为MgC2O4。该设计克服了MgCO3导电性差和释放CO2能力差的障碍,同时改善了Mg2+的溶剂化环境,提高了电池充放电循环性能。
对上述电池放电时CO2的捕获和转化过程开展了进一步研究,电极上CO2转化的三种可能反应路径及相对能量变化如图( 表示吸附态)。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