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沈阳二中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
高二(2027届)化学试题
说明:1.测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有气体参与的反应,下列关于有效碰撞理论与影响速率的因素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A.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B. 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C. 加入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活化分子百分数虽然没变,但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D. 增大压强,可提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2. 合成气的一种制备原理为 ,在Sn-Ni合金催化下,甲烷脱氢阶段的反应历程如图(*表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
下列正确的是
A. 在Sn-Ni合金催化下,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为
B. 脱氢阶段既存在非极性键断裂又存在极性键断裂
C. 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D. 在Sn-Ni合金催化下,一定能提高氢气产率
3. 下列图示与对应叙述不相符的是
A. 图I可以表示使用催化剂的能量变化情况
B. 图II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的影响,乙的压强比甲的压强小
C. 若图III容器的体积为2 L,发生反应,则0~4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D. 图IV表示氢氟酸为弱酸,且a点对应比b点对应的大
4. 电离常数是研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的重要工具。现有HX、和三种酸,各酸及其盐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它们的电离常数如下表所示。
酸 HX H Y H Z
电离常数(2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种酸的强弱关系:
B. 在水溶液中结合的能力:
C. 溶液与过量HX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D. 25℃时,浓度均为0.1 mol L的和溶液的pH:
5. 由下列实验事实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事实 结论
A 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压缩容器体积,气体颜色变深 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在恒温恒容下发生反应,物质的量时 该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C 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等质量的形状相同的锌粒反应,起始反应速率相等 金属与酸的反应中,酸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D 加热盛有溶液的试管,溶液变为黄色,冰水冷却后变为蓝色
A. A B. B C. C D. D
6. 已知反应:mX(g)+nY(?)pQ(s)+2mZ(g),该反应已达平衡,此时c(X)=0.3mol/L,其他条件不变,若将容器容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c(X)=0.5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向逆方向移动 B. Y可能是固体或液体
C. 化学计量数n>m D. Z的体积分数减小
7. 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n molNO和n molO2发生反应:。在不同压强下(p1、p2),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O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1<p2
B. y点的容器容积大于x点的容器容积
C. x点的v(正)<y点的v(逆)
D. 350℃下,将2n molNO和n molO2充入初始压强为p2的恒容密闭容器,达到平衡后NO的转化率大于60%
8. 下列事实不能证明是弱电解质的有几个
①稀溶液中存在分子
②相同条件下,用等浓度的和溶液做导电实验,后者灯泡暗
③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溶液中和碱时,中和碱的能力相同
④滴入石蕊溶液,溶液显浅红色
⑤与反应放出气体
A. 1 B. 2 C. 3 D. 4
9.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和发生反应:,在相同时间内测得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反应速率:b点>e点
B. c点和d点均处于平衡状态
C. 的平衡转化率:
D. 增大可提高c点时的转化率
10. 石膏的主要成分为,在高温下能被CO还原,发生的反应有:
I.
Ⅱ.
Ⅲ.
上述反应的lnK(K为平衡常数)随温度倒数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本实验条件下, (R为理想气体常数,C为截距)。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B. 升高温度,增大
C. 一定温度下,缩小体积,平衡时的浓度增大
D. 高温、低压能提高CaO的平衡产量
11. 反应,正反应速率可表示为,逆反应速率可表示为,其中、分别为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反应的与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
B. 升高温度,减小、增大
C. 达到平衡时,
D. 平衡后加水稀释,达到新平衡后减小
12. 一定温度下,向1 L恒容密闭容器甲、乙(其中一个为恒温容器,另一个为绝热容器)中均充入1 mol CO和2 mol H2合成甲醇,发生反应CO(g) + 2H2(g) CH3OH(g) ΔH.测得压强变化量Δp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Δp = p - p ,p 为起始压强,p 为某时刻压强]。已知净反应速率Δv = v正 - v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活化能:E (正) < E (逆)
B. CO转化率:a点 > b点
C. 净反应速率:b点 > c点
D. 若起始时向容器甲中加入催化剂,25 min时,Qc = 6
13. 如图所示,甲、乙之间的隔板可以左右移动,甲中充入和,乙中充入和,此时停在0处。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反应达到平衡后,恢复到反应发生前时的温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隔板不再滑动时,说明两边的反应都已达到平衡
B. 达到平衡后,隔板不可能停留在左侧2处
C. 若隔板停留在左侧1处,则甲室中的转化率为50%
D. 若隔板停留在左侧1处,则可移动活塞停留在右侧6处
14. 苯乙烯是制备高分子的原料。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的主反应和两个副反应如下: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在913K、100kPa下,将质量比为的水蒸气和乙苯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测得乙苯的转化率和苯乙烯、苯、甲苯的选择性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曲线a表示乙苯的转化率
B. 时,所得H2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少
C.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水蒸气与乙苯的质量比,可以提高乙苯的平衡转化率
D. 时,苯乙烯选择性下降的原因之一是反应Ⅰ生成的H2促进了反应Ⅲ的进行
15. 恒压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和,发生如下反应:
主反应:
副反应:
在不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两种含碳产物的分布分数[例:]随投料比(物质的量之比)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投料比代表
B. 曲线代表乙酸的分布分数
C. 升高温度,主反应减小的程度小于副反应减小的程度
D. L、M、N三点的平衡常数:
第Ⅱ卷
二、填空题
16. 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质:①冰醋酸;②;③;④盐酸;⑤;⑥熔融;⑦石墨;⑧酒精;⑨;⑩。属于强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用序号填空)。
(2)化学中,酸的电离平衡常数是评估酸性强弱的重要依据。几种酸的电离常数(25℃)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酸 HClO
①T℃下,的电离平衡常数值为,则___________25℃(填“>”、“<”或“=”)。
②保持温度不变,将该溶液加水稀释至,在稀释过程中,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一定条件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随加水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三点溶液中,由大到小___________。
④根据以上数据,写出将少量通入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⑤常温下,向一定浓度的溶液中加入足量溶液,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3)常温下,的NaHA溶液其。则的电离度___________。
17. 实验小组探究外界因素对平衡的影响。
Ⅰ.探究对该平衡的影响。
将1 mL 0.005 mol L 溶液(接近无色)和1 mL 0.01 mol L KSCN溶液混合,得到红色溶液。(在溶液中存在平衡:)
(1)甲同学认为加入酸后,会使体系中___________浓度增大,导致平衡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加深。
【设计并实施实验】用上述试剂制备两等份红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并记录现象。
【查阅资料】与、均能以下反应:
(黄色);(无色)
【实验1】探究现象a中溶液颜色变化原因(实验①②均重新制备红色溶液)
编号 操作 现象
① 向2 mL红色溶液中滴加5滴水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② 向2 mL红色溶液中滴加5滴3 mol·L KCl溶液 溶液颜色变浅,呈橙色
(2)实验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①和实验②结果,从平衡移动角度解释现象a:___________。
【实验2】探究现象b中溶液呈浅黄色的原因
乙同学认为,原溶液中存在和,现象b中使溶液呈浅黄色的微粒可能是或。乙同学通过下列实验,证实了现象b中使溶液呈浅黄色的微粒只是。
编号 操作 现象
③ 取1 mL 0.0025 mol·LA溶液,加入1 mL 0.01 mol·LKSCN溶液,再加入5滴1.5 mol·L 溶液 溶液先变红,加硫酸后变为浅黄色
④ 取1 mL 0.005 mol·L溶液,加入B,再加入5滴1.5 mol·L溶液 无明显现象
(4)请将实验③、④的操作补充完整: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
Ⅱ.探究加水稀释对该平衡的影响。
(5)该小组按下表配制总体积相同的系列溶液,测定平衡时浓度,记录数据。
编号 /mL V(KSCN)/mL /mL /mol·L
⑤ 10 10 0
⑥ 2 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预测,加水稀释,该平衡向___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和的关系是___________(用含和的不等式表示),该关系可以作为判断稀释对该平衡移动方向影响的证据。
18. 工业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
(1)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和发生反应: ,下列证据不能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
A. 与的转化率相等 B. 容器内气体的质量不再改变
C. 容器内的压强不再改变 D. 2v正(N2)=v逆(NH3)
(2)合成氨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
已知:在铁触媒上的吸附分解反应活化能高。
①关于合成氨工艺的下列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合成氨反应S>0
B.控制温度(773K)远高于室温,是为了保证尽可能高的平衡转化率和较快的化学反应速率
C.当温度、压强一定时,在原料气(和的比例不变)中添加少量惰性气体,有利于提高平衡转化率
D.基于有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可将其液化,不断将液氨移去,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E.分离空气可得,通过天然气和水蒸气转化可得,原料气须经过净化处理,以防止催化剂中毒和安全事故发生
②原料气中一般过量,原因为___________。
③原料气中若混有可用铜氨液除去, 。吸收CO后的铜氨液经过适当处理可再生,其再生的适宜生产条件是___________。
(3)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0.25 mol N2和0.75 mol H2,下图中的实验数据是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不同温度(200 ℃、400 ℃、600 ℃)、压强下,平衡混合物中的物质的量分数的变化情况。
①曲线a对应的温度是___________。
②点对应的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
(4)对于合成氨反应而言,下列有关图像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 B. C.
19. 氢能是人类未来的理想能源之一,氢能利用存在两大难题:制取和储存。
Ⅰ.制取氢气
乙醇与水催化重整是当前制取清洁能源氢气的主要方法,其反应机理如下:
反应Ⅰ:
反应Ⅱ: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1可通过如图所示的反应历程实现催化重整,则___________(用含字母a、b、c的代数式表示),该反应在___________(填“高温”“低温”或“任意温度”)下能自发进行。
(2)下列措施中一定能提高平衡产率的是___________。
A. 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B. 降低温度
C. 增大水蒸气浓度 D. 恒温恒容下通入气体Ar
(3)压强为下,和发生上述反应,平衡时和的选择性、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例如:的选择性)
①表示选择性的曲线是___________(填标号)。
②时,反应II的___________(精确至0.1)。
Ⅱ.储存氢气
镁基储氢材料如、,具有储氢量高,成本低廉等优点。
已知:
请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4)(s)吸氢反应的活化能___________;图2为某温度下,两种材料吸氢量随时间变化关系,请结合图1解释5分钟内吸氢量更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沈阳二中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
高二(2027届)化学试题
说明:1.测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C
第Ⅱ卷
二、填空题
【16题答案】
【答案】(1)②③⑥⑩
(2) ①. < ②. 增大 ③. b>a>c ④. ⑤.
(3)1%
【17题答案】
【答案】(1)
(2)排除稀释使溶液颜色变化的干扰
(3)加入盐酸,与反应生成,使减小,反应平衡逆向移动,减小,最终溶液颜色变浅呈橙色。
(4) ①. ②. 1 mL蒸馏水
(5) ①. 2 ②. 16 ③. 逆反应 ④.
【18题答案】
【答案】(1)AB (2) ①. DE ②. 易得,过量可提高的转化率;在铁触媒上的吸附分解反应活化能高,过量还可加快反应速率 ③. 高温、低压
(3) ①. 200 ℃ ②.
(4)AB
【19题答案】
【答案】(1) ①. ②. 高温 (2)C
(3) ①. a ②. 14.0
(4) ①. 72.0 ②. 吸氢反应活化能小,反应速率更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