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南实验中学(阜南县教师进修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阜南实验中学(阜南县教师进修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实行计划定价,这种“双轨制”价格模式在改苹开放初期既保障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
阜南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性,又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双轨制”价格模式的实施(
历史试卷
配放才.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A.扩大了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
B.推动了经济体制的转型过渡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C.加快了融入经济金球化进程
D.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
6。两汉时期,循吏作为践行偶家伦理、勤政爱民的官吏群体,其选拔途径不拘一格,既可以通过孝廉、贤
目要求。
良方正等察举科目被推荐,也能因通晓经义、政绩显著而被提拔,像黄霸就先后经历过察举入仕与因功晋升,
1.春秋早期,某诸侯国规定:城内居民(非贵族)中,身高达七尺、六十岁以下的男子需承担劳役与兵役,
这种循吏选拔方式(
)
并有权参与公共事务决策:城外男子仅服劳役、战时负贵后劲而无作战资格。这一制度表明当时()
A,完普了地方监察体系
B.杜绝了官场腐败现象
A.城乡差异导致政治权利分化·
B.军事动员与地方治理紧密结合
C.固化了社会阶层结构
D.有助于增强治理效能
C.原始部落遗风影响社会分工
D.国野分治的治理模式较为突出
7,下表是19世纪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关键节点,下述改革反映的本质是(
2.西汉昭帝时,领尚书事霍光将御史大夫寺迁出宫,到汉宣帝时,其为打击霍氏势力,需要让御史大夫魏
相入宫议事,不得不给其加官“给事中”。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接受《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颁布首个枢密院令,试行考试录
1855年

A.内外朝的制度性分野
B.决策与行政的合一趋势
C.封建皇权的日益衰退
D.尚书台成为了行政中枢
1870年
再次颁布法令,确立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原则
3.756年,法兰克国王不平三世将拉文纳总督区及部分伦巴第土地赠子教皇,史称“丕平献土”。这一事
推行文官分级管理制度,将文官按照职贵、能力和职位高低划分为不同等
1880年
件()
A.确立了教皇对西欧封建领主的直接控制
B.标志着教权与世俗王权长期博弈的开始
A,贵族特权向专业治理的转型
B.君主立宪政体的法治完善
C.加速了东罗马帝国在意大利统治的崩溃
D.推动了基督教思想在欧洲的进一步传播
C,工业革命后科学管理的进步
D.政党政治中的分权与制衡
4.1933年,中央苏区举办了第一次全民运动会:同时,还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赤色体育会。各个革命
8.1905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
根据地成立了各级俱乐部和体有委员会,组织翻杆子、投弹、越障碍等训练:红军部队和地方武装还定期开
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渝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这一规定(
展体育竞赛。据此可知,这些体育活动(
A.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教育理念
B.标志着近代教育体系确立
A.推动了竞技体育的开展
B.旨在培养体育专业人才
C.改变了传统教育的主导地位
D.推动了新式学堂普及
C.形成了普遍的社会共识
D.服务于革命战争的需要
9.顾炎武曾说:“自三代以下,人主之于民…凡所以为厚生正德之事,一切置之不理,而听民之所自为,
5.改革开放初期,我园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引入了市场调节机制,允许部分商品价格随行就市,同时对关系
于是乎教化之权,常不在上而在下。”以下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2025-2026 学年高二历史上测试卷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75 分钟,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D 2.A 3.B 4.D 5.B 6.D.
7.A. 8.A 9.B 10.B 11.D
12.D 13.C 14.C 15.B 16.A
17.(1)举措:①颁布“推恩令”;②设刺史;③设立中朝;④确立察举制;⑤任用酷吏治理地
方。(任答三点即可)(6 分)
(2)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作用:①三省职权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②削弱了相权,
加强了皇权;③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8 分)
(3)两种类型:一种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一种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原因:各国经济
发展水平、社会发展道路和原有历史传统的不同。(6 分)
18(8 分).(1)特点:有明确法律规定;分类(或分级)考试;存在不平等性(或性别歧视);分
笔试和口试;注重对应试者进行综合考查;考试及格才有任用资格。(任答两点即可)
背景: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出台了官员选拔方面的一系列法规草案;孙中山的文官
考试思想。
(2)(8 分)
基本特点:不与政务官共进退;负责具体事务;政治中立;(无错)职务常任。(任答三点即
可)
意义:政管分离规范了官员的选用和管理,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
试卷第 2 页,共 3 页
治理水平的提高。
(3)(4 分)
关联:中国古代科举制随着中西文化交流传到西方,对西方近代通过考试选用文官的做法有
一定影响,中国公务员制则继承和吸收了中国传统科举制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
认识:不同文明(或中西方)的交流与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言之成理即可)
19.(12 分)示例一:
论题:中国古代家风呈现出从贵族化向平民化的演进趋势。
阐述:先秦时期,家风主要服务于贵族政治,呈现出鲜明的贵族化特征。此时家风依托礼器
传承,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宗法分封制下贵族维系统治地位的需求紧密结合,
仅为少数上层贵族所践行。
汉唐时期,家风开始向社会中层延伸,呈现系统化趋势。随着士族制度兴起,《女诫》《颜氏
家训》等家训著作出现,将伦理道德转化为具体行为准则,“整齐门内,提撕子孙”成为核心
诉求,家风成为士族维系家族声望、传承文化的工具,虽仍具精英色彩,但已突破先秦贵族
的限制。
两宋至明清,家风呈现出加速向平民扩散的世俗化特征。宋代朱熹等编撰《家礼》《童蒙须
知》,简化礼仪以适应普通民众;明清时期,绩溪许氏、绍兴唐氏等家族的家训,关注“理财”
“治生”等日常生计,宗族规范(祖训、族规等)在民间广泛普及。这一变化与商品经济发展、
科举制推动社会流动、理学世俗化等密切相关,使得家风从“上层规范”转变为基层社会治理
的重要载体。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家风的演进,既是社会结构从贵族主导到平民参与的缩影,也反映了伦
理规范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融合。
示例二:
论题:明清家风的实用化与体系化发展,适应了市民社会发展与基层治理需求。
阐述: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繁荣、中央集权强化及儒学世俗化的背景下,家风突破前代伦
理框架,呈现“实用化”与“体系化”特征,本质是社会现实需求的文化回应。
试卷第 2 页,共 3 页
实用化:市民阶层崛起使传统“重义轻利”观念难以适配,家风转向经济实用——绩溪许氏将
“家政等同于理财”,直接回应了家族经济管理需求;绍兴唐氏“读书以治生为本”,突破“读
书唯科举”的认知,契合明清“弃儒就贾”潮流,适应市民阶层的利益诉求。
体系化:中央集权强化但基层治理资源有限,宗族成为国家与民间的纽带——祖训、家规、
族规等完整体系的形成,既明确成员行为准则(如孝悌、继承),又承担赋税征收、纠纷调
解等治理功能,呼应“宗族乡约化”趋势,使家风成为国家治理的基层延伸。此外,经世致用
思想为家风“实用化”提供思想支撑,推动其脱离纯粹伦理范畴,服务社会现实。
综上所述,明清家风实用化与体系化的发展是商品经济、政治制度与思想潮流共同作用的结
果,是明清“经济转型——基层治理——思想革新”联动的生动体现。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示例二:首先,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中国思想史知识,从先秦到明清时期整体演变或具
体某个时期的特征等予以阐述,可选择部分内容,即具体某个时期的特征。如选择明清时期,
针对当时家风演变特征,包括民间广泛普及、生活化、系统化等,与时代大背景(如商品经
济发展等)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带
动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市民生活发展以及国家社会基层治理需求的变动。因此,可拟定论
题为“明清家风的实用化与体系化发展,适应了市民社会发展与基层治理需求。”其次,在涉
及阐述部分时,结合总述与分别论述。根据材料中“家风在民间广泛普及。”以及“形成和发展
了一整套包括祖训、家训、庭训、家规、族规、祠规、家法、公约、条例乃至族谱在内的编
纂凡例”在实用化方面,注意材料中绩溪许氏(“族中别无所谓家政,不过理财而已”)和绍
兴唐氏(强调“读书以治生为本”,反对“虚博读书之名”。)的具体实例,结合所学知识(明
清时期市民阶层崛起冲击传统“重义轻利”观念等)有机结合,并得出结论;在体系化方面,
将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各地宗族逐渐制定、形成和发展了一整套包括祖训、家训、庭训、
家规、族规、祠规、家法、公约、条例乃至族谱在内的编纂凡例”等)与所学知识结合进行
阐述,并作出总结。最后进行概括总结,归纳明清家风新变化及其促成因素——“商品经济、
政治制度与思想潮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并简要阐述这种新发展的意义——“‘经济转型——基
层治理——思想革新’联动的生动体现”。
试卷第 2 页,共 3 页
试卷第 2 页,共 3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