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2讲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讲义 (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第2讲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讲义 (教师版)

资源简介

第2讲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3.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考点一 电解质及其电离
1.电解质及其分类
 常见的强酸和强碱
强酸 HNO3、H2SO4、HClO4、HCl、HBr、HI
强碱 NaOH、KOH、Ca(OH)2、Ba(OH)2
2.电解质的电离及表征
(1)电离的条件及结果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①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用“===”连接,弱电解质(包括弱酸的酸式酸根)的电离方程式中,用“ ”连接。例如:
Na2SO4:Na2SO4===2Na++SO;
HClO:HClO H++ClO-。
②多元弱酸的电离分步书写,多元弱碱的电离一步写完。例如:
H2CO3:H2CO3 H++HCO,HCO H++CO。
Fe(OH)3:Fe(OH)3 Fe3++3OH-。
③酸式盐的电离,强酸酸式盐与弱酸酸式盐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式不同。例如:
NaHSO4:NaHSO4===Na++H++SO。
NaHCO3:NaHCO3===Na++HCO、HCO H++CO。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CO2、SO2、NH3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故它们属于电解质。( × )
(2)AgCl难溶于水,所以AgCl是弱电解质。( × )
(3)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 )
(4)NaCl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 )
(5)物质的量浓度都是0.1 mol·L-1的NaCl溶液和CuSO4溶液导电能力相同。( × )
题组一 电解质及其电离
1.(2025·重庆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期中)下列化合物中,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导电的电解质是( C )
A. 氯化钠 B. 酒精
C. 硫酸 D. 二氧化碳
解析:A项,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属于电解质,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均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所以能导电;B项,酒精属于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C项,硫酸溶于水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能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D项,二氧化碳属于非电解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NaHCO3是强电解质,故NaHCO3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
B.室温下,0.1 mol·L-1的BOH溶液的pH=11,则BOH的电离方程式为BOH B++OH-
C.25 ℃时,NaA溶液的pH>7,则HA的电离方程式为HA===H++A-
D.CaCO3的饱和水溶液导电性很弱,故CaCO3的电离方程式为CaCO3 Ca2++CO
解析:A项,HCO不可拆分,错误;B项,BOH为弱碱,部分电离,正确;C项,HA为弱酸,部分电离,错误;D项,CaCO3难溶,但属于强电解质,全部电离,错误。
题组二 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分析与比较
3.使用如图所示装置(搅拌装置略)探究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灯光变化不可能出现“亮→暗(或灭)→亮”现象的是( D )
选项 A B C D
试剂a CuSO4 NH4HCO3 H2SO4 CH3COOH
试剂b Ba(OH)2 Ca(OH)2 Ba(OH)2 NH3·H2O
解析:Ba(OH)2与CuSO4发生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Cu(OH)2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减小,灯泡变暗,当二者恰好反应时,溶液中几乎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灯泡完全熄灭,当CuSO4溶液过量时,其电离产生的Cu2+、SO导电,使灯泡又逐渐变亮,A不符合题意;Ca(OH)2与NH4HCO3发生反应生成CaCO3沉淀、H2O和NH3·H2O,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减小,灯泡逐渐变暗,当二者恰好反应时,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很小,灯泡很暗,当NH4HCO3溶液过量时,其电离产生的NH、HCO导电,使灯泡又逐渐变亮,B不符合题意;Ba(OH)2与H2SO4发生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减小,灯泡变暗,当二者恰好反应时,溶液中几乎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灯泡完全熄灭,当H2SO4溶液过量时,其电离产生的H+、SO导电,使灯泡又逐渐变亮,C不符合题意;CH3COOH与NH3·H2O发生反应生成CH3COONH4和水,反应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能力增强,灯泡更明亮,不出现亮→暗(或灭)→亮的变化,D符合题意。
4.下列几种导电性变化图像,把符合要求的图像字母填在相应的题目后面的括号中。
(1)向H2SO4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溶液。( D )
(2)向H2S溶液中通入Cl2直至过量。( B )
(3)向AgNO3溶液中通入少量HCl。( C )
(4)向氨水中通入HCl直至过量。( B )
(5)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C )
(6)向饱和石灰水中不断通入CO2。( A )
解析:(1)H+与OH-中和生成极弱电解质水,Ba2+与SO结合生成难溶的BaSO4,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逐渐降低。(2)和(4)都是因发生反应,使弱电解质生成强电解质,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增加。(3)和(5)虽然发生了反应,但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基本未发生改变。(6)开始阶段CO2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沉淀,离子浓度降低至Ca(OH)2完全反应,之后继续通入CO2,CO2、H2O与CaCO3反应生成可溶性的Ca(HCO3)2,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又增加。
电解质导电性与导电能力强弱的判断
考点二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
(1)概念: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
(2)实质:离子之间的反应。
(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离子方程式
(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2)书写步骤(以Fe2O3与盐酸反应为例)
(3)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电解质的“拆”与“不拆”
(4)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题组一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注意氧化物、难溶物质、气体、难电离物质的书写形式。
①过氧化钠溶于水:2Na2O2+2H2O===4Na++4OH-+O2↑。
②向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Al3++3NH3·H2O===Al(OH)3↓+3NH。
③Cl2溶于水:Cl2+H2O H++Cl-+HClO。
④向NaHSO3溶液中加入过量NaHSO4溶液:HSO+H+===H2O+SO2↑。
(2)注意微溶物质、NH与碱反应的条件。
①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稀盐酸:OH-+H+===H2O。
②Na2SO4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SO+2Ag+===Ag2SO4↓。
③铵盐溶液与强碱溶液混合加热检测NH:NH+OH-NH3↑+H2O。
(3)注意单质、浓酸的拆分(浓硫酸、浓磷酸不拆分)。
①用MnO2与浓盐酸共热制Cl2:MnO2+4H++2Cl-Mn2++Cl2↑+2H2O。
②铜溶于浓硝酸:Cu+4H++2NO===Cu2++2NO2↑+2H2O。
(4)注意多重反应,勿漏离子反应。
①Ba(OH)2溶液与(NH4)2SO4溶液混合:Ba2++2OH-+2NH+SO===BaSO4↓+2NH3·H2O。
②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混合:Ba2++2OH-+2H++SO===BaSO4↓+2H2O。
离子方程式中物质“拆分”的特殊处理
(1)微溶物的处理
①微溶物作为产物视为沉淀,不拆分;
②作反应物时,澄清溶液拆分为离子,浑浊液不拆分,如Ca(OH)2。
(2)产物NH3·H2O的处理
①不加热的稀溶液中,写成NH3·H2O;
②加热或浓溶液中,写成NH3和H2O。
题组二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2.注意是否符合反应原理。
(1)Fe和稀硝酸反应:Fe+2H+===Fe2++H2↑。( × )
(2)Fe(OH)3和HI的反应:Fe(OH)3+3H+===Fe3++3H2O。( × )
(3)FeO和稀硝酸的反应:FeO+2H+===Fe2++H2O。( × )
(4)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SO2:2ClO-+SO2+H2O===2HClO+SO。( × )
离子反应应符合客观事实,而命题者往往设置不符合“反应原理”的陷阱,如Fe和非氧化性酸反应应生成Fe2+,金属和氧化性酸反应不生成H2,应注意隐含反应,“===”“ ”使用是否正确以及反应条件等。
3.注意物质拆分是否合理。
(1)NaHC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CO+2H+===CO2↑+H2O。( × )
(2)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Al(OH)3↓。( × )
(3)Na2O2固体与水反应:2O+2H2O===4OH-+O2↑。( × )
(4)向CuSO4溶液中通入H2S气体:Cu2++S2-===CuS↓。( × )
(5)磁性氧化铁溶于稀硝酸:3Fe2++4H++NO===3Fe3++NO↑+2H2O。( × )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中,常常设置物质是否能“拆分”陷阱,氧化物、弱电解质、沉淀、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在离子方程式中均不能拆分。在复习时,应熟记常见的弱电解质、溶解度表及常见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
4.注意是否满足守恒定律。
(1)向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Cl2===Fe3++2Cl-。( × )
(2)向水中加入一小块钠:Na+2H2O===Na++2OH-+H2↑。( × )
(3)向稀硝酸中加入铜片:Cu+4H++NO===Cu2++NO↑+2H2O。( × )
(4)MnO2和浓盐酸混合加热:MnO2+4H++2Cl-Mn2++2H2O+Cl2↑。( √ )
(5)酸性溶液中KIO3与KI反应生成I2:IO+I-+6H+===I2+3H2O。( × )
离子方程式除符合质量守恒外,还应符合电荷守恒,做题时往往只注意质量守恒,而忽略电荷守恒,这也是命题者经常设置的“陷阱”。
5.注意是否符合配比关系。
(1)向FeBr2溶液中通入等量Cl2:2Fe2++4Br-+3Cl2===2Fe3++2Br2+6Cl-。( × )
(2)向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lO-+H2O+CO2===HClO+HCO。( × )
(3)向Na[Al(OH)4]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Al(OH)4]-+CO2===2Al(OH)3↓+CO+H2O。( √ )
(4)少量SO2和NaOH溶液反应:SO2+OH-===HSO。( × )
(5)向Na2CO3溶液中滴入少量盐酸:CO+2H+===H2O+CO2↑。( × )
在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中,做题时往往忽略相对量的影响,命题者往往设置“离子方程式正确,但不符合相对量”的陷阱。突破“陷阱”的方法一是审准“相对量”的多少,二是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该量。
考点三 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反应连续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反应特点
反应生成的部分离子与过量的离子或物质继续反应而导致其离子方程式与用量有关。
(2)解题思路
首先分析反应物的用量,依据反应物的用量判断反应的产物,然后根据原理书写。
(3)常见类型
①可溶性多元弱酸(如H2S等)与碱反应
酸不足(或碱过量)时生成正盐,如H2S+2OH-===S2-+2H2O,酸过量(或碱不足)时生成酸式盐,如H2S+OH-===HS-+H2O。
②多元弱酸与酸性更弱的弱酸的盐溶液反应
酸不足(或盐过量)时生成正盐,如2[Al(OH)4]-+CO2===2Al(OH)3↓+CO+H2O;酸过量(或盐不足)时生成酸式盐,如[Al(OH)4]-+CO2===Al(OH)3↓+HCO。
③多元弱酸正盐与强酸反应
酸不足(或盐过量)时生成酸式盐,如CO+H+===HCO;酸过量(或盐不足)时生成弱酸,如CO+2H+===CO2↑+H2O。
④Fe与稀硝酸反应
Fe少量:Fe+NO+4H+===Fe3++NO↑+2H2O;Fe过量:3Fe+2NO+8H+===3Fe2++2NO↑+4H2O。
2.物质配比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反应特点
当一种反应物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构成离子参与反应时,因其构成比例不协调(一般为复盐或酸式盐),当一种构成离子恰好完全反应时,另一种构成离子能不能恰好完全反应(有剩余或不足)跟用量有关。
(2)解题思路
首先“定”量少的反应物,其离子的化学计量数按化学式确定,即取1 mol。然后“变”过量的反应物,其离子的化学计量数根据反应实际需要量来确定,不受化学式中比例的制约,是可变的。 如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反应先后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反应特点
某种反应物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构成离子,都能跟另一种反应物的构成离子发生反应,但因反应顺序不同而跟用量有关,又称为竞争型。
(2)解题思路
①氧化还原型:首先明确强弱顺序,依据“竞争反应,强者优先”的规律,解决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问题,然后结合反应物的用量按反应的先后顺序书写离子方程式。
②复分解反应型:在不明确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时,可假设反应的先后顺序,如生成产物不和其他离子反应,则假设正确,否则需调整顺序。然后结合反应物的用量按反应的先后顺序书写即可。如向含有OH-、CO、[Al(OH)4]-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因结合质子的能力:OH->[Al(OH)4]->CO>Al(OH)3,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为OH-+H+===H2O、[Al(OH)4]-+H+===Al(OH)3↓+H2O、CO+2H+===H2O+CO2↑、Al(OH)3+3H+===Al3++3H2O。
题组一 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过量CO2通入Ca(ClO)2溶液中:ClO-+CO2+H2O===HCO+HClO。
(2)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SO2+Ca2++ClO-+H2O===CaSO4↓+2H++Cl-。
(3)用纯碱溶液吸收工业生产硫酸的尾气SO2(过量):CO+2SO2+H2O===CO2↑+2HSO。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
①NaHCO3不足:HCO+OH-+Ca2+===CaCO3↓+H2O。
②NaHCO3过量:Ca2++2OH-+2HCO===CaCO3↓+CO+2H2O。
(2)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反应。
①n[Ba(OH)2]∶n(NaHSO4)=1∶1:Ba2++OH-+H++SO===BaSO4↓+H2O。
②n[Ba(OH)2]∶n(NaHSO4)=1∶2:Ba2++2OH-+2H++SO===BaSO4↓+2H2O,若向该溶液中再加入Ba(OH)2溶液,反应为SO+Ba2+===BaSO4↓。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向FeBr2溶液中通Cl2。
①Cl2少量:Cl2+2Fe2+===2Fe3++2Cl-。
②Cl2过量:2Fe2++4Br-+3Cl2===2Fe3++2Br2+6Cl-。
(2)NH4Al(SO4)2溶液与NaOH溶液的反应。
①NaOH溶液少量:Al3++3OH-===Al(OH)3↓。
②n[NH4Al(SO4)2]∶n(NaOH)=1∶4时:Al3++NH+4OH-===Al(OH)3↓+
NH3·H2O 。
③NaOH溶液足量:NH+Al3++5OH-===[Al(OH)4]-+NH3·H2O。
题组二 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4.(2024·湖北省普通高中选考预测卷)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C )
A.硫化钾溶液和氯化铁溶液混合:3S2-+2Fe3++6H2O===2Fe(OH)3↓+3H2S↑
B.明矾溶液与过量氨水混合:Al3++4NH3·H2O===[Al(OH)4]-+4NH
C.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6H5O-+CO2+H2O―→C6H5OH+HCO
D.等浓度的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Ba2++OH-+H++SO===BaSO4↓+H2O
解析:铁离子具有氧化性,硫离子具有还原性,故硫化钾溶液和氯化铁溶液混合发生反应:S2-+2Fe3+===2Fe2++S↓,A错误;氢氧化铝难溶于氨水,故明矾溶液与过量氨水混合发生反应:Al3++3NH3·H2O===Al(OH)3↓+3NH,B错误;碳酸酸性强于苯酚,苯酚酸性强于碳酸氢根,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发生反应:C6H5O-+CO2+H2O―→C6H5OH+HCO,C正确;等浓度的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发生反应:Ba2++2OH-+2H++SO===BaSO4↓+2H2O,D错误。
5.(2025·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三期末联考)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C )
A.少量SO2通入硝酸钡溶液中:3SO2+3Ba2++2NO+2H2O===3BaSO4↓+2NO↑+4H+
B.少量CO2通入次氯酸钠溶液中:CO2+ClO-+H2O===HClO+HCO
C.少量NaOH溶液滴入Ca(HCO3)2溶液中:2OH-+2HCO+Ca2+===CaCO3↓+2H2O+CO
D.少量氯气通入碳酸钠溶液中:Cl2+2CO+H2O===2HCO+Cl-+ClO-
解析:少量SO2通入硝酸钡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O2+3Ba2++2NO+2H2O===3BaSO4↓+2NO↑+4H+,A正确;少量CO2通入次氯酸钠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ClO-+H2O===HClO+HCO,B正确;少量NaOH溶液滴入Ca(HCO3)2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CO+Ca2+===CaCO3↓+H2O,C错误;少量氯气通入碳酸钠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CO+H2O===2HCO+Cl-+ClO-,D正确。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审题要点
1.(2024·浙江1月选考)下列物质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 )
A.CO2 B.HCl
C.NaOH D.BaSO4
解析:A项,CO2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是生成的碳酸电离,不是自身电离,不属于电解质;B项,HCl溶于水电离出离子导电,属于电解质;C项,NaOH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均能电离出离子而导电,属于电解质;D项,BaSO4在熔融状态能电离出离子而导电,属于电解质。
2.(2024·贵州卷)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 )
A.用氢氟酸雕刻玻璃:SiO2+4H++4F-===SiF4↑+2H2O
B.用绿矾(FeSO4·7H2O)处理酸性废水中的Cr2O:6Fe2++Cr2O+14H+===6Fe3++2Cr3++7H2O
C.用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Al3++3HCO===Al(OH)3↓+3CO2↑
D.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和氯气:2Cl-+2H2O2OH-+H2↑+Cl2↑
解析:氟化氢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A错误;用绿矾处理酸性废水中的Cr2O,生成铬离子和铁离子,离子方程式符合元素、电子和电荷守恒,B正确;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是铝离子、碳酸氢根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符合元素和电荷守恒,C正确;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烧碱、氯气和氢气,离子方程式符合元素、电子和电荷守恒,D正确。
3.(2024·新课标卷)对于下列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相应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C )
A.试管壁上的银镜用稀硝酸清洗:Ag+2H++NO===Ag++NO2↑+H2O
B.工业废水中的Pb2+用FeS去除:Pb2++S2-===PbS↓
C.海水提溴过程中将溴吹入SO2吸收塔:Br2+SO2+2H2O===2Br-+SO+4H+
D.用草酸标准溶液测定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2MnO+5C2O+16H+===2Mn2++10CO2↑+8H2O
解析:试管壁上的银镜用稀硝酸清洗,银溶于稀硝酸生成硝酸银和一氧化氮,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Ag+4H++NO===3Ag++NO↑+2H2O,A错误;由于PbS的溶解度远远小于FeS,因此,工业废水中的Pb2+用FeS去除,FeS为难溶物,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Pb2++FeS===PbS+Fe2+,B错误;海水提溴过程中将溴吹入SO2吸收塔,SO2在水溶液中将Br2还原为Br-,离子方程式遵守元素、电子和电荷守恒,C正确;H2C2O4被高锰酸钾氧化为CO2,H2C2O4属于弱酸,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5H2C2O4+6H+===2Mn2++10CO2↑+8H2O,D错误。
4.(2024·浙江6月选考)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D )
A.用CuSO4溶液除H2S气体:Cu2++S2-===CuS↓
B.H2SO3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H2SO3+Ba2+===BaSO3↓+2H+
C.NaHCO3溶液中通入少量Cl2:2HCO+Cl2===2CO2+Cl-+ClO-+H2O
D.用FeCl3溶液刻蚀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2Fe3++Cu===2Fe2++Cu2+
解析:H2S在离子方程式中应以化学式书写,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2S===CuS↓+2H+,A项错误;酸性条件下NO会将H2SO3氧化成H2SO4,Ba2+与SO反应生成BaSO4沉淀,滴加少量Ba(NO3)2时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NO+3H2SO3===BaSO4↓+2NO↑+2SO+4H++H2O,滴加足量Ba(NO3)2时的离子方程式为3Ba2++2NO+3H2SO3===3BaSO4↓+2NO↑+4H++H2O,B项错误;酸性为H2CO3>HClO>HCO,Cl2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与NaHCO3不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CO===Cl-+HClO+CO2,C项错误;Cu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CuCl2、Fe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Fe3+===Cu2++2Fe2+,D项正确。
5.(2023·浙江6月选考)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B )
A.碘化亚铁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氯气:2Fe2++2I-+2Cl2===2Fe3++I2+4Cl-
B.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ClO-+CO2+H2O===HClO+HCO
C.铜与稀硝酸:Cu+4H++2NO===Cu2++2NO2↑+2H2O
D.向硫化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硫:S2-+2SO2+2H2O===H2S+2HSO
解析:碘化亚铁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氯气反应,碘离子与氯气恰好完全反应:2I-+Cl2===I2+2Cl-,A错误。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和次氯酸:ClO-+CO2+H2O===HClO+HCO,B正确。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3Cu+8H++2NO===3Cu2++2NO↑+4H2O,C错误。向硫化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硫,溶液变浑浊,溶液中生成亚硫酸氢钠:2S2-+5SO2+2H2O===3S↓+4HSO,D错误。
课时作业2
(总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2·浙江6月选考)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C )
A.HCOOH B.Fe
C.Na2CO3 D.C2H2
解析:HCOOH是弱酸,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Fe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Na2CO3是盐,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故属于强电解质,C符合题意;C2H2是有机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B.BaSO4难溶于水,其水溶液的导电能力极弱,所以BaSO4的电离方程式为BaSO4 Ba2++SO
C.液溴不导电,所以溴是非电解质
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解析:因为CO2+H2O H2CO3,H2CO3电离出H+和HCO,从而使溶液导电,而不是CO2自身电离,因此H2CO3是电解质,CO2是非电解质,A错误;电解质强弱的划分不是根据其溶解度的大小,BaSO4溶解度很小,但溶于水的BaSO4完全电离,所以BaSO4是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不能用“ ”,B错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液溴是单质,C错误;电解质导电能力的强弱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大小以及所带的电荷多少有关,所以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D正确。
3.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的Cl-的是( C )
A.KClO3 B.液态HCl
C.MgCl2溶液 D.NaCl晶体
解析:氯酸钾由钾离子、氯酸根离子构成,故A不选;液态HCl由分子构成,不含离子,故B不选;氯化镁溶液中含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故C选;氯化钠晶体含氯离子,但不能自由移动,故D不选。
4.下列每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C )
A.HCl溶液+Na2CO3溶液;HCl溶液+NaHCO3溶液
B.NaOH溶液+HCl溶液;Ba(OH)2溶液+H2SO4溶液
C.BaCl2溶液+H2SO4溶液;Ba(OH)2溶液+Na2SO4溶液
D.CaCO3+HCl溶液;Na2CO3溶液+H2SO4溶液
解析:A项,Na2CO3电离出CO,NaHCO3电离出HCO;B项,前者生成水,后者除了生成水还有BaSO4沉淀生成;D项,CaCO3写成化学式,Na2CO3写成离子形式。
5.常温下,向某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分别加入硫酸铜固体和Ba(OH)2固体,随着二者的加入,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B )
A.原硫酸铜溶液一定不是饱和溶液
B.若将Ba(OH)2固体换成BaCl2固体,曲线变化可能完全重叠
C.M点后曲线表征的是新加入的硫酸铜固体生成了胆矾晶体,使溶液质量减小
D.N点时,CuSO4和Ba(OH)2恰好完全反应
解析:加入硫酸铜固体后导电能力增强,所以原硫酸铜溶液一定不是饱和溶液,A项合理;若将Ba(OH)2固体换成BaCl2固体,导电能力应先基本不变,后上升,B项不合理;M点后加入的硫酸铜固体变成胆矾晶体,使溶液质量减小,C项合理;N点时导电能力几乎为0,所以是CuSO4和Ba(OH)2恰好完全反应的点,D项合理。
6.(2023·重庆卷)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B )
A.NO2通入水中:3NO2+H2O===2H++2NO+NO
B.Cl2通入石灰乳中:Cl2+2OH-===ClO-+Cl-+H2O
C.Al放入NaOH溶液中:2Al+2OH-+6H2O===2[Al(OH)4]-+3H2↑
D.Pb放入Fe2(SO4)3溶液中:Pb+SO+2Fe3+===2Fe2++PbSO4
解析: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离子方程式为3NO2+H2O===2H++2NO+NO,A正确;石灰乳为氢氧化钙的悬浊液,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离子方程式为Cl2+Ca(OH)2===Ca2++ClO-+Cl-+H2O,B错误;Al放入NaOH溶液中生成Na[Al(OH)4]和氢气:2Al+2OH-+6H2O===2[Al(OH)4]-+3H2↑,C正确;Pb放入Fe2(SO4)3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PbSO4和二价铁离子,离子方程式为Pb+SO+2Fe3+===2Fe2++PbSO4,D正确。
7.(2025·八省联考四川卷)下列过程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C )
A.硫化氢溶液久置变浑浊:2S2-+O2+4H+===2S↓+2H2O
B.锌粉与稀硝酸反应:Zn+2NO+4H+===Zn2++2NO2↑+2H2O
C.银氨溶液与溴化钠溶液反应:[Ag(NH3)2]++Br-===AgBr↓+2NH3
D.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Ba2++HCO+OH-===BaCO3↓+H2O
解析:硫化氢溶液久置变浑浊发生的反应为2H2S+O2===2S↓+2H2O,A错误;锌粉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Zn+2NO+8H+===3Zn2++2NO↑+4H2O,B错误;银氨溶液与溴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NH3)2]++Br-===AgBr↓+2NH3,C正确;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HCO+2OH-===CO+BaCO3↓+2H2O,D错误。
8.(2025·八省联考河南卷)对于下列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相应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B )
A.向浓硝酸中加入少量氧化亚铜:Cu2O+2H+===Cu+Cu2++H2O
B.以热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附着在试管内壁的少量硫:3S+6OH-2S2-+SO+3H2O
C.醋酸铵的水解:NH+H2O NH3·H2O+H+
D.向碘酸钾溶液中滴加双氧水:H2O2+2IO+6H+===I2+2O2↑+4H2O
解析:向浓硝酸中加入少量氧化亚铜,在这个反应中,氧化亚铜被浓硝酸氧化,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O+6H++2NO===2Cu2++2NO2↑+3H2O,A错误;热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附着在试管内壁的少量硫生成硫化钠、亚硫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3S+6OH-2S2-+SO+3H2O,B正确;CH3COONH4中CH3COO-和NH都会发生水解,C错误;向碘酸钾溶液中滴加双氧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2O2+2IO===I2+5O2↑+4H2O+2OH-,D错误。
9.(2025·江西名校协作体高三期中联考)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 )
A.向NH4HSO4溶液滴加少量Ba(OH)2溶液:Ba2++2OH-+H++NH+SO===BaSO4↓+H2O+NH3·H2O
B.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至中性:2H++SO+Ba2++2OH-===BaSO4↓+2H2O
C.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2Na++CO+CO2+H2O===2NaHCO3↓
D.新制氯水中加入少量CaCO3:2Cl2+H2O+CaCO3===Ca2++2Cl-+CO2↑+2HClO
解析:向NH4HSO4溶液滴加少量Ba(OH)2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BaSO4↓+2H2O,A错误;NaHSO4与Ba(OH)2以物质的量之比为2∶1反应使溶液呈中性,离子方程式为2H++SO+Ba2++2OH-===BaSO4↓+2H2O,B正确;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CO+CO2+H2O===2NaHCO3↓,C正确;新制氯水中加入少量CaCO3,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CaCO3===Ca2++2Cl-+CO2↑+2HClO,D正确。
10.(2024·福建泉州质检)氨氮废水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之一,下图为处理氨氮废水的流程。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D )
A.过程①:NH+OH-===NH3·H2O
B.过程②总反应式:3Cl2+2NH3·H2O===6Cl-+N2↑+2H2O+6H+
C.过程③:Cl2+SO+H2O===2Cl-+SO+2H+
D.Cl2溶于水:Cl2+H2O Cl-+ClO-+2H+
解析:含NH废水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H3·H2O,A正确;过程②加入Cl2可将废水中的NH3·H2O转化为无毒气体N2,反应过程中氯元素化合价由0降低到-1,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氮元素的化合价由-3升高到0,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配平之后为3Cl2+2NH3·H2O===6Cl-+N2↑+2H2O+6H+,B正确;过程③中Na2SO3溶液的作用是将含余氯废水中的Cl2转化为氯离子,反应为Cl2+SO+H2O===2Cl-+SO+2H+,C正确;Cl2溶于水为可逆反应,生成的HClO为弱酸,不能拆开,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11.(16分)科学研究中观察到的宏观现象能反映微观本质。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测定溶液导电能力来探查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某小组向0.1 mol/L Ba(OH)2溶液中匀速滴加0.1 mol/L稀硫酸,测得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如图所示:
资料1:20 ℃时BaSO4溶解度为2.38×10-4 g。
资料2:下表为20 ℃蒸馏水和饱和BaSO4溶液的电导率。
项目 蒸馏水 饱和BaSO4溶液
电导率(S/m) 1.52×10-4 4.58×10-4
注: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能力越强。
回答下列问题:
(1)Ba(OH)2的电离方程式是Ba(OH)2===Ba2++2OH-。
(2)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OH)2+H2SO4===BaSO4↓+2H2O。
(3)下列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BD(填字母)。
A.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生成的BaSO4不是电解质
B.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强,主要是过量的Ba(OH)2电离出的离子导电
D.a时刻Ba(OH)2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
(4)BaSO4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同学们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A.只以BaSO4固体形式存在
B.只以自由移动的SO和Ba2+形式存在
C.主要以BaSO4固体形式存在,同时存在极少量自由移动的SO和Ba2+
你支持观点C(填字母),证据是20 ℃时,BaSO4溶解度为2.38×10-4 g,说明BaSO4主要以固体形式存在,相同条件下,饱和BaSO4溶液的电导率强于蒸馏水,即溶液中同时存在极少量自由移动的SO和Ba2+(用文字和数据说明);由此可知,物质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决定了其在离子方程式中能否写为离子形式。
(5)次磷酸与醋酸相似,是一种易溶于水的一元酸,其分子式为H3PO2,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3PO2+OH-===H2PO+H2O,次磷酸在水中的存在形式是主要以次磷酸分子形式存在,同时存在少量自由移动的H+和H2PO,次磷酸的电离方程式是H3PO2 H++H2PO。
解析:(1)Ba(OH)2是二元强碱,在水中完全电离产生Ba2+、OH-,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2)A~B段,Ba(OH)2和H2SO4发生中和反应产生BaSO4沉淀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H2SO4===BaSO4↓+2H2O。(3)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减少,不能说明BaSO4不是电解质,A错误;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B正确;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强,主要是过量的硫酸电离出自由移动的H+、SO而使溶液能够导电,C错误;a时刻导电能力几乎为0,说明Ba(OH)2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D正确。(4)由资料1可知,20℃时BaSO4溶解度为2.38×10-4 g,说明水中的BaSO4主要以固体形式存在,由资料2可知还有极少部分溶于水发生电离,以自由移动的离子形式存在,故合理选项是C。(5)次磷酸与醋酸相似,是一元弱酸,其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主要以电解质分子形式存在,同时存在少量自由移动的H+和H2PO,其电离方程式为H3PO2 H++H2PO。
12.(14分)请按要求书写下列离子方程式:
(1)向Ba(HCO3)2溶液中滴入NaHSO4溶液,至沉淀完全,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a2++SO+H++HCO===BaSO4↓+H2O+CO2↑。在上述溶液中继续滴入NaHSO4溶液,此时离子方程式为HCO+H+===CO2↑+H2O。
(2)0.2 mol·L-1的NH4Al(SO4)2溶液与0.3 mol·L-1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2Al3++3SO+3Ba2++6OH-===2Al(OH)3↓+3BaSO4↓。
(3)CuCl2溶液与NaHS溶液反应,当n(CuCl2)∶n(NaHS)=1∶2时:Cu2++2HS-===CuS↓+H2S↑。
(4)标准状况下,2.24 L CO2通入250 mL 0.5 mol·L-1的NaOH溶液中:4CO2+5OH-===CO+3HCO+H2O。
(5)100 mL 0.1 mol·L-1的Na2CO3溶液中加入0.01 mol CH3COOH:CO+CH3COOH===HCO+CH3COO-。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