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潜江市园林第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阶段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潜江市园林第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阶段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园林二中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阶段质量检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13题,每题2分,共26分。单选题)
1. 小明在学校举办的历史谜语小竞赛中创作了如下组合式谜语,该谜语的谜底是( )
谜面一:丧权辱国自此始:谜面二:五口通商大门开;谜面三:协定关税主权丧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 “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
A. 英军攻陷浙江定海 B. 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C.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3. 历史学家范文澜说:“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范文澜分析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 )
A. 影响 B. 爆发背景 C. 性质 D. 失败原因
4. 徐中约《中国的奋斗》中说“(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由材料可知统治者发动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 学习西方技术 B. 巩固统治 C. 发展资本主义 D. 发展近代教育
5.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中国人认真地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作出反应,并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体现这种“社会思潮”的主张是( )
A. “师夷长技以自强” B.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C.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D.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6. 史明辨同学在历史课上记录笔记如下,他学习的主题是( )
主题: 1美国、日本侵略台湾 2.左宗棠收复新疆 3.中法战争 4.英国、俄国侵略西藏
A. 西北危机 B. 瓜分狂潮 C. 东南危机 D. 边疆危机
7. 如表是一本书的部分目录,你认为该书最有可能的书名是( )
一、东南亚的火药桶:朝鲜 二、沉没的“高升” 三、黄海悲歌:不沉的“致远” 四、威海卫的陷落
A. 《海国图志》 B. 《甲午——120年前的西方媒体观察》
C.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D. 《瓦德西庚子回忆录》
8. 下面漫画中描绘的情境最有可能出现在( )
《太多的高利贷者》
漫画中,俄国皇帝、德国皇帝和英国国王手中都拿着要求清政府赔款的条文,同时,俄国、日本和英国君王手中还拿着天平称。一个中国人双膝跪地,目瞪口呆地举起双手,漫画右侧是山姆大叔,他若有所思地注视着这一切。
A. 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甲午中日战争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9. 《马关条约》签订后,军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这一危害的条款是( )
A.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工厂
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 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D.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10.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据此可知,戊戌变法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
A. 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 B. 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
C. 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D. 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11.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发布上谕称:“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执干戈以卫社稷,……人人敢死,张我国威。”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 )
A. 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B. 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C. 得到清政府一贯支持 D. 使变法图强成为共识
12. 河北省档案馆珍藏着一幅《诸国钦差驻扎中国全权大臣之布告》,《布告》中有“清政府惩治拳匪祸首、使馆驻军、拆除大沽炮台”等要求。该《布告》发布的时代背景是( )
A. 英国炮舰打开国门 B. 百日维新宣告失败
C.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D.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13. 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对下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C. 西方列强瓜分狂潮与中国人民反抗 D. 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34分)
14.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是役败后……日人……资(借助)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限制、约束)!均权之说昌。中国乃不国矣。
——摘编自周谷城《民国丛书第3编》
材料三 4.5亿,是个意味深长的数字,也许经过核算,也许根本就是对国人的侮辱,合计当时大清国每人罚一两,老太后的一时糊涂,板子却打在大清国每个子民的屁股上。
——《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是役”指的是哪一战争?
(3)材料三中“4.5亿”这个数字来源于哪一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中哪一内容最能说明当时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4)上述材料反映的三场战争,反映了哪一历史主线?
15. 晚清是一个危机重重的时代,晚清历史是一部中国被动融入世界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样一个帝国(清)终于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基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英国)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
——马克思
材料二 1843年前后英国从中国进出口棉花税率由24.19%降至5.56%,棉纱税率由13.38%降至5.56%。中英交往中,遇有交涉诉讼,由英领事与中国官员会同查明其事;其英人如何处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馆照办。清政府官员董宗远上书道:“国脉自此伤矣。”
——摘编自《夷氛闻记》
材料三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的开始,然而清王朝对这种根本性变化全然无知,甚至拒绝了解与之作战的敌国,拒绝了解外部世界,仍坚持中国是“天朝上国”观念。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却被斥责为罪莫大焉的“溃夷夏之防”。结果,对中国人具有启蒙意义的《海国图志》在相当长时间受到朝野上下强烈批判,因此对中国的影响非常有限。这本书传到日本后大受欢迎,产生极大影响。
——雷颐《尴尬!〈海国图志〉只睁圆了日本的眼》
(1)材料一中英国发动“殊死决斗”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中国哪两方面的自主权遭到了破坏?
(3)材料三反映了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待外部世界采取什么态度?
(4)结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认识?
16. 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的失败是由于武器的陈旧,政治的腐败,还是社会的落后?中国人曾经长期思考过这个问题。应当说这三个东西是相互联系的:因社会落后而政治腐败,因政治腐败而武器陈旧。
——陈旭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和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了30多年的“自强运动”。
——摘编自郑家馨《中华文明同西欧工业文明的融会和碰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参与“自强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他们创办的军事工业名称。(各举一个)
材料三 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
——摘编自汪林茂《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戊戌变法对洋务新政“超越”的主要表现。
17.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列强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列强侵华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面对这种情况,中国人民进行了抗争:如面对鸦片泛滥时,某位钦差大臣在虎门销烟;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爆发了以太平天国为国号的农民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农民阶级组成了反帝斗争组织,英勇抗敌。先进的中国人也进行了探索: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运动,维新派进行了变法运动,想要让近代中国摆脱危机。
以“侵略·探索”为题,写一篇12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通顺)
园林二中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阶段质量检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13题,每题2分,共26分。单选题)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34分)
【14题答案】
【答案】(1)事件:鸦片战争。
(2)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3)条约:《辛丑条约》;
条款: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4)历史主线: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5题答案】
【答案】(1)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或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
(2)自主权:关税自主权,司法自主权。
(3)态度:盲目自大,拒绝了解外部世界。
(4)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要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学习他国长处等。(写出任意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16题答案】
【答案】(1)原因:武器的陈旧、政治的腐败、社会的落后。
(2)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3)表现:“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
【17题答案】
【答案】
近代以来,列强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但侵略也激发了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林则徐虎门销烟,彰显反抗鸦片侵略的决心;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对列强侵略和封建压迫的抗争;义和团运动,展现农民阶级反帝的英勇。同时,先进中国人积极探索,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以图自强;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试图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这些抗争与探索,是中国人民在侵略下寻求出路的努力,推动着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