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三年级(上)科学期中阶段测试卷二(范围:第一单元至第二单元)(满分:100分,时间:50分钟)班级 姓名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1.常用的气温计的构成包括单位符号、刻度、液柱和 。2.风向标用来测量 ,它的箭头指向风 的方向。3.小科在获得天气信息“东南风1~2级”时,应该用 和 测得。(填器材名称)4.我们使用 来测雨量的多少,它的测量单位是 ,测量的时间是 小时。5.我们规定水刚好结冰的温度是 ,水沸腾的温度是 。6. 、 等方法可以加快水的蒸发速度。7.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 。泡中药冲剂时可以通过 、 等方法加快药剂溶解。8.冰熔化的过程中要向外界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会使周围的温度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 )的自然现象。A.大气圈里 B.大气圈外 C.太空里2.使用气温计时,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读数(如右图),其中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3.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A.中午12点 B.下午2点左右 C.下午4点左右4.下列气温计显示的数值,读法和写法都正确的是( )。5.小科用自制的风旗测风向,观察到风旗向东飘,此时的风向为( )。A.东风 B.南风 C.西风6.下列( )容器适合用来制作雨量器。7.小明测得某天24小时的降雨量为34毫米,根据24小时降雨量的等级标准,可以判断那天的降雨量等级为( )。A.小雨 B.中雨 C.大雨8.观察云量时,发现天空中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阳,可以用( )符号来记录。9.通过整理天气观测记录,不能了解到( )。A.这一个月以来的气温变化B.这一个月以来的降雨量情况C.下一个月的风向和风速10.天气预报说明天小雨,气温0℃~5℃,风力5~6级。明日适合( )。A.去室外散步 B.穿薄衬衫外出 C.在家看书听音乐11.水蒸气变成液态水的过程叫( )。A.熔化 B.凝固 C.凝结12.在做实验时,万一有酒精洒出,并在灯外燃烧,我们该怎样做 ( )A.用湿抹布或用沙土扑灭B.用嘴吹灭C.用水扑灭13.2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 )食盐。A.7克 B.18克 C.36克14.测量水温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刚好碰到容器的底部B.把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再读数C.读数时,视线平视刻度15.( )能将海水中的食盐提取出来。A.用滤网将海水中的食盐过滤出来B.把海水放在一个容器中剧烈摇晃C.把海水围在一个地方,然后在太阳下暴晒16.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 )。A.不让蒸发皿底部变黑B.让蒸发皿均匀受热C.加热得更快17.冬天清晨起床,小科发现玻璃窗内侧有许多小水珠,它们来自( )。A.室内 B.室外 C.都有可能18.在探究“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时,小科将质量相同的粗盐和细盐同时加入温度相同、质量相同的水中,发现( )。A.粗盐的溶解速度快B.细盐的溶解速度快C.粗盐和细盐的溶解速度相同19.将1小勺白糖、1小勺味精和1小勺面粉分别放入三杯冷水中,充分搅拌并放置一段时间,最后杯底有沉淀物的是放( )的杯子。A.白糖 B.面粉 C.味精20.下列自然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北极的冰块太冷不会变成水蒸气B.天空中飘浮的白云中也有水蒸气C.冰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变三、简答题(共10分)1.学习了“天气”单元后,小科同学连续测量了一段时间的降水量,如下图。(6分)(1)小科测量的这段时间雨天有 天,其中小雨 天,中雨 天,大雨 天。(2)这段时间的降水量 日最多,是( )毫米。A.20 B.40 C.702.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观察到下面描述的现象,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4分)“下雨后,地面上会有一些积水,天晴了,地面的积水很快就不见了,积水到哪里去了呢 ”“放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会有水珠出现。”(1)积水到哪里去了呢 原来是水变成了 ,到空气中去了,我们把这一过程叫作 .(2)玻璃杯外面的水珠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原来是 遇冷形成的,我们把这一过程叫作 。四、实验探究题(共33分)1.小科向竺可桢爷爷学习,坚持记录每一天的天气情况,下面是部分记录。(15分)(1)11月1日的风向和风速等级记录缺失,但小科那天正好担任升旗手,他清楚地记得国旗升到旗杆顶端后,立即随风向南完全展开,据此可知,当时刮的是 风;如果用自制风旗来测量风力,应该记录为 (填“无风”“微风”或“大风”)。有一天,小科观察到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如右图,应读作 ,这个温度和记录表中11月 日的气温相同。根据天气观测记录可以发现,11月第一周的最低气温是 ,出现最多的天气是 。小科在11月3 日观察记录了一天的气温变化情况,制作成一天的气温柱状图。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①这一天最高气温出现在 时。(1分)②这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 )。A.一直升高 B.先升高再降低 C.一会儿低,一会儿高2.小科同学在研究食盐溶解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把15克食盐倒入四个杯子,第一杯用100毫升的冷水搅拌.第二杯用100毫升的冷水不搅拌、第三杯用100毫升的热水搅拌,第四杯用100毫升的热水不搅拌。溶解时间记录如下:(18分)(1)要想研究水的温度对溶解的影响,应该用第 杯和第 杯进行对比实验,这个实验改变的条件是 ,不改变的条件是 、 ,从实验结果来看, 能加快溶解的速度。(2)如果我们拿第一杯和第二杯做对比实验,改变的条件是 ,不改变的条件是 等,从这组实验结果来看, 能加快溶解的速度。三年级(上)科学单元自主检测卷(九)(阶段测试卷二)一、1.玻璃泡 2.风向 吹来 3.风向标 风速仪 4.雨量器 毫米 24 5.0℃ 100℃6.升高温度 加快周边空气流动 7.不同 搅拌 提高水温 8.吸收 降低二、1. A解析: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里的自然现象。2. B解析: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时眼睛要平视刻度。3. B解析:一般情况下,下午2到3时的气温最高。4. C解析:A选项读作三十八摄氏度;B选项写作0℃。5. C解析:风向与风旗飘动的方向相反。6. B解析:自制雨量器一般选择直筒透明杯。7. C解析:降雨量34 毫米属于大雨。8. B解析:天空中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阳属于阴天。9. C解析:不能通过天气观测记录来预测下一个月的风向和风速。10. C解析:下雨不适合去室外散步;气温0℃~5℃应该穿毛衣和羽绒服。11. C点评:本题考查“凝结”的概念。12. A解析:酒精洒出燃烧时,要用湿抹布或用沙土扑灭。点评:使用酒精灯时,要按要求规范操作,安全第一。13. A解析:100毫升水中大约能溶解食盐36克,则20毫升水中大约能溶解食盐7克。14. C解析: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刻度液面齐平。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部,也不能拿出来读数。15. C解析:海水在太阳下暴晒,使水分蒸发,可以使海水中的盐分离出来。16. B解析: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使石棉网上的仪器受热均匀。17. A解析:冬天,室内的温度高于室外,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窗内侧遇冷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上。18. B解析:食盐的溶解速度和颗粒大小有关,颗粒越小溶解速度越快。19. B解析:面粉不溶于水,白糖、味精能溶于水。20. A解析:低温时冰块也会缓慢升华成水蒸气。三、1.(1)7 0 4 2 (2)22 C 2.(1)水蒸气 蒸发 (2)水蒸气 凝结四、1.(1)北 大风 (2)十七摄氏度 4 (3)16 ℃ 阴 (4)①14 ②B 2.(1)一 三(或二四)水温 是否搅拌 水量 提高水的温度(合理即可)(2)是否搅拌 水温 搅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