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九师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九师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黑龙江省九师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微生物学家在深海热液口发现一种新的古菌物种,命名为炽热古菌。与常见的嗜热菌相比,炽热古菌能在150℃高温下生存,且不依赖光合作用获取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炽热古菌与嗜热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150℃高温下,炽热古菌中的酶失去活性
C.炽热古菌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
D.推测炽热古菌中不含吸收、传递光能的叶绿素
2.研究发现,细胞内线粒体与内质网通过特定蛋白结构紧密连接,形成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AMs)。MAMs结构受损时,内质网向线粒体传递Ca2+信号通路受阻,导致线粒体能量代谢异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分解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
B.MAMs使线粒体和内质网成为具有双层膜的结构
C.Ca2+信号障碍可能会影响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
D.该现象说明细胞器间的互作仅依赖膜结构直接接触
3.科研人员为探究植物抗逆机制,用紫鸭跖草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将细胞分别置于蔗糖溶液(对照组)和含不同添加物的蔗糖溶液中,测定质壁分离初始时间,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处理组 质壁分离初始时间(s)
①0.3mol/L蔗糖溶液 120
②0.3mol/L蔗糖溶液+0.1mol/LNaCl 85
③0.3mol/L蔗糖溶液+0.1mol/L甜菜碱 210
A.NaCl加速质壁分离是因为细胞壁对Na+的通透性高于对蔗糖的通透性
B.甜菜碱延迟质壁分离是因为细胞直接吸收蔗糖降低渗透压
C.甜菜碱可能通过积累在胞内维持渗透平衡,增强细胞抗脱水能力
D.三组溶液渗透压相等,质壁分离速度差异仅由细胞膜流动性决定
4.为治理水污染,某科研团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了固定化脂肪酶与游离脂肪酶的脂肪降解效率比较。将等量的两种酶分别加入含10%脂肪的水中,测定不同时间点各组脂肪降解率,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酶类型 不同时间点的脂肪降解率(%)
0h 24h 48h 72h 96h 重复使用3次(每次72h)
游离脂肪酶 0 28.4 41.7 45.2 45.3 -
固定化脂肪酶 0 22.6 52.3 68.9 68.9 65.1
A.脂肪酶和脂肪的组成元素不完全相同
B.脂肪酶能为脂肪的降解反应提供所需的活化能
C.一定时间范围内,脂肪酶催化脂肪的降解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D.重复使用后固定化酶活性基本不变,体现了固定化酶的稳定性
5.图1和图2均为无氧呼吸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已知细胞中NAD+的含量不多,丙酮酸不能运出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和图2中所有反应过程发生的场所均为细胞质基质
B.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化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NAD+和ATP的产生
C.丙酮酸→乳酸过程若施加相关酶抑制剂,葡萄糖→丙酮酸过程也会受到影响
D.马铃薯被水淹时,其块茎细胞无氧呼吸时底物未释放出的能量主要储存在乳酸中
6.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体中含有多种色素,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光能
B.叶绿体基质中含有暗反应所需要的多种酶
C.叶绿体中的基粒增加了叶绿体中光反应的膜面积
D.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可用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
7.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模型小鼠的海马区神经干细胞在特定信号分子(S1)作用下分化为神经元,部分新生神经元会发生程序性死亡,使用AP-1处理后,死亡细胞减少。研究发现,未处理组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c释放至细胞质基质中,使Caspase酶活性升高;而AP-1处理组的细胞色素c保留在线粒体内,Caspase酶活性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1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时,遗传物质发生定向改变
B.细胞色素c可能激活Caspase酶活性使神经元坏死
C.实验结果说明,AP-1可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
D.实验结果说明,细胞分化需以抑制细胞死亡为前提
8.端粒缩短后,其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会受到损伤,导致细胞衰老。端粒酶能以自身RNA为模板修复端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中老年个体中才存在细胞衰老和凋亡现象
B.衰老细胞的呼吸速率变慢,细胞核体积变小
C.正常的细胞衰老有利于机体更好地实现自我更新
D.若某药物能降低端粒酶活性,则可延缓细胞衰老
9.在S期,经过复制的染色体包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黏连蛋白复合物将姐妹染色单体结合在一起。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是靠APC/C蛋白降解分离酶抑制蛋白来实现的。如图为APC/C蛋白发挥作用的机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离酶在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后期前受分离酶抑制蛋白的作用而无活性
B.APC/C蛋白在有丝分裂后期通过破坏分离酶抑制蛋白使分离酶活化
C.分离酶水解黏连蛋白复合物使细胞中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
D.APC/C的含量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周期性变化,前期的含量最高
10.我国古代对花卉栽培有诸多研究,在《花镜·花卉类考》中记载,牡丹花色丰富,植株高度有别,花朵大小各异,花香浓淡不同。下列关于牡丹(二倍体)性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表型相同的牡丹其基因型一定相同
B.牡丹的某些性状可能由多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
C.牡丹的植株高度与花朵大小不是一对相对性状
D.控制牡丹花香性状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11.让纯种的抗旱水稻与不抗旱水稻杂交得F1,F1均表现为抗旱,F1自交得到F2,F2中表型及比例为抗旱:不抗旱=15:1。分析该结果,原因最不可能为(  )
A.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隐性纯合子有4/5不能存活
B.该性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仅隐性纯合子表现为不抗旱
C.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含隐性基因的花粉有6/7不育
D.该性状受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相邻基因控制,形成配子时部分发生互换
12.图1是某二倍体动物的细胞在分裂等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图2为该动物体内一个细胞的部分染色体形态示意图(细胞另一极的结构未绘出)。已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GgXEY(仅考虑发生一次基因突变或一次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DE段同源染色体对数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发生了受精作用
B.图2细胞处于图1的AB段,该细胞经过分裂只能得到3种配子
C.图2细胞内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1:1:1
D.图1中GH段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4n,HI段染色体的着丝粒逐渐分裂
13.某二倍体真核生物一条Z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排列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a和基因c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该生物的基因a~e在Z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该生物的次级卵母细胞中都含有两个基因e
D.基因a~e与Z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14.科研人员发现,某种昆虫(XY型)的体色(灰体和黑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杂交实验表明:灰体(♀)×黑体(♂)→F1均为灰体;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中灰体:黑体=3:1,且所有黑体个体均为雄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体色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黑体为显性性状
B.F1雌虫产生的配子中携带显性基因的比例为1/4
C.F2灰体雌虫与黑体雄虫杂交,子代雄虫中灰体:黑体为3:1
D.F2中雌虫均为灰体,有两种基因型;雄虫均为黑体,有一种基因型
15.科研人员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以猴肾细胞等为材料探究脊髓灰质炎病毒(PV)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实验步骤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步骤 操作
①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猴肾细胞
② 用标记的猴肾细胞与未标记的PV混合培养
③ 检测子代病毒放射性
A.PV与猴肾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细胞结构
B.PV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PV是比猴肾细胞还小的生命系统
C.PV可分别用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胸腺嘧啶和尿嘧啶的猴肾细胞进行培养
D.可分别用DNA酶和RNA酶进行实验验证PV的遗传物质类型
16.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相关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其中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如图为某家族系谱图(Ⅲ-2与Ⅲ-3为双胞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3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Ⅲ-3不患甲病的概率为1/2
C.Ⅲ-4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I-3和I-5
D.IV-1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4
二、多选题
17.南极磷虾体内富含虾青素、蛋白质和多种矿物质。虾青素与某些蛋白质结合呈现青黑色,高温烹饪后蛋白质与虾青素的结合变弱,导致虾青素变为橘红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磷虾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B.几丁质是一种参与组成南极磷虾外骨骼的多糖
C.南极磷虾的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D.高温导致蛋白质的肽键断裂,使蛋白质与虾青素的结合变弱
18.科学家研究蓝细菌光合作用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磷酸基团转移路径。实验发现:①光照下,放射性标记的磷酸基团首先出现在类囊体膜合成的ATP中;②阻断ATP合成后,暗反应中C3化合物(如3-PGA)积累,而糖类合成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证明光反应阶段合成的ATP中含有磷酸基团
B.②说明ATP是光反应中固定CO2的直接能源
C.缺乏ATP导致C3无法还原生成糖类物质而积累
D.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部分供生命活动利用,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19.科研团队发现,某植物花色由一组复等位基因(R1、R2、r)控制。R1决定红花,R2决定粉花,r决定白花。将一株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中红花:粉花=1:1。F1中的粉花植株自交,F2出现粉花和白花两种表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亲本基因型为R1R1、rr,显隐性关系为R1>R2>r
B.F2中粉花植株自由交配,子代粉花:白花为8:1
C.若两红花植株杂交子代全为红花,则亲本均为纯合子
D.若F1红花与F1粉花杂交,子代红花占1/2
20.某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单链环状DNA,其能在宿主细胞中进行复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中不含有游离的磷酸基团
B.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复制时需要边解旋边复制
C.若该DNA中A占25%,则其互补链中G占37.5%
D.该病毒增殖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均由宿主细胞提供
三、实验题
21.科研人员开展田间试验,探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对甘薯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实验设置4组处理:正常水分+无机肥(T1)、正常水分+有机肥+无机肥配施(T2)、缺水+无机肥(T3)、缺水+有机肥+无机肥配施(T4),测定相关指标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组 总根长(cm) 叶绿素a(mg·g-1) SOD活性(U·mg-1) 鲜薯产量(kg·hm-2)
T1 6859.4 11.99 40.57 44721.0
T2 6543.3 13.76 42.49 52959.0
T3 3322.6 8.02 46.88 30916.5
T4 3722.6 10.01 50.76 38110.5
(1)甘薯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作用。与T1组相比,T2组叶绿素a含量显著增加,其直接影响的是 (填“光反应”或“暗反应”)阶段。与T3组相比,T4组中甘薯叶片的叶绿素a含量提升近1/4,说明有机肥+无机肥配施能 。
(2)SOD可清除甘薯叶肉细胞中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T4组较T3组的SOD活性进一步提高,表明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可 (填“增强”或“减弱”)抗旱性。
(3)实验表明,T4组比T3组的鲜薯产量增加23.27%,从物质积累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 。
(4)缺水时甘薯总根长显著减少,这与根尖 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受抑制有关。本实验对缺水地区种植甘薯的指导意义是 。
(5)有机肥+无机肥配施(T4)能缓解缺水状况,是因为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的保水性。若要验证“有机肥通过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水性”,请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
22.绿头鸭(ZW型)的羽色和有无横斑纹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一对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基因A与基因B存在相互作用。存在A基因时,基因B/b控制的横斑纹性状才能表现;不存在A基因时,个体均表现为纯白色且无横斑纹。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P F1 F2(F1自由交配)
甲 纯合黑色无横斑纹雌鸭×纯合白色无横斑纹雄鸭 黑色有横斑纹 雄性:黑色有横斑纹:白色无横斑纹=3:1 雌性:黑色有横斑纹:黑色无横斑纹:白色无横斑纹=3:3:2
乙 纯合黑色无横斑纹雄鸭×纯合白色无横斑纹雌鸭 黑色有横斑纹雄鸭:黑色无横斑纹雌鸭=1:1 黑色有横斑纹:黑色无横斑纹:白色无横斑纹=3:3:2
(1)由实验可知,A/a与B/b遵循 定律,判断依据是 。
(2)甲组亲本基因型为 ;F2雄性个体中,纯合子比例为 。
(3)乙组F2中白色个体基因型有 种。让F2中的黑色有横斑纹个体自由交配,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区分雌雄) 。
(4)甲组F2中有一只黑色有横斑纹雌鸭,欲判断其基因型,请设计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 。
预期实验结果: 。
四、解答题
23.图1为某二倍体(2n=8)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变化,图2为该种动物细胞减数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BC段细胞中发生的主要生理活动是 ,DE段形成的原因是 。
(2)图2细胞的名称是 ,判断依据是 ;该时期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细胞处于图1中 段。
(3)若该动物为雄性,且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图2中同时含有基因A、a的原因可能是:①发生了基因突变;② 。若原因为①,则分裂产生该细胞的精原细胞最终形成的精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 。
24.某雌雄同株植物(二倍体)的叶形有全缘叶与裂叶,受位于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D/d和E/e控制。至少存在一种显性基因时植株表现为全缘叶;含有基因D的花粉只有40%有育性,其他配子育性正常;基因E存在纯合致死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D与d本质上的区别是 。该种植物共有 种基因型,其中杂合子的基因型为 。
(2)以植株甲(Ddee)和植株乙(ddEe)为材料做正反交实验:若甲(♀)×乙(♂)为正交实验,则反交实验为 。正交实验的子代中,纯合子占 ,全缘叶植株中同时含有D、E基因的植株所占比例是 。反交实验中,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
(3)植株丙的基因型为DdEe,其产生的花粉基因型及比例为 。若植株丙自交,子代中裂叶植株占 。
25.双链DNA片段M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甲链)序列为5'-ATCGGATCGTAACTGCGTGCTTCGA-3'。回答下列问题:
(1)片段M的复制方式是 ;复制时子链DNA的延伸方向是 。
(2)片段M中A和T构成的碱基对共 对,片段M中C的比例与甲链中C的比例 (填“相等”或“不相等”)。若要用下列材料(如表所示)构建片段M,各分子之间的连接键及碱基对之间的氢键都用订书针(足够多)代替,一个订书针代表一个化学键。构建M时, (填序号)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构建一个M需要 个①, 个订书针(不考虑片段两端游离的化学键)。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DNA分子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Tm是DNA双螺旋结构解开一半时所需要的温度,不同种类DNA的Tm值不同。若T1=(A+T)/(C+G),T2=(A+C)/(T+G),推测Tm值与 (填“T1”或“T2”)有关,理由是 。
参考答案
1.B
2.C
3.C
4.B
5.B
6.D
7.C
8.C
9.D
10.A
11.D
12.A
13.C
14.C
15.B
16.B
17.AB
18.ACD
19.BD
20.BCD
21.(1) 蒸腾 光反应 缓解干旱对叶绿素合成的抑制(促进叶绿素合成,增强光合作用)
(2)增强
(3)T4组处理下,根系吸收能力增强,叶绿素含量高使光合产物增加,同时SOD活性高使损伤减少,促进物质积累
(4) 分生区和伸长 在缺水地区种植甘薯时应推广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实现节水增产
(5)在缺水条件下,一组施有机肥,一组不施肥,一段时间后测量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
22.(1) 基因的自由组合 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位于Z染色体上,二者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 AAZbW、aaZBZB 1/4
(3) 4 黑色有横斑纹雄:黑色有横斑纹雌:黑色无横斑纹雌:白色无横斑纹雄:白色无横斑纹雌=8:4:4:1:1
(4) 让该黑色有横斑纹雌鸭与白色雄鸭进行多次杂交,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 若子代全为黑色鸭,则该黑色有横斑纹雌鸭的基因型为AAZBW;若子代出现白色鸭,则该黑色有横斑纹雌鸭的基因型为AaZBW
23.(1) DNA复制(即染色体复制) 细胞一分为二(或细胞分裂)
(2) 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 8 FG
(3) 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AB、aB、Ab或AB、aB、ab(填“AB、aB、Ab、Ab或AB、aB、ab、ab”)
24.(1) 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同 6/六 DDEe、DdEe、Ddee、ddEe
(2) 甲(♂)×乙(♀) 1/4 1/3 全缘叶:裂叶=9:5
(3) DE:De:dE:de=2:2:5:5 5/42
25.(1) 半保留复制 5'→3'
(2) 12 不相等 ①和② 50 211
(3) T1 DNA分子稳定性主要取决于G=C含量,G=C含量越高,Tm值越高。T2恒为1不能反映G、C含量;T随G、C含量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