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二 第五单元 第24课时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 课时作业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模块二 第五单元 第24课时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 课时作业ppt

资源简介

(共80张PPT)
简洁
实用
高效
生物
模块二 遗传与进化 
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第24课时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
内容索引
考点一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考点二 伴性遗传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必备知识梳理
01
核心素养达成
02
课时作业
第四部分
必备知识梳理
01
关键能力提升
02
真题演练 感悟高考
第三部分
核心素养达成
03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依据。2.掌握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过程。3.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考点一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必备知识梳理
1.萨顿的假说
(1)内容:萨顿以____细胞为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并提出了假说:基因是由________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蝗虫
染色体
(2)依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项目 基因 染色体
特性 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____性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________
在体细胞中 ________ ________
在配子中 含成对基因中的____ 含成对染色体中的____
独立
形态结构
成对存在
成对存在
一个
一条
项目 基因 染色体
在体细胞中的 来源 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____,一个来自____ 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____,一条来自____
形成配子时 __________自由组合 ____________自由组合
父方
母方
父方
母方
非等位基因
非同源染色体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证明者:______。
(2)方法:假说—演绎法。
(3)发现过程
①果蝇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摩尔根
果蝇眼色遗传实验 实验分析
P 红眼(♀)×白眼(♂)       ↓ F1    ____(♀、♂)     ↓雌雄交配 F2____(♀、♂)白眼(♂) 比例 3  ∶  1 F1的结果说明____是显性性状;
F2的比例关系说明果蝇眼色遗传符合____定律,红眼、白眼受_____
________控制;
F2白眼果蝇只有雄果蝇,说明白眼性状表现与____相联系
红眼
红眼
红眼
分离
位基因
一对等
性别
②摩尔根的解释——提出假说
控制白眼的基因在__染色体上,而__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③演绎推理
方法:设计并预测____实验,即F1雄
果蝇与白眼雌果蝇交配,遗传图解如
图。
X
Y
测交
④实验验证:进行测交实验,获得测交实验结果。
⑤结果与结论: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____,说明对果蝇白眼遗传的解释是正确的。
演绎推理和测交实验顺序不能颠倒,必须先演绎推理,推理得出预期结果后再进行测交实验。
⑥得出结论——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________上。
一致
X染色体
3.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1)摩尔根依据果蝇杂交实验结果首次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022·河北卷)(  )
(2)摩尔根等基于性状与性别的关联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2022·广东卷)(  )
(3)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是遗传学的两个经典实验。这两个实验均将基因和染色体行为进行类比推理,得出相关的遗传学定律。(2021·浙江卷)(  )
×

×
(4)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均采用测交实验来验证假说。(2021·海南卷)(  )
(5)(必修2 P32“拓展应用T2”)自然界中,有些生物的某些个体是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如卵细胞)单独发育来的,这些生物的染色体数目虽然减少一半,但仍能正常生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生物仍具有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这一
套染色体携带着控制该种生物所有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核心素养达成
D
考向1 结合摩尔根实验及拓展考查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
1.(2022·江苏卷)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用果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白眼雄蝇与红眼雌蝇杂交,F1全部为红眼,推测白眼对红眼为隐性
B.F1互交后代中雌蝇均为红眼,雄蝇红、白眼各半,推测红、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
C.F1雌蝇与白眼雄蝇回交,后代雌雄个体中红白眼都各半,结果符合预期
D.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的杂交后代有白眼雌蝇、红眼雄蝇例外个体,显微观察证明为基因突变所致
解析:设控制红眼与白眼的基因分别为A、a。白眼雄蝇(XaY)与红眼雌蝇(XAXA)杂交,F1全部为红眼果蝇(XAXa、XAY),雌、雄比例为1∶1,推测白眼对红眼为隐性,A正确;F1中红眼果蝇相互交配,F2出现性状分离,雌蝇均为红眼,雄蝇红、白眼各半,雌雄表型不同,推测红、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B正确;F1中雌蝇(XAXa)与白眼雄蝇(XaY)回交,后代出现四种基因型(XAXa∶XaXa∶XAY∶XaY=1∶1∶1∶1),后代雌雄个体中红白眼都各半,结果符合预期,C正确;白眼雌蝇(XaXa)与红眼雄蝇(XAY)杂交,后代雄蝇(XaY)全部为白眼,雌蝇全部为红眼(XAXa),若后代有白眼雌蝇、红眼雄蝇例外个体,可能是基因突变所致,但不能用显微观察证明,D错误。
考向2 结合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考查生命观念
2.(2025·山东菏泽模拟)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许多科学家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约翰逊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改名为“基因”
B.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C.摩尔根通过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摩尔根及其学生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发现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
解析:1909年,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了一个新名字,叫作“基因”,A正确;萨顿用蝗虫细胞作为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将基因的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根据其一致性,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B正确;摩尔根用果蝇的眼色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其实验过程是亲代红眼(♀)和白眼(♂)杂交,F1雌雄果蝇全是红眼,F1相互交配,F2中红眼∶白眼接近3∶1,F2中的白眼全是雄性,摩尔根假设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能合理解释以上现象,并设计杂交实验验证,证明假设成立,C正确;摩尔根及其学生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但未利用同位素示踪法,并绘出了第一幅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错误。
3.(2025·辽宁沈阳模拟)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制了第一幅果蝇各种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
A.图中基因遗传时总与性别相联系
B.若不发生互换,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图中基因会位于细胞的同一极
C.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控制白眼、朱红眼和深红眼的基因是非等位基因
解析:题图中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X染色体是性染色体,因此图中基因遗传时总与性别相联系,A正确;题图中基因为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若不发生互换,在减数分裂Ⅰ后期,题图中基因会位于细胞的同一极,B正确;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错误;控制白眼、朱红眼和深红眼的基因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不同位置的非等位基因,D正确。
考点二
伴性遗传




必备知识梳理
1.伴性遗传的概念
位于________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与____相关联。
性染色体
性别
2.伴性遗传的类型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以红绿色盲为例)
注 带阴影的个体为患者。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以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例)
注 带阴影的个体为患者。
(3)伴Y染色体遗传(以外耳道多毛症为例)
注 带阴影的个体为患者。
3.伴性遗传的应用
(1)推算后代的患病概率,从而指导优生
婚配实例 生育建议及原因分析
男性正常×女性色盲 生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女性正常 生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女孩
该夫妇所生男孩均患色
盲,而女孩正常
男孩
该夫妇所生女孩均患病,
而男孩正常
(2)根据性状推断性别,指导生产实践
已知控制鸡的羽毛有横斑条纹(芦花)的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且芦花(B)对非芦花(b)为显性,请设计选育非芦花雌鸡的遗传杂交实验,并写出遗传图解。
①选择亲本: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芦花雄鸡和芦花雌鸡杂交
②写出遗传图解:
③子代性别选择:从F1中选择表型为______的个体保留,从而做到多养母鸡,多得鸡蛋。
非芦花
(1)蜜蜂的雌蜂(蜂王和工蜂)为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是单倍体,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来。因此其性别决定方式与果蝇不同。(2022·北京卷)(  )
(2)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
(3)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
(4)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定律,但表现出伴性遗传的特点。(  )

×

×
(5)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  )
(6)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  )
(7)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若外祖父患病,外孙一定患病。(  )
(8)(必修2 P35图2-12拓展)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也表现为伴性遗传吗?为什么?
提示:也表现为伴性遗传。因为男性中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只能传递给女儿,Y染色体上的基因只能传递给儿子。
×
×
×
关键能力提升
【情境应用】 图1中Ⅰ表示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Ⅲ为非同源区段;图2表示3种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Ⅱ区段的遗传病家庭系谱图。注:带阴影的个体为患者。
【问题探究】 
(1)图2中家庭①所患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判断依据是双亲正常,儿子患病。
(2)图2中家庭②所患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最可能是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判断依据是患病父亲的女儿患病,患病儿子的母亲患病。
(3)图2中家庭③所患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最可能是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判断依据是父亲患病,女儿全患病。
用“程序法”分析遗传系谱图
考向1 结合伴性遗传的特点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
1.(2024·贵州卷)人类的双眼皮基因对单眼皮基因是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一个色觉正常的单眼皮女性(甲),其父亲是色盲;一个色觉正常的双眼皮男性(乙),其母亲是单眼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的一个卵原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含有两个色盲基因
B.乙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Ⅰ中期含四个单眼皮基因
C.甲含有色盲基因并且一定是来源于她的父亲
D.甲、乙婚配生出单眼皮色觉正常女儿的概率为1/4
核心素养达成
B
解析:假设控制人类的双眼皮与单眼皮的基因用A、a表示,用B、b表示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一个色觉正常的单眼皮女性(甲),其父亲是色盲,则甲的基因型为aaXBXb,一个色觉正常的双眼皮男性(乙),其母亲是单眼皮,乙的基因型为AaXBY。甲的卵原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有两个色盲基因,A正确;乙的基因型为AaXBY,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DNA进行了复制,在减数分裂Ⅰ中期乙的一个精原细胞含两个单眼皮基因,B错误;甲不患红绿色盲,其父亲患红绿色盲,所以甲的基因型为aaXBXb,甲含有色盲基因并且一定是来源于她的父亲,C正确;甲的基因型为aaXBXb,乙的基因型为AaXBY,甲、乙婚配生出单眼皮色觉正常女儿的概率为1/2×1/2=1/4,D正确。
B
2.(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摩尔根将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杂交,F1全为红眼。再让F1红眼果蝇相互交配,F2中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F1全为红眼,F2中红眼∶白眼=3∶1,可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
B.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全都位于染色体上
C.上述实验能够说明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可能遵循分离定律
D.若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F2也只有雄性有白眼
解析: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杂交,F1全为红眼,F2中红眼∶白眼=3∶1,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A正确;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没有证明基因全都位于染色体上,B错误;让F1红眼果蝇相互交配,F2中红眼∶白眼=3∶1,能够说明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可能遵循分离定律,C正确;若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假设控制红白眼的基因为A、a,则亲本白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aYa,亲本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F1的基因型为XAXa、XAYa,F1红眼果蝇相互交配,F2的基因型为XAXA、XAXa、XAYa、XaYa,F2也只有雄性有白眼,D正确。
B
考向2 围绕伴性遗传的应用考查社会责任
3.(2024·重庆卷)白鸡(tt)生长较快,麻鸡(TT)体型大更受市场欢迎,但生长较慢。因此育种场引入白鸡,通过杂交改良麻鸡。麻鸡感染ALV(逆转录病毒)后,来源于病毒的核酸插入常染色体使显性基因T突变为t,生产中常用快、慢羽性状(由性染色体的R、r控制,快羽为隐性)鉴定雏鸡性别。现以雌性慢羽白鸡、杂合雄性快羽麻鸡为亲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次杂交即可获得T基因纯合麻鸡
B.快羽麻鸡在F1中所占的比例可为1/4
C.可通过快、慢羽区分F2中雏鸡性别
D.t基因上所插入核酸与ALV核酸结构相同
解析:由题意可知,雌性慢羽白鸡的基因型为ttZRW,杂合雄性快羽麻鸡的基因型为TtZrZr,一次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TtZRZr、TtZrW、ttZRZr、ttZrW,不能获得T基因纯合麻鸡,快羽麻鸡(TtZrW)在F1中所占的比例可为1/4,A错误,B正确;F1的基因型为TtZRZr、TtZrW、ttZRZr、ttZrW,只考虑快、慢羽,F2的基因型为ZRZr、ZrZr、ZRW、ZrW,无法通过快、慢羽区分F2中雏鸡性别,C错误;t基因为双链的DNA结构,ALV为逆转录病毒,其核酸为单链的RNA结构,二者的结构不同,D错误。
4.(2025·河北保定模拟)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抗浓核病与不抗浓核病受等位基因D、d控制;体表有斑纹和无斑纹同时受另两对基因控制,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A、a控制斑纹的有无,等位基因B、b控制斑纹颜色的深浅,A、a和B、b中的一对基因与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染色体互换)。科研人员以纯合无斑不抗病品种甲为母本,纯合深斑抗病品种乙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家蚕抗浓核病与不抗浓核病的性状中____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斑纹通过色素分子累积产生,等位基因A控制无斑纹是因为A基因控制合成的酶能够________________,而导致无斑纹性状的形成。
解析:根据杂交图可知,亲本甲为纯合不抗浓核病,亲本乙为纯合抗浓核病,产生的F1为不抗浓核病,且F2出现不抗浓核病∶抗浓核病=3∶1,因此家蚕不抗(浓核)病为显性性状。斑纹通过色素分子累积产生,等位基因A控制无斑纹是因为A基因控制合成的酶能够催化色素分子分解,而导致无斑纹性状的形成。
不抗(浓核)病
催化色素分子分解
(2)等位基因B、b位于__染色体上,亲本纯合无斑不抗病品种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F2中无斑不抗病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__种。
解析:根据图示可判断,等位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亲本纯合无斑不抗病品种甲的基因型为AADDZbW,亲本纯合深斑抗病品种乙的基因型为aaddZBZB,F2中无斑不抗病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4种,即AADDZBW、AaDdZBW、AADDZbW、AaDdZbW。
Z
AADDZbW
4
(3)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判断基因D与基因__位于一条染色体上,若D基因与另一对基因中的某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则在F1中会出现________表型(不考虑性别)。
解析: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判断基因D与基因A位于一条染色体上,若D基因与另一对基因即B和b中的某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在F1中会出现无斑抗病个体。
A
无斑抗病
(4)在(3)实验结论的基础上,为鉴定一只无斑不抗病雌蚕的基因型,将其与若干只浅斑抗病雄蚕交配,F1中深斑雄蚕与浅斑雌蚕比例为1∶1,则该雌蚕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解析:在(3)实验结论的基础上,即基因D与基因A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为鉴定一只无斑不抗病雌蚕(A_D_Z-W)的基因型,将其与若干只浅斑抗病雄蚕(aaddZbZb)交配,F1中深斑雄蚕与浅斑雌蚕比例为1∶1,则可推出该雌蚕的基因型是AaDdZBW。
AaDdZBW
真题演练 感悟高考




1.(2024·全国甲卷)果蝇翅型、体色和眼色性状各由1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弯翅、黄体和紫眼均为隐性性状,控制灰体、黄体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某小组以纯合体雌蝇和常染色体基因纯合的雄蝇为亲本杂交得F1,F1相互交配得F2。在翅型、体色和眼色性状中,F2的性状分离比不符合9∶3∶3∶1的亲本组合是(  )
A.直翅黄体(♀)×弯翅灰体(♂)
B.直翅灰体(♀)×弯翅黄体(♂)
C.弯翅红眼(♀)×直翅紫眼(♂)
D.灰体紫眼(♀)×黄体红眼(♂)
A
2.(2022·河北卷)研究者在培养野生型红眼果蝇时,发现一只眼色突变为奶油色的雄蝇。为研究该眼色遗传规律,将红眼雌蝇和奶油眼雄蝇杂交,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D
A.奶油眼色至少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
B.F2红眼雌蝇的基因型共有6种
C.F1红眼雌蝇和F2伊红眼雄蝇杂交,得到伊红眼雌蝇的概率为5/24
D.F2雌蝇分别与F2的三种眼色雄蝇杂交,均能得到奶油眼雌蝇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F1红眼果蝇相互交配,F2的比例为8∶4∶3∶1,是9∶3∶3∶1的变式,说明奶油眼色至少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正确;根据F1互交所得F2中红眼雌∶红眼雄∶伊红眼雄∶奶油眼雄=8∶4∶3∶1可知,眼色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若果蝇眼色受两对基因控制,则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设相关基
因为A/a、B/b,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可知,F1红眼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而F2中红眼雌蝇占8/16,红眼雄蝇占4/16,伊红眼雄蝇占3/16,奶油眼雄蝇占1/16,可知F2中红眼雌蝇的基因型为A_XBX-、aaXBX-,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为A_XBY、aaXBY,伊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为A_XbY,奶油眼雄蝇的基因型为aaXbY,则F2红眼雌蝇的基因型共有2×2+2=6(种),B正确;F1红眼雌蝇(AaXBXb)与F2伊红眼雄蝇(1/3AAXbY、2/3AaXbY)杂交,得到伊红眼雌蝇(A_XbXb)的概率为1/3×1/4+2/3×3/4×1/4=5/24,C正确;若F2雌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则其与F2的三种眼色雄蝇杂交都不能得到奶油眼雌蝇,D错误。
3.(2024·甘肃卷)自然群体中太阳鹦鹉的眼色为棕色,现于饲养群体中获得了甲和乙两个红眼纯系。为了确定眼色变异的遗传方式,某课题组选取甲和乙品系的太阳鹦鹉做正反交实验,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F2的表型及比值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要求基因符号依次使用A/a,B/b)
表型 正交 反交
棕眼雄 6/16 3/16
红眼雄 2/16 5/16
棕眼雌 3/16 3/16
红眼雌 5/16 5/16
(1)太阳鹦鹉的眼色至少由两对基因控制,判断的依据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一对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判断依据为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无论是正交表型比为6∶2∶3∶5,还是反交表型比为3∶5∶3∶5,均是9∶3∶3∶1的变式,故可判断太阳鹦鹉的眼色至少由两对基因控制;但正交和反交结果不同,说明其中一对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6∶2∶3∶5和
3∶5∶3∶5均是9∶3∶3∶1的变式
正交、反交结果不同
(2)正交的父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F1基因型及表型为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依据正交结果,F2中棕眼∶红眼=9∶7,说明棕眼性状为双显性个体,红眼为单显性或双隐性个体,鹦鹉为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在雄性个体中,棕眼为6/8=3/4×1,在雌性个体中,棕眼为3/8=3/4×1/2,故可推知:F1基因型为AaZBZb、AaZBW,表型均为棕色,亲本为纯系,其基因型为aaZBZB(父本)、AAZbW(母本)。
aaZBZB
AaZBZb、
AaZBW,表型均为棕色
(3)反交的母本基因型为________,F1基因型及表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依据反交结果,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反交亲本的基因型为AAZbZb、aaZBW,则F1的基因型为AaZBZb、AaZbW,对应的表型依次为棕色、红色。
aaZBW
AaZBZb、AaZbW,
表型分别为棕色、红色
(4)下图为太阳鹦鹉眼色素合成的可能途径,写出控制酶合成的基因和色素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棕眼为双显性个体,红眼为单显性或双隐性个体,故可知基因①为A(或B),控制酶1的合成,促进红色前体物合成红色中间物,基因②为B(或A),控制酶2的合成,促进红色中间物合成棕色产物。
①为基因A(或B);②为基因B(或A);③为红色;④为棕色
课时作业24




(每小题5分,共35分)
1.(2025·辽宁沈阳模拟)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研究发现,少数火鸡的卵细胞可以与来自同一次级卵母细胞的第二极体结合,进而发育成子代(注:WW的胚胎不能存活),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方式产生的子代属于单倍体
B.该方式产生的子代均为雄性
C.该方式产生的子代性染色体为ZW
D.该方式产生的子代间存在生殖隔离
B
解析:由于少数火鸡的卵细胞可以与来自同一次级卵母细胞的第二极体结合形成二倍体,并能发育成正常个体,则产生的ZZ为雄性,WW胚胎致死,所以后代总是雄性,B正确,A、C、D错误。
C
2.(2025·山东菏泽模拟)家鸡的正常喙和交叉喙分别由Z染色体上的E和e基因控制,其中某种基因型雌性致死,现有一对家鸡杂交,子一代中♂∶♀=2∶1。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该家鸡种群中,与喙有关的基因型共有4种
B.若子一代雄性个体中有杂合子,则推测致死基因型为ZeW
C.子一代自由交配,子二代中致死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11
D.若该对家鸡子代自由交配,则随着代数增加雄性家鸡比例增大
解析: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ZEZe×ZeW或ZEZe×ZEW,依据题干信息“某种基因型雌性致死”,可推知ZEW或ZeW致死,该家鸡种群中,与喙有关的基因型共有3种,A错误;子一代中♀∶♂=1∶2,说明有一半的雌鸡死于某种基因型,所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ZEZe×ZeW或ZEZe×ZEW,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子代均有ZEZe的个体,因此若子一代雄性个体中有杂合子,则推测致死基因型为ZeW或ZEW,B错误;无论致死基因型为ZeW还是ZEW,子一代自由交配,子二代中致死基因的基因频率均为1/11,C正确;若该对家鸡子代自由交配,子一代自由交配,子二代中♂∶♀=4∶3,相对于子一代雄性家鸡比例没有增大,D错误。
C
3.(2025·山西吕梁模拟)哺乳动物雌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条X染色体,其中一条会随机失活,并形成高度压缩、致密的结构,称作巴氏小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通过显微镜观察X染色体的形态来判断哺乳动物的性别
B.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部分女患者的发病程度比男患者轻
C.雌性个体细胞中的巴氏小体一定来自其母本
D.X染色体失活机制的研究为治疗18三体综合征提供了新的思路
解析:雌性两条X染色体中有一条形成巴氏小体,其形态改变,而雄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形态不变,因此可通过显微镜观察X染色体的形态来判断哺乳动物的性别,A正确;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部分女患者为杂合子,杂合子患者含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随机失活会使其发病程度减轻,B正确;雌性个体的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而X染色体的失活是随机的,则巴氏小体既可能来自母本,也可能来自父本,C错误;使18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一条18号染色体随机失活,则可能恢复正常,D正确。
C
4.(2024·四川成都一模)鸡的性别(ZZ为雄性,ZW为雌性)不仅和性染色体有关,还与只存在于Z染色体上的DM -RT1基因有关,该基因表达量与其数目呈正相关。该基因的表达量高促进睾丸发育,表达量低促进卵巢发育。研究发现:①无Z染色体和含有3条Z染色体的个体无法发育;②一定环境因素下,母鸡可性反转成公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卵细胞中可能找不到DM -RT1基因
B.鸡的种群中可能存在性染色体组成为ZO(O表示性染色体丢失)的雌性个体
C.性染色体组成为ZZW和ZZ的个体交配,子代中雌性个体占1/5
D.性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母鸡性反转为公鸡,并与正常的母鸡交配,子代中雌性∶雄性=2∶1
解析: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卵细胞中可能不含有Z染色体,故可能找不到DM -RT1基因,A正确;无Z染色体的个体无法发育,只有一条Z染色体的个体中DM- RT1基因表达量低,开启卵巢发育,表现为母鸡,B正确;性染色体组成为ZZW和ZZ的个体都含有两条Z染色体,故DM -RT1基因表达量相同且表达量高,均表现为公鸡,二者不能交配,C错误;性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母鸡性反转为公鸡,性染色体组成仍为ZW,并与正常的母鸡(ZW)交配,由于无Z染色体的个体无法发育,子代中雌性∶雄性=2∶1,D正确。
D
5.(2025·湖北武汉模拟)蝇子草是雌雄异株的植物,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叶子形状有阔叶和细叶两种类型,据此进行了实验①和②,如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杂交实验 雌株 雄株 子代
① 阔叶 细叶 全是阔叶雄株
② 阔叶 阔叶 雌株全是阔叶,雄株阔叶和细叶约各占半数
A.阔叶对细叶为隐性
B.控制叶子形状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C.含有细叶基因的配子是致死的
D.杂交实验②中的亲本阔叶雌株是杂合子
解析:由杂交实验②亲本均为阔叶,子代出现细叶可推出,阔叶对细叶为显性,A错误;由杂交实验②子代雌雄表现不同,说明是伴性遗传,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叶子形状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雄性相应性状只会传给雄性,雌性个体不会出现相应性状,B错误;由于杂交实验①子代全是阔叶雄株,说明含细叶基因的雄配子致死,由于杂交实验②子代雄株有细叶,说明含细叶基因的雌配子不致死,C错误;假设阔叶基因为A,细叶基因为a,杂交实验①的亲本雌株和雄株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杂交实验②的亲本雌株和雄株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即杂交实验②中的亲本阔叶雌株是杂合子,D正确。
D
6.(2025·河北张家口模拟)桑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性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结圆形茧(A)对结椭圆形茧(a)为显性,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体色正常(B)对体色油质透明(b)为显性,基因B/b位于图示Ⅰ2区段。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研究桑蚕的基因组时,共需测定29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
B.若两桑蚕杂交后代中结椭圆形茧体色油质透明的雄蚕比例为1/16,则亲代基因型为AaZBZb、AaZbW
C.体色正常雌蚕和体色油质透明雄蚕杂交,可通过体色判断子代的性别
D.位于同源区段Ⅱ上的基因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特点上相同
解析:桑蚕有27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Z、W,因此在研究桑蚕的基因组时,共需测定(27+Z、W)29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A正确;若两桑蚕杂交后代中结椭圆形茧体色油质透明的雄蚕比例为1/16,即后代中aaZbZb的占比为1/16,也就是后代中aa、ZbZb的占比均为1/4,可知亲本基因型为AaZBZb、AaZbW,B正确;体色正常雌蚕(ZBW)和体色油质透明雄蚕(ZbZb)杂交,后代雌蚕基因型均为ZbW,表型为体色油质透明,雄蚕基因型均为ZBZb,表型为体色正常,可通过体色判断子代的性别,C正确;位于同源区段Ⅱ上的基因在遗传上与性别相关联,如雌性的Z染色体上的基因只能来自父本,只能传递给雄性后代,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特点上不同,D错误。
7.(2024·河北衡水模拟)某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种子的子叶有黑色、灰色、白色三种,由基因A/a和B/b控制。当B基因存在时子叶为黑色,仅A基因存在时子叶为灰色,其他情况均为白色。现用一株黑子叶雌株和灰子叶雄株杂交,F1均为黑子叶,F2为黑子叶雌株∶黑子叶雄株∶灰子叶雄株∶白子叶雄株=8∶4∶3∶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F2黑子叶雄株的基因型有2种
C.在F2黑子叶雌株中双杂合个体占1/3
D.选用纯合黑子叶雄株和纯合灰子叶雌株杂交,可检测B/b基因是否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D
解析:F2中黑子叶雌株∶黑子叶雄株∶灰子叶雄株∶白子叶雄株=8∶4∶3∶1,雌株只有黑子叶,与性别相关联,且当B基因存在时子叶为黑色,说明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当B基因存在时子叶为黑色,由题干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则杂交得到的F2黑子叶雄株的基因型有AAXBY、AaXBY、aaXBY,共3种,B错误。F2黑子叶雌株的基因型可表示为__XBX-,双杂合个体为AaXBXb,所占比例为1/2×1/2=1/4,C错误。选用纯合黑子叶雄株和纯合灰子叶雌株杂交,若子代黑色只出现在雌株中,则说明B/b基因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上;若子代雌、雄个体均表现为黑色,则说明B/b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因此可选用纯合黑子叶雄株和纯合灰子叶雌株杂交检测B/b基因是否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