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三 第八单元 第37课时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激素调节的过程 课时作业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模块三 第八单元 第37课时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激素调节的过程 课时作业ppt

资源简介

(共152张PPT)
简洁
实用
高效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物
模块三 稳态与调节 
第37课时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激素调节的过程
内容索引
考点二 血糖平衡的调节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必备知识梳理
01
关键能力提升
02
课时作业
第五部分
必备知识梳理
01
02
真题演练 感悟高考
第四部分
考点三 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及调节的特点
第三部分
必备知识梳理
01
02
考点一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核心素养达成
03
核心素养达成
03
关键能力提升
03
核心素养达成
关键能力提升
1.说出人体内分泌系统主要由内分泌腺组成,包括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等多种腺体,它们分泌的各类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2.举例说明激素通过分级调节、反馈调节等机制维持机体的稳态,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和血糖平衡的调节等。
考点一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必备知识梳理
1.促胰液素的发现
(1)沃泰默实验
①实验步骤
②实验现象:胰腺能够分泌胰液的是__________;不能分泌胰液的是____。
③实验结论: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胰液的分泌受________。
A组、C组
B组
神经调节
(2)斯他林和贝利斯
2.激素调节的概念:由________________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的调节。
内分泌器官或细胞
3.激素研究的实例
(1)胰岛素的发现
①方法:结扎法、摘除法。
②过程
胰腺是一种特殊的腺体,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其外分泌部可以分泌消化液(胰液),内分泌部(胰岛)可以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2)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
①方法:____法、移植法。
②过程
③结论:睾酮是____分泌的雄激素。
睾丸
阉割
4.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内分泌系统的组成:由________及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共同构成。
内分泌腺
(2)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3)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各种内分泌腺间具有复杂的功能联系,共同调节机体活动,包括维持__________、调节物质和能量代谢、调控_____________
等。
内环境稳定
生长发育和生殖
(1)如果食物中长期缺乏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碘,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降低,甲状腺肿大。(2023·北京卷)(  )
(2)班廷通过结扎胰腺导管使胰腺萎缩,萎缩的胰腺丧失分泌胰蛋白酶的功能,但胰岛正常,从而证明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  )
(3)激素的受体不都在细胞膜上,如性激素的受体就在细胞内。(  )
(4)用饲喂法研究甲状腺激素,用注射法研究动物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等,使用的都是“加法原理”。(  )
×



(5)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
(6)(选择性必修1 P49“概念检测T2”)斯他林等在发现促胰液素之后,继续进行研究:把一条狗的小肠黏膜刮下来,过滤后注射给另一条狗,后者在胰液分泌明显增加的同时,血压还骤然下降。本实验不能说明促胰液素还具有降血压的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刮下来的小肠黏膜过滤液为混合物,血压
骤降可能是由其他物质引起的
×
【情境应用】 胰岛素泵是一种由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岛素输入装置,将它戴在糖尿病病人身上,可以模拟胰岛功能,向血液中注射胰岛素,以达到降低血糖、维持血糖平衡的目的。但在胰岛素的发现历程中,科学家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进行了几百次实验,才成功地从胰腺中提取到有活性的胰岛素。
关键能力提升
【问题探究】 
(1)在班廷之前,科学家试图通过实验证明胰腺中分泌物的存在,却都收效甚微,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廷证实胰岛素是由胰腺中的胰岛分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胰腺中有胰蛋白酶,且胰岛素属于蛋白质类激素,被胰蛋
白酶分解后失去作用,故难以获得预期结果
结扎胰管使胰腺萎缩,
丧失分泌胰蛋白酶的功能,但胰岛仍正常
(3)如果班廷将提取液用饲喂的方法注入,能否降低糖尿病狗的血糖浓度呢?为什么?
(4)分析胰岛素和性激素的发现中,哪些实验用到了“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
提示:不能降低糖尿病狗的血糖浓度,因为消化道中的蛋白酶能分解胰岛素。
提示:获得糖尿病狗、公鸡摘除性腺用到了“减法原理”;注射胰腺提取物、性腺重新移植回去用到了“加法原理”。
(5)在研究动物激素生理功能的实验设计中,针对不同的激素或腺体需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请作出具体阐述
提示:摘除腺体,一般只适用于个体较大的动物;饲喂法适用于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小分子激素;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不能用饲喂法;注射法则适用于各种激素。
动物激素功能的实验探究
1.基本思路
2.实验方法
(1)切除法:切除相应腺体。适用于个体较大的动物。
(2)饲喂法:在饲料中添加激素。只适用于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小分子激素,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不能用饲喂法。
(3)注射法:向动物体内注射某激素。适用于各种激素。
3.实验设计
(1)验证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①饲喂法
②摘除法和注射法
(2)验证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最简单的方法)
4.实验设计注意事项
(1)动物分组的基本要求:选择性别、年龄、体重、生理状况相似的动物进行平均分组,且每组不能只有一只。
(2)在研究动物激素生理功能的实验设计中,要注意设计对照实验,排除干扰因素的影响,使实验结论更加科学。对照组中,生理盐水不能用蒸馏水代替。
(3)若研究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则必须用注射法,而不能用饲喂法,因为该物质会被消化分解;如研究胰岛素是否具有降血糖的生理作用,必须选用注射法,对成年个体注射胰岛素后观察、记录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如果研究物质是脂质或氨基酸衍生物类等小分子物质,那么既可以注射,也可以饲喂。
(4)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如摘除某种内分泌腺(如公鸡的睾丸),一段时间后再注射该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如睾酮),或重新植入该内分泌腺等。
(5)对于幼小的动物一般不用摘除法或注射法,例如研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时采用饲喂法。
核心素养达成
D
考向1 围绕动物激素的种类、本质及作用考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1.(2024·全国甲卷)甲状腺激素在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状腺激素受体分布于人体内几乎所有细胞
B.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可使细胞代谢速率加快
D.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血中TSH含量减少
解析:甲状腺激素几乎可以作用于人体所有细胞,因此其受体分布于人体内几乎所有细胞,A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正确;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因此其分泌增加可使细胞代谢速率加快,C正确;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存在负反馈调节,因此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血中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增加,D错误。
2.(2025·广东深圳模拟)图1、图2分别是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的作用机制模式图,信号分子A、B、C均为某种激素。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信号分子B无法与受体A结合,对该细胞无调节作用
B.图示信号分子合成后随血液流到全身,定向作用于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
C.人体内含氮类激素的作用机制均如图2所示,需要细胞内的受体参与
D.雄激素通过影响基因选择性表达来调节细胞代谢
C
解析:图1中信号分子A能和细胞膜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信号分子B不能和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对细胞具有调节作用的是信号分子A,信号分子B对该细胞无调节作用,A正确;信号分子是一类能够传递生物体内外部刺激信息的分子,它们在生物体内合成后,通常会通过血液或其他体液流动到全身,然后定向、特异性地作用于靶细胞,从而发挥调节作用,B正确;图2中雄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内,人体内含氮类激素的受体大多位于细胞膜上,作用机制与图2并不相同,C错误;图2中雄激素和细胞质受体结合,通过影响基因选择性表达来调节细胞代谢,D正确。
不同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及相应受体位置
1.类固醇: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等。补充方式:既可口服,也可注射。
2.氨基酸衍生物类: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补充方式:既可口服,也可注射。
3.多肽和蛋白质类:如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抗利尿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补充方式:不宜口服,需注射。
考向2 围绕动物激素生理功能的实验考查科学探究
3.(2022·全国乙卷)甲状腺激素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调节机制,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
实验一:将一定量的放射性碘溶液经腹腔注射到家兔体内,一定时间后测定家兔甲状腺的放射性强度。
实验二:给甲、乙、丙三组家兔分别经静脉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甲状腺激素溶液、促甲状腺激素溶液。一定时间后分别测定三组家兔血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发现注射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都起到了相应的调节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家兔甲状腺中检测到碘的放射性,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实验一中将一定量的放射性碘溶液经腹腔注射到家兔体内,家兔甲状腺细胞会吸收并利用放射性碘合成甲状腺激素,因此甲状腺中可以检测到碘的放射性。
甲状腺吸收碘合成甲状腺激素
(2)根据实验二推测,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____(填“大于”或“小于”)甲组。乙组和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于
不相同
乙组注射外源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调节使甲状腺激素
合成减少,丙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解析:根据题述分析,实验二中丙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会促进甲状腺的活动,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大于甲组。乙组注射外源甲状腺激素,使家兔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通过反馈调节会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而丙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因而乙组和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不相同。
4.(2025·甘肃兰州模拟)BDNF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在脑内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对神经元的存活、分化、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研究小组探究了小鼠体内雌激素变化与BDNF含量、记忆水平之间的机理关系,相关数据如表。请回答问题:
组别 处理 BDNFmRNA (相对值) BDNF (相对值) 记忆水平
甲 ? 1.00 1.00 +++
+++
乙 切除卵巢 0.30 0.26 ++
丙 切除卵巢,注 射雌激素 0.95 0.98 +++
++
(1)甲组的处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置该对照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甲组的处理应该为在相同部位做手术,但不切除卵巢,该组的作用是作为对照,对照的作用是排除手术本身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2)动物体内雌激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其受体位于细胞内,该激素通过________方式进入细胞与受体结合。
解析: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类固醇,其受体位于细胞内,雌激素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在细胞质内与受体相结合。
排除手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在相同部位做手术,但不切除卵巢
自由扩散
类固醇
(3)有人增加了丁组实验,对小鼠不切除卵巢,但注射雌激素,发现小鼠垂体分泌的______激素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射雌激素,血浆中性激素含量过多,负反馈抑制了垂体的分泌活动,所以对小鼠注射雌激素,会引起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减少。
促性腺
由于血浆中性激素含量过多,负反馈抑
制了垂体的分泌活动
(4)结合上表研究结果,推测雌激素改善记忆的可能机理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表格结果可知,切除卵巢,雌激素含量减少,BDNF的mRNA以及BDNF相对值显著减少,记忆水平显著降低,切除卵巢,注射雌激素,BDNF的mRNA以及BDNF相对值与对照组差不多,记忆水平恢复,所以,可推测雌激素改善记忆的可能机理是雌激素通过增强BDNF基因的表达,产生更多BDNF以促进兴奋的传递,从而提高记忆水平。
BDNF基因的表达,产生更多BDNF以促进兴奋的传递,从而提高记忆水平
雌激素通过增强
考点二
血糖平衡的调节




必备知识梳理
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血糖的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空腹时血糖的主要来源是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可以转化为葡萄糖。血糖的主要去路是氧化分解供能。肌糖原不能直接水解补充血糖。
2.血糖平衡的调节
(1)调节方式:__________________。
(2)调节中枢:______的相关区域。
(3)调节途径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下丘脑
(3)调节途径
糖平衡的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主要依靠激素调节;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不仅有胰高血糖素,还有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等。
(4)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物质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而影响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物质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血糖、胰岛素、神经递质
血糖、胰高血糖素、神经递质
3.反馈调节
(1)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____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2)反馈类型的比较
项目 正反馈 负反馈
含义 反馈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因而可以纠正控制信息的效应
信息
项目 正反馈 负反馈
模型
实例 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过程、月经周期中黄体生成素的释放 大多数激素的调节、体温调节等
(3)意义: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1)葡萄糖是人体血浆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受激素的调节。(2023·新课标卷)(  )
(2)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表现出相抗衡的关系。(2022·海南卷)(  )
(3)胰岛素直接参与肝糖原的合成。(  )
(4)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的分泌减少。(  )
(5)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

×
×
×
×
(6)高水平的血糖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通过血糖利用和减少血糖来源使血糖浓度降至正常水平,而血糖浓度的降低又会反馈给胰岛A细胞,从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
(7)(选择性必修1 P52“与社会的联系”)出现糖尿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糖尿病,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不一定
一次性吃糖过多,或肾小管病变也
会形成糖尿,但不是糖尿病
【情境应用】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报道,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1.47亿,约占世界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4,形势令人担忧。图1表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图解,a、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图2表示激素a信息传递的一种机制。
关键能力提升
【问题探究】 
(1)图1中激素a和激素b分别是哪种激素?它们分别是由哪种细胞分泌的?
(2)当血糖浓度升高时,图1中激素a的分泌量是如何变化的?起作用的途径是哪些?(用序号回答)
提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
提示:上升;⑥⑦⑧。
(3)当血糖浓度下降时,激素b作用于肝细胞,使其发生的主要生理变化是什么?
(4)如果胰岛B细胞受损则会引起哪种疾病?能否用口服胰岛素制剂的方式治疗?
提示: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提示:糖尿病。不能,因为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消化道内会被蛋白酶水解成氨基酸,从而失去作用。
(5)现有一个糖尿病患者体内激素a的含量和正常人相差很小,甚至比正常人还高,请据图2激素作用的机制分析,该糖尿病患者最可能的病因是什么?
提示: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不正常。
血糖代谢中常见曲线模式图分析
1.进食后胰岛素浓度变化曲线
判断依据:根据含量和变化波动幅度判断,胰岛素含量多而且波动幅度大的为正常人。
2.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曲线
判断依据:根据初始浓度和波动范围判断,血糖浓度波动范围在3.9~6.1 mmol·L-1,且起点也在该范围中的是正常人,低于该范围的是低血糖患者,高于该范围的是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
3.人体饭后血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区分
判断依据:①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能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含量增加,而能升高血糖浓度的胰高血糖素含量降低;②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核心素养达成
C
考向1 围绕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考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1.(2024·河北卷)甲状腺激素在肝脏中激活其β受体,使机体产生激素G,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肾上腺素等升高血糖的激素与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相抗衡
B.甲状腺激素能升高血糖,也可通过激素G间接降低血糖
C.血糖浓度变化可以调节胰岛素分泌,但不能负反馈调节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
D.激素G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属于体液调节
解析:肾上腺素等升高血糖的激素与胰岛素(降血糖)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相抗衡,A正确;甲状腺激素能升高血糖,由题干信息可知,甲状腺激素可激活肝脏中的β受体,使机体产生激素G,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间接降低血糖,B正确;血糖浓度降低时,会通过调节作用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升高血糖,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结果(血糖升高)会通过负反馈调节胰高血糖素的分泌,C错误;激素G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通过体液运输实现,属于体液调节,D正确。
协同作用和相抗衡作用
作用类型 概念
协同作用 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相同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相抗衡作用 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2.(2025·江西南昌模拟)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患病的原因也很复杂,有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环境因素等。如图为血糖调节部分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人血糖浓度为3.9~6.1 mmol·L-1,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高,可能出现糖尿现象
B.图中A为E(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B为F(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
C.图中C为交感神经,D为副交感神经,二者功能往往是相反的,G为肾上腺髓质
D.图中A与B在调节血糖效应时表现为相抗衡,但B可促进A的分泌
C
解析:正常人血糖浓度为3.9~6.1 mmol·L-1,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高,一部分糖可能随尿液排出,即出现糖尿现象,A正确。题图中A会使血糖浓度降低,为E(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B可使血糖浓度升高,为F(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B正确。当血糖浓度高时,位于下丘脑中的相关区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进一步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位于下丘脑中的相关区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促进胰岛A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最终使血糖浓度维持相对稳定。
故题图中C为副交感神经,D为交感神经,二者功能往往是相反的,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故G为肾上腺髓质,C错误。胰岛素可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可使血糖浓度升高,故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时的效应表现为相抗衡;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同时可促进胰岛素分泌,D正确。
考向2 围绕血糖调节相关实验探究考查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3.(2025·福建泉州模拟)图1是胰腺分泌的胰岛素调节血糖的四个关键步骤:a为胰腺分泌胰岛素,b为胰岛素与受体结合,c为信号的传导,d为葡萄糖的吸收。某糖尿病患者发病的原因可能是上述某一步骤缺陷造成的。下面是对其进行的两项测试:
测试1:分离该患者的肌肉细胞,
在不同胰岛素浓度下,
测定胰岛素结合细胞百分比。
测试2:给患者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
然后在注射后不同时间测定其血糖浓度。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D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测试1的结果为②,则该患者可能为a过程缺陷
B.若测试2的结果为③,则该患者可能是a过程缺陷
C.若测试2的结果为④,则该患者可能为b过程缺陷
D.若两测试的结果分别为①和③,则该患者可能是c或d过程缺陷
解析:图2中②细胞与胰岛素结合率低,说明胰岛分泌胰岛素即a过程正常,b过程缺陷,A错误。由图2可知,注射胰岛素后,若测试2的结果为③,③的血糖浓度高于④,说明患者一定不是a过程(胰岛分泌胰岛素)缺陷,B错误。若测试2的结果为④,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下降,则该患者可能是a过程(胰岛分泌胰岛素)缺陷,C错误。若在该机制中的c过程有缺陷,则细胞与胰岛素结合率高,符合曲线①;由于信号传导过程有缺陷,则无法促进组织细胞加快吸收葡萄糖,导致血浆中葡萄糖浓度高,与曲线③相符;若在该机制中的d过程有缺陷,则患者细胞与胰岛素结合率高,由于转运葡萄糖存在缺陷,患者血浆中葡萄糖浓度偏高,应用曲线①③表示,D正确。
4.(2024·湖南卷)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后被氧化,增加ATP的生成,引起细胞膜上ATP敏感性K+通道关闭,使膜两侧电位差变化,促使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刺激胰岛素分泌。进食后,由小肠分泌的肠促胰岛素(GLP -1和GIP)依赖于葡萄糖促进胰岛素分泌,称为肠促胰岛素效应。人体内的GLP -1和GIP易被酶D降解,人工研发的类似物功能与GLP- 1和GIP一样,但不易被酶D降解。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需要通过____运输作用于靶细胞。药物甲只能与胰岛B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作用于ATP敏感性K+通道,促进胰岛素分泌。使用药物甲后,胰岛B细胞内___________(填“K+”“Ca2+”或“K+和Ca2+”)浓度增大;过量使用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该不良反应可能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体液
K+和Ca2+
低血糖症状
机体出现
解析:胰岛素是一种激素,在体内通过体液运输到身体各处发挥作用。由题意可知,胰岛素分泌时ATP敏感性K+通道关闭,Ca2+通道开放。药物甲只能与胰岛B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胰岛素分泌,因此会减少K+外流,同时会促进Ca2+内流,从而导致细胞内的K+和Ca2+浓度都增大。过量使用药物甲会促使胰岛素大量释放,从而使得血糖浓度持续下降,导致机体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状。
(2)与正常人比较,患者A和B的肠促胰岛素效应均减弱,血糖异常升高。使用药物甲后,患者A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而患者B血糖无改善,患者B可能有______分泌障碍。
解析:药物甲的作用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使用药物甲后患者B血糖浓度无改善,说明对于该患者药物甲丧失促使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因此患者B可能有胰岛素分泌障碍。
胰岛素
(3)研究发现,与正常人比较,患者A的GLP -1表达量较低但其受体数量无变化,而GIP表达量无变化但其受体数量明显下降。若从①GIP类似物;②GLP- 1类似物;③酶D激活剂中筛选治疗患者A的候选新药,首选__(填序号)。若使用该候选药,发生(1)所述不良反应的风险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使用药物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于
GLP -1发挥作用依赖于葡
萄糖,当胰岛素分泌导致血糖浓度下降时,GLP -1不会持续发挥作用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患者体内的GLP -1表达量较低,即含量少,因此可以选择GLP -1类似物治疗;患者GIP表达量无变化,因此使用GIP类似物不会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使用酶D激活剂会促使GLP -1和GIP降解,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因此,首选的药物是GLP -1类似物。使用GLP -1类似物一般不会导致低血糖症状,其原因是GLP -1发挥作用依赖于葡萄糖,当胰岛素分泌导致血糖浓度下降时,GLP- 1不会持续发挥作用,因此不会引起胰岛素持续分泌,避免了低血糖症状的发生。
考点三
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及激素调节的特点




必备知识梳理
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1)三种腺体:a.______、b.____、c.______。
(2)三种激素:甲——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甲状腺激素。
(3)两种效果:“+”“-”分别表示____、____。
下丘脑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促进
抑制
甲状腺
(4)分级调节
2.激素调节的特点
(1)通过体液进行运输
内分泌腺____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____运输到机体的各组织、器官,传递各种信息。因此,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不同激素含量,进而诊断内分泌疾病。
(2)作用于______________
激素选择靶细胞,是通过与靶细胞上的___________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实现的。
没有
血液
靶器官、靶细胞
特异性受体
(3)作为____传递信息
激素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使靶细胞发生一系列的代谢变化。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____了。
(4)____________。
信使
失活
微量和高效
(1)促甲状腺激素可经血液运输到靶细胞发挥作用。(2023·全国乙卷)(  )
(2)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
(3)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
(4)激素种类多、量极微,可以组成细胞结构,但不能提供能量。(  )
(5)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释放到血液中,不断积累,并使作用效果更加显著。(  )

×
×
×
×
(6)(选择性必修1 P53正文拓展)根据反馈调节的原理解释,为什么运动员长期注射性激素会导致性器官萎缩,甚至失去生殖能力?
(7)(选择性必修1 P54正文拓展)临床上通过抽取血液检测激素水平确定内分泌系统疾病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性激素过多,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促进性器官的发育,所以缺乏促性腺激素后性器官会萎缩,甚至失去生殖能力。
人体内激素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激素含量过高或
过低会导致相应疾病发生。人体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
血液运输
关键能力提升
【情境应用】 
甲状腺激素(TH)由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分泌,对机体多方面生理功能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TH分泌的调控过程如图1所示,另外甲状腺可通过自身调节改变碘的摄取与TH合成能力,当血碘水平过高时会抑制TH合成从而产生碘阻滞效应。TH分泌过多时会导致甲亢,TH分泌不足时会导致甲减,从而使机体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图中实线代表促进作用,虚线代表抑制作用。

【问题探究】 
(1)正常人体内TH的总含量约为70~153 nmol/L,而体内激素b的含量却远低于该数值,说明激素的分级调节可以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1分析,碘阻滞效应______(填“有利于”或“不利于”)机体及时对TH的分泌量进行调控。
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
有利于
(3)通过手术摘除健康大鼠的垂体后,其甲状腺功能表现为衰退,据图1分析其中原因是什么?
(4)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失眠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从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分析,甲亢患者失眠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提示:摘除大鼠的垂体后,机体内缺乏促甲状腺激素,无法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以及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即导致甲状腺功能衰退。
提示: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高,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神经的兴奋性。
(5)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引起甲亢最常见的病因,其致病机理如图2所示。该过程中甲状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最终会引起TH异常增多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抗体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刺激甲状腺细胞分泌TH,TH分泌增多不能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抗体的分泌。
动物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中激素含量变化的分析
1.在“下丘脑→垂体→相应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中,若顺序靠前的腺体被切除,则其后的腺体分泌的激素含量降低,其前的腺体所分泌的激素含量升高。
2.在“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激素”中,若顺序靠前的激素分泌量增加(减少),则其后的激素分泌量增加(减少),其前的激素分泌量减少(增加)。
核心素养达成
考向1 围绕激素的分级调节考查生命观念、社会,责任及科学探究))B
1.(2024·江西卷)从炎热的室外进入冷库后,机体可通过分泌糖皮质激素调节代谢(如下图)以适应冷环境。
B
综合激素调节的机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垂体的主要功能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糖皮质激素在引发体内细胞代谢效应后失活
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也可直接作用于肾上腺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都存在分级调节
解析:垂体接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的调节,从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分别调节相应的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还能调节生长发育等,A错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由此可知糖皮质激素在引发体内细胞代谢效应后失活,B正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垂体,不能直接作用于肾上腺,C错误。由题图可知,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促使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因此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D错误。
2.(2024·广东卷)某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经诊断,医生建议采用激素治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该患者血液TSH水平低于正常,可能是垂体功能异常
B.若该患者血液TSH水平高于正常,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异常
C.甲状腺激素治疗可恢复患者甲状腺的分泌功能
D.检测血液中相关激素水平可评估治疗效果
C
解析:某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负反馈作用减弱,则TRH和TSH水平高于正常,而若该患者血液TSH水平低于正常,可能是垂体功能异常,A正确。某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TSH水平应该高于正常;若该患者血液TSH水平高于正常,则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异常,也可能是缺碘,B正确。甲状腺激素治疗只能够提高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不可恢复患者甲状腺的分泌功能,C错误。采用激素治疗某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检测血液中TRH、TSH等相关激素水平是否恢复到正常水平,从而评估治疗效果,D正确。
考向2 围绕激素调节的特点考查生命观念
3.(2023·湖南卷)关于激素、神经递质等信号分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种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激素
B.一种信号分子可由多种细胞合成和分泌
C.多种信号分子可协同调控同一生理功能
D.激素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识别细胞膜上的受体
D
解析:一种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激素,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等,A正确;一种信号分子可由多种细胞合成和分泌,如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甘氨酸等),B正确;多种信号分子可协同调控同一生理功能,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参与血糖平衡调节,C正确;激素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具有识别该激素的受体,但该受体不一定位于细胞膜上,某些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部,D错误。
动物激素、酶、神经递质的比较
比较项目 动物激素 酶 神经递质
来源 由内分泌腺或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分泌产生 所有的活细胞中都能产生(除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和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外) 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
化学 本质 蛋白质、多肽、类固醇等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是RNA 多种多样
比较项目 动物激素 酶 神经递质
作用 部位 特定的靶细胞、靶器官 在细胞内或分泌到细胞外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突触后膜
发挥作 用后去路   迅速失活 可保持活性 被降解或回收进突触前神经元
相同点 ①都具有生物活性;②均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③都不供能;④都不组成细胞结构 4.(2025·广西百色模拟)人在幼年时期若生长激素(GH)分泌不足,会导致生长停滞而患侏儒症,可通过及时补充GH进行治疗,使患者恢复生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临床上可用适量GH治疗成年侏儒症患者
B.血液中GH减少,会导致下丘脑分泌的GH增多
C.GH发挥生理功能后就被灭活,治疗期间需持续补充GH
D.GH通过发挥催化作用,使靶细胞发生一系列的代谢变化
C
解析:注射GH无法治疗成年的侏儒症患者,A错误;GH是由垂体前叶分泌的,不是由下丘脑分泌的,B错误;激素同受体结合后,其原本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不再具有原来的生物学效应,即灭活了,因此治疗期间需持续补充GH,C正确;激素通过与靶细胞结合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并没有催化作用,D错误。
真题演练 感悟高考




1.(2023·广东卷)空腹血糖是糖尿病筛查常用检测指标之一,但易受运动和心理状态等因素干扰,影响筛查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空腹时健康人血糖水平保持恒定
B.空腹时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不分泌激素
C.运动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只消耗没有补充
D.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糖水平升高
D
解析: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是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非糖物质也可以转化为血糖,使血糖水平保持动态平衡,但不是绝对的恒定,A错误;空腹时糖尿病患者的细胞供能不足,糖尿病患者的胰岛A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供能,B错误;运动时血液中的葡萄糖消耗的同时,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对血糖进行补充,C错误;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血糖水平升高,D正确。
2.(2022·北京卷)某患者,54岁,因病切除右侧肾上腺。术后检查发现,患者血浆中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仍处于正常范围。对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错误的解释是(  )
A.切除手术后,对侧肾上腺提高了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量
B.下丘脑可感受到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的变化,发挥调节作用
C.下丘脑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
D.垂体可接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信号,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分泌功能
C
解析:据“术后检查发现,患者血浆中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仍处于正常范围”可推测,切除手术后,对侧肾上腺提高了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量,A正确;下丘脑可感受到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的变化,如当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上升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会被抑制,从而维持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的稳定,B正确;下丘脑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C错误;垂体可接受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信号,合成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分泌,D正确。
3.(2023·湖南卷)甲状旁腺激素(PTH)和降钙素(CT)可通过调节骨细胞活动以维持血钙稳态,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T可促进成骨细胞活动,降低血钙
B.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可引起骨质疏松
C.破骨细胞活动异常增强,将引起CT分泌增加
D.长时间的高血钙可导致甲状旁腺增生
D
解析:由题图可知,CT增加,使成骨细胞活动增强,导致骨量增加,使血钙下降,A正确;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则PTH增加,破骨细胞活动增强,使骨量减少,引起骨质疏松,B正确;破骨细胞活动异常增强,会导致血钙异常升高,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甲状腺C细胞分泌CT增加,C正确;长时间的高血钙会引起负反馈调节,促进甲状腺C细胞分泌CT增加,而非甲状旁腺增生,D错误。
4.(2023·山东卷)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由于大脑海马神经元中蛋白Tau过度磷酸化,导致记忆力减退。细胞自噬能促进过度磷酸化的蛋白Tau降解,该过程受蛋白激酶cPKCγ的调控。
为探究相关机理,以小鼠等为材料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Ⅰ:探究高糖环境和蛋白激酶cPKCγ对离体小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的影响。配制含有5 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模拟正常小鼠的体液环境。将各组细胞分别置于等量培养液中,A组培养液不处理,B组培养液中加入75 mmol/L的X试剂1 mL,C组培养液中加入75 mmol/L葡萄糖溶液1 mL。实验结果见图甲。
实验Ⅰ:探究高糖环境和蛋白激酶cPKCγ对离体小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的影响。配制含有5 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模拟正常小鼠的体液环境。将各组细胞分别置于等量培养液中,A组培养液不处理,B组培养液中加入75 mmol/L的X试剂1 mL,C组培养液中加入75 mmol/L葡萄糖溶液1 mL。实验结果见图甲。
实验Ⅱ:通过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记忆能力,连续5天测量4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结果见图乙。逃避潜伏期与记忆能力呈负相关,实验中的糖尿病记忆力减退模型小鼠(TD小鼠)通过注射药物STZ制备。
人体中血糖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答出两个方面的来源即可)。已知STZ是通过破坏某种细胞引起了小鼠血糖升高,据此推测,这种细胞是__________。
解析:人体中血糖的重要来源包括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及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已知STZ是通过破坏某种细胞引起了小鼠血糖升高,据此推测,这种细胞是胰岛B细胞。
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及脂肪等
非糖物质转化
胰岛B细胞
(2)实验Ⅰ的C组中,在含5 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中加入75 mmol/L葡萄糖溶液后,细胞吸水、体积变大,说明加入该浓度葡萄糖溶液后培养液的渗透压____(填“升高”或“降低”),B组实验结果可说明渗透压的变化对C组结果____(填“有”或“没有”)干扰。图甲中,A组和C组的实验结果说明蛋白激酶cPKCγ对海马神经元自噬水平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降低
没有
正常葡萄糖浓度下,蛋白激酶cPKCγ对海马神经元自噬没有影响;高糖环
境下,蛋白激酶cPKCγ促进海马神经元自噬
解析:实验Ⅰ的C组中,在含5 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中加入75 mmol/L葡萄糖溶液后,细胞吸水、体积变大,说明加入该浓度葡萄糖溶液后培养液的渗透压降低,与A组相比,B组自噬水平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渗透压的变化对C组结果没有干扰。图甲中,A组和C组的实验结果说明蛋白激酶cPKCγ对海马神经元自噬水平的影响为正常葡萄糖浓度下,蛋白激酶cPKCγ对海马神经元自噬没有影响;高糖环境下,蛋白激酶cPKCγ促进海马神经元自噬。
(3)图乙中a、b两条曲线所对应的实验动物分别是____(填标号)。
①正常小鼠 ②敲除cPKCγ基因的小鼠
③TD小鼠 ④敲除cPKCγ基因的TD小鼠
解析:由图乙可知,a的记忆能力最弱,b的记忆能力次之,由题干“糖尿病患者由于大脑海马神经元中蛋白Tau过度磷酸化,导致记忆力减退。细胞自噬能促进过度磷酸化的蛋白Tau降解,该过程受蛋白激酶cPKCγ的调控”可知,a、b应为糖尿病小鼠(TD小鼠),又因为a的记忆能力最弱,则a为敲除蛋白激酶cPKCγ基因的TD小鼠(蛋白激酶cPKCγ促进海马神经元自噬),故选④③。
④③
(4)对TD小鼠进行干预后,小鼠的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基于本研究,写出2种可能的干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TD小鼠进行干预后,小鼠的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可能的干预思路有降低血糖,提高自噬水平(细胞自噬能促进过度磷酸化的蛋白Tau降解);促进蛋白激酶cPKCγ基因表达,提高蛋白激酶cPKCγ活性(蛋白激酶cPKCγ促进海马神经元自噬);抑制蛋白Tau磷酸化等。
降低血糖;提高自噬水平;促进蛋白激酶cPKCγ
基因表达,提高蛋白激酶cPKCγ活性;抑制蛋白Tau磷酸化
课时作业37




C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2025·安徽安庆联考)鱼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产卵率较低,将鱼的某部位研碎后注入同种鱼体内,能提高产卵率,该过程利用的部位和激素种类分别是(  )
A.垂体和生长激素
B.肾上腺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C.垂体和促性腺激素
D.肾上腺和肾上腺素
解析:将鱼的某部位研碎后注入同种鱼体内,能提高产卵率,已知促性腺激素由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具有促进性腺生长发育和分泌性激素的功能,同时能促进生殖细胞的生成,所以推测该过程利用的部位和激素种类分别是垂体和促性腺激素,C正确。
2.(2025·八省联考河南卷)应激刺激时,杏仁核与海马(脑内两个重要的结构)可直接作用于下丘脑,进而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的活动,过程如图所示。长期应激刺激促使皮质醇过度释放,可导致海马损伤。
“+”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D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无应激刺激时,杏仁核和海马不兴奋,肾上腺皮质不释放皮质醇
B.长期应激刺激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减少使肾上腺皮质萎缩
C.应激刺激时,杏仁核可通过海马使下丘脑减弱对垂体的抑制作用
D.应激刺激时,皮质醇释放增多,可直接或间接抑制下丘脑的活动
解析:皮质醇在体内有调节水盐代谢和有机物代谢的作用,没有应激刺激时,肾上腺皮质也可以释放皮质醇,A错误;长期应激刺激促使皮质醇过度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增多,肾上腺皮质不会萎缩,B错误;下丘脑对垂体没有抑制作用,C错误;应激刺激时,皮质醇释放增多,既可以通过负反馈调节直接抑制下丘脑的活动,也可通过海马间接抑制下丘脑的活动,D正确。
3.(2025·河南许昌检测)碘元素通过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膜上的钠/碘同向转运体进入甲状腺细胞,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研究发现,高碘喂养可导致小鼠甲状腺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减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存在分级调节,寒冷条件下其分泌量会增加
B.高碘喂养的小鼠甲状腺细胞内甲状腺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的翻译过程严重受阻
C.若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则个体的发育减慢,神经的兴奋性会下降
D.缺碘会因原料不足而间接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甲状腺体积增大
B
解析: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存在分级调节,甲状腺的功能之一是调节机体的细胞代谢,增加产热,所以寒冷条件下其分泌量增加,A正确;高碘喂养的小鼠甲状腺细胞内与甲状腺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能力下降,导致mRNA水平显著降低,而不是翻译过程严重受阻,B错误;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有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等,因此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则个体的发育减慢,神经的兴奋性会下降,C正确;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甲状腺体积增大,D正确。
4.(2025·江苏盐城调研)科学研究表明,含氮激素和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是不同的,含氮激素主要与膜受体结合,类固醇激素主要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来发挥调节作用。图示为含氮激素(第一信使)的作用机理,
C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AMP可能会对第一信使传递的信号产生放大作用
B.图中“其他”可能包括基因的表达
C.微量元素Mg摄入不足,会影响信息传递过程
D.性激素的作用机制与图示过程不同
解析:由题图可得,cAMP作为第二信使,可能会对第一信使传递的信号产生放大作用,A正确;题图中“其他”可能是调控基因的表达,B正确;Mg属于大量元素,C错误;性激素主要是类固醇,根据题意可知,其作用机制与图示过程不同,因为性激素能自由扩散进入细胞,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来发挥调节作用,D正确。
5.(2025·湖南衡阳模拟)褪黑素是由大脑分泌的一种激素,正常人体内该激素的分泌受光信号的刺激而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白天分泌受抑制,晚上分泌活跃,参与人体睡眠的调节。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暗信号刺激机体产生褪黑素的调节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B.白天褪黑素分泌量下降,晚上褪黑素分泌量增加
C.褪黑素分泌减少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D.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
C
解析:由题图可知,暗信号刺激机体产生褪黑素的调节过程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属于神经调节,A正确;由题图可知,白天褪黑素分泌量下降,夜间褪黑素分泌增加,B正确,褪黑素晚上分泌活跃,因此分泌减少不利于提高睡眠质量,C错误;下丘脑可以通过传出神经促进松果体分泌褪黑素,而褪黑素分泌过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的相关活动,这说明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D正确。
6.(2025·福建福州联考)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因素,利用具有相同生理状态的器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1 2 3 4 5
实验 条件 培养液 培养液+ 下丘脑 培养液+ 垂体 培养液+ 垂体+甲 状腺激素 培养液+
下丘脑+
垂体
实验 结果 - - +++ + +++
++
实验结果中的“-”表示未检测到TSH,“+”表示检测到TSH,且“+”越多,TSH含量越多。

D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第1、3、4组实验结果说明甲状腺激素会抑制垂体分泌TSH
B.第1、2、3组实验结果说明TSH是由垂体分泌的,不是由下丘脑分泌的
C.第1、2、3、5组实验结果说明下丘脑可以促进垂体分泌TSH
D.第1~5组实验结果说明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解析:第1、3、4组实验结果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会抑制垂体分泌TSH,且第1组实验说明培养液中没有促甲状腺激素,A正确;第1、2、3组实验结果说明TSH是由垂体分泌的,不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为4、5组的实验结果对比提供相关数据,B正确;第1、2、3组实验结果说明垂体是分泌TSH的部位,第5组实验结果说明下丘脑可以促进垂体分泌TSH,进而表现为第5组实验中TSH含量更多,C正确;第1、3、4组实验结果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会抑制垂体分泌TSH,第1、2、3、5组实验结果说明下丘脑可以促进垂体分泌TSH,第1~5组实验结果不仅说明下丘脑能促进垂体分泌TSH,而且还能说明甲状腺激素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D错误。
7.(2025·辽宁丹东质检)垂体可分成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大部分。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是控制激素分泌稳态的调节系统,在此系统中,激素的作用具有“等级性”,“上位”激素对“下位”内分泌细胞的活动具有促进性调节作用,“下位”激素对“上位”内分泌细胞活动多为负反馈调节作用。
C
根据以上信息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素的分泌不依赖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调节系统
B.缺碘导致“下位”甲状腺激素合成量减少时,“上位”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会增强
C.腺垂体能分泌多种激素,例如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
D.“下位”激素对“上位”内分泌细胞的负反馈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解析:胰岛素的分泌受血糖浓度的影响和下丘脑的调节,不依赖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调节系统,A正确;缺碘导致“下位”甲状腺激素合成量减少时,“上位”内分泌腺(垂体)的分泌活动会增强,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B正确;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C错误;“下位”激素对“上位”内分泌细胞的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内环境稳态,D正确。
8.(2025·福建龙岩模拟)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症状对降低糖尿病并发症至关重要,二甲双胍是临床上使用最多的降糖药,但二甲双胍的长期使用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现代医学证明苦瓜提取物的主要成分——苦瓜总皂苷(BME),具有抗2型糖尿病的作用。科研人员以大鼠为材料探究苦瓜提取物BME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部分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空腹血糖/(mmol/L) 空腹胰岛素/ (μIU/mL) 葡萄糖转运载体表达相对值 肝糖原相对值
正常 大鼠组 4.9 10.6 1.1 0.7
2型糖尿 病大鼠组 16.6 15.9 0.4 0.4
二甲 双胍组 7.2 11.9 1.2 0.4
组别 空腹血糖/(mmol/L) 空腹胰岛素/ (μIU/mL) 葡萄糖转运载体表达相对值 肝糖原相对值
低剂量 BME组 10.2 14.4 1.0 0.4
中剂量 BME组 8.1 13 1.4 0.5
高剂量 BME组 7.3 12 1.8 0.7
D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的对照组是正常大鼠组、2型糖尿病大鼠组、二甲双胍组
B.正常大鼠体内的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
C.2型糖尿病大鼠组的胰岛素分泌量比正常对照组偏高的原因可能是胰岛素受体活性下降
D.高剂量BME组与二甲双胍组治疗效果相当,二者的作用机制相同
解析:由题意可知,本实验目的是以大鼠为材料探究苦瓜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实验的自变量是小鼠类型及不同处理方式,因变量是治疗效果,表中的对照组是正常大鼠组(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大鼠组(糖尿病对照组)、二甲双胍组(糖尿病药物治疗组),A正确。胰岛素是机体中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正常大鼠体内胰岛素的作用是可以促进组织细胞中的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物质,B正确。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的分泌量比正常对照组高,说明胰岛B细胞未受损,而胰岛素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2型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和血糖含量都较高,可能是胰岛素受体活性下降导致的,C正确。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与糖尿病组别相比,二甲双胍组的肝糖原含量不变,而葡萄糖转运载体表达相对值上升,说明其可能通过提高葡萄糖转运载体表达,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导致血糖下降,进而也导致胰岛素分泌水平下降;但苦瓜提取物BME组别的肝糖原相对值随着剂量升高而变大,说明其可能通过提高葡萄糖转运载体表达,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进而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导致血糖下降,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水平下降,故高剂量BME组与二甲双胍组的作用机理不同,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9.(10分)(2024·河南三门峡模拟)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TH)可调节人体多种生命活动。双酚A(BPA)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若进入人体可导致甲状腺等内分泌腺功能紊乱。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及BPA作用位点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在TH分泌的过程中,过程①②③属于____调节。这种调节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中能调节TSH分泌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据题图可知,在TH分泌的过程中,过程①②③经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属于分级调节,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人体中能调节TSH分泌的激素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或TRH)和甲状腺激素(或TH)。
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
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或TRH)和甲状腺激素(或TH)
分级
(2)TH是亲脂性激素,可穿过特定细胞的细胞膜并进入细胞核内,与核内的TH受体特异性结合。这一过程体现激素调节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___。
解析:TH是亲脂性激素,可穿过特定细胞的细胞膜并进入细胞核内,与核内的TH受体特异性结合。这一过程体现激素调节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的特点。
用于靶细胞、靶器

(3)TRH只能作用于垂体而不能作用于甲状腺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TRH只能作用于垂体而不能作用于甲状腺的根本原因是与TRH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的基因只在靶细胞中选择性表达。
结合的受体的基因只在靶细胞中选择性表达
与TRH特异性
(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是合成TH所必需的酶,且能促进甲状腺上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进入人体的BPA能抑制TPO活性,可导致血液中TH含量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减少
BPA能抑制TPO活性,导致甲
状腺上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基因的表达减少,进而表现为促甲状腺激素
作用效果下降,TH分泌减少
解析: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是合成TH所必需的酶,且能促进甲状腺上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进入人体的BPA能抑制TPO活性,可导致血液中TH含量减少,因为BPA能抑制TPO活性,导致甲状腺上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基因的表达减少,进而表现为促甲状腺激素作用效果下降,TH分泌减少。
(5)淋巴性甲状腺肿(桥本氏病)是由机体产生抗体破坏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导致的,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Grave病患者体内产生的某种抗体可与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结合,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病和桥本氏病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TH)浓度存在差异。如果患者血清TH浓度持续偏__,可以排除患Grave病的可能。但需进一步检测血清TSH浓度,以探查患病位置是在甲状腺、下丘脑还是垂体,从而判断患桥本氏病的可能性。

①若血清TSH浓度高,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后,TSH浓度显著升高,则病变部位可能在甲状腺。
②若血清TSH浓度低,注射TRH后,TSH浓度__________,则病变部位可能在垂体。
③若血清TSH浓度低,注射TRH后,TSH浓度________,则病变部位可能在下丘脑。
基本无变化
有所升高
解析:由题可知,Grave病患者体内产生某种抗体,可与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结合,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说明该患者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偏高,而桥本氏病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偏低,所以如果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持续偏低,则可以排除患Grave病的可能性,但需进一步检测血清TSH浓度,以探查患病位置在甲状腺、下丘脑还是垂体,从而判断患桥本氏病的可能性。①若血清TSH浓度高,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后,TSH浓度显著增高,则病变部位可能在甲状腺;②若血清TSH浓度低,注射TRH后,TSH浓度基本无变化,则病变部位可能在垂体;③若血清TSH浓度低,注射TRH后,TSH浓度有所升高,则病变部位可能在下丘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