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四 第九单元 长句表达(四) 群体稳态与调节的措施及意义分析 课时作业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模块四 第九单元 长句表达(四) 群体稳态与调节的措施及意义分析 课时作业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简洁
实用
高效
生物
长句表达(四) 群体稳态与调节的措
施及意义分析
模块四 生物与环境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内容索引
典题引领
第一部分
强化训练
第三部分
高效解题
第二部分
典题引领




(2024·江西卷)福寿螺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因其食性广泛、繁殖力强,给输入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某稻田生态系统中,福寿螺以水稻为食,鸭以福寿螺为食。上述生物组成的食物链中,消费者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题干可知,在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为水稻→福寿螺→鸭,其中生产者为水稻,福寿螺为初级消费者,鸭为次级消费者。
①福寿螺、鸭
(2)研究人员统计发现,福寿螺入侵某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从食物和天敌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解析:福寿螺入侵某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从食物和天敌的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食物充足、天敌数量少甚至是没有天敌,导致福寿螺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②食物充足、天敌数量少甚至是没有
天敌
(3)物种多样性与群落内物种的丰富度和均匀度相关(均匀度指群落内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一定条件下,物种均匀度提高,多样性也会提高)。研究人员统计了福寿螺入侵某湿地生态系统前后,群落中各科植物的种类及占比(见表)。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发现,福寿螺的入侵使得该群落中植物的物种多样性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降
④甲、乙、丙的物种数目减少,
个体数量占比范围减小,物种均匀度下降
入侵前 入侵后 科 物种数 目(种) 各物种的个体数 量占比范围(%) 物种数 目(种) 各物种的个体数
量占比范围(%)
甲 10 4.6~4.8 8 1.1~1.8
乙 9 3.1~3.3 7 1.8~2.5
丙 5 3.1~3.3 4 3.0~3.2
丁 3 2.7~2.8 3 19.2~22.8
总个体数(个):2 530 总个体数(个):2 550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甲、乙、丙的物种数目减少,个体数量占比范围减小,物种均匀度下降,所以福寿螺的入侵使得该群落中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下降。
(4)通过“稻鸭共育”技术在稻田中引入鸭防治福寿螺的危害,属于______防治。为了验证“稻鸭共育”技术防治福寿螺的效果,研究人员在引入鸭之前,投放了一定数量的幼龄、中龄和老龄福寿螺(占比分别为70%、20%和10%);引入鸭一段时间后,发现鸭对幼龄、中龄和老龄福寿螺的捕食率分别为95.2%、60.3%和1.2%,结果表明该技术能防治福寿螺危害。从种群年龄结构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生物
⑥由于鸭主要捕食幼龄福寿螺,导致其种群中幼龄个体的比例大幅度减少,老龄个体的比例增加,幼龄个体的数量少于中、老龄个体的数量,年龄结构变为衰退型
解析:通过“稻鸭共育”技术在稻田中引入鸭防治福寿螺的危害,属于生物防治。投放一定数量的幼龄、中龄和老龄福寿螺(占比分别为70%、20%和10%);引入鸭一段时间后,发现鸭对幼龄、中龄和老龄福寿螺的捕食率分别为95.2%、60.3%和1.2%,则幼龄个体剩余率为70%×(1-95.2%)=3.36%,中龄个体剩余率为20%×(1-60.3%)=7.94%,老龄个体的剩余率为10%×(1-1.2%)=9.88%,从种群年龄结构变化的角度分析,由于鸭主要捕食幼龄福寿螺,导致其种群中幼龄个体的比例大幅度减少,老龄个体的比例增加,幼龄个体的数量少于中、老龄个体的数量,年龄结构变为衰退型。
高效解题




①链接试题信息“福寿螺以水稻为食,鸭以福寿螺为食”,可推知该食物链为“水稻→福寿螺→鸭”,水稻是生产者,福寿螺和鸭是消费者。
②链接试题信息“福寿螺入侵某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从食物和天敌角度分析,指数增长的条件为食物充足,没有天敌。
③④链接表中数据,可知与入侵前相比,入侵后甲、乙、丙的物种数目减少,个体数量占比范围减小,物种均匀度下降。
⑤链接试题信息“引入鸭防治福寿螺”,利用了二者之间的捕食关系,因此该防治方式为生物防治。
⑥链接试题信息“鸭对幼龄、中龄和老龄福寿螺的捕食率分别为95.2%、60.3%和1.2%”,可计算获得不同年龄福寿螺的剩余量,进而得知福寿螺的年龄结构,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解答此类试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相关生态调节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审题时要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有的答案可直接从信息中提取,要注重教材结论性语句的记忆和生态学原理的分析,要注意答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完整性。一般的模式是知识点+信息→合理的过程推断→结论。
强化训练




1.(2023·辽宁卷节选)迁徙鸟类与地球上不同生态系统、当地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文化的时空关联,诠释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辽东半岛滨海湿地资源丰富,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通道中鸟类的重要停歇、觅食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5)为稳定发挥辽宁滨海湿地在鸟类迁徙过程中重要节点的作用,应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等措施,对该区域湿地进行全面的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对改造的自然滩涂给予相应物质和能量的投入
2.(2023·海南卷节选)海洋牧场是一种海洋人工生态系统,通过在特定海域投放人工鱼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生长、繁殖、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以实现海洋生态保护和渔业资源持续高效产出,是海洋低碳经济的典型代表。回答下列问题:
(2)人工鱼礁投放海底一段时间后,礁体表面会附着大量的藻类等生物。藻类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______,能有效降低大气中CO2含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者
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将CO2转变为有机物
3.(2023·湖南卷节选)濒危植物云南红豆杉(以下称红豆杉)是喜阳喜湿高大乔木,郁闭度对其生长有重要影响。研究人员对某区域无人为干扰生境和人为干扰生境的红豆杉野生种群开展了调查研究。选择性采伐和放牧等人为干扰使部分上层乔木遭破坏,但尚余主要上层乔木,保持原有生境特点。无人为干扰生境下红豆杉野生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2)调查发现人为干扰生境中,树龄≤5年幼苗的比例低于无人为干扰生境,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表明,人为干扰生境中6~25年树龄红豆杉的比例比无人为干扰生境高11%,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选择性采伐和放牧等人为干扰使部分上层乔木遭破坏,导致郁闭度下降,土壤湿度下降,不利于幼苗的生长
人为干扰生境下6~25年树龄的个体获得更多的阳光,有利于其生长
4.(2023·湖北卷节选)我国是世界上雪豹数量最多的国家,并且拥有全球面积最大的雪豹栖息地,岩羊和牦牛是雪豹的主要捕食对象。雪豹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是山地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随着社会发展,雪豹生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因素,如栖息地丧失、食物减少、气候变化以及人为捕猎等。1972年雪豹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动物。气候变化可使山地物种栖息地丧失和生境破碎化程度加剧。模型模拟预测结果显示,影响雪豹潜在适宜生境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两种气候变量(年平均气温和最冷月最低温度),两种地形变量(海拔和坡度)和一种水文变量(距离最近河流的距离)。回答下列问题:
(2)如果气候变化持续加剧,雪豹种群可能会面临____的风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一点即可)。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对雪豹物种进行保护的有效措施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
灭绝
气候变化持续加剧,导致雪豹栖息地丧失和生境破碎化程度加剧,雪豹种群数量减少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建立自然保护区
建立雪豹繁育中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