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四平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吉林省四平市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期中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是( )
A.日本 B.中国 C.英国 D.法国
2.仰韶文化发现多处墓地,且墓葬规模和随葬品看不出显著差别。这反映了( )
A.氏族成员之间地位相对平等 B.氏族成员之间有阶级分化
C.氏族成员之间出现了贫富分化 D.氏族成员过群体生活
3.“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黄帝的评价。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涿鹿之战 C.阪泉之战 D.巨鹿之战
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
A.秦朝 B.宋朝 C.夏朝 D.唐朝
5.春秋后期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的是( )
A.磨制石器的出现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C.灵渠的开凿 D.圆形方孔半两钱的使用
6.这一时期表现为大分裂、大动荡、大演变、大发展,时代特征可以概括为“乱”和“变”。这一时期指的是( )
A.远古时期 B.夏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7.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的是
A.晋国 B.齐国 C.秦国 D.燕国
8.下列战役中发生于战国时期的有( )
①长平之战 ②牧野之战 ③阪泉之战 ④桂陵之战 ⑤马陵之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④⑤
9.被誉为“兵家鼻祖”著有《孙子兵法》的军事家是( )
A.孙膑 B.孙武 C.孟子 D.韩非子
10.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的是( )
A.《诗经》 B.《春秋》 C.《论语》 D.《道德经》
11.商朝中晚期,钟、鼎等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被称为( )
A.甲骨文 B.金文 C.铭文 D.小篆
12.战国时期,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了笔画规整的( )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13.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说明秦朝( )
A.社会治安混乱 B.人民素质不高
C.赋税非常沉重 D.刑法极为严酷
14.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实行的是( )
A.焚书坑儒 B.统一文字 C.商鞅变法 D.百家争鸣
15.成语“揭竿而起、斩木为兵”源自哪个历史事件( )
A.长平之战 B.楚汉之争
C.陈胜、吴广起义 D.阪泉之战
二、材料题
16.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生产工具划分历史时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式。
材料二:距今的六七千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材料三: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农业的发生和初步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较为稳定的食物资源,从而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文化的进步……此时的社会,氏族公社制度已经走向繁荣。
(1)根据材料一时间轴上的时间,分别写出生活在①~④时期的我国古人类。
(2)写出材料二中“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种植的农作物各一例。
(3)根据材料三,概括原始农业发展的影响。你认为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之间有何关系?
17.历史上,中国实现真正的统一是从秦朝开始的。秦朝开创了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挥军一统】从公元前230年,秦国只用了约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一个统一的帝国就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
材料二:【定国建制】如图。
材料三:随着国家的进一步安定,原来列国间的壁垒被进一步打破。为了促进各地区间的交流,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公元前210年起,秦朝决议改革经济,下令全国,“以秦币同天下之币”“一法度衡石丈尺”“修驰道车同轨”。
(1)材料一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的是谁?帝国的统一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中的示意图是小明同学为方便掌握知识而制作的一张示意图。请你帮他把图中①②空缺的部分填写完整。秦朝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有何地位。
(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朝改革经济的原因一点。写出“以秦币同天下之币”的具体措施。
三、综合题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说历史。
材料二: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名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1)材料一中以这几个人物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中国古代思想界掀起了一次解放风潮,这一风潮的名称是什么?这一风潮的出现有什么影响?(写出一点)
(2)历史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在表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在横线上写出这四句台词的代表人物。
A“民贵君轻,仁政于民”:
B“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C“兼爱非攻,崇尚和平”: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3)材料二中的“他”是谁?写出他在教学中提出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一例。
(4)在你所在的班上,有同学乱丢垃圾,造成班级卫生状况糟糕。面对这种情况,你会运用“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的思想来教育他,帮助他改掉乱扔垃圾的坏习惯?请说说你的具体做法。
19.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凭借着勤劳与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高超工艺的精品】
(1)“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很多绝世青铜精品。写出司母戊鼎的地位。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主要用于哪些方面?(写出一例)
【中华文明的载体】
(2)如下图所示商朝刻在牛骨上的文字被称为什么?这种文字有何地位?
【举世闻名的医学和诗歌】
(3)战国时期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的名医是谁?这一时期一部总结了当时的医学经验,讲述了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的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是什么?
(4)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屈原等人创作出的一种新体诗歌是什么?写出屈原的代表作。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5)通过以上探究,请谈谈当代中学生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20.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变化中的历史。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巧夺天工的工程】
材料:它是秦始皇时期为了防御匈奴而修筑的工程,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更是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灿烂文化的象征。
【里程碑式的改革】
材料:“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1)公元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什么?它建成之后使哪一平原成为沃野?
(2)材料中的“它”指的是哪一伟大工程?写出该工程的西东起止点。根据材料判断这一工程的功能是什么?
(3)以“改革促发展”为观点,从战国时期的变法改革中任写两例结合其措施或影响进行论述。
(4)通过以上探究,你有何感想?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C B C A D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D A C
16.(1)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人;④半坡人。
(2)水稻。粟或黍。
(3)为人们提供了较为稳定的食物资源;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文化的进步。农业生产促进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带动农业生产。(符合题意即可)
17.(1)嬴政(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战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①御史大夫;②郡。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为了促进各地区间的交流,增强国家的凝聚力。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
18.(1)名称:百家争鸣。
影响: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一点即可)
(2)①:孟子
②:老子
③:墨子
④:韩非
(3)“他”:孔子。
原则与方法: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
(4)学派:儒家。
做法:我主要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来讲述乱丢垃圾的危害,让他们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改掉坏习惯。(符合题意即可)
19.(1)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之一。祭祀、军事等。(一例即可)
(2)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
(3)扁鹊。《黄帝内经》。
(4)《诗经》。楚辞。《离骚》。
(5)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创新继承。(符合题意即可)
20.(1)水利工程:都江堰。平原:成都平原。
(2)伟大工程:长城或万里长城。起止点: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功能:军事防御工程或抵御匈奴。
(3)观点:改革促发展
论述:李悝在魏国推行变法,制定新法,发展生产,稳定市场,任用人才。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针对楚国积弊,剥夺旧贵族政治、经济特权,同时发展经济,增强军力。商鞅变法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可见,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能推动社会进步发展。
(4)感想: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为我国古代取得这些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等。(符合题意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