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都是生物的是(  )
A.机器人、蜻蜓、钟乳石
B.蘑菇、珊瑚虫、松鼠
C.珊瑚礁石、菊花、水草
D.枯枝、鱼、树
2.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高铁飞驰 B.狗排尿 C.秋季落叶纷飞 D.夏季蝉鸣鸟叫
3.跳舞草,属豆科木本植物,叶柄上长有三枚清秀的叶片,当气温达25℃以上并在70分贝卢音刺激下,两枚小叶绕中间大叶便“自行起舞”,故名曰“跳舞草”。此事例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
A.需要营养 B.能进行呼吸 C.能排出废物 D.应激性
4.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朵朵葵花向太阳”、“含羞草受到刺激合拢叶片”,都说明了生物具有应激性
C.“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说明生物具有遗传特性
D.“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了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5.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 )
A.袁隆平 B.屠呦呦 C.钟南山 D.南仁东
6.我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通过布设各种红外相机来拍摄动物原生态生活视频,对动物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比较法 C.文献法 D.实验法
7.下图是生物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滴瓶可以用④对其加热 B.②试管夹可用来夹试管
C.③胶头滴管的上面胶头可以盛更多液体 D.熄灭④酒精灯时可用灯帽盖灭
8.为探究光对玉米发芽的影响,肖聪同学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在甲和乙两个花盆中种了玉米,并对光、温度和水加以控制,下表中①、②两处分别是
花盆 阳光 温度 水
甲 向阳处 20℃ 充足
乙 暗室 ① ②
A.20℃、不充足 B.20℃、充足
C.30℃、不充足 D.30℃、充足
9.(甲)有一天,小明发现一只蚂蚁匆匆忙忙地往洞里爬,一会又从洞里爬出来几只蚂蚁,小明好奇地看着它们,想知道它们到底要干什么。不一会儿,它们爬到了一只死虫子身边。哦!原来它们是来搬食物的。
(乙)第一只蚂蚁是怎样通知其它蚂蚁的呢
(丙)他猜测蚂蚁可能是通过气味进行交流的。
(丁)他把蚂蚁爬过的地方用石块刮掉表面的一层土,然后观察后面蚂蚁的行为。
(戊)最后小明断定蚂蚁通过气味传递信息。
以上叙述属于作出假设的是( )
A.甲 B.丙 C.丁 D.戊
10.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蚕豆叶片下表皮的物像,甲→乙进行的规范操作是( )
①玻片向上移动 ②玻片向下移动 ③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④高倍镜换成低倍镜 ⑤换成大光圈、凹面镜 ⑥换成小光圈、平面镜 ⑦调节粗准焦螺旋 ⑧调节细准焦螺旋
A.②④⑤⑦ B.②③⑤⑧
C.①④⑥⑦ D.①④⑤⑧
11.淡水鱼类最适在20℃~28℃的温度范围内生活,在“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实验中,比较适合的水温变化范围是
A.5℃~10℃ B.10℃~15℃
C.15℃ ~20℃ D.20℃ ~25℃
12.黑藻是一种绿色开花植物,叶肉细胞单层,叶绿体大而清晰,会贴着细胞边缘按一定方向流动,因此黑藻常常被选作实验材料。同学们制作了黑藻临时玻片,用显微镜观察后绘制了细胞结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逆时针转动显微镜的结构⑥使镜筒缓缓上升,此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物镜
B.视野B中出现很多黑色圆圈,是因为取材太厚细胞重叠了
C.转动②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可以转动结构⑤
D.图C是视野中看到的叶绿体流动方向,实际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
13.夜来香的花朵在傍晚开放,清晨关闭;合欢树的叶子在白天张开,夜晚闭合;这些生命现象主要受哪一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
A.光照 B.空气 C.水分 D.土壤
14.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A.水是鱼的生活环境 B.大雁南飞
C.错过季节播种,水稻减产 D.田间杂草多,作物产量低
15.雷州半岛海岸线分布着超九千公顷的红树林,它们的根有“拒盐”功能,叶片有“泌盐”功能,可以生活在滩涂上,这体现了(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16.某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植被对环境湿度的影响,得到如下实验数据,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组别 裸地组 草坪组 灌木丛组
环境湿度的平均值 55.9% 63.7% 69.7%
A.该探究实验中裸地组是对照组
B.仅做一组探究实验便可得到结论
C.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环境湿度
D.草坪对环境湿度的影响大于灌木丛
17.研究发现,某种蔬菜被蚜虫啃食时,会释放一种信号。周围同种蔬菜收到信号后,可快速产生抵抗蚜虫的物质,以避免被大面积啃食。上述描述中生物间的关系有(  )
A.种内互助、寄生 B.捕食、种内互助
C.捕食、共生 D.竞争、寄生
18.下列不可以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块农田 B.一片森林
C.一条河流 D.一个湖泊中所有的鱼
19.神舟十八号将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金鱼藻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20.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地球环境,下列活动中,不能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节能减排 B.退耕还林 C.围湖造田 D.封山育林
21.我国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一般能够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B.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产氧量的70%,被称为“地球之肺”
C.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由于人口密集,容易造成环境问题
D.湿地生态系统能蓄洪抗旱、净化水质,被称为“地球之肾”
22.为了验证生态系统成分的重要性,某生物课外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设计最科学合理的是③
B.正常情况下,生态瓶中小鱼死亡最快的是④
C.②和③形成对照,可探究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D.若要探究光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应选择②④两组作对照
23.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B.生物圈是地球上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的总和,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下层、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上层
D.我们无法再建立一个生物圈,所以保护生物圈,我们责无旁贷
24.以下谚语所蕴含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蚌→鹬→人
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植物←虾←小鱼←大鱼
C.草尽狐兔愁:草→兔→狐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太阳→树→蝉→螳螂→黄雀
2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内的有机物相对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 乙←丁
B.该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
C.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消费者
D.若乙的数量突然减少,甲和丙会增加,丁会减少
26.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指向取食者。下列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是植物,b、c、d是杂食动物
B.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
C.若c的数量减少,不会影响b、d的数量
D.食物链和食物网只反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27.在一个由水稻、蝗虫和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若青蛙被人大量捕杀,则一段时间内蝗虫的数量变化将如下图中的哪条曲线所示(  )
A. B.
C. D.
28.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有3条食物链,其中标号A为生产者
B.图中B所示的生物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
C.图中标号C群体所含的能量一定比标号B群体所含能量多
D.图中标号D是由细菌和真菌组成,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29.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那么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
生物种类 A B C D E
单位体积农药含量(毫克) 0.084 0.033 0.002 0.161 0.015
A.A→B→C→D→E B.E→D→C→B→A
C.D→A→B→E→C D.C→E→B→A→D
30.如果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三次,每次仅调整物镜和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以下各图。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视野最暗的是② B.正常观察顺序是③→①→②
C.观察③图时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 D.要使视野亮度增加,可将显微镜移至明亮处
二、实验探究题
31.据下列结构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1是显微镜,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下述四个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①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2)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如在视野中已经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可以调节图1中[ ] ,使物像更加清晰。
(3)某同学在用低倍镜观察切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黑点,移动装片黑点不动,转换物镜黑点仍在。由此可判断黑点应在 上。
(4)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看到的物像如图2中①所示,若要观察白像达到图2中②所示效果,他应将装片向 移动。
(5)用显微镜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时,目镜不变,物镜由10×转换成40×的变化是(  )
A.变亮 B.细胞数目增多 C.标本图像变小 D.标本图像范围变小
32.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在饲养金鱼时,发现金鱼不时浮上水面直接呼吸,即发生浮头现象。为探究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可能原因,该小组将18条大小相当的金鱼,按下表给定的条件进行了实验,其中溶氧量是指水中的氧气含量。
实验组号 溶氧量 培养环境 呼吸频率/[次/(分钟·条)]
第一次统计 第二次统计 第三次统计
甲 4毫克/升 隔夜自来水 113 111 112
乙 6毫克/升 隔夜自来水 76 78 74
丙 8毫克/升 隔夜自来水 57 59 61
(1)按照对照实验的原则,丙组的金鱼数量应该是 。
(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
(3)处理数据并绘得下图,图中X的数值为 。
(4)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在一定的溶氧量范围内,水中的溶氧量与金鱼的浮头次数的关系是 。(填:正比或反比)
(5)若将隔夜自来水煮沸后冷却,重复上述实验,实验中金鱼的呼吸频率将会 。
33.建立月球基地、开发月球资源是人类深空探测的重要内容。为实现在月球基地“种菜”,科学家做了大量探索和实验。
实验一:科研团队利用月壤进行植物栽培实验
Ⅰ.材料、装置:不同批次的真实月壤A、B、C和人工模拟月壤;底面积仅为1cm2的圆柱容器(如图)。

Ⅱ.过程、结果:将等量的拟南芥种子分别播种在真实月壤A、B、C和模拟月壤中。通过测量叶尖最宽展距,了解拟南芥生长状况。每组实验重复4次。
(1)由于真实月壤样本数量少,实验中节约用量的做法是 。
(2)绘制曲线应采用每组数据的 ,目的是减小误差。
(3)研究发现,各组拟南芥种子萌发率都是100%,且幼苗初始阶段生长状况相近。一段时间后,据下图分析得出结论: 。

真实月壤中可种出植物,但生长不良,可能的原因之一是缺少氮肥,导致肥力不足。由于真实月壤稀缺,科研团队尝试用模拟月壤进行改良实验。
实验二:科研团队利用固氮蓝藻开展模拟月壤氮含量的改良实验
Ⅰ.过程:称取适量的模拟月壤于2个锥形瓶中,加入无氮培养基,无菌处理后分别接种两种藻类植物分别为固氮蓝藻A和固氮蓝藻B,并设置第3个锥形瓶作为对照组,置于适宜的环境进行培养,重复3次。
Ⅱ.结果:测定为期50天的各组模拟月壤中氮含量的动态变化(如图)。

(4)作为对照组的第3个锥形瓶中应如何设置: 。
(5)分析曲线,得出结论: 。
三、综合题
34.如图1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2表示某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请分析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生物部分外,还应添加的生物成分是 。
(2)在图1的食物网中,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是 。
(3)图2中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则丁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 。
(4)在此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
(5)人为因素的过度干扰使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生态平衡难以恢复,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D B A A D B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A D A A B D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B C C B C D D C
31.(1)B
(2)12细准焦螺旋
(3)目镜
(4)右下
(5)D
32.(1)6(条)
(2)(水中)溶氧量
(3)76
(4)反比
(5)加快
33.(1)底面积仅为1cm 的圆柱容器或底部放置支撑物(合理即可)
(2)平均值
(3)真实月壤中拟南芥的生长状况比模拟月壤差
(4)等量模拟月壤,不接种固氮蓝藻
(5)两种固氮蓝藻都能提高模拟月壤的氮含量,且固氮蓝藻A的效果更好(合理即可)
34.(1)分解者
(2)昆虫和食虫鸟
(3)鹰
(4)太阳能
(5)自我调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