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版】专题10 燃烧及灭火 能源的开发利用--五年(2021-2025)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版】专题10 燃烧及灭火 能源的开发利用--五年(2021-2025)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0 燃烧及灭火 能源的开发利用
考点01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5年5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5年5考 探究题 选择题 2025年8分 2024年8分 2023年6分 2022年6分 2021年6分 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考点02化石燃料及新能源(5年4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化石燃料及新能源 5年4考 探究题 选择题 2024年8分 2023年6分 2022年6分 2021年6分 化学能源的开发利用
考点01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1.(2025·贵州·中考)燃料的使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1)燃料变迁过程:木柴(热值)→煤(热值)→天然气(热值)。
①木柴的热值比煤 (填“高”或“低”)。
②为使煤充分燃烧,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 。
③用电火花引燃气态燃料,为燃料燃烧提供的条件是 。
④从达成“碳中和”的目标分析,用天然气()替代煤(C)作燃料的理由是 。
(2)氢气是未来理想的能源。
①2024年6月,我国首次实现利用海上风电电解海水制氢。电解的水,理论上能得到氢气的质量为 。
②用单壁碳纳米管可储存氢气如图1,该过程中不变的微观粒子是 。另一种储氢方式如图2,与的质量比是 (填最简整数比)。
③从不同视角思考,设计一种理想燃料,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答两点)。
【答案】(1) 低 将煤制成蜂窝煤(合理即可) 使温度达到燃料的着火点 要得到同样的热量,需要消耗的煤更多,产生的二氧化碳更多
(2) 2 碳原子和氢原子 14:15 热值大、对环境污染小或无污染(合理即可)
【详解】(1)①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木柴的热值比煤低,故填:低;
②为使煤充分燃烧,可采取的方法有将煤制成蜂窝煤(或者磨成煤粉,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成分)、鼓风(增大氧气的含量)等,故填:将煤制成蜂窝煤(合理即可);
③用电火花引燃气态燃料,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使温度达到燃料的着火点;
④根据题干信息“煤(热值34kJ/g)→天然气(热值55kJ/g)”,则用天然气(CH4)替代煤(C)作燃料的理由是要得到同样的热量,需要消耗的煤更多,产生的二氧化碳更多,故填:要得到同样的热量,需要消耗的煤更多,产生的二氧化碳更多;
(2)①根据可知,水与氢气的质量比为,则电解18kg的水,理论上能得到氢气的质量为,故填:2;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则该过程中不变的微观粒子是碳原子和氢原子;结合图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与的质量比为,故填:碳原子和氢原子;14:15;
③从不同视角思考,设计一种理想燃料,需要考虑的因素有热值大、对环境污染小或无污染、运输是否安全和方便等,故填:热值大、对环境污染小或无污染(合理即可)。
2.(2024·贵州·中考)燃烧是常见的化学变化。科学利用和控制燃烧为人类服务,可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蜡烛燃烧
用燃着的火柴将图1中相同大小的两支蜡烛点燃。
①用火柴引燃蜡烛,为蜡烛燃烧提供的条件是 。
②乙的烛芯比甲长,导致燃烧时更旺,原因是 。
③围绕甲、乙两支蜡烛的燃烧,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是 。
(2)氢气燃烧
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该火箭的发动机使用液氧液氢作为推进剂,火箭发动机运行简示图如图2。
①火箭升空时,燃烧室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优点是可以通过调控发动机内阀门来燃烧室调控动力。火箭运行过程中,为增大动力,应进行的操作是 。
【答案】(1) 升高温度,达到了蜡烛的着火点 乙的烛芯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 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
(2) 2H2+O22H2O 控制阀门A和阀门B,使燃烧室内的液氢、液氧充分燃烧
【详解】(1)①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物质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用火柴引燃蜡烛,为蜡烛燃烧提供的条件是升高温度,达到了蜡烛的着火点。
②乙的烛芯比甲长,导致燃烧时更旺,原因是乙的烛芯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
③围绕甲、乙两支蜡烛的燃烧,还想探究的问题是: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
(2)①火箭升空时,燃烧室里是液氢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②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优点是可以通过调控发动机内阀门来燃烧室调控动力。火箭运行过程中,为增大动力,应进行的操作是控制阀门A和阀门B,使燃烧室内的液氢、液氧充分燃烧。
3.(2023·贵州·中考)探索燃烧的利用和控制,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错误的是
A.燃烧属于化学变化,产生的能量被广泛应用
B.把煤块粉碎成煤粉使用,可以使煤充分燃烧
C.炒菜油锅着火时,立刻盖上锅盖可以灭火
D.把蜡烛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蜡烛能立刻燃烧
【答案】D
【详解】A、燃烧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产生的能量被广泛应用,用于做饭、取暖、发电、冶金等,故A选项说法正确;
B、把煤块粉碎成煤粉使用,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故B选项说法正确;
C、炒菜油锅着火时,立刻盖上锅盖,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灭火,故C选项说法正确;
D、把蜡烛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点燃蜡烛,蜡烛才能立刻燃烧,故D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4.(2022·贵州黔西南州·中考)某中学有两名学生回到住所,闻到屋内充斥着燃气味道,他们赶紧关闭阀门后立即点燃炉灶检测,燃气罐瞬间燃爆,两人都被严重烧伤。当打开房门闻到燃气气味时,首先应立即
A.拨打电话向消防救援站报警
B.打开燃气灶具查找漏气部位
C.打开门窗通风
D.拨打电话请燃气部门人员上门维修
【答案】C
【详解】燃气泄漏首先是开窗通风,降低可燃气体浓度。切记不可打开电源开关、室内拨打电话,更不能点燃明火,以免因电打火或明火引燃气体,造成火灾或爆炸,故选C。
5.(2022·贵州贵阳·中考)关注安全,健康成长。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厨房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
B.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公交车
C.闻到燃气气味,立即开窗通风
D.毒品危害人体健康,禁止吸毒
【答案】B
【详解】A、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采用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不符合题意;
B、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公交车,易引发爆炸,符合题意;
C、闻到燃气气味,立即开窗通风,禁止开灯或者明火,不符合题意;
D、毒品危害人体健康,禁止吸毒,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2022·贵州黔东南州·中考)某商厦发生特大火灾事故,造成309人死亡,7人受伤。法医鉴定结果309人均为中毒窒息死亡。遇到火灾时,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为尽快逃离火场乘坐电梯下楼
B.逃生过程中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
C.一旦发生火灾,按疏散指示标志方向迅速撤离
D.用浸湿的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
【答案】A
【详解】A、发生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下楼,故选项做法错误;
B、逃生过程中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故选项做法正确;
C、一旦发生火灾,按疏散指示标志方向迅速撤离,故选项做法正确;
D、为了防止火场产生的烟尘进入口鼻,应用浸湿的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故选项做法正确。
故选:A。
7.(2022·贵州遵义·中考)某市一家五口为避免蚊虫叮咬,在家一次性点了20盘蚊香,导致全家中毒,出现身体不适、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症状,为避免蚊香中毒及预防火灾、正确的做法是:
①点燃蚊香后,将蚊香放在通风处
②将点燃的蚊香远离易燃物品
③为达到更好驱蚊效果紧闭门窗
④点燃的蚊香不宜靠近头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详解】①点燃蚊香后,将蚊香放在通风处 ,可以避免中毒,故①说法正确;
②将点燃的蚊香远离易燃物品,防止发生火灾,故②说法正确;
③为达到更好驱蚊效果紧闭门窗 容易导致中毒,故③说法错误;
④点燃的蚊香不宜靠近头部,防止中毒,故④说法正确;
①②④说法正确,故选B.
8.(2021·贵州安顺·中考)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B.燃烧和爆炸都属于化学反应
C.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
D.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答案】C
【详解】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还需要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选项说法错误。
B、燃烧属于化学反应,爆炸不一定属于化学反应,比如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选项说法错误。
C、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D、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比如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而在空气中只能烧至红热,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9.(2022·贵州黔西·中考)某中学有两名学生回到住所,闻到屋内充斥着燃气味道,他们赶紧关闭阀门后立即点燃炉灶检测,燃气罐瞬间燃爆,两人都被严重烧伤。当打开房门闻到燃气气味时,首先应立即( )
A.拨打电话向消防救援站报警
B.打开燃气灶具查找漏气部位
C.打开门窗通风
D.拨打电话请燃气部门人员上门维修
【答案】C
【解析】燃气泄漏首先是开窗通风,降低可燃气体浓度。切记不可打开电源开关、室内拨打电话,更不能点燃明火,以免因电打火或明火引燃气体,造成火灾或爆炸,故选C。
10.(2022·贵州黔东南·中考)某地一对夫妻因天气寒冷在房内放置炭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该事件提醒我们要学会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下列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规范使用煤炉,装上烟筒并使其完整
B.用煤炉做饭时要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
C.没有排烟通道的情况下在室内用煤、木炭、木柴等取暖
D.晚上睡觉时将煤炉移至屋外
【答案】C
【解析】A.规范使用煤炉,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用煤炉做饭时让空气流通,能够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该选项说法正确;
C.没有排烟通道的情况下在室内用煤、木炭、木柴等取暖,会增加一氧化碳的产生,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该选项说法错误;
D.睡觉时将煤炉移至屋外,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1.(2022·贵州黔东南·中考)某商厦发生特大火灾事故,造成309人死亡,7人受伤。法医鉴定结果309人均为中毒窒息死亡。遇到火灾时,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为尽快逃离火场乘坐电梯下楼
B.逃生过程中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
C.一旦发生火灾,按疏散指示标志方向迅速撤离
D.用浸湿的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
【答案】A
【解析】A、发生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下楼,故选项做法错误;
B、逃生过程中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故选项做法正确;
C、一旦发生火灾,按疏散指示标志方向迅速撤离,故选项做法正确;
D、为了防止火场产生的烟尘进入口鼻,应用浸湿的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故选项做法正确。
故选:A。
12.(2021·贵州遵义·中考)探究燃烧的条件便于控制燃烧。可燃物燃烧的一般条件是:①可燃物与O2接触;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用如图装置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欲证明条件①:先通O2,再通N2
B.欲证明条件②:先通N2,再点燃酒精灯
C.欲证明条件①②:先通O2,再点燃酒精灯,然后立即改通N2
D.试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检验并吸收木炭燃烧生成的CO2
【答案】C
【分析】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详解】A、先通O2木炭不燃烧,再通N2,木炭也不燃烧,不能证明条件①,错误;
B、先通N2不燃烧,再点燃酒精灯,木炭也不燃烧,不能证明条件②,错误;
C、先通O2,木炭不燃烧,再点燃酒精灯,木炭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然后立即改通N2,木炭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O2接触;能证明条件①②,正确;
D、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存碳酸钠和水;试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但是不可以检验二氧化碳,错误。
故选C。
13.(2021·贵州铜仁·中考)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H2SO4=Fe2(SO4)3+3H2↑
B.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C.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燃烧一定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答案】B
【解析】A、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题意;
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符合题意;
D、通常情况下,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但是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与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02化石燃料及新能源
14.(2024·贵州·中考)今年全国低碳日的主题是“绿色低碳 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A.随意焚烧废旧纸屑 B.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C.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D.大力倡导节约用电
【答案】A
【详解】A、随意焚烧废旧纸屑,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空气,与“绿色低碳、 美丽中国”的主题不相符,符合题意;
B、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与“绿色低碳、美丽中国”的主题相符,不符合题意;
C、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与“绿色低碳、美丽中国”的主题相符,不符合题意;
D、大力倡导节约用电,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与“绿色低碳、美丽中国”的主题相符,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2023·贵州·中考)贵州省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十四五”期间被赋予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的重要战略地位。下列做法与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不相符的是
A.分类回收垃圾 B.发展高耗能产业
C.积极植树造林 D.增加光伏发电
【答案】B
【详解】A、分类回收垃圾,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做法与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相符;
B、发展高耗能产业,会浪费化石燃料,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做法与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不相符;
C、积极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空气,做法与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相符;
D、增加光伏发电,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空气污染,做法与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相符,故选:B。
16.(2022·贵州遵义·中考)我国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
A.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B.随意焚烧生活垃圾
C.推广绿色能源汽车 D.研制可降解的材料
【答案】B
【解析】A、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可以改进生存环境,做法符合该主题;
B、随意焚烧生活垃圾,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会造成环境污染,做法不符合该主题;
C、推广绿色能源汽车,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法符合该主题;
D、研制可降解的材料,减少环境污染,做法符合该主题。
故选B。
17.(2022·贵州六盘水·中考)化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应树立建设美丽中国、为全球生态安全做贡献的理念。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节约资源能源
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C.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减少尾气污染
D.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保障人体健康
【答案】B
【解析】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节约资源能源,符合理念,此选项正确;
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土污染,不符合理念,此选项错误;
C、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减少尾气污染,符合理念,此选项正确;
D、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保障人体健康,符合理念,此选项正确。
故选B。
18.(2021·贵州毕节·中考)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垃圾分类具有经济和环境双重价值,空易拉罐、矿泉水瓶是 (填选项序号)。
a.厨余垃圾
b.可回收垃圾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
【答案】b
【分析】根据垃圾的类别进行分析判断,可回收垃圾指的是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有害垃圾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其他垃圾指的是砖瓦陶瓷、渣土、铅笔芯、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空易拉罐是铝制品,矿泉水瓶是塑料制品,均可回收重新利用,所以属于可回收垃圾。
故填b。
19.(2021·贵州安顺·中考)我国宣布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节能减排术语,“碳”即二氧化碳,“中和”即正负相抵。排出的二氧化碳或其它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这就是所谓的“碳中和”。
“碳捕捉、碳封存”是我国的一项先进技术。该技术是从大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将其压缩液化泵入地下长期储存,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氢能源研发推动中国走向“碳中和”,氢能源将成为“碳中和”战略中的核心一环。
阅读上述资料回答问题:
(1)“碳中和”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控制 。
(2)为实现“碳中和”我们可以做到 。
(3)“碳封存”后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变 。
(4)氢能源将成为“碳中和”战略中的核心一环,其优点有 。
(5)利用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乙醇(C2H5OH)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温室效应
(2)人走灯灭(合理即可)
(3)小
(4)无毒、无污染、热值高
(5)2CO2+3H2OC2H5OH+3O2
【解析】(1)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加重温室效应。“碳中和”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二氧化碳过多排放,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
(2)为实现“碳中和”我们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比如做到人走灯灭等,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3)分子间有间隔“碳封存”后二氧化碳变成液体,其分子间间隔变小。
(4)氢能源将成为“碳中和”战略中的核心一环,其优点有无毒、无污染、热值高;
(5)“人造树叶”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乙醇(C2H5OH)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CO2+3H2OC2H5OH+3O2。
20.(2021·贵州遵义·中考)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我国新疆盛产的棉花是优质的长绒棉,棉属于 (填“合成”或“天然”)纤维。
(2)天然气可用作汽车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3)一些烟花中加入镁粉,利用镁燃烧产生了 的现象。
(4)利用化学方法制取加碘食盐,适当补碘可以预防的疾病是 。
(5)合理使用化肥能提高水稻的产量。尿素CO(NH2)2是一种肥效高的氮肥。现有一尿素样品,测得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3.2%,则该尿素样品中尿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0.1%)
【答案】(1)天然
(2)甲烷
(3)耀眼的白光
(4)甲状腺肿大
(5)92.6%
【解析】(1)棉属于天然纤维。
(2)天然气可用作汽车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3)镁燃烧产生了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造烟花。
(4)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适当补碘可以预防的疾病是甲状腺肿大。
(5)解:设有100g尿素样品,则其中氮元素质量为100g×43.2%=43.2g,那么样品中尿素的质量为,故该尿素样品中尿素的质量分数为。
1.(2025·贵州毕节·模拟)小丹妈妈在家做饭时,油锅突然起火,这时正确处理的方法是
A.丢下油锅往外跑
B.把油锅扔到屋外去
C.接一盆水浇上去
D.迅速关闭燃气阀门,盖上锅盖
【答案】D
【详解】A、油锅突然起火,丢下油锅往外跑,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故错误;
B、油锅突然起火,把油锅扔到屋外去,会造成其他损伤后果,故错误;
C、油锅突然起火,接一盆水浇上去,会使热油四溅可能造成烫伤,故C错误;
D、油锅突然起火,迅速关闭燃气阀门,盖上锅盖,隔绝氧气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D正确;
故选D。
2.(2025·贵州贵阳清镇·二模)2025年3月5日,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推广火力发电 B.发展清洁能源 C.完善绿色政策 D.开展节能行动
【答案】A
【详解】A、推广火力发电,会增加煤的用量,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做法与主题不相符;
B、发展清洁能源,可以节约化石燃料,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做法与主题相符;
C、完善绿色政策,通过制度引导推动低碳转型,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做法与主题相符;
D、开展节能行动,直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故选项做法与主题相符。
故选A。
3.(2025·贵州铜仁万山·三模)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碱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二氧化碳、三氧化硫均可与碱溶液反应,所以所有的非金属氧化物均能与碱溶液反应
C.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所以充分燃烧能生成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答案】C
【详解】A、酸碱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A错误;
B、二氧化碳、三氧化硫均可与碱溶液反应,但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碱溶液反应。如一氧化碳是非金属氧化物,但与碱溶液不能反应,故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则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故C正确;
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如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碳酸钠是盐,不是活泼金属,故D错误。
故选C。
4.(2025·贵州铜仁万山·三模)某兴趣小组沿着汽车燃料发展的时间轴,开展实践探究活动。
(1)蒸汽机汽车使用煤为燃料。提高煤的燃烧效率的一种方法是 。
(2)内燃机汽车使用的汽油和柴油可通过石油分馏获得。柴油燃烧速度慢、稳定,所以采用高压缩比,压缩过程中空气温度会 (填“上升”或“下降”),柴油喷入时即燃烧,叫压缩点燃(压燃)。汽油燃烧速度快、不稳定,所以不能采用压燃。汽油机是压缩冲程结束时,利用喷油嘴上方的电子点火器产生电火花,从燃烧条件分析,电子点火器的作用是 。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可做汽车燃料。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4)我国科学家利用“分子围栏”解决甲烷高效变甲醇的难题。在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甲烷转化成甲醇()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甲烷转化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 。
(5)“碳中和”愿景下,你认为未来汽车燃料的特点有 。
【答案】(1)补充充足的氧气(合理即可)
(2) 上升 使温度达到汽油的着火点
(3)
(4)
(5)低碳环保
【详解】(1)使汽油、柴油充分燃烧的措施是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或提供足够的空气等;
(2)压缩空气做功,会使空气温度升高;
汽油机的需要电子点火器产生电火花引燃汽油,电子点火器的作用是提供热量使汽油温度达到汽油着火点。
(3)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由图可知,甲烷转化成甲醇的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甲烷与氧气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未来汽车燃料应原料易得、热值高、无污染,低碳环保。
5.(2025·贵州毕节·一模)某兴趣小组开展了基于碳中和理念的跨学科学习。结合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Ⅰ.源头控制:火力发电厂用煤粉作为燃料
(1)煤块粉碎成煤粉的目的是 。
(2)碳完全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理论上若120kg碳完全燃烧,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kg。
Ⅱ.多元封存:包括地质封存、生物封存等。
(3)生物封存是植物通过 作用将转化为有机物。
Ⅲ.可再生能源:“液态阳光甲醇合成”项目,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下图是该项目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4)从能量转化角度,该技术实现了 能→化学能的转变。合成过程中,未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 。从环保的角度分析,该项目有哪些优点: 。
【答案】(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2) 440
(3)光合
(4) 太阳 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缓解温室效应(合理即可)
【详解】(1)将煤块粉碎成煤粉,能增大煤与空气(氧气)的接触面积,让煤在燃烧时能更充分地与氧气接触反应,从而使燃烧进行得更完全。
(2)碳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设120kg碳完全燃烧,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是x
x=440kg
(3)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4)由图可知,该反应利用太阳能电解水等过程,实现了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根据图像,该合成过程中未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
该项目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减少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而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所以能缓解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
6.(2025·贵州黔南州·中考模拟)化学促进体育、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1)“双奥之城”北京成为奥运史上新的里程碑。
①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当前最先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可实现CO2循环和用。该技术可有效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
②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时,分子之间的间隔 (选填“变大”或“变小”)。
(2)中国航天员成功实现在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轨驻留半年。
①偏二甲肼()和可作火箭推进剂,此推进剂相互反应后生成CO2、H2O和一种常见单质 (填化学式)。
②核心舱中采用含氢氧化锂(LiOH)的过滤器来消除呼出的CO2,生成和水。反应中LiOH和CO2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
(3)“嫦娥五号”探测器带着月壤样品成功回落地球。月壤中含有钛铁矿(FeTiO3)、辉石()、橄榄石)等。
①用氧化物表示的组成为CaO·MgO·2SiO2,则用氧化物表示的组成为 。
②硫酸钛[Ti(SO4)2]是制备钛的原料之一,工业上用FeTiO3与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备硫酸钛同时生成硫酸亚铁(反应过程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 温室效应 变小
(2) N2 12:11
(3) MgO·FeO·SiO2
【详解】(1)①二氧化碳过多会加重温室效应,所以该技术可有效缓解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
②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2)①反应物是C2H8N2和N2O4,反应条件应为点燃,生成物是CO2、H2O和一种常见单质,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C、H、N、O,生成物中含C、H、O,故生成物中还应含氮元素,所以单质应为氮气,化学式为N2;
②氢氧化锂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OH+CO2=Li2CO3+H2O,所以LiOH和CO2的质量比为(24×2):44=12:11;
(3)①MgFeSiO4中镁为+2价,Si为+4价,O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所以Fe是+2价,所以可以写为MgO·FeO·SiO2;
②FeTiO3与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备硫酸钛同时生成硫酸亚铁,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还有水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0 燃烧及灭火 能源的开发利用
考点01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5年5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5年5考 探究题 选择题 2025年8分 2024年8分 2023年6分 2022年6分 2021年6分 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考点02化石燃料及新能源(5年4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化石燃料及新能源 5年4考 探究题 选择题 2024年8分 2023年6分 2022年6分 2021年6分 化学能源的开发利用
考点01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1.(2025·贵州·中考)燃料的使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1)燃料变迁过程:木柴(热值)→煤(热值)→天然气(热值)。
①木柴的热值比煤 (填“高”或“低”)。
②为使煤充分燃烧,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 。
③用电火花引燃气态燃料,为燃料燃烧提供的条件是 。
④从达成“碳中和”的目标分析,用天然气()替代煤(C)作燃料的理由是 。
(2)氢气是未来理想的能源。
①2024年6月,我国首次实现利用海上风电电解海水制氢。电解的水,理论上能得到氢气的质量为 。
②用单壁碳纳米管可储存氢气如图1,该过程中不变的微观粒子是 。另一种储氢方式如图2,与的质量比是 (填最简整数比)。
③从不同视角思考,设计一种理想燃料,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答两点)。
2.(2024·贵州·中考)燃烧是常见的化学变化。科学利用和控制燃烧为人类服务,可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蜡烛燃烧
用燃着的火柴将图1中相同大小的两支蜡烛点燃。
①用火柴引燃蜡烛,为蜡烛燃烧提供的条件是 。
②乙的烛芯比甲长,导致燃烧时更旺,原因是 。
③围绕甲、乙两支蜡烛的燃烧,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是 。
(2)氢气燃烧
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该火箭的发动机使用液氧液氢作为推进剂,火箭发动机运行简示图如图2。
①火箭升空时,燃烧室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优点是可以通过调控发动机内阀门来燃烧室调控动力。火箭运行过程中,为增大动力,应进行的操作是 。
3.(2023·贵州·中考)探索燃烧的利用和控制,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错误的是
A.燃烧属于化学变化,产生的能量被广泛应用
B.把煤块粉碎成煤粉使用,可以使煤充分燃烧
C.炒菜油锅着火时,立刻盖上锅盖可以灭火
D.把蜡烛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蜡烛能立刻燃烧
4.(2022·贵州黔西南州·中考)某中学有两名学生回到住所,闻到屋内充斥着燃气味道,他们赶紧关闭阀门后立即点燃炉灶检测,燃气罐瞬间燃爆,两人都被严重烧伤。当打开房门闻到燃气气味时,首先应立即
A.拨打电话向消防救援站报警
B.打开燃气灶具查找漏气部位
C.打开门窗通风
D.拨打电话请燃气部门人员上门维修
5.(2022·贵州贵阳·中考)关注安全,健康成长。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厨房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
B.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公交车
C.闻到燃气气味,立即开窗通风
D.毒品危害人体健康,禁止吸毒
6.(2022·贵州黔东南州·中考)某商厦发生特大火灾事故,造成309人死亡,7人受伤。法医鉴定结果309人均为中毒窒息死亡。遇到火灾时,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为尽快逃离火场乘坐电梯下楼
B.逃生过程中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
C.一旦发生火灾,按疏散指示标志方向迅速撤离
D.用浸湿的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
7.(2022·贵州遵义·中考)某市一家五口为避免蚊虫叮咬,在家一次性点了20盘蚊香,导致全家中毒,出现身体不适、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症状,为避免蚊香中毒及预防火灾、正确的做法是:
①点燃蚊香后,将蚊香放在通风处
②将点燃的蚊香远离易燃物品
③为达到更好驱蚊效果紧闭门窗
④点燃的蚊香不宜靠近头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2021·贵州安顺·中考)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B.燃烧和爆炸都属于化学反应
C.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
D.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9.(2022·贵州黔西·中考)某中学有两名学生回到住所,闻到屋内充斥着燃气味道,他们赶紧关闭阀门后立即点燃炉灶检测,燃气罐瞬间燃爆,两人都被严重烧伤。当打开房门闻到燃气气味时,首先应立即( )
A.拨打电话向消防救援站报警
B.打开燃气灶具查找漏气部位
C.打开门窗通风
D.拨打电话请燃气部门人员上门维修
10.(2022·贵州黔东南·中考)某地一对夫妻因天气寒冷在房内放置炭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该事件提醒我们要学会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下列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规范使用煤炉,装上烟筒并使其完整
B.用煤炉做饭时要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
C.没有排烟通道的情况下在室内用煤、木炭、木柴等取暖
D.晚上睡觉时将煤炉移至屋外
11.(2022·贵州黔东南·中考)某商厦发生特大火灾事故,造成309人死亡,7人受伤。法医鉴定结果309人均为中毒窒息死亡。遇到火灾时,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为尽快逃离火场乘坐电梯下楼
B.逃生过程中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
C.一旦发生火灾,按疏散指示标志方向迅速撤离
D.用浸湿的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
12.(2021·贵州遵义·中考)探究燃烧的条件便于控制燃烧。可燃物燃烧的一般条件是:①可燃物与O2接触;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用如图装置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欲证明条件①:先通O2,再通N2
B.欲证明条件②:先通N2,再点燃酒精灯
C.欲证明条件①②:先通O2,再点燃酒精灯,然后立即改通N2
D.试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检验并吸收木炭燃烧生成的CO2
13.(2021·贵州铜仁·中考)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H2SO4=Fe2(SO4)3+3H2↑
B.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C.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燃烧一定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考点02化石燃料及新能源
14.(2024·贵州·中考)今年全国低碳日的主题是“绿色低碳 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A.随意焚烧废旧纸屑 B.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C.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D.大力倡导节约用电
15.(2023·贵州·中考)贵州省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十四五”期间被赋予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的重要战略地位。下列做法与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不相符的是
A.分类回收垃圾 B.发展高耗能产业
C.积极植树造林 D.增加光伏发电
16.(2022·贵州遵义·中考)我国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
A.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B.随意焚烧生活垃圾
C.推广绿色能源汽车 D.研制可降解的材料
17.(2022·贵州六盘水·中考)化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应树立建设美丽中国、为全球生态安全做贡献的理念。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节约资源能源
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C.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减少尾气污染
D.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保障人体健康
18.(2021·贵州毕节·中考)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垃圾分类具有经济和环境双重价值,空易拉罐、矿泉水瓶是 (填选项序号)。
a.厨余垃圾
b.可回收垃圾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
19.(2021·贵州安顺·中考)我国宣布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节能减排术语,“碳”即二氧化碳,“中和”即正负相抵。排出的二氧化碳或其它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这就是所谓的“碳中和”。
“碳捕捉、碳封存”是我国的一项先进技术。该技术是从大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将其压缩液化泵入地下长期储存,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氢能源研发推动中国走向“碳中和”,氢能源将成为“碳中和”战略中的核心一环。
阅读上述资料回答问题:
(1)“碳中和”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控制 。
(2)为实现“碳中和”我们可以做到 。
(3)“碳封存”后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变 。
(4)氢能源将成为“碳中和”战略中的核心一环,其优点有 。
(5)利用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乙醇(C2H5OH)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
20.(2021·贵州遵义·中考)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我国新疆盛产的棉花是优质的长绒棉,棉属于 (填“合成”或“天然”)纤维。
(2)天然气可用作汽车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3)一些烟花中加入镁粉,利用镁燃烧产生了 的现象。
(4)利用化学方法制取加碘食盐,适当补碘可以预防的疾病是 。
(5)合理使用化肥能提高水稻的产量。尿素CO(NH2)2是一种肥效高的氮肥。现有一尿素样品,测得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3.2%,则该尿素样品中尿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0.1%)
1.(2025·贵州毕节·模拟)小丹妈妈在家做饭时,油锅突然起火,这时正确处理的方法是
A.丢下油锅往外跑
B.把油锅扔到屋外去
C.接一盆水浇上去
D.迅速关闭燃气阀门,盖上锅盖
2.(2025·贵州贵阳清镇·二模)2025年3月5日,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推广火力发电 B.发展清洁能源 C.完善绿色政策 D.开展节能行动
3.(2025·贵州铜仁万山·三模)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碱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二氧化碳、三氧化硫均可与碱溶液反应,所以所有的非金属氧化物均能与碱溶液反应
C.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所以充分燃烧能生成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4.(2025·贵州铜仁万山·三模)某兴趣小组沿着汽车燃料发展的时间轴,开展实践探究活动。
(1)蒸汽机汽车使用煤为燃料。提高煤的燃烧效率的一种方法是 。
(2)内燃机汽车使用的汽油和柴油可通过石油分馏获得。柴油燃烧速度慢、稳定,所以采用高压缩比,压缩过程中空气温度会 (填“上升”或“下降”),柴油喷入时即燃烧,叫压缩点燃(压燃)。汽油燃烧速度快、不稳定,所以不能采用压燃。汽油机是压缩冲程结束时,利用喷油嘴上方的电子点火器产生电火花,从燃烧条件分析,电子点火器的作用是 。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可做汽车燃料。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4)我国科学家利用“分子围栏”解决甲烷高效变甲醇的难题。在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甲烷转化成甲醇()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甲烷转化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 。
(5)“碳中和”愿景下,你认为未来汽车燃料的特点有 。
5.(2025·贵州毕节·一模)某兴趣小组开展了基于碳中和理念的跨学科学习。结合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Ⅰ.源头控制:火力发电厂用煤粉作为燃料
(1)煤块粉碎成煤粉的目的是 。
(2)碳完全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理论上若120kg碳完全燃烧,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kg。
Ⅱ.多元封存:包括地质封存、生物封存等。
(3)生物封存是植物通过 作用将转化为有机物。
Ⅲ.可再生能源:“液态阳光甲醇合成”项目,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下图是该项目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4)从能量转化角度,该技术实现了 能→化学能的转变。合成过程中,未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 。从环保的角度分析,该项目有哪些优点: 。
6.(2025·贵州黔南州·中考模拟)化学促进体育、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1)“双奥之城”北京成为奥运史上新的里程碑。
①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当前最先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可实现CO2循环和用。该技术可有效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
②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时,分子之间的间隔 (选填“变大”或“变小”)。
(2)中国航天员成功实现在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轨驻留半年。
①偏二甲肼()和可作火箭推进剂,此推进剂相互反应后生成CO2、H2O和一种常见单质 (填化学式)。
②核心舱中采用含氢氧化锂(LiOH)的过滤器来消除呼出的CO2,生成和水。反应中LiOH和CO2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
(3)“嫦娥五号”探测器带着月壤样品成功回落地球。月壤中含有钛铁矿(FeTiO3)、辉石()、橄榄石)等。
①用氧化物表示的组成为CaO·MgO·2SiO2,则用氧化物表示的组成为 。
②硫酸钛[Ti(SO4)2]是制备钛的原料之一,工业上用FeTiO3与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备硫酸钛同时生成硫酸亚铁(反应过程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