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常见的盐(第1课时)(分层作业)--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题3 常见的盐(第1课时)(分层作业)--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3 常见的盐(第1课时)
考点梳理
一、盐 定义:盐是指一类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类物质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NH4)2SO4、NH4Cl等) 二、氯化钠 1.化学式NaCl;食盐的主要成分;白色固体晶体;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中性。 2.用途: ①医疗:配制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用于医疗、消毒; ②农业:氯化钠溶液可以用来选种; ③生活:作调味品,腌制蔬菜、鱼、肉、蛋等,不仅风味独特,还能延长保存时间(防腐剂); ④交通:用氯化钠来消除公路上的积雪; ⑤工业:制取纯碱、烧碱、盐酸等; (注意:亚硝酸钠(NaNO2)是工业用盐,外观和味道与食盐相似,误食会引起中毒,其中氮元素化合价+3。) 3.粗盐的制取方法 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除去水分,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 三、碳酸盐性质和用途 碳酸盐俗称颜色溶解性用途碳酸钙 CaCO3大理石、石灰石白色粉末难溶于水作建筑材料; 医疗上可用作补钙剂; 在实验室可用于制CO2气体。碳酸钠 Na2CO3纯碱、苏打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水溶液呈碱性。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食品工业等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白色晶体能溶于水, 水溶液呈碱性。制作苏打水饮料,做发酵粉(如用于焙制糕点),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干粉灭火器的主要成分。
四、 碳酸根、碳酸氢根的检验和鉴别 1.碳酸盐和酸的反应 药品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反应微观实质碳酸钠+稀盐酸反应较快,产生大量气泡Na2CO3+2HCl =2NaCl+H2O+CO2↑CO32-+2H+=H2O+CO2↑碳酸氢钠+稀盐酸反应快,产生大量气泡NaHCO3+HCl =NaCl+H2O+CO2↑HCO3-+H+=H2O+CO2↑
2.碳酸盐(即含碳酸根、碳酸氢根的盐) 的检验方法 ①常用试剂: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②实验步骤: 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区别: ①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同时反应,反应更快的是碳酸氢钠。 ②分别加热,要分解产生CO2的是碳酸氢钠,不反应的是碳酸钠。2NaHCO3Na2CO3+H2O+CO2↑ ③分别滴加少量BaCl2或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碳酸钠,无沉淀产生的是碳酸氢钠。
01.基础夯实: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纯碱属于碱类,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
B.小苏打是制造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还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C.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相同,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D.胃酸中含有适量的盐酸,帮助消化,增加食欲
【答案】A
【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组成,属于盐类,故A错误;
B.小苏打碳酸氢钠的俗称,是制造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还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故B正确;
C.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故C正确;
D.胃酸中含有适量的盐酸,可帮助消化,增加食欲,故D正确。
故选:A。
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硝酸钾,但可以继续溶解其他物质
B.碳酸盐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C.氯化钾、硫酸钠等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所以盐中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A
【详解】A、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可以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因此在一定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硝酸钾,但可以继续溶解其他物质,A选项正确;
B、碳酸盐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但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还可能是活泼金属等物质,B选项错误;
C、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氯化钾、硫酸钠等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但盐中不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例如NH4Cl,属于盐,但不含金属元素,C选项错误;
D、中和反应由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D选项错误。
故选:A。
3.苏轼《寒具诗》中以“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描述早餐油条。制作传统油条的口诀是“一碱(小苏打)、二矾(明矾[])、三食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苏打的化学式为
B.明矾和食盐均属于混合物
C.小苏打和苏打均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
D.小苏打属于碱、明矾属于盐
【答案】C
【详解】A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俗称,化学式为NaHCO3,Na2CO3是苏打(碳酸钠)的化学式,错误;
B 、明矾[])和食盐(NaCl)均有固定的组成,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都属于纯净物,错误;
C、小苏打(NaHCO3)和苏打(Na2CO3)均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正确。
D 、小苏打(NaHCO3)、明矾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都属于盐, 错误。
故选C。
4.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的物质可通过化学反应一步生成B点物质
B.B点对应的物质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D点对应的物质中含有的阴离子是碳酸根
D.E点对应的物质的化学式是CuSO4
【答案】A
【详解】A、由图可知,A是硫元素化合价为0价的单质,则A为硫,B是硫元素化合价为+4的氧化物,则B为二氧化硫,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故A点对应的物质可通过化学反应一步生成B点物质,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由A选项分析可知,B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D是硫元素化合价为+6价的酸,则D点对应的物质中含有的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E是硫元素化合价为+6价的盐,则E点对应的物质是硫酸盐,不一定是,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叙述错误的是( )
A.硫酸用于铅蓄电池 B.NaOH用于制肥皂
C.NaCl配生理盐水 D.指示剂测定酸碱度
【答案】D
【详解】A、硫酸可用于铅蓄电池,故选项说法正确;
B、NaOH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肥皂,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NaCl可用于配生理盐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D、指示剂能测溶液的酸碱性,不能测出溶液的酸碱度,测溶液的酸碱度用PH试纸,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6.氯化钠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盐,下列有关氯化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可以腌渍蔬菜、鱼、肉、蛋等
B.氯化钠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所以摄入量越多越好
C.氯化钠可以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D.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纯净的氯化钠
【答案】A
【详解】A.氯化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可以腌渍蔬菜、鱼、肉、蛋等,故A正确;
B.氯化钠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但每人每天约需35g,长期食用过多食盐不利于人体健康,故B错误;
C.农业上可用石灰乳与硫酸铜等配制波尔多液,故C错误;
D.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故D错误。
故选:A。
7.下列关于资源和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风能和水能等
B.盐湖、盐井、盐矿都是氯化钠的重要来源
C.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炼钢、医疗急救都要用到氧气
D.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答案】A
【详解】A、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能源有地热能、潮汐能、太阳能、风能等,不包含水能,不符合题意;
B、盐湖、盐井、盐矿中都是氯化钠的重要来源,不符合题意;
C、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氧气可以供给呼吸,也具有助燃性,炼钢、宇宙航行都要用到氧气,不符合题意;
D、废旧金属回收利用,可以节约金属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也可以减少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化学服务于生活。下列做法中涉及的化学原理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做法 化学原理
A 用苏打除去发面的酸味 苏打能与发面中的酸发生中和反应
B 用汽油去除衣服上的油渍 汽油能溶解油渍
C 洗净后的铁锅及时擦干水分 破坏铁生锈的条件能达到防锈目的
D 用小苏打烘焙糕点 受热易分解产生气体
【答案】A
【详解】A、苏打是碳酸钠,中和反应是酸与碱的反应,碳酸钠不属于碱,它和发面中的酸反应并非中和反应,A选项错误;
B、汽油能溶解油渍,所以可用汽油去除衣服上的油渍,B选项正确;
C、铁生锈需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擦干洗净后的铁锅水分,破坏生锈条件能防锈,C选项正确;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产生气体,可使糕点蓬松,D选项正确。
故选:A。
9.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气体
B.CO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C.受热易分解,可用于焙制糕点
D.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电器元件
【答案】B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气体 ,选项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选项错误;
C、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焙制糕点 ,选项正确;
D、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电器元件 ,选项正确。
故选B。
10.下列物质用途不正确的是( )
A.不锈钢制水壶 B.大理石直接做补钙剂
C.盐酸制造药物 D.硫酸制造化肥
【答案】B
【详解】A、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且抗腐蚀性好,可用于制水壶,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钙含钙元素,且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可作补钙剂,但大理石中除碳酸钙还含有其它杂质,不能直接做补钙剂,符合题意;
C、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药物,不符合题意;
D、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物质的性质决定着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应用错误的是( )
A.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氧气用于炼钢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D.碳酸钙用作建筑材料
【答案】D
【详解】A、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是一种碱,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因此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A对应关系正确;
B、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能用于炼钢,故B对应关系正确;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故C对应关系正确;
D、大理石非常坚硬,可用作建筑材料,而不是碳酸钙用作建筑材料,故D对应关系错误;
故选:D。
12.下列基于实验事实的推理,正确的是( )
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可推测该溶液显碱性
B.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推测该溶液是稀盐酸
C.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可推测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D.定量的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可推测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C、H、O元素
【答案】A
【详解】A、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可推测该溶液显碱性,故选项推理正确;
B、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溶液不一定是稀盐酸,也可能是氯化钠,故选项推理错误;
C、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该固体中不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D、定量的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A。
13.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A.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则盐中一定有金属元素
B.铁和铜都是金属,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C.碳酸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D.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则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答案】C
【详解】A、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但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硝酸铵,故选项推理错误;
B、铁的金属活动顺序排在氢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的金属活动顺序排在氢后,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选项推理错误;
C、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碳酸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选项推理正确;
D、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比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02培优训练
1.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金属氧化物
B.——盐
C.——酸
D.——碱
【答案】B
【详解】A、金属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另一种元素是金属元素的化合物,ClO2不是金属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银离子构成的化合物,NaNO3、MgCl2、CuCO3都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都属于盐,故选项说法正确;
C、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KHCO3不属于酸,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Na2CO3不属于碱,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牙膏是保障口腔健康的日用品,某项目小组为深度了解牙膏的组分,对牙膏中的摩擦剂、酸碱度调节剂、美白剂等组分进行探究。
I.摩擦剂的探究
某牙膏成分含有以下物质中的若干种,它们在水和酒精两种溶剂中的溶解情况如下表所示。已知:水合硅石、羟苯甲酯不和盐酸反应。
物质溶剂 碳酸钙 水合硅石 羟苯甲酯 氯化钠 丙二醇 香精 纤维素胶
水 不 不 微 溶 溶
酒精 不 不 溶 不 溶
为探究摩擦剂的组分,开展了如下探究:
(1)步骤Ⅱ和Ⅳ中实验操作为 。
(2)步骤Ⅲ中沉淀部分溶解,生成无色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无色气体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小组大部分同学认为沉淀D是水合硅石,但甲同学却认为也可能是羟苯甲酯,理由是 。为确定沉淀D成分,需要增加的实验方案是 (操作、现象、结论)。
Ⅱ.酸碱调节剂的探究
(4)食物残渣发酵产生的乳酸(化学式为HA)可能使唾液的pH<5.5,使牙齿脱矿化,所以牙膏中需添加酸碱度调节剂。下列选项中可作为牙膏酸碱度调节剂的是 。请写出所选物质和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碳酸氢钠 D.铜粉
Ⅲ.美白剂的探究
过氧化钙CaO2与乳酸混合产生的微小气泡可瓦解污渍起到美白作用。甲、乙两同学用放置一段时间的过氧化钙样品对该反应进行了探究,甲同学实验方案如下:
甲同学猜想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气泡中的气体为O2 向盛有少量过氧化钙样品的试管中加入乳酸溶液,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产生气泡,试管外壁发热,带火星的本条没有复燃 该反应没有氧气生成
(5)结合实践认识,甲同学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 。
乙同学用传感器探究过氧化钙样品和乳酸溶液的反应,获得了反应溶液中氧气(简称:溶解氧)浓度及pH的变化曲线。
(6)在250s-750s时间段,溶解氧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要验证该观点,乙同学还需进行的实验是 。
【答案】(1)过滤
(2)
(3) 羟苯甲酯微溶于水,达到饱和而析出 取少量沉淀与试管中,加入足量酒精,振荡,若固体全部消失,沉淀是羟苯甲酯,若沉淀部分消失,沉淀是水合硅石和羟苯甲酯的混合物,若沉淀不减少,沉淀是水合硅石
(4) C
(5)产生氧气速率慢,试管中氧气浓度不足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6) 反应放热使氧气溶解度下降的程度大于产生氧气溶解在水中的程度 用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测定该时间段溶液温度变化情况
【详解】(1)步骤 Ⅱ 和 Ⅳ 都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该操作是过滤。
(2)沉淀部分溶解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表格信息,羟苯甲酯微溶于水,可能达到饱和而析出;
利用水合硅石和羟苯甲酯在酒精中溶解性的差异来鉴别,具体方案是:取少量沉淀与试管中,加入足量酒精,振荡,若固体全部消失,沉淀是羟苯甲酯,若沉淀部分消失,沉淀是水合硅石和羟苯甲酯的混合物,若沉淀不减少,沉淀是水合硅石。
(4)氯化钠和铜粉不与乳酸反应,氢氧化钠碱性太强有腐蚀性,碳酸氢钠可与乳酸反应且性质较温和,能调节酸碱度,故选C;
碳酸氢钠与乳酸(HA)反应生成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5)带火星木条不复燃不能直接说明没有氧气生成,可能是产生氧气速率慢,试管中氧气浓度不足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6)该时间段溶解氧浓度降低,可能是反应放热使氧气溶解度下降的程度大于产生氧气溶解在水中的程度;
通过检测溶液温度变化情况,来验证该观点,具体方法是:用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测定该时间段溶液温度变化情况。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氧化钙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氢氧化钙。
②碳酸钙不能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1)【猜想与假设】A.全部是碳酸钙;B.全部是氧化钙;C. 。
(2)【设计并完成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后静置,滴入2—3滴无色酚酞试液。 液体变 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氧化钙。
②另取少量固体于另一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生成 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 。
(3)【实验结论】剩余固体成分应为猜想与假设中的 (选填“A”“B”或“C”)。
(4)【交流与反思】实验操作②中产生的气体是 ,写出该气体的一种用途 。
【答案】(1)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2) 红 碳酸钙/CaCO3
(3)C
(4) 二氧化碳/CO2 灭火(或做气体肥料或固体用于人工增雨)
【详解】(1)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只是加热了一段时间,可能并未完全分解,故剩余固体还可能是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2)由结论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后静置,再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再取少量固体于另一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有气泡生成,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3)实验结论:有氧化钙和碳酸钙,所以剩余固体成分应为猜想与假设中的C。
(4)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所以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为:灭火、制冷、降雨、制饮料、做气体肥料(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舞台烟雾等。
4.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出千沟万壑、千瀑万洞的“喀斯特地貌”,贵州双河溶洞是全球白云岩喀斯特典型的范例,某小组同学开展了研究性学习。
任务一:调查溶洞概况
小组同学通过实地勘察,绘制部分洞穴剖面图如图1。
任务二:探究白云岩溶蚀与钟乳石的形成
【资料显示】当遇到溶有的水时,会生成溶解性较大的,发生反应①;溶有的水遇热或压强变小时,就会分解,重新形成沉积下来,发生反应②。
【探究活动1】用模拟白云岩的溶蚀
(4)进行溶蚀模拟实验
实验一:用方案一进行实验,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钙固体的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搅拌,过滤,得到饱和澄清石灰水。取15mL饱和澄清石灰水于烧杯中,通入一定量,观察到溶液立即变浑浊,继续通入过量,浑浊液未变澄清。
【表达交流】根据资料显示中的反应①,应观察到浑浊液变澄清,现象与预期不符。经过讨论、分析,为达到实验目的,改进实验如下。
实验二:另取15mL饱和澄清石灰水于烧杯中,加入35mL蒸馏水,搅拌,通入一定量,溶液逐渐变浑浊,继续通入过量,浑浊液变澄清。
【分析与解释】
(1)改进后现象与预期相符。加入35mL蒸馏水的作用是 ,浑浊液变澄清的原因是 。
小组同学用其它的方法,证明了白云岩中的也能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溶蚀。
【探究活动2】模拟钟乳石的形成
取实验二反应后的溶液,静置,放于低压环境,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澄清溶液中出现浑浊现象,实验成功。
【迁移应用】
(2)图1中,滴水从B处下落的过程中,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
【答案】(1) 增加溶剂的量,增加碳酸氢钙溶解的量 碳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
(2)压强变小,碳酸氢钙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
【详解】(1)分析与解释:根据反应①,反应中要消耗水,若水的量不足,碳酸氢钙不能全部溶解,故加入35mL蒸馏水,可以增加溶剂的量,增加碳酸氢钙溶解的量;
继续通入过量CO2,浑浊液变澄清,是因为碳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
(2)迁移应用:图1中,滴水从B处下落的过程中,溶有较多碳酸氢钙的地下水从岩石层渗进溶洞时遭遇压强变小,碳酸氢钙逐渐转化为碳酸钙,同时放出二氧化碳并生成水,故填:压强变小,碳酸氢钙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
5.生活中有时会用果蔬清洗盐来清洗果蔬,兴趣小组对某果蔬清洗盐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果蔬表面的残留,主要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使用的杀虫剂等物质,常见杀虫剂多数呈酸性,少数为碱性或中性;
②某市售蛋壳类果蔬清洗盐(以下简称“清洗盐”)产品标签部分内容如下:
××蛋壳类果蔬清洗盐 【功效】除果蜡、高效去杀虫剂、除虫卵 【成分】蛋壳提取物(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 【使用方法】取适量清洗盐加入水中,再放入瓜果,轻轻揉搓并浸泡3分钟
(1)某同学对该清洗盐“高效去杀虫剂”的功效提出质疑,理由是 ;
(2)瓜果表面的人工果蜡中含有石蜡,根据石蜡的物理性质及清洗盐的成分和使用方法推测,该产品能除去人工果蜡,可能的原因有 (写一条);
【深入探究】
小组同学为了验证该清洗盐的成分并确定各成分的质量比,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资料:碳酸钙高温分解会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在一定温度下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蒸气。
(3)定性分析:通过产生二氧化碳可以确定清洗盐中含有 ;高温反应后固体成分为 ;根据实验目的,试剂X应为 。
(4)定量计算:要求得各成分质量比,除了清洗盐质量外,需要测定的质量至少包括 。
【答案】(1)分析该清洗盐的成分,该清洗盐可能只能除去酸性杀虫剂,不能除去所有类型杀虫剂(合理即可)
(2)清洗盐使用过程中产生热量,使果蜡熔化(合理即可)
(3) 碳酸钙 氧化钙 浓硫酸
(4)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剩余固体的质量
【详解】(1)由该清洗盐的成分分析,该清洗盐的成分为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均能与酸性物质反应,能除去酸性杀虫剂,但是不能除去碱性、中性杀虫剂,故该清洗盐不能除去所有类型的杀虫剂,故对该清洗盐“高效去杀虫剂”的功效提出质疑;
(2)石蜡受热易熔化,该果蔬清洗盐中含氧化钙,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故该产品能除去人工果蜡,可能的原因是:清洗盐使用过程中产生热量,使果蜡熔化;碳酸钙难溶于水,清洗时可作摩擦剂,也可除去果蜡;
(3)碳酸钙高温分解会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清洗盐中含有碳酸钙;氢氧化钙在一定温度下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蒸气,所以高温反应后固体成分为氧化钙;由图可知,试剂X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二氧化碳不反应,故可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故试剂X为浓硫酸;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要求得各成分质量比,除了清洗盐质量外,需要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碳酸钙的质量;氢氧化钙在一定温度下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蒸气,若要求出氢氧化钙的质量,需要知道生成水的质量(等于清洗盐质量的质量-二氧化碳的质量-剩余固体的质量),而氧化钙的质量=清洗盐质量-碳酸钙的质量-氢氧化钙的质量,可得各成分质量比,所以除了清洗盐质量外,需要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剩余固体的质量。
6.传统文化中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
(1)《天工开物》中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烧石成灰”指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汉书·地理志》中记载:“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这里的“石”就是煤。用扇子扇煤炉火焰,火越扇越旺的原理是 。
【答案】(1)
(2)为可燃物提供充足的氧气
【详解】(1)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的原理是为可燃物提供充足的氧气。
7.如图所示,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E、F、G均由2种元素组成,A可用作干燥剂,G中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3;D俗称苏打;C、J是常见气体;B和H属于相同类别的化合物,F和I属于相同类别的化合物。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A 。
(2)写出D→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G→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F和B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答案】(1)
(2)
(3)
(4)复分解反应
【分析】由题意D俗称苏打,故D为碳酸钠;A为两种元素组成的干燥剂,可能是氧化钙或无水氯化钙,由于A能与碳酸钠反应,可推出A为无水氯化钙,化学式为;G中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3,可推测G可能为氧化铁;C、J是常见气体,且J能与G 反应,故J是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可能是氢气或一氧化碳;G能转化为C,且G可能是氧化铁,推测C为二氧化碳;B能转化为A,能与C反应,推测B为氢氧化钙;B和H属于相同类别的物质,故B和H属于碱,D能转化为H,推测H为氢氧化钠;由F能与G反应,推测F可能为酸,F能转化为B,推测F可能是盐酸,F和I属于相同类别的化合物,I能转化为F,推测I可能为硫酸;J是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可能是氢气或一氧化碳,I可转化为J,推测J为氢气,由J能转化为F,I能转化F,推测F为盐酸,I为硫酸,J为氢气;由图示可知B、D、F、H、I都能转化为E,结合B、D、F、H、I表示的物质,推测E为水。将各物质带到转化关系图中验证,符合相互转化关系,故:A为氯化钙,B为氢氧化钙,C为二氧化碳,D为碳酸钠,E为水,F为盐酸,G为氧化铁,H为氢氧化钠,I为硫酸,J为氢气。
【详解】(1)由分析知A为无水氯化钙,化学式为,故填:;
(2)由分析知D为碳酸钠,H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故D→H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3)由分析知G为氧化铁,C为二氧化碳,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G→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F为盐酸,B为氢氧化钙,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复分解反应。
8.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化学知识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小苏打 ②熟石灰 ③白醋 ④硫酸铜
(1)可用于清除金属制品表面锈斑的是 。
(2)可用于作发酵粉的是 。
(3)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4)可用于配制杀菌剂波尔多液的 。
【答案】(1)③
(2)①
(3)②
(4)②④
【详解】(1)白醋中含有醋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因此可用于清除金属制品表面锈斑;故答案为:③。
(2)小苏打受热时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且能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可用于作发酵粉;故答案为:①。
(3)熟石灰是一种碱,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答案为:②。
(4)可用于配制杀菌剂波尔多液的是硫酸铜和熟石灰;故答案为:②④。
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明代的《天工开物》记载了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天然气熬制井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
(2)《吕氏春秋》中记载“金(铜单质)柔锡(锡单质)柔,合两柔则刚”。这句话说明合金具有的特性是硬度一般比其组成金属的 (填“大”或“小”)。
(3)《天工开物》中有“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的记载,这里的“石灰”指的是石灰石。上述记载所涉及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基本反应类型是 。
(4)《天工开物》中有我国古代炼铁的记载。炼铁的主要原理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
(5)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的制取过程,“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上述制取过程中未涉及的实验过程是 (填序号)。
①溶解 ②蒸发 ③升华 ④结晶
【答案】(1)CH4
(2)大
(3) 分解反应
(4)
(5)③
【详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2)“金(铜单质)柔锡(锡单质)柔,合两柔则刚”。这句话说明合金具有的特性是硬度一般比其组成金属的大;
(3)“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的反应是指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4)炼铁的主要原理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扫取以水淋汁后”指的是溶解,“乃煎炼而成”指的是蒸发结晶,故没有涉及到的实验过程是升华,故填:③。
10.《天工开物》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思想。
(1)《天工开物》记载:“煤饼烧石成灰”。“石”主要成分是,“灰”指CaO,“烧石成灰”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2)《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银朱的制备过程,如图所示。
①水银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单质。
②“研磨”时,水银与石亭脂充分反应生成银朱,化学方程式为 ,有剩余的反应物是 。
③“加热”时,银朱 (填“升华”或“凝华”),再经“蘸水擦盏”形成粉末贴于泥罐内壁,达到银朱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的目的。
④制备过程中为使燃烧更充分,可采取的措施是 。(答一点即可)
【答案】(1)
(2) 金属 石亭脂(或硫;或S) 升华 鼓入充足的氧气(答案合理者均可)
【详解】(1)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①水银是汞的俗称,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金属单质;
②“研磨”时,水银与石亭脂充分反应生成银朱,即汞和硫在研磨的作用下反应生成HgS,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汞和硫的质量比为201:32,故一斤水银和二斤石亭脂反应,石亭脂过量有剩余;
③“加热”时,银朱会由固态变为气态,会升华,再经“蘸水擦盏”形成粉末贴于泥罐内壁,达到银朱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的目的;
④为使燃烧更充分,可采取的措施是:鼓入充足的氧气,促进燃烧。
11.在牙膏中可加入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工业上以石灰石为原料制备轻质碳酸钙的工艺如图所示。石灰石中含少量,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
(1)煅烧石灰石时,通常要将石灰石粉碎,这样做的目的是 。
(2)石灰石在“煅烧”时发生的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固体甲加水过程中观察到水沸腾,是因为反应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放出热量。
(4)实际生产中,煅烧生成的气体X可用于与滤液发生反应,这样做的优点是 (写1条即可)。
(5)下列有关该工艺流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填选项序号)
A.固体甲、不溶性固体乙的主要成分均为氧化物
B.操作Ⅰ和操作Ⅱ均为过滤
C.实验室可以利用煅烧石灰石来制取二氧化碳
【答案】(1)使石灰石充分反应
(2)分解反应
(3)
(4)可节约资源/可循环利用
(5)C
【详解】(1)将石灰石粉碎可以增加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反应面积,所以目的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3)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甲加水过程中观察到水沸腾,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4)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煅烧生成的气体X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可用于与滤液发生反应,这样做的优点是可节约资源或可循环利用;
(5)A、固体甲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不溶性固体乙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气体X是二氧化碳,都是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均为氧化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操作I为过滤,操作Ⅱ从溶液中得到固体是蒸发,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煅烧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需要较高温度,实验室不易达到,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3 常见的盐(第1课时)
考点梳理
一、盐 定义:盐是指一类组成里含有 (或 )和 的化合物。 (盐类物质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NH4)2SO4、NH4Cl等) 二、氯化钠 1.化学式 ;食盐的主要成分;白色固体晶体; 溶于水;其水溶液呈中性。 2.用途: ①医疗: ,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用于医疗、消毒; ②农业:氯化钠溶液可以用来 ; ③生活:作 ,腌制蔬菜、鱼、肉、蛋等,不仅风味独特,还能延长保存时间(防腐剂); ④交通:用氯化钠来 公路上的 ; ⑤工业:制取纯碱、烧碱、盐酸等; (注意: (NaNO2)是工业用盐,外观和味道与食盐相似,误食会引起 ,其中氮元素化合价 。) 3.粗盐的制取方法 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除去水分,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多种 杂质(如氯化镁、氯化钙等)和 杂质(如泥沙等)。 三、碳酸盐性质和用途 碳酸盐俗称颜色溶解性用途碳酸钙 CaCO3 、 白色粉末 于水作建 ; 医疗上可用作 ; 在实验室可用于制 气体。碳酸钠 Na2CO3 、 白色粉末 溶于水, 水溶液呈 性。重要化工原料,用于 、 、 、 、 等碳酸氢钠NaHCO3 白色晶体能溶于水, 水溶液呈 。制作苏打水饮料,做 (如用于焙制糕点),医疗上治疗 过多, 的主要成分。
四、 碳酸根、碳酸氢根的检验和鉴别 1.碳酸盐和酸的反应 药品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反应微观实质碳酸钠+稀盐酸反应较快,产生大量气泡 CO32-+2H+=H2O+CO2↑碳酸氢钠+稀盐酸反应快,产生大量气泡 HCO3-+H+=H2O+CO2↑
2.碳酸盐(即含碳酸根、碳酸氢根的盐) 的检验方法 ①常用试剂: 和 。 ②实验步骤: 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区别: ①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同时反应, 的是碳酸氢钠。 ②分别加热,要分解 的是碳酸氢钠,不反应的 。2NaHCO3Na2CO3+H2O+CO2↑ ③分别滴加少量BaCl2或CaCl2溶液,有 产生的 ,无沉淀产生的是碳酸氢钠。
01.基础夯实: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纯碱属于碱类,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
B.小苏打是制造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还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C.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相同,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D.胃酸中含有适量的盐酸,帮助消化,增加食欲
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硝酸钾,但可以继续溶解其他物质
B.碳酸盐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C.氯化钾、硫酸钠等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所以盐中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3.苏轼《寒具诗》中以“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描述早餐油条。制作传统油条的口诀是“一碱(小苏打)、二矾(明矾[])、三食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苏打的化学式为
B.明矾和食盐均属于混合物
C.小苏打和苏打均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
D.小苏打属于碱、明矾属于盐
4.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的物质可通过化学反应一步生成B点物质
B.B点对应的物质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D点对应的物质中含有的阴离子是碳酸根
D.E点对应的物质的化学式是CuSO4
5.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叙述错误的是( )
A.硫酸用于铅蓄电池 B.NaOH用于制肥皂
C.NaCl配生理盐水 D.指示剂测定酸碱度
6.氯化钠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盐,下列有关氯化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可以腌渍蔬菜、鱼、肉、蛋等
B.氯化钠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所以摄入量越多越好
C.氯化钠可以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D.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纯净的氯化钠
7.下列关于资源和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风能和水能等
B.盐湖、盐井、盐矿都是氯化钠的重要来源
C.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炼钢、医疗急救都要用到氧气
D.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8.化学服务于生活。下列做法中涉及的化学原理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做法 化学原理
A 用苏打除去发面的酸味 苏打能与发面中的酸发生中和反应
B 用汽油去除衣服上的油渍 汽油能溶解油渍
C 洗净后的铁锅及时擦干水分 破坏铁生锈的条件能达到防锈目的
D 用小苏打烘焙糕点 受热易分解产生气体
9.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气体
B.CO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C.受热易分解,可用于焙制糕点
D.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电器元件
10.下列物质用途不正确的是( )
A.不锈钢制水壶 B.大理石直接做补钙剂
C.盐酸制造药物 D.硫酸制造化肥
11.物质的性质决定着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应用错误的是( )
A.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氧气用于炼钢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D.碳酸钙用作建筑材料
12.下列基于实验事实的推理,正确的是( )
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可推测该溶液显碱性
B.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推测该溶液是稀盐酸
C.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可推测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D.定量的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可推测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C、H、O元素
13.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A.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则盐中一定有金属元素
B.铁和铜都是金属,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C.碳酸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D.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则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02培优训练
1.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金属氧化物
B.——盐
C.——酸
D.——碱
2.牙膏是保障口腔健康的日用品,某项目小组为深度了解牙膏的组分,对牙膏中的摩擦剂、酸碱度调节剂、美白剂等组分进行探究。
I.摩擦剂的探究
某牙膏成分含有以下物质中的若干种,它们在水和酒精两种溶剂中的溶解情况如下表所示。已知:水合硅石、羟苯甲酯不和盐酸反应。
物质溶剂 碳酸钙 水合硅石 羟苯甲酯 氯化钠 丙二醇 香精 纤维素胶
水 不 不 微 溶 溶
酒精 不 不 溶 不 溶
为探究摩擦剂的组分,开展了如下探究:
(1)步骤Ⅱ和Ⅳ中实验操作为 。
(2)步骤Ⅲ中沉淀部分溶解,生成无色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无色气体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小组大部分同学认为沉淀D是水合硅石,但甲同学却认为也可能是羟苯甲酯,理由是 。为确定沉淀D成分,需要增加的实验方案是 (操作、现象、结论)。
Ⅱ.酸碱调节剂的探究
(4)食物残渣发酵产生的乳酸(化学式为HA)可能使唾液的pH<5.5,使牙齿脱矿化,所以牙膏中需添加酸碱度调节剂。下列选项中可作为牙膏酸碱度调节剂的是 。请写出所选物质和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碳酸氢钠 D.铜粉
Ⅲ.美白剂的探究
过氧化钙CaO2与乳酸混合产生的微小气泡可瓦解污渍起到美白作用。甲、乙两同学用放置一段时间的过氧化钙样品对该反应进行了探究,甲同学实验方案如下:
甲同学猜想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气泡中的气体为O2 向盛有少量过氧化钙样品的试管中加入乳酸溶液,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产生气泡,试管外壁发热,带火星的本条没有复燃 该反应没有氧气生成
(5)结合实践认识,甲同学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 。
乙同学用传感器探究过氧化钙样品和乳酸溶液的反应,获得了反应溶液中氧气(简称:溶解氧)浓度及pH的变化曲线。
(6)在250s-750s时间段,溶解氧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要验证该观点,乙同学还需进行的实验是 。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氧化钙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氢氧化钙。
②碳酸钙不能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1)【猜想与假设】A.全部是碳酸钙;B.全部是氧化钙;C. 。
(2)【设计并完成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后静置,滴入2—3滴无色酚酞试液。 液体变 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氧化钙。
②另取少量固体于另一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生成 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 。
(3)【实验结论】剩余固体成分应为猜想与假设中的 (选填“A”“B”或“C”)。
(4)【交流与反思】实验操作②中产生的气体是 ,写出该气体的一种用途 。
4.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出千沟万壑、千瀑万洞的“喀斯特地貌”,贵州双河溶洞是全球白云岩喀斯特典型的范例,某小组同学开展了研究性学习。
任务一:调查溶洞概况
小组同学通过实地勘察,绘制部分洞穴剖面图如图1。
任务二:探究白云岩溶蚀与钟乳石的形成
【资料显示】当遇到溶有的水时,会生成溶解性较大的,发生反应①;溶有的水遇热或压强变小时,就会分解,重新形成沉积下来,发生反应②。
【探究活动1】用模拟白云岩的溶蚀
(4)进行溶蚀模拟实验
实验一:用方案一进行实验,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钙固体的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搅拌,过滤,得到饱和澄清石灰水。取15mL饱和澄清石灰水于烧杯中,通入一定量,观察到溶液立即变浑浊,继续通入过量,浑浊液未变澄清。
【表达交流】根据资料显示中的反应①,应观察到浑浊液变澄清,现象与预期不符。经过讨论、分析,为达到实验目的,改进实验如下。
实验二:另取15mL饱和澄清石灰水于烧杯中,加入35mL蒸馏水,搅拌,通入一定量,溶液逐渐变浑浊,继续通入过量,浑浊液变澄清。
【分析与解释】
(1)改进后现象与预期相符。加入35mL蒸馏水的作用是 ,浑浊液变澄清的原因是 。
小组同学用其它的方法,证明了白云岩中的也能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溶蚀。
【探究活动2】模拟钟乳石的形成
取实验二反应后的溶液,静置,放于低压环境,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澄清溶液中出现浑浊现象,实验成功。
【迁移应用】
(2)图1中,滴水从B处下落的过程中,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
5.生活中有时会用果蔬清洗盐来清洗果蔬,兴趣小组对某果蔬清洗盐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果蔬表面的残留,主要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使用的杀虫剂等物质,常见杀虫剂多数呈酸性,少数为碱性或中性;
②某市售蛋壳类果蔬清洗盐(以下简称“清洗盐”)产品标签部分内容如下:
××蛋壳类果蔬清洗盐 【功效】除果蜡、高效去杀虫剂、除虫卵 【成分】蛋壳提取物(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 【使用方法】取适量清洗盐加入水中,再放入瓜果,轻轻揉搓并浸泡3分钟
(1)某同学对该清洗盐“高效去杀虫剂”的功效提出质疑,理由是 ;
(2)瓜果表面的人工果蜡中含有石蜡,根据石蜡的物理性质及清洗盐的成分和使用方法推测,该产品能除去人工果蜡,可能的原因有 (写一条);
【深入探究】
小组同学为了验证该清洗盐的成分并确定各成分的质量比,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资料:碳酸钙高温分解会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在一定温度下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蒸气。
(3)定性分析:通过产生二氧化碳可以确定清洗盐中含有 ;高温反应后固体成分为 ;根据实验目的,试剂X应为 。
(4)定量计算:要求得各成分质量比,除了清洗盐质量外,需要测定的质量至少包括 。
6.传统文化中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
(1)《天工开物》中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烧石成灰”指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汉书·地理志》中记载:“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这里的“石”就是煤。用扇子扇煤炉火焰,火越扇越旺的原理是 。
7.如图所示,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E、F、G均由2种元素组成,A可用作干燥剂,G中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3;D俗称苏打;C、J是常见气体;B和H属于相同类别的化合物,F和I属于相同类别的化合物。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A 。
(2)写出D→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G→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F和B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8.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化学知识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小苏打 ②熟石灰 ③白醋 ④硫酸铜
(1)可用于清除金属制品表面锈斑的是 。
(2)可用于作发酵粉的是 。
(3)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4)可用于配制杀菌剂波尔多液的 。
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明代的《天工开物》记载了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天然气熬制井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
(2)《吕氏春秋》中记载“金(铜单质)柔锡(锡单质)柔,合两柔则刚”。这句话说明合金具有的特性是硬度一般比其组成金属的 (填“大”或“小”)。
(3)《天工开物》中有“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的记载,这里的“石灰”指的是石灰石。上述记载所涉及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基本反应类型是 。
(4)《天工开物》中有我国古代炼铁的记载。炼铁的主要原理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
(5)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的制取过程,“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上述制取过程中未涉及的实验过程是 (填序号)。
①溶解 ②蒸发 ③升华 ④结晶
10.《天工开物》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思想。
(1)《天工开物》记载:“煤饼烧石成灰”。“石”主要成分是,“灰”指CaO,“烧石成灰”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2)《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银朱的制备过程,如图所示。
①水银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单质。
②“研磨”时,水银与石亭脂充分反应生成银朱,化学方程式为 ,有剩余的反应物是 。
③“加热”时,银朱 (填“升华”或“凝华”),再经“蘸水擦盏”形成粉末贴于泥罐内壁,达到银朱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的目的。
④制备过程中为使燃烧更充分,可采取的措施是 。(答一点即可)
11.在牙膏中可加入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工业上以石灰石为原料制备轻质碳酸钙的工艺如图所示。石灰石中含少量,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
(1)煅烧石灰石时,通常要将石灰石粉碎,这样做的目的是 。
(2)石灰石在“煅烧”时发生的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固体甲加水过程中观察到水沸腾,是因为反应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放出热量。
(4)实际生产中,煅烧生成的气体X可用于与滤液发生反应,这样做的优点是 (写1条即可)。
(5)下列有关该工艺流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填选项序号)
A.固体甲、不溶性固体乙的主要成分均为氧化物
B.操作Ⅰ和操作Ⅱ均为过滤
C.实验室可以利用煅烧石灰石来制取二氧化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