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铁能铸成铁锅B.液态氢可以作推进火箭的高能燃料C.铜能作电线电缆D.用冰块降温2.洁净的空气对人类非常重要。下列气体不会污染空气的是()A. 氮气B.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D.二氧化氮3.在探究硫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中,不需要用到的安全提示图标是YB.D.4.按照规程操作是保障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B.点燃酒精灯C.加热液体D.移走蒸发皿5.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c.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D.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6.如图是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有关信息,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锶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B.锶原子的中子数为 38C.锶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比较容易失去锶87.62D.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7.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入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2025---2026第一学期九年级质量调研一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题号 正确答案 解析1 B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它能燃烧放热——属于化学性质;A、C为物理性质(导热性、导电性),D为状态变化(物理性质)。 【1分】2 A 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约占78%),无毒,不污染空气;CO、SO 、NO 均为有害气体,会造成大气污染。 【1分】3 D 硫与氧气反应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实验需在通风橱中进行或用吸收装置。应使用:易燃品(硫可燃)、有毒气体(SO )、腐蚀性(可能涉及酸液)等标志。而“爆炸品”图标与此实验无关。 【1分】4 D “移走蒸发皿”时不能用手直接拿,要用坩埚钳;且图示操作中酒精灯仍在加热,存在烫伤风险。其他选项均正确:A:检查气密性是必要步骤;B: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C: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对人。D错误。 【1分】5 D 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不是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影响化学性质,但不同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可能相同(如Na和K都是1个)。 【1分】6 C 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8) 2 8 18 8 2,共5个电子层 → 第五周期;质子数=核电荷数=38;最外层2个电子,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不是“g”,而是“1”省略不写。故A错(第五周期)、B错(中子数≈88 38=50)、D错(不应带单位g)→ 只有C正确。 【1分】7 A A正确:组装后必须先查气密性;B错误:应预热后再集中加热;C错误:刚冒气泡是空气,需待连续均匀冒出再收集;D错误:应先撤导管后熄灯,防止倒吸。 【1分】8 B 图①只含一种分子 → 纯净物;图②含两种分子 → 混合物;A错误:I中有新分子生成 → 化学变化;C错误:②③分子种类不同 → 结构不同;D错误:I需要点燃,II可能是自然扩散,条件不同。 【1分】9 B A错误:红磷燃烧产生白烟(P O 固体颗粒),不是雾(小液滴);B正确: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错误:木炭燃烧生成CO 气体,无黑色固体;D错误:“生成四氧化三铁”是结论,不是现象描述,现象应为“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分】10 A A正确: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原子一定是离子;B错误: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同种元素(如H O和Ne质子总数都为10,但不是同一元素);C错误:物理变化也可能有能量变化(如浓硫酸稀释放热);D错误:木炭燃烧生成CO 气体,体积不变,压强不变,无法测出氧气含量。 【1分】11 A A:水是纯净物,碳酸钙也是纯净物 ;B:纯净水是混合物(含微量矿物质),食醋是混合物 ;C:河水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都是H O) ;D:蒸馏水是纯净物,洁净的空气是混合物 。 【1分】12 B A正确:a靠近氨水,浓度上升快 → 曲线X对应a;B错误:0~1min浓度为零并非微粒静止,而是尚未扩散 → 微粒始终运动;C正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曲线斜率更大;D正确:湿棉花可吸收NH ,减少污染。 【1分】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28分)13.(5分)(1)核电荷数是 53,位于第 五 周期。【每空1分,共2分】(2)因为加碘盐中的补碘剂是碘酸钾(KIO ),受热易分解,若过早加入高温下会分解失效,导致补碘效果降低。【答出“碘酸钾受热易分解”即可得1分】(3)能与活泼金属直接反应(如与钠反应)具有毒性和腐蚀性遇淀粉变蓝色可参与制取药物、染料等【写出任意一条合理化学性质即得1分】(4) D(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碘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 → 属于卤族元素;图2中D最外层也为7个电子,其余:A为稀有气体,B为金属,C为氧族元素)【1分】14.(6分)(1) 酒精灯【1分】(2)高锰酸钾 →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不足之处: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导致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各1分,共2分】(3)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逸出)【1分】(4)可以控制反应速率(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滴加速度)或: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若使用多孔隔板)【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2分;常见答案为“可控制反应速率”】15.(6分)(1) 氮气(氮气沸点 196℃ < 氧气 183℃,升温时低沸点物质先汽化)【1分】(2) 小于(氮气滞留成为产品输出 → 氮气不易透过膜 → 渗透速率小于氧气)【1分】(3)氮气 + 氢气 → 氨气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各1分,共2分】(4)尿 C、H、O、N(由流程图可知,尿素由NH 和CO 合成,含有N、H、C、O四种元素)【全对得2分,漏写或错写不得分】16.(6分)(1)完善表格:(2分)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现象1 25℃,向试管中加入5mL过氧化氢溶液 产生极少量气泡2 25℃,向试管中加入 5 mL过氧化氢溶液和0.1g过氧化氢酶 产生大量气泡3 实验2反应结束后,再加5mL过氧化氢溶液 产生大量气泡4 测出实验3反应结束后过氧化氢酶的质量 质量为 0.1 g 【每空1分,共2分】(2) 化学性质(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实验3证明其仍具催化活性 → 化学性质未变)【1分】(3)过氧化氢 → 水 + 氧气【1分】(4)探究影响催化效果的因素(奖励题,最多加3分,总分不超过40分)① 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不动(推动A注入空气,系统内压强增大,若密封好,B活塞会被推出并保持位置)【1分】② 分析图2曲线: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与 ______ 有关;(1分)答案: 催化剂的质量(或用量)催化剂对最终产生氧气的量 ______ 影响。(填“有”或“无”)(1分)答案: 无(三条曲线最终压强趋于一致 → 氧气总量相同,说明催化剂不影响产气量,只影响速率)【各1分,共2分】 【本小题共3分,计入总分但不超过40分】17.(5分)(1)红磷 + 氧气 → 五氧化二磷【2分】(2)已知:集气瓶总体积 = 50 mL底部已有水占 1/5 → 即 50 × 1/5 = 10 mL所以空气体积 = 50 10 = 40 mL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1/5 → 氧气体积 = 40 × 1/5 = 8 mL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冷却后压强减小,水被吸入集气瓶约8 mL初始量筒中水体积 = 50 mL吸入8 mL水后,量筒中剩余水 = 50 8 = 42 mL答: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 42 mL。【列式清晰、逻辑正确得3分;缺步骤扣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docx 化学.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