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皮山县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
语文(期中)素养调研测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用2B铅笔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①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诸多元素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和平性。
②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为塑造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提供了精神支撑。《周易》中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应以宽厚之德对待天下民众和事物。《大学》开篇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论语》中讲“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激发人们弘扬光明正大的德性,自觉把“道”弘扬光大。这种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经过中华儿女的践行传承与历史长河的淘洗积淀,形成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推己及人”的人己关系准则,以道德秩序构造出一个群己合一的世界。
③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为塑造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提供了理想支撑。《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推崇天下为公的治世之道,倡导公共意识、公共道德,引导人们超越个体,各有所养、各尽所能,胸怀天下、谋求大同。中国古人讲,“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认为“天下”并不是个别人、个别国家、个别民族的天下,而是所有人、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天下,表达出所有人、所有国家、所有民族都应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守望相助的愿望和理想。
④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为塑造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提供了实践支撑。“讲信修睦”源自《礼记·礼运》,讲的是要相互讲信守义、建立和睦关系;“亲仁善邻”出自《左传·隐公六年》,讲的是要亲近仁道、友善邻国,这是治理国家的方略。中华文明是推崇信义、和睦、仁道、友善的伟大文明。个人、团体、民族、国家之间讲信守义、和睦相处、仁爱相助、友善邻里,是中华民族基于明德追求与大同理想而形成的处世之道、交往之道。丝绸之路就是这种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结出的硕果。南北朝时期沈约在《宋书》中讲“舟舶继路、商使交属”,记载了丝绸之路上商贾、使者来往频繁的热闹场面与繁荣景象。
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其他重要元素,也为共同塑造中华文明的和平性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等,都对中华文明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的拘囿,形成开放包容、平和中正的文明特质作出了贡献。
⑥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是中华文明思想理念的精华,同时也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历史根基、提供了充沛文化滋养。
⑦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着热爱和平、崇尚和睦、追求和谐的理念。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没有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和冲突,没有侵占过别国一寸土地。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军控、裁军和防扩散进程,反对军备竞赛,是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
⑧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着天下大同、共生并进、交通成和的理念。今日中国以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大国担当将这些理念发扬光大。中国毫不动摇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⑨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决定了中国能够站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思考人类的前途命运问题,坚持团结合作,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⑩求和平、谋发展,凝结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智慧。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给予我们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底气和丰富智慧。我们要继续深入挖掘中华文明和平性的丰富内涵,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更多中国方案,使之在人类应对风险挑战、开辟光明未来的道路上彰显更大的价值、更强的力量。
(摘编自王杰《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元素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
B.“推己及人”的人己关系准则是经过中华儿女的践行传承与历史长河的淘洗积淀而形成的。
C.中华民族基于明德追求与大同理想而形成了讲信守义、和睦相处、仁爱相助、友善邻里的处世之道、交往之道。
D.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是我们的大国担当。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不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哪些元素对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的塑造起了作用,将不利于对其进行深入理解。
B.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为塑造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提供了精神支撑、理想支撑和实践支撑。
C.中华文明思想理念精华中的和平性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历史根基,提供了充沛文化滋养。
D.中国能够站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思考人类的前途命运问题,坚持团结合作,是与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分不开的。
3. 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⑤段中提到的“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生态理念的一项是(3分)( )
A.《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B.汉代董仲舒说“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同而通理,动而相益,顺而相受,谓之德道”。
C.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石门自然村房前屋后种植树木,同时对古树名木也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
D.2023年8月24日,日本向大海排放福岛核污染水,并计划在未来30至40年内排放130多万吨。
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4分)
5.当今的中国传承发扬了中华文明的和平性,请结合材料第7、8、9段概述我国在建设美好世界中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丁香
范子平
丁香是家里的老二,老大也是女孩。
娘生她的时候,爹正光着脊梁劈柴。九伯母出来说还是个妞儿,爹把斧头重重砍在木凳上。
满月的时候,爹说,老大叫盼妞,结果也没有盼得来男孩,唉——这老二就叫换妞吧,下一胎但愿能给换来个小子。
小村里的人家都穷,只有少数女孩才能跟男孩们一起背起书包。小村里也没有学校,上学得去舅舅那村。换妞不敢说上学。她知道她家更穷,墙透风,屋漏雨,锅台边常发愁下顿的食粮。从六岁起,早饭后一得空,换妞就守在自家院子门口,手扶着院门口的丁香树,眼巴巴望着几个小学生蹦蹦跳跳打闹着,渐渐消失在村口外。
一晃换妞就十岁了。
换妞院子门口迎上爹,看爹脸色顺,才吸一口紫丁香的香气,向爹说,我也起个大名吧,叫丁香,中不?爹不耐烦地皱皱眉:“瞎咧咧啥,咱又不上学,要那大名干啥?”
换妞到底不安分,听姐说舅舅那村住了一个收木耳的,就起了心,一得空闲就撒着小脚丫钻进白马河边的槐树林里。那里藤条缠着槐树,灌木满地蔓延,密密麻麻几乎进不去人。可丁香硬是钻进去。几十天过去,她的胳膊、腿上大大小小十多个伤疤:磕的、挂的、虫咬的。这一片血止住了,那一片肿多高,流过一脸又一脸泪,到底攒够了一篓山木耳,还有灵芝、白芍。她背着到舅舅的村,换得二十七块两毛钱,手攥住钱说,爹,我要上学。
爹还是皱皱眉说,你上学?那谁照看多妞?
多妞是刚生的老三。换妞就去找小学教师央告,教师可怜她,让她抱着多妞上学。
听人家“换妞”“换妞”地喊,她心里实在不中受,忽地想起了院子里那棵丁香树,几年的雨打风吹,当年栽的小树只丁香活了下来。思来想去,换妞觉得丁香实在是好。从学校回来,她把多妞放屋子地上,告诉爹说,我改名字了,跟老师说了,老师可赞成了,已经给我写作业本上了,从此我就是——丁香!
爹心里烦,说,哎呀,那不是一样吗,吃啥劲儿!
丁香说,那可不一样,从此我再不当换妞!我当一棵挺拔的丁香树!
丁香上了三年小学,三年里跳了三次级,到了六年级,语文、算术自然样样还是班上头两名。她该升初中了。爹不稀罕老师对闺女的夸奖和许愿,冷冷地对她说,换妞,我给你说件事儿。
丁香说,爹,我叫丁香!
爹说,好好,就丁香,可,咱不能再上学了,家里日子磨不开身了!
她说,爹,我会削山柳条编筐编篮卖,叫我上学吧,不费咱家的钱。
爹说,你不知道你娘生罢多妞就没起来过床?你看,我这老寒腿也犯了,硬是罗着腰拐着腿走不成路了,咱家日子掉沟里了。你恁大了,不帮衬家里,咱能都把嘴糊墙上?
丁香说,爹你该看病看病,我放学就去槐树林,那里边还有木耳。
爹说,你知道看风水的刘先儿吧,留山羊胡的那个,他相中了你,托你九伯母给他儿说媒。他看风水多年,家里应该有底儿,多少人想去还跨不进门的。这事要是定了,咱也不算吃亏,也帮衬帮衬你娘的病。
丁香惊得跳起来,说,爹,我才刚14岁……
爹嘴里吧嗒着老旱烟,头也不抬,说,14岁怎的?你到底不是个儿子,我还留你一辈子不成?如今也是一门好亲事,你去了,我身上的担子也能撂撂。
夜幕像堵墙压下来,丁香只觉得出不来气。她躺在草垫子上蒙住头哭了一会儿,又拽开被子坐起来,浸泡在青蒙蒙的草气里。她觉得不能就这样白白喝了几年墨水,想想东,想想西,辗转反侧直到天明。
丁香豁出去了,跟爹摊牌说,爹,俺娘的病不能好好治,是咱没有钱;我没能上完学,是咱没有钱。舅家俺表姐,就要到青海的农场,她女婿在那里。我跟她说过,跟她去,那里要人,能挣钱。我挣了钱,会打回来给娘看病、给你看病的。我得挣钱,我还要上学,不管在哪儿,我都得上学呀。
爹浑身猛地一抖,扭过头瞪着她,好大一晌才狠狠地说,你不知道外边乱?叫人贩子把你卖了?
丁香说,我听说过,我得防着,我也会防着,可是我得离开小村!
爹瞪圆了眼珠,没想到任着她读了几年书,如今有了这么大的主意,朝着换妞的娘说,你听听!你闺女的话!我是没个儿子哇!
丁香知道,这时没有丁点儿退路。她说,爹,就这样了,表姐那里好不容易有这条道儿,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我后天走,我一定要走。
娘从床上支起身子,艰难地磨过头,呼哧呼哧喘着气儿说,俺二丫上学脑瓜开窍着哩,到刘先儿家去窝憋死俺妞儿?二妞你啥也别管,你只管走!
爹眼里的光散淡了,沉沉地垂下头。
丁香说,爹,跟你商量个事,俺姊妹们,谁都不能压到山墙根儿一辈儿!俺姊妹们,名字不能换呀盼呀多呀,来自己辱没自己,当嚼舌头话把儿,叫人笑话。闺女也照样抵门事哩,俺姊妹几个商量了,三妹名字叫菊香,姐姐也说了,她也要改,叫麦香。
爹卸了精神头低低地说,你要走青海,我还说啥?你姊妹们,嘀咕个啥就是啥。
爹终于意识到,丁香不是换妞,他的换妞此刻该本本分分准备出嫁,可丁香是向前流的小溪,他管不了的。爹苦苦的笑下,趔趄着走开了,丁香鼻子酸溜溜的。
丁香背着包裹走的时候,爹站在家门口老眼昏花木呆呆看着,姐妹们女伴们还有小学的老师都送到村口,她们挥着手,呼喊“丁香”的声音在白马河与无垠的田野上空久久不绝。
(《北京文学2024年07期》,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盼妞、换妞、多妞,这些名字漠视女性价值,包含着浓重的重男轻女的落后思想。
B. 丁香的母亲支持丁香,她比丁香的父亲思想更开明,她的支持决定了丁香的未来。
C. 丁香和父亲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这实则是两种思想的交锋,最后父亲妥协了。
D. 丁香能吃苦,脑瓜灵活,有坚定的信念,她为了争取自己的权力付出了种种努力。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中详细描写了丁香摘木耳的情况,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摘木耳时困难重重,塑造了丁香下定决心、克服困难、一心求学的形象。
B. 伙伴们送别丁香时,大声呼喊丁香这个名字,这处设计意在以小见大,伙伴们的呼喊表现了整个社会女性已经开始觉醒。
C. 丁香离开村子,女伴们都来送她;《哦!香雪》中香雪沿着铁轨回家时,伙伴们都来接她,这两个场面都表现了乡村人情。
D. 《丁香》一文中的丁香和《百合花》一文中的百合花都有美好的象征意义,两篇文章在写法上都采取了借物抒情的手法。
8. 本文的细节描写非常传神,阅读文中画横线部分的细节描写,简要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4分)
9. “换妞到底不安分”这句话在文中有深刻意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勾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勾践。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种止勾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于是勾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嚭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具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不可A臣闻兵者B凶C器也D战者E逆F德也G争者H事之I末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两句中“以”的含义相同。
B.执事,文中指办事的官员。还有从事工作、主管其事以及对对方的敬称等意思。
C.“勾践欲杀妻子”与“率妻子邑人”(《桃花源记》)两句中“妻子”的含义相同。
D.“种止勾践曰”与“止有剩骨”(《狼》)两句中“止”的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训练军队,想要报复越国,越王打算在吴国发兵之前,抢先去攻打它。
B.吴王发动全部精锐部队抗击越军,在夫椒打败越军,越王收聚五千名残兵败将退守在会稽山上。
C.范蠡劝谏越王要言辞谦卑地送给吴王丰厚的礼物,如果他不答应讲和,就亲自去吴国做抵押。
D.勾践派文种把美女宝器都献给了吴王,伍子胥进谏吴王灭了越国,但吴王不听,赦免了越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4分)
(2)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4分)
14.请简要概括越王勾践的人物形象。(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楼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①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甫吟②。
【注】①后主: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②《梁甫吟》:古乐府中的一首葬歌。《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领起全篇。首句与“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以哀景写哀情。诗人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黯然心伤。“登临”二字以高屋建瓴之势,引出种种观感。
B.颔联上句从空间维度驰骋遐思,下句从时间维度开拓视野,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莫相侵”则针对吐蕃相告:“不要前来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
D.本诗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和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境壮阔,寄意深远,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16.在《登楼》一诗中诗人登楼抒怀,请结合全诗谈谈诗人抒发了哪些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故地重游,用“__ ,__ ”两句过渡,引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2)《短歌行》中引用《诗经·郑风》的典故,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好朋友参加班干部竞选却落选了,你想用《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激励他下次再努力。于是在便签上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多年前我在江南古镇邂逅了一场梅雨。那时,古镇尚未成为旅游打卡景点,游客寥寥,老桥流水,青石小路,灰墙斑驳,黛瓦森森……还是百年前的模样。转进一间深宅,雕梁画栋间晾晒着斑斓衣衫,缕缕饭菜香从灶间飘出,弥漫着浓浓的烟火气。几位忙碌的老人对贸然闯入的我们不以为忤,而报以微笑。抬望眼,幽深的天井正映着一方天空,瓦蓝瓦蓝。正流连,忽而一团团灰暗色的厚云翻滚着,飞卷着,如潮水般涌来,很快盈满了天井上空,院落变得幽深黯淡。在院子里剥毛豆的婆婆们说声雨要来了,赶紧提着竹篮躲到了廊下。先是有风急急吹过,雨点紧跟着就下来了,院子中央灰白的大石砖被雨点击打着,着了色,泛着白亮亮的光泽。雨,一阵急一阵缓,望不到尽头的雨帘扬起一团团水雾,朦胧了远近风物。檐廊上的雨水积不住了,顺着瓦片从四边檐角流淌下来,似四条细细的白练,直挂地面,溅起一朵朵水花,沟渠渐渐盈满,聚拢起来,顺势汇聚到院子中心,这不就是所谓的四水归堂么?梅雨,骤然而至;骤然而止,水雾散去,楼阁庭院纤尘不染,泛着水洗之后的清亮,似滤尽了人间忧烦。经雨,却如沐春风。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为“正流连,忽而一团团厚云涌来,很快来到了天井上空,院落变得幽深黯淡”,二者语意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个问句,却并不表示疑问,它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20. 下列句子中的“紧”与文中加点的“紧”,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我只听见“砰”的一声,紧接着眼前一片漆黑,整个人就失去了知觉。
B. 精打细算,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是缓解手头紧的有效方法。
C. 他拿起筷子,用左手捧着碗,细细地咂了咂嘴,眼睛紧盯前方的饺子。
D. 张师傅再三嘱咐,修理好抽水机后,一定要记得把螺丝钉紧一下。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今,颈肩问题是各年龄层多数人的“标配”,孩子坐姿不正确,年轻人久坐办公室,老年人长期劳作,加之身体机能的退化、血管老化、血液循环变差,“肩颈一堵,全身受苦”,足见 ① 。
肩颈堵塞会直接产生影响面部的气血循环,导致面部晦暗、肤色不均、皮肤松弛等。如果做了专业面部护理,也没有多大效果。肩颈堵塞也会造成头部供血不足,导致头晕、偏头痛、记忆力减退、睡眠质量差(多梦、易醒、入睡难),肩颈阻塞后,手按上去就会有痛、酸胀的感觉,经常四肢发麻,手脚冰凉,易在短时间内疲劳。肩颈堵塞还会导致激素分泌失调、交感神经敏感,出现易怒、不自信、多疑的情况。
中医讲,调节人体的良方就是打通气血,若气血不畅,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就会堆积在肩颈,造成肩颈硬化。我们可以 ② ,如艾灸大椎穴、肩颈部刮痧、肩颈部拔罐、肩颈部推拿等。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怎样对待学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乐”的重要性;韩愈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强调“苦”的必然性。
你如何看待学习中的“苦”与“乐” 请结合你的感悟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角度自定。2.文体明确,不得写成诗歌。3.不少于800字。4.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