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省滨州市年中考化学真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山东省滨州市年中考化学真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试卷类型:A
滨州市二O二五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试题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Ⅰ卷(选择题,共39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39分)
1.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方面有着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陶瓷烧制 B.工业炼铁
C.甲骨刻字 D.火药爆炸
2.2025年我国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先行”。下列做法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 )。
A.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B.减少自驾燃油汽车出行
C.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D.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3.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取用块状固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测定溶液的pH
4.土壤酸碱性会影响作物的生长。某地区的土壤呈弱碱性,请参照下表信息,选择该地区最适宜种植的作物( )。
作物 棉花 柑橘 茶树 甘草
最适宜pH范围 6.0~6.8 5.0~7.0. 5.0~5.5 7.2~8.5
A.棉花 B.柑橘 C.茶树 D.甘草
5.氮化镓是制造6G通信芯片的材料之一,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镓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镓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B.镓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31
C.镓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D.图中X的值为8
6.下列对实践活动涉及的化学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实践活动 化学知识
A 扫地时灰尘飞扬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用活性炭等材料自制净水器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利用中和反应原理
D 用木炭烧烤食物 木炭燃烧放出热量
7.豆腐营养丰富,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亮氨酸分子中含有氧分子 B.亮氨酸属于无机化合物
C.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 D.亮氨酸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8.打铁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者手持用水浸泡过的柳木勺,将高温铁水(铁水为液态生铁)击向高空,铁水在空中燃烧绽放成美丽的铁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铁水是混合物
B.柳木勺未燃烧,是因为水降低了柳木勺的着火点
C.柳木勺中的铁水击向高空后才燃烧,这与铁和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
D.空中铁水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9.科学思维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比较:通过互相刻划,可以比较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
B.归纳: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分类:烧碱、纯碱、熟石灰都属于碱
D.分析:用嘴吹灭蜡烛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相同
10.下图是科学家利用“人造树叶”合成乙醇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中共涉及两种氧化物 B.反应后氢原子的数目增多
C.反应中和的分子个数比为3∶2 D.该研究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11.下列所用试剂或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鉴别浓盐酸与浓硫酸 打开瓶塞,观察瓶口是否形成白雾
B 鉴别二氧化碳与氮气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C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加入过量稀硫酸
D 比较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铁丝、铜丝和硫酸锌溶液
12.氢氧化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钾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蓝色
B.氢氧化钾溶液能与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C.氢氧化钾固体暴露在空气中能变质
D.氢氧化钾溶液能与硝酸钾溶液反应
13.果蔬洗涤盐是一种果蔬清洁剂。某果蔬洗涤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时,碳酸钠与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
B.0℃~℃范围内,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更大的是碳酸钠
C.10℃时,碳酸钠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2.2%
D.该果蔬洗涤盐不能与食醋一起使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1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34分)
14.(4分)做电解水实验时,可加入少量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硫原子__________; (2)负极产生的气体__________;
(3)两个氧气分子__________; (4)稀硫酸中的阳离子__________。
15.(6分)中国传统节日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还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①烟花爆竹中火药的主要成分有硫磺、木炭粉、镁粉、硝酸钾。燃放烟花爆竹时出现“耀眼白光”这一现象是镁粉燃烧产生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春节期间,小康同学将瓜子、花生等年货分别装入密封罐,并在罐内放入食品用生石灰干燥剂。生石灰作干燥剂的原理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端午节;“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①包粽子是端午节传统习俗。某地包粽子的原料有:糯米、蛋黄、花生、植物油、食盐等,其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
②艾草具有抗菌消炎、驱蚊等功效。为使艾草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可施用尿素,尿素属于______肥。
16.(6分)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食盐资源,某实验小组开展了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探究之旅。
任务一:参观盐场
(1)利用日晒、风吹使海水不断蒸发至有食盐析出,析出食盐后的液体是氯化钠的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任务二:提纯粗盐
(2)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有关操作如下图所示。
①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填标号),以上操作都用到的玻璃仪器为______。
②过滤是混合物分离与提纯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请举出过滤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______(举1例即可)。
任务三:应用食盐
(3)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水挑选种子。现要配制50g 20%的食盐水选种。实验操作如下图所示。
①若要完成该溶液的配制,需量取______mL的水(常温下水的密度为)。
②量取水时若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20%(填“>”“<”或“=”)。
17.(5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中国科技成就斐然。
(1)“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全面建成,这是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该核反应堆的原料为铀-235(235是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铀-235和铀-238是同类原子,这类原子都称为铀元素的原因是______。
(2)从神舟十八号开始,我国飞船就换装了以作正极材料的新型锂电池。已知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为价,为价,则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价。
(3)中国科研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材料——“碳弹簧”,它是制造智能磁性材料的理想原料。它与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却差异巨大,原因是______。
18.(6分)“感知宇宙奥秘,放飞航天梦想”。航夭员在空间站生活需要水和氧气,下图为天宫空间站中水、气部分循环系统简图。
(1)循环系统中,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反应。
(2)科学家也可以将氧气压缩入氧气罐,从地球运送到空间站。请从微观角度分析,氧气能被压缩的原因是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19.(7分)“暖宝宝”是常见的局部取暖贴片。某班同学开展实践活动,探究“暖宝宝”的发热原理。
【资料卡片】
①“暧宝宝”内的发热原料:铁粉(黑色)、活性炭(黑色)、食盐、水和蛭石(黄色)等。
②蛭石是一种硅酸盐矿物,化学性质不活泼,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
“暖宝宝”使用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将其“发热原料”取出,发现黑色固体中出现了红色物质。依据发热原料的成分及性质,同学们猜测红色物质中可能含有氧化铁。实验过程如下:
(1)用磁铁除去固体中的铁粉,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他们依据滤液呈现______色,得出结论:红色物质中含有氧化铁。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综合分析后,同学们认为“暖宝宝”的发热原理是铁粉与______发生了化学反应。因此,“暖宝宝”在使用前应______保存。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20.(7分)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1)在实验室中,若用装置A制备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室收集一氧化碳和氧气,均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标号)。
(2)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备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标号)。
(3)如图是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装置。
通人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花①无明显变化,纸花②③均变红,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纸花③比纸花②先变红的原因是______。
21.(10分)某班同学欲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设计以下两种方案。
【查阅资料】①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其余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忽略不计。
②高温灼烧生成CaO和。
【设计并实验】
方案一 方案二
装置图
步骤1 称量反应前反应物及装置的总质量为280.2g 将10g鸡蛋壳粉末在高温下充分灼烧
步骤2 待反应停止,电子秤示数为277.4g,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g 待反应停止,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7g,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3g
步骤3 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分析与评价】
(1)方案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_____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该班同学欲继续探究方案一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猜想二:和HCl。
【设计并实验】
步骤 现象 结论
方法一 取适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颗锌粒 观察到______ 猜想二正确
方法二 取适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______溶液 观察到先有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二正确
【反思交流】分析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不但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2.(10分)为测定某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小组的同学借助图1装置进行实验,图2是溶液混合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
(1)a点与b点所示溶液中的数目关系是:a点______b点(填“>”“<”或“=”)。
(2)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内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3)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