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合肥十中2025-2026学年诗华级部上学期语文第一次绿色评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白洋淀边的一次小斗争
孙犁
有一天,我送一封信到同口镇去。把信揣在怀里,脱了鞋,卷起裤腿,在那漫天漫地的芦苇里穿过。芦苇正好一人多高,还没有秀穗,我用两手拨开一条小道,脚下的水也有半尺深。
走了半天,才到了淀边,拨开芦苇向水淀里一望,太阳照在水面上,白茫茫一片,一个船影儿也没有。我吹起暗号,吹过之后,西边芦苇里就哗啦啦响着,钻出一只游击小艇来,撑船的还是那个爱说爱笑的老头儿。他一见是我,忙把船靠拢了岸。我跳上去,他说: “今天早啊。 ”
我说:“道远。 ”
他使竹篙用力一顶,小艇箭出弦一般,窜到淀里。四周没有一只船,只有我们这只小艇,像大海上飘着一片竹叶,目标很小。就又拉起闲话来。
老头儿爱交朋友,干抗日的活儿很有瘾,充满胜利情绪,他好打比方,证明我们一定胜利,他常说:“别看那些大事,就只是看这些小事,前几年是怎样,这二年又是怎么样啊!”
过去,他是放鱼鹰捉鱼的,他只养了两只鹰,和他那个干瘦得像柴禾棍一样的儿子,每天从早到晚在淀里捉鱼。刚一听这个职业,好像很有趣味,叫他一说却是很苦的事。那风吹雨洒不用说了,每天从早到晚在那船上号叫,敲打鱼鹰下船就是一种苦事。而且父子两个是全凭那两只鹰来养活的,那是心爱的东西,可是为了多打鱼多卖钱,就得用一种东西紧紧地卡住鱼鹰的嗓子,使它吞不下它费劲捉到的鱼去,这更是使人心酸可又没有办法的事。老头儿是最心疼那两只鹰的,他说,别人就是拿二十只也换不了去;他又说:“那一对鹰才合作哩,只要一个在水里一露头,叫一声,在船上的一个,立刻就跳进水里,帮它一手,两个抬出一条大鱼来。”
老头儿说,这两只鹰,每年要给他抬上一千斤鱼。鬼子第一次进攻水淀,在淀里抢走了他那两只鱼鹰,带到端村,放在火堆上烧吃了。于是,儿子去参加了水上游击队,老头儿把小艇修理好,做交通员。
老头儿乐观,好说话,可是总好扯到他那两只鹰上,这在老年人,也难怪他。这一天,又扯到这上面,他说:“要是这二年就好了,要在这个时候,我那两只水鹰一定钻到水里逃走了,不会叫他们捉活的去。”
可是这一回,他一扯就又扯到鸡上去,他说:“你知道前几年,鬼子进村,常常在半夜里,人也不知道起床,鸡也不知道撤窠,叫鬼子捉了去杀了吃了。这二年就不同了,人不在家里睡觉,鸡也不在窠里宿。有一天,在我们镇上,鬼子一清早就进村了,一个人也不见,一只鸡也不见,鬼子和伪军们在街上,东走走西走走,一点食也找不到。后来有一个鬼子在一株槐树上发现一只大红公鸡,他高兴极了,就举枪瞄准。公鸡见他一举枪,就哇一声飞起来,跳墙过院,一直飞到村外。那鬼子不死心,一直跟着追,一直追到苇垛场里,那只鸡就钻进了一个大苇垛里。”
没到过水淀的人,不知道那苇垛有多么大,有多么高。一到秋后霜降,几百顷的芦苇收割了,捆成捆,用船运到码头旁边的大场上,垛起来,就像有多少高大的楼房一样,白茫茫一片。
老头儿说:“那公鸡一跳进苇垛里,那鬼子也跟上去,攀登上去。他忽然跳下来,大声叫着,笑着,往村里跑。一时他的伙伴们从街上跑过来,问他什么事,他叫着,笑着,说他追鸡,追到一个苇垛里,上去一看,里面藏着一个女的,长得很美丽,衣服是红色的。——这样鬼子们就高兴了,他们想这个好欺侮,一下就到手了。五六个鬼子饿了半夜找不到个人,找不到东西吃,早就气坏了,他们正要撒撒气,现在又找到了这样一个好欺侮的对象,他们向前跃进,又嚷又笑,跑到那个苇垛跟前。追鸡的那个鬼子先爬了上去,刚爬到苇垛顶上,刚要直起身来喊叫,那姑娘一伸手就把他推下来。鬼子仰面朝天从三丈高的苇垛上摔下来,别的鬼子还以为他失了脚,上前去救护他。这个时候,那姑娘从苇垛里钻出来,咬紧牙向下面投了一个头号手榴弹,火光起处炸死了三个鬼子。人们看见那姑娘直直地立在苇垛上,她才十六七岁,穿一件褪色的红布褂,长头发上挂着很多芦花。”
我问:“那个追鸡的鬼子炸死了没有 ”
老头儿说:“手榴弹就摔在他的头顶上,他还不死 剩下来没有死的两三个鬼子爬起来就往回跑。街上的鬼子全来了,他们冲着苇垛架起了机关枪,扫射,扫射,苇垛着了火,一个连一个,漫天的浓烟,漫天的大火,烧起来了。火从早晨一直烧到天黑,照得远近十几里地方都像白天一般。”
从水面上远远望过去,同口镇的码头就在前面,广场上已经看不见一堆苇垛,风在那里吹起来,卷着柴灰,凄凉得很。我想,这样大火,那姑娘一定牺牲了。
老头儿又扯到那只鸡上,他说:“你看怪不怪,那样大火,那只大公鸡一看势头不好,它从苇子里钻出来,三飞两飞就飞到远处的苇地里去了。”
我追问:“那么那个姑娘呢,她死了吗 ”
老人说:“她更没事。她们有三个女人躲在苇垛里,三个鬼子往回跑的时候,她们就从上面跳下来,穿过苇垛向淀里去了。到同口,你愿意认识认识她,我可以给你介绍,她会说得更仔细,我老了,舌头不灵了。”
最后老头说:“同志,咱这里的人不能叫人欺侮,尤其是女人家,那是情愿死了也不让人的。可是以前没有经验,前几年有多少年轻女人忍着痛投井上吊 这二年就不同了啊!要不我说,假如是在这二年,我那两只水鹰也不会叫兔崽子们捉了活的去!”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写“在那漫天漫地的芦苇里穿过,芦苇正好一人多高”等语句,写出了白洋淀独特的自然环境,也象征着抗日民众人多力量大。
B. 老头儿讲的故事来自他的亲眼所见, “苇垛里红衣少女”确有其人,从下文“你愿意认识认识她,我可以给你介绍”中可以看出。
C. 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鱼鹰”是全文线索,老头儿总是说起他的鱼鹰,既表达了他对鱼鹰的深情,也表达了他对侵略者的憎恨。
D. 小说的标题总摄全篇,讲述的是一次“小斗争”,以小见大,表现了白洋淀百姓勇敢无畏的精神,在抗日斗争中不断觉醒与成长。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大红公鸡诱引敌人的拟人化描写生动形象,红衣女子面对日寇从容不迫、轻松取胜,这两处描写充满传奇色彩,是现实主义的写法。
B. 本文与《百合花》一样,善于运用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如描写红衣少女“直直地立在苇垛上”“长头发上挂着很多芦花”。
C. 第六段交代了老头和儿子依靠鱼鹰生活,既为下文写他总是说起那两只鱼鹰做铺垫,同时又能使文章行文严密、结构完整。
D. 文中多次对茂盛的芦苇进行描写,写出了白洋淀独特的自然环境,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加强抒情韵味的的作用。
3. 作品是怎样叙述白洋淀的战争故事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4. 孙犁小说充满诗意,被称为“诗化小说”,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2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袭沿。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于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诚可信云。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5.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甫又善A陈B时事C律切D精深E至千言F不少衰G世号H诗史
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奇之”的“奇”是“以……为奇”的意思,其用法与《沁园春·长沙》“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粪土”是一样的。
B. “伏惟天子哀怜之”的“惟”和《短歌行》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唯”的意思相同。
C. “未有如子美者”的“如”可理解为“比得上”,与《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不同。
D. “《六经》”,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是杜审言的后人,年轻的时候家里贫困不能养活自己,在吴、越、齐、赵之地漂泊。后来参加科举考试落第之后困居长安。
B. 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后又多次献上赋和颂,大力赞扬自己。
C. 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廷兰牵累,被罢免了宰相职务;杜甫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D. 严武因为和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他对杜甫的放肆行为表面上不在意,可是暗地里却怀恨在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赴阙①题潼关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②。
树色随关③迥,河声入海④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阙,指长安。此诗作于诗人奔赴长安应试途中。②太华,陕西的华山;中条,山西的中条山。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③关,一作“山”。④海,一作“塞”。
8.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题目中的“秋日”点明了时间,“赴阙”写出了事件,“题潼关驿楼”交代了题诗的地点。
B. 颔联两句写景,景色雄浑苍茫,残云归岫,意味着天将放晴;疏雨乍过,给人一种清新之感。
C. 颈联写诗人眼见树色苍苍,耳听河声汹汹,场景描写绘声绘色,使读者有耳闻目睹之真实感。
D. 尾联传达出诗人即将抵达长安的兴奋,以及科考后要放松心情,过一段闲适逍遥生活的梦想。
9.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结合具体诗句赏析首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万物在秋天中生机盎然、自由生长的句子是“________”,表现出作者对达官贵人蔑视的一句是“________”。
(2)在《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对偶和比喻表达了陶渊明身在宦海却心系田园的心情。
(3)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设,如今泛指人的社会形象。人设要有辨识度,就要有特点、够突出。可以侧重性格特点,诸如情绪稳定、真性情等;可以侧重人生经历,比如励志、逆袭、草根等。可见,人设就如同一个个标签,直截了当。
②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其人设建构的闭环在他者手中。但每个人的一举一动,如喜欢发什么类型的朋友圈,倾向于为什么样的内容点赞等等,无论有意无意,都客观上成为其人设建构的一部分。“我看人看我”,对外界评价的重视,也会成为印象管理、人设打造的内驱力。就此而言,人设,指向他人和社会评价,也常常承载自我期许、内含自我塑造。因此很难说,所谓人设,到底几分是被动赋予,几分是有意为之。
③实际上,在传播学中,人设建构并不新鲜。一个有效的人设,如同一张简明扼要的名片,能帮人快速完成形象描述、认知、建构等过程,在提升传播效率上发挥积极作用。比如,提到林黛玉,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才貌世稀的形象。回溯文学艺术长廊,这样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或者说人设打造数不胜数。
④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人设打造经常与人设红利绑定,一个丰满讨喜的人设能为个人提升话题度、吸金力。立住了精制人设,自然会吸引一群推祟相同生活态度的受众追随,提升垂直赛道的影响力;打造育婴专家人设,赢得家长们信任,也不难受到母婴品牌的青睐。如今,常有类似“造明星,就需造人设”的说法,虽有以偏概全之嫌,却并非全无道理。
⑤简单粗暴地用人设“贴标签”,固然可以给人留下最直观的印象,但会带来很多问题。一者,饱合度过高、易于模板化的人设,难免令大众审美疲劳。二者,人设越完美,往往失真程度越高,且承载的期待也越高。回看“高学历”演员不知“知网”为何物等人设崩塌的案例,要么就是形象演绎不到位,要么就是人设、真人相去甚远。所谓“甘蔗没有两头甜”,其中甘苦唯有自知,值与不值各有判断。
11. 请选择文学艺术长廊中的一个经典人物形象,参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仿写。
12. 文中第四、五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
13. 俗语也称俗话,请分析文中划横线的俗语“甘蔗没有两头甜”的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工智能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从无数个现实的场景里,足以管窥其中的风生水起。从京张高铁智能列车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的自动驾驶;到今年秋招季,不少企业引入“AI面试官”为招聘环节降本增效;再到在偏远乡镇的医务所里,医生只要点击AI辅诊按钮,系统就能迅速交接拥有海量病例的国家核心知识库……我们看到人工智能 甲 ,它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带来的向善势能,已是不言而喻。
如同硬币有正面也有反面,人工智能也 乙 :黑客攻击与恶意软件应用,操纵舆论、编造与传播虚假信息,窃取、篡改、泄露和非法收集利用个人信息,以及更高层面上的“数字鸿沟”“发展鸿沟”,给社会治理、伦理道德带来了风险和挑战。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新兴力量总是在“立题”和“破题”之中成长。如何理解“智能向善”的深刻含义,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组织者没有 丙 ,而是积极应对,打造了一场群英荟萃的思想盛会,来凝聚智慧、贡献创见。
1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5.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1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行万里路”是青年成长的必修课。假期里学生们多结伴旅游,乘高铁坐飞机,拍照打卡,认为这就是“行万里路”。其实对“行万里路”我们应有更深刻的理解。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合肥十中2025-2026学年诗华级部上学期语文第一次绿色评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1~4题答案】
【答案】1. D 2. A
3. ①全文以“我”的视角来叙事,第一人称叙述,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②以“鱼鹰”为话题,引出老头和儿子参加革命、投身战争的故事,让文章具有可读性,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用对话形式,让老头讲述亲身经历“鱼鹰的故事”、转述“苇垛里少女杀鬼子”的战争故事,使叙事更加集中。④借老头给“我”讲故事展开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的故事,并随老头的讲述推动着情节向前发展。⑤情景描写与老头讲述相结合,展现了民众积极主动抗日的状态,展现了民众从觉醒到投身抗日斗争这一成长的过程,西显了文章的主旨。
4. ①战争诗化。文本淡化战争,以浪漫主义手法来描写战争,老头儿用日常聊天的方式讲述了战争,几乎看不到战火硝烟、断壁残垣、血肉横飞的正面战争场面,淡化了战争的血腥与残酷,充满诗体化。②人物诗化。文本凸显人情美、人性美,老头儿开朗和善、质朴热情; 美丽女孩儿为保家卫国投入到各种斗争中,智慧勇敢,展现了残酷的战争背景下人性的善良与美好,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③情境诗化。文本景物描写充满诗情画意,强化自然之美,环境描写淡雅清新。着力描绘白洋淀独特的芦苇等美好风光,自然风光也充满无限诗意,为战争提供了一个田园牧歌式的背景。④语言诗化。文本语言表达充满诗意诗韵,巧设比喻,白描勾勒,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文本中多用短句,节奏明快,有生活气息。文中的语句,使小说具有诗歌的意境之美与音韵之美。⑤主旨表达彰显真善美。文本彰显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文中对老头子和红衣姑娘勇敢投入战争的真切描写,展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及人性之美好,给人以情操的净化和陶冶。
二、古代诗文阅读(2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5~7题答案】
【答案】5. CEG 6. B
7. C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8~9题答案】
【答案】8. D 9. ①首联选取了“红叶”“长亭”“酒”等意象,描绘了深秋的晚风迎面吹来,红叶在风中萧萧作响,诗人坐在十里长亭,举杯而饮的情景,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②“红叶晚萧萧”借写景来抒发诗人一缕缕悲凉的意绪;“长亭酒一瓢”叙写旅途况味,借酒浇愁。首联抒发诗人的离愁别苦。(意思接近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0题答案】
【答案】 ①. 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 粪土当年万户侯 ③. 羁鸟恋旧林 ④. 池鱼思故渊 ⑤. 明明如月 ⑥. 何时可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11~13题答案】
【答案】11. 示例一:提到孙悟空,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不屈不挠的形象。
示例二:提到贾宝玉,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不拘礼节的形象。
示例三:提到哈姆雷特,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内心的挣扎与痛苦的形象。
12. ①“精制”的“制”改为“致”
②“推祟”“祟”改为“崇” (“饱合度”的“合”改为“和”)
13.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将人设比作“甘蔗”,生动形象突出人设给人带来“红利”的同时,也会带来“审美疲劳”和“人设崩塌”的可能危害;
②语言口语化,通俗易懂,简练形象,易于读者理解;
③承接上文内容,引起下文“其中甘苦唯有自知,值与不值各有判断”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14~15题答案】
【答案】14. “只要”放“医生”前;
“交接”改为“对接”。
15. 甲:正在赋能各行各业;
乙:也必然存有技术上的争论;
丙:坐等答案。
四、写作(60分)
【16题答案】
【答案】例文:
在行走中寻找成长的答案
“行万里路”自古以来便是青年成长的必修课。然而,在高铁、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的便捷下,许多人将“行万里路”简单地等同于旅游打卡,拍照发朋友圈,认为这便是“行万里路”的全部意义。殊不知,真正的“行万里路”不仅是用脚步丈量世界,更是用心灵去感受、用智慧去思考,在行走中寻找成长的答案。
“行万里路”首先是一种对世界的探索与认知。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静态的积累,而行路则是动态的实践。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用三十余年的时间跋山涉水,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写下了《徐霞客游记》。他不仅记录了山川地貌,更通过实地考察,纠正了前人关于地理的诸多错误认知。徐霞客的“行万里路”不仅是对地理知识的探索,更是对科学精神的践行。“世界是一本书,不旅行的人只读了一页”,只有通过行走,我们才能真正打开这本书,去发现世界的广阔与多元。
然而,“行万里路”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更是一种对自我心灵的锤炼与升华。唐代诗人李白一生游历四方,他的诗篇中充满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在《行路难》中,他写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不仅是对前路的豪迈展望,更是对人生困境的超越与突破。李白的“行万里路”让他从一名普通的诗人成长为一位伟大的思想者。他的诗篇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正是因为他用脚步丈量了世界,用心灵感悟了人生。
“行万里路”是一种对责任的担当与践行。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他倡导青年走出书斋,走进社会,在实践中学习与成长。陶行知本人便身体力行,创办晓庄学校,带领学生深入农村,开展乡村教育实践。他的“行万里路”不仅是对教育理念的践行,更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当代青年同样需要这样的精神。例如,许多大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参与支教、环保等志愿活动,用脚步丈量乡村,用行动服务社会。他们的“行万里路”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提升,更是对社会责任的践行。
行走的过程,不仅是探索世界的过程,更是认识自我、践行责任的过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重新审视“行万里路”的意义。无论是参与社会实践,还是投身志愿活动,亦或是深入基层调研,我们都可以在行走中收获成长。让我们用脚步丈量世界,用心灵感悟人生,在“行万里路”中寻找属于我们的答案。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行万里路”的深刻内涵,在行走中实现自我的蜕变与升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