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水的组成 闯关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水的组成 闯关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2 水的组成 闯关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
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氢气验纯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氢气并验纯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连接橡胶塞 B.向试管中加入锌粒
C.倾倒稀硫酸 D.检验氢气纯度
3.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然后接通直流电源
C.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4.如图是教材中的2个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在点燃氢气前需验纯
B.实验②在a、b管上方生成的气体质量比为1:8
C.实验①和②发生的反应均属于化合反应
D.实验①和②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5.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卡文迪什分别做了氢气与空气、氢气与纯氧反应的实验,均发现氢气燃烧有水生成。后来,科学家进一步利用电解水实验(如图)证明水的组成,有关水的组成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b端产生的气体能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
C.通电时,连接b端的电极产生气泡速度更快
D.氢气燃烧实验主要利用“分解”思想证明了水的组成
6.“”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可以表示氧化物的是
A. B.
C. D.
7.下列物质的分类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单质:水、铜、氦气
B.氧化物:蒸馏水、四氧化三铁、过氧化氢溶液
C.混合物:稀有气体、液氧、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
D.纯净物: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二氧化锰
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图1,电解水探究实验中,分子总数和反应时间的关系
B.图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C.图3,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引燃红磷
D.图4,在盛有空气的密闭集气瓶中引燃红磷
9.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错误的是
A.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之间属于并列关系 B.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和纯净物之间属于交叉关系
C.纯净物与氧化物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D.氧化物与化合物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10.如图所示为物质的分类关系,①②是并列关系,③包含在②中,若②是纯净物,则③不可能是

A.一氧化碳 B.石灰石 C.硫酸铜 D.金刚石
二、填空与简答
11.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电解水时,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
(2)图①中甲连接电源 极,产生气体对图②中 气体(选填“A”或“B”)。
(3)已知相同条件下试管乙中气体密度是试管甲气体的16倍,即ρ甲:ρ乙=1:16。试推算甲乙两试管中气体质量比 ?(要有推算过程)
12.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
(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检验试管b中气体的方法 。
(3)下列关于电解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B.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水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4)已知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氢气,则在实验中试管a、b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 2: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三、科学探究题
13.化学实验课上,同学们正在开展电解水的实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水在直流电下的变化如何?
【进行实验】同学们按照教材中的装置(如图1)进行了实验:
【收集证据】同学们观察到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若一段时间后a中收集到10mL气体,则此时b中应该大约收集到了 mL气体。切断电源,打开b管顶端的活塞,在管口放置一根燃着的木条,会观察到 。
【得出结论】(1)水通直流后发生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水是由 组成的。
【讨论分析】实验时,老师在水中加入了少量氢氧化钠,目的是 。
【拓展延伸】同学们又查阅到了如下资料
a.旧版教材中,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b.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具有腐蚀性。
c.给含有氯化钠的水通电,会发生如下反应:。
请你分析思考:和图2的装置相比,现行教材(图1)装置的优点是 (任意写一点)。进行实验时, (填“能”或“不能”)将氢氧化钠换为氯化钠。
【总结交流】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上述实验的分析对比,归纳出在改进实验时需考虑的因素 。(任意写一点)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D C B A D B A B
1.B
【详解】A、滴加液体:胶头滴管要垂直于容器的正上方进行滴加,不得伸入容器内,也不得接触容器壁,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读取液体体积: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氢气验纯: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噗的声音,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冒出,无法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详解】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A错误;
B.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B正确;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试剂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C正确;
D.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D正确;
故选:A。
3.D
【详解】A、纯水导电性差,因为其中离子浓度低。加入氢氧化钠(NaOH)后,NaOH 电离出 Na 和 OH 离子,增加了水的离子浓度,从而增强导电性。A 正确。
B、电解水实验时,需先将水电解器加满水,确保电极浸没,然后接通直流电源。B 正确。
C、电解水时,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原则,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 正确。
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能燃烧。D 错误。
故选D。
4.C
【详解】A、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为防止爆炸,在点燃氢气前需验纯,故正确;
B、在电解水实验中,a管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氢气;b管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氧气。方程式为:;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2):(32×1)=1:8,即a、b管上方生成的气体质量比为1:8,故正确;
C、实验①氢气燃烧生成水,属于化合反应;实验②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故错误;
D、实验①氢气燃烧生成水,实验②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均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故选:C.
5.B
【详解】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混合物,该项错误;
B、水通电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b端产生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收集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该气体为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该项正确;
C、水通电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b端产生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收集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该气体为氧气,则a端产生的气体为氢气,氢气的体积为氧气的两倍,所以a端的电极产生气泡速度更快,该项错误;
D、氢气的燃烧是氢气与氧气化合生成水,属于化合反应,而不是分解反应,因此氢气燃烧实验主要利用“合成”思想证明了水的组成,该项错误;
故选B。
6.A
【详解】A、图示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该分子由两种不同原子构成,若其中一种原子为氧原子,则该分子为氧化物的分子,可以表示氧化物,符合题意;
B、图示物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不能表示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图示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不能表示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图示物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不能表示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D
【详解】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铜、氦气属于单质,而水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分类不正确;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则蒸馏水、四氧化三铁属于氧化物,而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分类不正确;
C、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则稀有气体(含氦气、氖气等)、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含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而液氧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分类不正确;
D、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二氧化锰中都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分类正确。
故选D。
8.B
【详解】A 、电解水探究实验中,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随反应时间的增加,分子总数增加,反应完成分子总数不变。A错。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过程中,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减少,钾元素质量不变,所以反应过程中固体中氧、钾元素的质量比减小,反应完成固体中氧、钾元素的质量比不变。所以正确。
C、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引燃红磷,反应前红磷是固体,有一定质量,不是从0起。C错。
D、在盛有空气的密闭集气瓶中引燃红磷,红磷燃烧,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压强增大,反应完成,氧气被消耗,温度降低,压强变小,恢复至室温,压强应减少到比原压强低一些后不变。所以D错。
综上所述:选择B。
9.A
【详解】A、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是氧化反应,生成物是一种的氧化反应是化合反应,两者属于交叉关系,故A错误;
B、纯净物是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是纯净物,也可以是混合物,因此和纯净物之间属于交叉关系,故B正确;
C、纯净物是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纯净物与氧化物之间属于包含关系,故C正确;
D、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两者属于包含关系,故D正确;
故选:A。
10.B
【分析】①与②是并列关系,可以是纯净物和混合物,③包含在②中,若②是纯净物,③可能是单质或化合物,但不能是混合物,因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
【详解】A.一氧化碳属于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B.石灰石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硫酸铜属于化合物,属于盐,符合题意;
D.金刚石属于单质,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根据物质的分类: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
11.(1)增强导电性
(2) 负 A
(3)==×=×=
【详解】(1)纯水几乎不导电,电解水时,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导电性,故填:增强导电性。
(2)图①中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多,为氢气,甲连接电源负极;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氢气对图②中A。故填:负;A。
(3)见答案。
12.(1)水氢气+氧气
(2)将带火星木条放入试管中,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
(3)D
(4)大于
【详解】(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故填;
(2)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则试管b收集到的是氧气。检验试管b中气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木条放入试管中,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故填将带火星木条放入试管中,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
(3)A、水分子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新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电解水时,水分子发生改变,生成了新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不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填D。
(4)因为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氢气,即溶于水的氧气多于溶于水的氢气,则在实验中试管a、b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应该略大于2:1。故填大于。
13. 20 气体被点燃 氢、氧元素 增强水的导电性 操作时手不用接触碱性液体,较安全(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不能 安全(不影响实验结果等合理即可)
【收集证据】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两者的体积比约为1:2;图中可知,b管产生气体较多,体积应是a管的两倍,故填:20;
b管气体是氢气,具有可燃性,会被燃着的木条点燃,故填:气体被点燃;
【得出结论】水电解会生成氢气和氧气,故填: ;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后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反应前也应该有,故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氢、氧元素;
【拓展延伸】图2 装置需要将试管倒扣在导电的水中,会接触到水,且导线在能导电的水中,碱的腐蚀性和用电安全都不如图1,故填:操作时手不用接触碱性液体,较安全(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总结交流】实验改进需要考虑安全和不能改变结果,用氯化钠会导致生成的气体改变无法得出水的组成的结论,故填:安全(不影响实验结果等合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