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 自然界的水 单元能力综合试题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单元 自然界的水 单元能力综合试题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单元 自然界的水 单元能力综合试题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为节约用水,可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
B.我国的人均水量居世界第一
C.减少水体污染应禁止使用洗涤剂
D.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可将海水淡化
2.5G 改变生活,中国“芯”彰显中国“智”造。而氮化镓(GaN)是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已知镓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则氮化镓(Ga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3 B.-3 C.0 D.+5
3.净化水时,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利用了活性炭的性质是
A.熔点高 B.吸附性 C.可燃性 D.导电性
4.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设有直饮水机,其中的水处理过程如图所示,步骤③的作用是
A.降低水的硬度 B.过滤 C.杀菌消毒 D.蒸馏
5.生命吸管是一种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的吸管装置。其中加碘树脂主要起杀菌消毒的作用,可以除去99.3%的细菌和病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命吸管的双层纺织网可以除去颜色和异味
B.经过生命吸管净化后的水属于纯净物
C.生命吸管可以把海水变为淡水
D.生命吸管净水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6.有关过滤操作正确的是
A.玻璃棒要紧靠三层滤纸 B.漏斗下端高于烧杯上沿
C.液面要高于漏斗边缘 D.先放置铁圈,再调整烧杯位置
7.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下列属于节约用水标志的是
A.B.
C. D.
8.下列有关氢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C.氢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
9.某同学利用如图创新装置探究水的组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中气体能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
B.a、b中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2:1
C.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D.结合实验现象可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10.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纯净物:纯净的空气、铁水、可乐 B.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氢气、氮气、汞
C.构成物质粒子:分子、原子、中子 D.氧化物:冰、四氧化三铁、过氧化氢
11.柠檬酸()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同学们爱喝的可乐、雪碧中都含有它。下列有关柠檬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2
B.柠檬酸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6:8
C.柠檬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柠檬酸属于氧化物
12.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A.④⑤中的“2”均表示化合价
B.②⑤中的“2”均表示电荷数
C.③⑦中的“2”均表示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D.①⑥中的“2”均表示分子的个数
13.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1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B.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
C.氮气用作保护气 D.氢气用于燃料
15.已知、、组成的混合物中,铁与氧的质量比为21:8,则混合物中、、三种物质的质量比可以是
①9:20:5; ②18:40:33; ③2:5:3; ④5:6:3。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③④
二、填空与简答
16.用化学用语填空。
(1)4个氧原子 ;
(2)3个钠离子 ;
(3)氖气 ;
(4)铵根离子 ;
(5)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
17.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Ⅰ活性炭吸附池是利用活性炭具有 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该过程主要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过滤操作可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实验室中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 (它的作用是 );
(3)在自来水中滴加 ,振荡后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浮渣,说明该地区的自来水属于 :家庭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将其软化。
(4)图Ⅱ可实现海水的淡化,其原理和常用净水方法中的 操作相似。
18.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沉淀池的悬浮物沉降,通常可加入的混凝剂是 。
(2)除去水中有颜色和气味的杂质,通常向水中加入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作用,该变化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下列净化水的操作中,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沉附 B.过滤 C.沉降 D.蒸馏
(4)爱护水资源,既要节约用水也要防治水体污染,下列做法合理的是___________。
A.水龙头漏水不及时更换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C.洗脸水冲厕所 D.农业上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
如图所示为过滤的操作实验,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5)该操作还缺少一种仪器a. ,其作用是b. 。
(6)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点即可)。
三、计算题
19.蛋白质在人体内与水反应,最终生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丙氨酸(化学式为)就是其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氨酸由 种元素组成。
(2)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3)丙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结果精确到0.1%)。
(4)89g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 g
四、实验题
20.某兴趣小组进行电解水实验研究水的组成。
Ⅰ.研究水的组成
用回形针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电解一段时间,收集两极产生的气体。
(1)用燃着的木条分别靠近两试管口,试管a中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收集的气体为H2试管b中, ,说明收集的气体为O2.得出结论为:水由 元素组成。
(2)收集的H2与O2体积比为2:1,结合查阅的资料得出结论,两气体的分子数目比为2:1.
i.上述结论得出,试管内两种气体分子的 (填“间距”或“大小”)相同。
ii.得出水分子组成为(H2O)n,需进一步确定水分子组成为H2O,科学家还需测定 (写出一种合理的推测)。
Ⅱ.研究电解水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小组研究电解水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蒸馏水/mL 350 350 350 350 350
NaOH质量/g 0 2 4 4 4
回形针的间距/cm 1 3 3 2 1
回形针上产生气泡的速度 几乎无气泡 较慢 较快 快 很快
(3)实验①中几乎不产生气体的原因是 。
(4)对比实验 (填实验序号)可知,其它条件相同时,加入NaOH越多,电解速率越快。对比实验③④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5)你认为影响水电解速率的因素还有 (写一种)。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C D A C C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A B B
1.D
【详解】A、工业废水通常含有重金属、有毒化学物质等污染物,直接用于农田灌溉会导致土壤污染、农作物污染,进而危害人体健康。 正确做法:工业废水需经过严格处理达到农业用水标准后方可使用。 此说法错误。
B、我国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人口基数大,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此说法错误。
C、洗涤剂是日常生活必需品,完全禁止不现实。更合理的措施是推广无磷洗涤剂、加强污水处理。此说法错误。
D、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短缺的重要技术手段,尤其在沿海地区(如中东、我国沿海城市)已广泛应用。此说法正确。
故选D。
2.B
【详解】已知镓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从而带上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镓元素通常显+3价,设氮化镓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3。
故选B。
3.B
【详解】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故净化水时放入活性炭除去色素、异味。故选B。
4.C
【详解】步骤③是用紫外灯管照射,紫外线能杀菌消毒,则步骤③的作用是杀菌消毒,故选:C。
5.D
【详解】A、生命吸管的双层纺织网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物,不能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经过生命吸管净化后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属于混合物,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生命吸管”不能除去海水中的可溶性盐,不能把海水变为淡水,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活性炭过滤层及双层纺织网的净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加碘树脂净水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生命吸管净水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6.A
【分析】过滤操作的要点可总结为“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详解】 A. 玻璃棒要紧靠三层滤纸,根据“三靠”中的要求,玻璃棒下端应紧靠三层滤纸处,以防止滤纸破损。 正确。
B. 漏斗下端应紧靠烧杯内壁,避免液体飞溅。若漏斗下端高于烧杯上沿,液体可能溅出。 错误。
C. 根据“二低”,液面必须低于滤纸边缘,否则液体会从滤纸和漏斗内壁的缝隙直接流下,未经过滤。 错误。
D. 安装过滤装置时,先放置烧杯,再将漏斗放置于铁圈中,最后调整铁圈高度。错误。
故选A。
7.C
【详解】A、为中国环境标志,故选项错误;
B、为循环利用标志,故选项错误;
C、为节约用水标志,故选项正确;
D、为节能标志,故选项错误。
故选:C。
8.C
【详解】A、氢气无色无味,且难溶于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氢气燃烧生成水,则点燃氢气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9.B
【详解】A、a连接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a连接电源正极产生氧气,b连接电源负极产生氢气,a、b中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错误,符合题意;
C、纯水导电性较弱,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增多,可增强水的导电性,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推断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填:B。
10.D
【详解】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具有固定组成和性质。铁水是熔融状态的铁(Fe),属于单质,是纯净物;但“纯净的空气”仍是混合物,因为空气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可乐是饮料,含有水、糖、二氧化碳等,属于混合物。因此,该分类错误。
B、氢气和氮气由分子构成;汞(Hg)是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因此,氢气和氮气不符合描述,该分类错误。
C、构成物质的粒子包括分子、原子和离子,该分类错误。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冰是固态水(H2O),由氢和氧元素组成;四氧化三铁(Fe3O4)由铁和氧元素组成;过氧化氢(H2O2)由氢和氧元素组成。三者均符合氧化物定义,该分类正确。
故选D。
11.D
【详解】A、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正确。
B、根据柠檬酸的化学式为 可知,碳、氢原子个数比为6:8,正确。
C、从化学式 可知,柠檬酸含有碳(C)、氢(H)、氧(O)三种元素。正确。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柠檬酸()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不符合氧化物的定义(必须只有两种元素)。错误。
故选D。
12.C
【详解】A、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注元素显示的化合价,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④中的“2”表示化合价;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方标注离子显示的化合价,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字为“1”省略不写,⑤中的“2”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表示的意义错误;
B、在元素符号右上方标注离子所带电荷数及电性,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字为“1”省略不写,离子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②中的“2”表示离子的个数,⑤中的“2”表示电荷数,表示的意义错误;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分子中这种原子的个数,③⑦中的“2”均表示分子中原子的个数,表示的意义正确;
D、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①中的“2均表示原子的个数;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⑥中的“2”表示分子的个数,表示的意义错误;
答案:C。
13.A
【详解】A、由图示可知该物质含有一种分子,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A正确;
B、由图示可知该物质含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由图示可知该物质含有一种分子,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C错误;
D、由图示可知该物质含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14.B
【详解】A、氧气能够供给人类呼吸,用于急救病人,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是由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用作保护气,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氢气具有可燃性,用于燃料,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5.B
【详解】铁与氧的质量比为21:8,则其中铁、氧原子个数比为,则混合物中FeO、Fe2O3的个数比为1:1,但Fe3O4的个数不影响质量比,则混合物中FeO、Fe2O3的质量比可以为(56+16):(56×2+16×3)=9:20,①②符合,故选B。
16.(1)4O
(2)3Na+
(3)Ne
(4)
(5)
【详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氧元素的符号为O,所以4个氧原子表示为4O。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钠元素的符号为Na,钠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所以钠离子表示为Na+,那么3个钠离子表示为3Na+。
(3)氖气是由氖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其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氖元素的符号为Ne,所以氖气的化学式为Ne。
(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则铵根离子的符号为。
(5)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其中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2x + 3×(-2)=0,解得x = +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17.(1) 吸附 物理
(2) 玻璃棒 引流
(3) 肥皂水 硬水 煮沸
(4)蒸馏
【详解】(1)图Ⅰ活性炭吸附池是利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2)过滤操作可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实验室中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在自来水中滴加肥皂水,振荡后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浮渣,说明该地区的自来水属于硬水:家庭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其软化;
(4)图Ⅱ中海水在太阳光作用下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淡水,其原理和常用净水方法中的蒸馏操作相似。
18.(1)明矾
(2) 吸附 物理
(3)D
(4)BC
(5) 玻璃棒 引流
(6)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合理即可)
【详解】(1)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加速其沉降,所以为使沉淀池的悬浮物沉降,通常可加入的混凝剂是明矾。
(2)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水中有颜色和气味的杂质,利用的是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活性炭吸附杂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沉附、过滤、沉降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蒸馏能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得到的蒸馏水是纯净物,所以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选 D。
(4)A、水龙头漏水不及时更换会造成水资源浪费,不合理;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可防止水体污染,合理;
C、洗脸水冲厕所,实现了水的二次利用,可节约用水,合理;
D、农业上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合理。
故选BC。
(5)过滤操作需要用玻璃棒引流;
玻璃棒在过滤操作中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洒出。
(6)滤纸破损,会使部分不溶性杂质直接进入滤液;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液体未经过滤直接流下;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都会导致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
19.(1)4/四
(2)89
(3)15.7%
(4)7
【详解】(1)丙氨酸()是由碳(C)、氢(H)、氧(O)、氮(N)四种元素组成。故填:4或者四;
(2)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3)+(1×7)+(16×2)+(14×1)=89。故填:89。
(3)丙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填:15.7%;
(4)89g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为,故填:7。
20.(1) 木条燃烧更旺 氢元素和氧
(2) 间距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
(3)蒸馏水的导电性太差,导致电解难以进行
(4) ②③/①⑤ 其他条件相同时,回形针的间距越小,电解速率越快
(5)温度
【详解】(1)结论是收集的气体为O2,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试管b中,木条燃烧更旺,说明收集的气体为O2,点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i、收集的H2与O2体积比为2:1,结合查阅的资料得出结论,两气体的分子数目比为2:1,由上述结论得出,试管内两种气体分子的间距相同;
ii、得出水分子组成为(H2O)n,需进一步确定水分子组成为H2O,科学家还需测定一个水分子的质量;
(3)由于蒸馏水的导电性太差,导致电解难以进行,所以实验①中几乎不产生气体;
(4)实验②③或①⑤中,其他条件相同,NaOH质量不同,则对比实验②③或①⑤可知,其它条件相同时,加入NaOH越多,电解速率越快,实验③④⑤中,其他条件相同,回形针的间距不同,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回形针的间距越小,电解速率越快;
(5)影响水电解速率的因素还有温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