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综合试题(1-4单元) 2025-2026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中综合试题(1-4单元) 2025-2026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综合试题(1-4单元)
2025-2026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综合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袁隆平,为了_______人民的生活,每天在①zhuāng jia地里搞②kē yán;钟南山,危难时刻挺身而出,③bēn zǒu在抗疫一线……他们心怀(hái huái)家国,他们面对困难毫(háo hào)不退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所取得的成就【 】轰动了中国,【 】震撼(gǎi hàn)了世界,被各国媒(méi měi)体争相报道。他们是值得我们④jìng pèi的英雄。
1.用“√”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2.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 ) ②( ) ③( ) ④( )
3.填入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词语是( )
A.改善 B.改变 C.改进 D.改革
4.在文中“【 】”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二、选择题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系绳子(xì) 搜索(sōu)
B.苍蝇(ying) 鹅卵石(luǎn)
C.家雀儿(què) 弯曲(qū)
D.嫩红(nènɡ) 投降(xiánɡ)
6.下列选项中,句式与其他几项不相同的是( )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这难道不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吗?
C.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杯酒。
D.小鸟咂咂嘴,难道在做梦?是的,肯定在做梦。
三、词语积累
7.先补全词语,再完成练习
①( )风唤雨 ②( )根到底 ③( )七竖八
④( )疲力竭 ⑤( )堂大笑 ⑥( )不可惜
(1)①和②都是与探索相关的词,其中①侧重 ,②侧重 。
(2)上面六个词语中,形容人很累的是 ,形容场面热闹的是 。(填序号)
(3)形容物品损坏了也不心疼的是 。(填序号)我能再写一个含“风”字的四字词语: 。
四、填空题
8.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细细的溪水,流着 ,流着 。
(2)我们学习很多赞美大自然美景的诗句,诗人带着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林中傍晚“返景入深林, 。”的幽深之美和江边夜晚那“可怜九月初三夜, 。”幽静之美都令我们心驰神往。苏轼在西林寺的墙上题下自己观庐山的感悟:“ ,只缘身在此山中”。
(3)进入秋天,每下一场雨都会迎来降温,印证了奶奶常说的那句谚语“ , 。”
(4)《礼记》告诉我们,要“博学之, ,慎思之, ,笃行之”。
(5)精卫填海的方式是:“ ,以堙于东海。”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
“小语号”列车抵达儿童视力保护中心,请认真阅读材料,完成题目挑战,争夺“护眼小卫士”的勋章吧!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小眼镜”现象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更新版)》等文件陆续出台。与此同时,各地结合“全国爱眼日”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到科学用眼护眼的重要性,增强近视预防意识。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9.1996年,国家卫生部、教育部、团中央、中国残联等联合发出通知,将爱眼日列为国家节日之一。观察右图,我知道全国爱眼日是每年的 月 日。
10.活动中,我发现有不少同学戴上了眼镜,请你帮他们分析造成近视的原因。(写2条)

11.请你为全国爱眼日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20字以内)
六、现代文阅读
[片段一]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片段二]夸父并不气馁,他鼓足全身的力气,又出发了。可是离太阳越近,太阳光就越强烈,夸父越来越焦躁,他觉得浑身的水分都被蒸干了,快要渴死了。于是,夸父来到黄河边,俯下身子用力一吸,黄河的水就全被他吸进了肚子里。接着,他又去喝渭河水。可他喝干了渭河水还是不解渴。于是,他打算向北走,去喝一个大湖里的水。可是,夸父实在太累太渴了,中途就再也支持不住了,“轰”的一声倒了下去。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这就是“夸父山”。他扔下的手杖,变成了一片五彩云霞一样的桃林,桃树结出饱满多汁的桃子,供路过这里的人解渴。桃林地势险要,后人把这里叫作“桃林寨”。
12.以上故事都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它们分别出自 和 。
13.关于以上两个片段的说法,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两个片段都充满了丰富神奇的想象。
B.这两个片段都属于神话中的创世神话。
C.这两个片段都塑造了主人公化身自然的形象。
D.这两个片段都体现了古人征服自然而不屈的坚强信念。
14.下列文言短句,与[片段二]中画“~~~~”的句子对应的是    
A.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B.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C.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D.未至,道渴而死。
15.[片段一]中对于盘古身体变化的想象十分神奇,请你也展开想象,仿照画横线部分接着写两句。
16.从[片段一]中盘古和[片段二]中夸父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样的精神品质?任选其中一位谈一谈,并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吃“肉”的植物》,完成习题。
①没有爪牙又不会动的植物是怎样吃肉的呢?你别小看它们,植物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特点逐步形成了一套觅食办法。
②捕虫堇可以捕食一些蚊子、蚂蚁等小昆虫,而像苍蝇这样力气稍大的昆虫则比较容易逃脱。捕虫堇是怎么引“虫”上钩的呢?它的叶片、花茎和花瓣背面有短短的腺毛,这些腺毛能分泌黏液,并能散发出诱惑性的气味。当猎物被粘住挣扎时,叶片表面会分泌消化酶,将猎物溶解、吸收。有些捕虫堇在捕获猎物时还能卷曲叶片,加快消化速度,但其卷曲的幅度很小,肉眼基本上察觉不到。捕虫堇的叶片还能分泌杀菌物质,可以防止昆虫腐烂。
③有些植物不会主动出击,却会“请君入瓮”。比如猪笼草,它那酒瓶一样的捕虫笼,是捕食昆虫的工具。捕虫笼的瓶口能分泌香味,引诱昆虫。瓶口光滑,昆虫一不小心就会滑落瓶内,落进瓶底分泌的黏液中,被慢慢分解、吸收。猪笼草的捕虫笼要是枯萎了或是因故损坏了,不会再长出新的捕虫笼,只有新的叶片才会长出新的捕虫笼。
④捕蝇草是非常受人们喜爱的食虫植物。它的叶缘部位含有蜜腺,会分泌出蜜汁来引诱昆虫靠近。当昆虫触碰到属于感应器官的感觉毛时,一左一右对称的贝壳形叶片就会组成捕虫“夹子”,马上合起来将昆虫夹住。状如睫毛的刺毛会紧紧相扣,交互咬合,防止昆虫脱逃。过个最多十几天,昆虫就会被消化殆尽。
⑤你或许会问,这些植物为什么爱吃“肉”呢?因为它们大多生活在土壤贫瘠或者阴暗潮湿的地方,土壤里氮和磷的含量都很低。面对这样的处境,植物不得不另谋生路,获得生存必需的营养物质。
17.短文主要给我们介绍了 、 和捕蝇草这三种吃"肉"的植物。
18.联系上下文,我理解了第③自然段中"请君入瓮"的"君"在这里指的是 ,"瓮"在这里指的是 。
19.捕蝇草是怎样吃"肉"的?阅读第④自然段,完成下面流程图。
20.小华在阅读第③自然段时,对画线的句子产生了疑问并作了批注,他提出问题的角度是(   )
A.针对内容提问
B.针对写法提问
C.联系生活经验提问
阅读全文,我还能从其他角度提出问题: ?经过思考,我知道了答案: 。
21.第④自然段加点词语“最多”能删去吗?为什么?
读短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山乡秋色
①凉爽的秋天来了,天高云淡,秋风习习。大地穿上了一件黄色的毛衣,枯黄的杨树叶和鲜艳的果树叶飘落下来,好像是几只翩翩起舞的彩色蝴蝶。虽然寒霜降临,可松树爷爷还穿着那绿油油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了。我每天来回于田野和山脚之间。
②时值深秋,田野上、山坡上秋意浓浓,阵阵秋风夹杂着瓜果的芳香,使人心旷神怡。
③早晨,我踏在软绵绵的山间小道上,露水湿润了稻穗,也湿润了我的鞋,看着这些黄澄澄的稻穗,一种丰收在望的快感涌上我的心头。
④俗话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这话不假,你如果留意看的话,不难发现家家户户门前,都堆满着金黄的谷粒、长长的番薯滕……
⑤山上秋色更浓,我穿过田闻小路,信步来到山坡上,只见一排排果树上,挂满了小灯笼般的果子。沿着铺满枯叶的山道,我穿过了树林,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野果树。A.一些野果子成熟了,有红玛瑙似的小红果,有豌豆般大小的树头红,有紫红色的山葡萄,叫人见了馋涎欲滴。最惹人喜爱的要算全莲子了,你看它金黄色的身子,衬托在绿叶丛中,柄上和全身都长得细细的小刺,叫人既害怕又喜爱。如果你摘一粒,去掉小刺,放到嘴里一尝,酸甜可口,回味无穷。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野果子,也交相辉映,为大天穹增辉添彩。
⑥B.花园里,菊花争芳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
⑦秋天,虽然没有春天那样耀眼的鲜花,但它却有成熟的果实。我喜欢鲜花遍地的春天,但我却更喜爱这瓜果飘香的山乡秋色。
2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心旷神怡:
回味无穷:
2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1)A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
(2)B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我也能照样子仿写一句。
, 如 , 似 , 像 。
24.本文是按照 顺序写的,主要描写了 、 、 三个地方的秋景。
25.根据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山乡秋色的喜爱之情。
B.这段话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C.从句子中得知,作者更喜欢春天的鲜花。
D.这段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26.读文中画曲线的句子,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试着描述一下 。
七、书面表达
27.请在下面提供的两个习作中任意选择一个,写一篇习作。
1.家是温馨的港湾,家人是这个世界上你最熟悉、最亲近、最信赖的人,你一定很了解你的家人吧!请你以“我的 ”为话题,选择一个或几个家人来写,要选择他们最与众不同的特点来写。
2.你看过的神话故事有哪些?你最喜欢其中哪个神话人物?假如让你和他过一天,你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发挥想象,以“我和 过一天”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请任选以上一个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在习作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等信息,字数在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题号 5 6
答案 B B
1.huái háo hàn méi 2. 庄稼 科研 奔走 敬佩 3.A 4.不但 而且
【解析】1.本题考查辨析字音。
心怀家国:读xiān huái jiā guó ,释义:个体对家庭和国家的深切关怀和责任感。故“怀”读huái。
毫不:读háo bù,释义:一点儿也不。故“毫”读háo。
震撼:读zhèn hàn,释义:震动;摇撼。故“撼”读hàn。
媒体:读méi tǐ,释义:指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故“媒”读méi。
2.本题考查词语拼写能力。
作答时,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稼”“奔”“佩”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3.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A.改善:使原有情况变好一些,向好的方面变化。
B.改变:事物发生显著的差别,具体变化的好坏不定。
C.改进:改变原来状况,使有所进步,多指技术方面。
D.改革:改掉旧的不合理的部分,使能适应客观情况,多指政治方面。
结合语境,句中指袁隆平让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因此选“改善”。
故选A。
4.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应用。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所取得的成就【 】轰动了中国,【 】震撼了世界,被各国媒体争相报道。”这个句子中的“轰动了中国”和“震撼了世界”之间是递进关系,可以用“不仅……而且……、不但……而且……”这样的关联词进行连接。
5.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系绳子(xì)——(jì);
C.家雀儿(què)——(qiǎo);
D.嫩红(nènɡ)——(nèn);
故选B。
6.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话中,前一句提出问题“不知细叶谁裁出”,后一句给出答案“二月春风似剪刀”,自问自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B.“这难道不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吗?”这句话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即“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C.“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杯酒。”这句话中,前一句提出问题“生活是什么”,后一句给出答案“生活是一杯酒”,自问自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D.“小鸟喳喳叫,难道在做梦?是的,肯定在做梦。”这句话中,前一句提出问题“难道在做梦”,后一句给出答案“是的,肯定在做梦”,自问自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故选B。
7. 呼 归 横 筋 哄 毫 神奇的力量 探究根源 ④ ⑤ ⑥ 和风细雨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和选词填空。
①呼风唤雨:形容能召唤风雨,常比喻神通广大或控制自然的能力。
②归根到底:从根本上说或追根究底。
③横七竖八:形容杂乱无章地摆放。
④筋疲力尽:指身体非常疲劳,力气耗尽。
⑤哄堂大笑:指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形容场面热闹。
⑥毫不可惜:一点也不觉得可惜,常用于对物品的损失不心疼。
(1)①“呼风唤雨”侧重改变自然或神奇的力量(如在科学探索中改变环境),②“归根到底”侧重追究根源或根本原因(如在探索问题时追根究底)。
(2)根据词意可知,“筋疲力竭”直接形容人很累,故选④;“哄堂大笑”形容场面热闹(因为众人同时大笑),故选⑤。
(3)根据词意可知,“毫不可惜”常用于对物品的损失不心疼,故选⑥;
写一个含“风”字的四字词语即可。
示例:风和日丽、风平浪静、风雨无阻等。
8. 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月光 复照青苔上 露似真珠月似弓 不识庐山真面目 一场秋雨一场寒 十场秋雨要穿棉 审问之 明辨之 常衔西山之木石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谚语默写与理解。
(1)书写时注意“野”“香”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复”“照”“露”“真”的正确写法。
(3)结合“进入秋天,每下一场雨都会迎来降温”可知填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意思是立秋节气之后,每下一场雨天气就更凉爽一些,下了十场雨(虚数)之后,就要开始准备穿棉衣御寒了。书写时注意“场”“寒”“棉”的正确写法。
(4)书写时注意“审”“辨”的正确写法。
(5)书写时注意“常”“衔”的正确写法。
9. 6/六 6/六 10.持续阅读时间过长;在光线较暗的环境阅读。 11.保护心灵之窗,开阔全新眼界。
【解析】9.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通过观察图片中的“6.6”元素,结合“全国爱眼日”的常识,可得出全国爱眼日是每年的6月6日。
10.本题考查对近视成因的分析能力。
查对近视成因的分析能力,需结合生活实际,从用眼习惯等方面思考。
示例:①长时间近距离看书、使用电子产品,用眼过度;②读写姿势不端正,如弯腰驼背、眼睛离书本过近。
11.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
宣传标语需围绕“爱护眼睛,保护视力”,要让人们意识到眼睛对自身的关键意义,然后直接呼吁人们去爱护眼睛,强调通过爱护眼睛能保障良好的视力,从而拥有清晰明亮地感知世界、走向未来的能力,简洁地传达出护眼的重要性并呼吁行动,且在20字以内。
示例:爱眼护眼始于心,科学用眼践于行。
12. 《盘古开天地》 《夸父逐日》 13.D 14.C 15.他的牙齿变成了钻石,他的头发变成了瀑布,他的筋脉变成了纵横交错的山岭。 16.学到了夸父为追求光明坚持不懈、顽强不息的精神,为了大家勇于献身,不怕牺牲的精神。理由:夸父虽然不自量力,但他的那种精神却值得我们学习。他顽强,他敢于征服自然,他不俱死亡。
【导语】这篇文章选取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两个经典片段,分别描述了盘古开天辟地和夸父追日的故事,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与神力的颂歌。盘古故事展现了造物主化身万物,创造世界的壮丽图景,充满了生命的生生不息;夸父则象征着追求与坚持,尽管在追逐太阳的过程中力竭而亡,但其不屈的精神和化成自然的遗产,激励后人继续对抗自然的征途。两个故事皆彰显了人类探索自然、勇于追梦的精神内核。
12.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结合片段一可知,该片段描写的是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该故事出自《盘古开天地》;片段二描写是的夸父追日的神话故事,该故事出自《夸父逐日》。
13.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片段一通过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表达了盘古开创世界的博大胸怀和无私献身的精神。
片段二反映了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后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两个故事皆彰显了人类探索自然、勇于追梦的精神内核。D选项中的“都体现了古人征服自然而不屈的坚强信念”错误。故选D。
14.考查句子理解与分析。
A.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B.河、渭不足,北饮大泽: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夸父就去北方喝大湖的水;
C.渴,欲得饮,饮于河、渭:夸父感到口渴,想要喝水,于是就到黄河、渭河边喝水。
D.未至,道渴而死:还没有到达,就在道路上因口渴而死。根据短语的意思可知,
与“夸父来到黄河边,俯下身子用力一吸,黄河的水就全被他吸进了肚子里。接着,他又去喝渭河水。可他喝干了渭河水还是不解渴。”对应的句子是“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故选C。
15.本题考查仿写写话。
仿照文中描述盘古各部分身体化作自然景观的句式。结合片段一,可以看到描述逻辑为盘古的身体部分与自然界的对应转化,如眼睛变成了太阳和月亮、四肢变成了山川、血液变成了江河等等。仿写时,需要注意语句的对称和想象的奇特性,同时保持前后风格的一致性,描绘盘古身体其他部分变成的自然景观,语言要生动且富有联想。比如:他的齿牙变成了险峻的悬崖,他的声音变成了潺潺的山泉。
16.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从“我要把太阳追回来,让光明和温暖与我们同在!让夸父族的天空永远晴朗!”“他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飞奔而去。”“便在半路上渴死了。”可知,夸父为了追赶太阳,尽管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如炎热的太阳、口渴等,但他始终没有气馁,不断地鼓足力气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他不顾路途遥远和艰辛,一直坚持前行。即使在快要渴死的时候,他仍然没有放弃,继续去寻找水源。他的这种坚持不懈和勇于追求的精神体现了人类对未知的探索欲望和对目标的执着追求。夸父的行为象征着人类对于自然的挑战和不屈服,他不满足于现状,勇敢地去追求更高的目标,这种精神鼓励我们在生活中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持不懈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轻易放弃。所以从夸父身上可以学到坚持不懈和勇于追求的精神。
“从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可知,盘古为了创造世界,不惜牺牲自己,他倒下后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化作了世间万物,为世界带来了生机和秩序。他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开创了天地,这种无私奉献和勇于开创的精神令人敬佩。他没有考虑个人的得失,而是全心全意地为了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而付出,这种精神体现了一种伟大的担当和使命感。他的行为是一种彻底的奉献,为了世界的诞生和发展,他毫无保留地献出了自己的一切,这种精神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激励,让我们明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勇气去开拓创新,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去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所以从盘古身上可以学到无私奉献和开天辟地的开创精神。
17. 捕虫堇 猪笼草 18. 昆虫 捕虫笼 19.叶片 刺毛 (功能)感应昆虫 夹住昆虫 20. B 猪笼草是怎样利用捕虫笼捕食昆虫的 捕虫笼的瓶口能分泌香味,引诱昆虫。瓶口光滑,昆虫一不小心就会滑落瓶内,落进瓶底分泌的黏液中,被慢慢分解、吸收 21.不能删去。因为“最多”指的是捕蝇草消化昆虫需要的最长时间,去掉则指一般需要多长时间,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导语】这篇科普文介绍捕虫堇、猪笼草、捕蝇草三种食虫植物,以生动的说明手法(如“请君入瓮”的拟人化表达),清晰展现植物捕虫、消化的过程与“吃肉”的原因,既科普了植物适应环境的生存智慧,又通过活泼的语言增强可读性,让读者轻松了解奇特的植物世界。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由原文第②自然段句子“捕虫堇可以捕食一些蚊子、蚂蚁等小昆虫”,第③自然段句子“比如猪笼草,它那酒瓶一样的捕虫笼,是捕食昆虫的工具”,第④自然段句子“捕蝇草是非常受人们喜爱的食虫植物”可知,能够吃“肉”的植物有捕虫堇、猪笼草和捕蝇草。
18.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由原文第③自然段句子“捕虫笼的瓶口能分泌香味,引诱昆虫。瓶口光滑,昆虫一不小心就会滑落瓶内,落进瓶底分泌的黏液中,被慢慢分解、吸收。”可知猪笼草捕虫的方法,“请君入瓮”中“君” 指昆虫,“瓮”指猪笼草的捕虫笼。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
由原文第④自然段句子“它的叶缘部位含有蜜腺,会分泌出蜜汁来引诱昆虫靠近。当昆虫触碰到属于应器官的感觉毛时,一左一右对称的贝壳形叶片就会组成捕虫‘夹子’,马上合起来将昆虫夹住。状如睫毛的刺毛会紧紧相扣,交互咬合,防止昆虫脱逃。”可知,“感觉毛”的功能是感知昆虫触碰(触发捕虫机制);接着“贝壳形叶片就会组成捕虫‘夹子’,马上合起来将昆虫夹住”,即叶片的功能是合起夹住昆虫;最后“刺毛会紧紧相扣,交互咬合,防止昆虫脱逃”。
20.本题考查阅读策略。
批注问“‘请君入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聚焦的是语言表达技巧,也即写法,故选B。
提问还可以从内容、生活实际等角度,例如:“这些吃‘肉’的植物为什么能消化昆虫?”答案:它们能分泌消化酶(如捕虫堇分泌消化酶溶解吸收猎物),从而分解昆虫获取营养。
21.本题考查说明语言。
“最多”:表示“上限、不超过”,说明昆虫被消化的时间“最长十几天”。若删除,句子就变成 “十几天就会被消化殆尽”,表述绝对,与实际(消化时间有波动)不符。因此“最多”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故不能删。
22. 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23. 排比、比喻 野果子大丰收的情景 排比、比喻 天上的白云 白的 雪花 软的 棉花糖 多的 群山 24. 空间 田间小路 山坡上 花园里 25.C 26.秋天到了,漫山遍野都是成熟的果子,有红红的苹果,有金黄的梨,还有紫色的葡萄
【导语】这篇《山乡秋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时节的自然美景和丰收景象。文中流露出对秋天成熟之美的喜爱,结尾处通过与春天的对比,更突出了对秋色的赞美。全文语言优美,画面感强,情感真挚,是一篇富有感染力的写景散文。
2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第②段“时值深秋,田野上,山坡上秋意浓浓。阵阵秋风,使人心旷神怡”,可知“心旷神怡”在文中指秋天天气凉爽而心情愉悦。
因此可知,“心旷神怡”的意思为: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2)第⑥段“你看它金黄色的身子衬托在绿叶中,柄上和全身都长着细细的小刺,去掉小刺,放到嘴里一尝,回味无穷”,可知“回味无穷”在文中指山上的金莲子味道甜美,每次想起都很好吃。
因此可知,“回味无穷”的意思为: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2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句子仿写。
(1)第⑤段A句“一些野果子成熟了,有红玛瑙似的山楂,有豌豆般大小的树头红,有紫红色的山葡萄……叫人见了馋涎欲滴”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小红果比作红玛瑙,树头红比作豌豆,同时用三个“有……”的句式构成排比,写出了野果子的形状、颜色十分诱人,种类丰富。
(2)第⑥段B句“花园里,菊花争芳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构成排比,同时分别把红色的菊花比作火,粉色的比作霞,白色的比作雪,属于比喻。
仿写时要遵循 “……,……如……,……似……,……像……”的结构,选取同一类事物(如花朵、云彩等),用不同的比喻来体现其特点,且要构成排比。例如“花园里,月季竞相开放,红的如焰,粉的似云,白的像雪”,这里选取月季,分别用“焰”“云”“雪”来比喻不同颜色的月季,同时三个分句构成排比,和原句的修辞手法及结构一致。
示例:公园里荷花亭亭玉立,粉的如霞,白的似雪,红的像火。
24.本题考查写作顺序、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
第③段写“我”走在田间小道上看到的秋景,第⑤段写“我”穿过山道口、来到山坡上看到的秋景,第⑥段写花园里的秋景。是按照空间(游览)顺序来写的,随着“我”的脚步移动,依次描绘不同地点的景色。
主要描写了田野(第③④段,写田间的稻穗等)、山坡(第⑤段,写山坡上的野果子等)、花园(第⑥段,写花园里的菊花等)三个地方的秋景。
2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
C.第⑧段“我喜欢鲜花遍地的春天,但我更喜爱瓜果飘香的秋色”可知“更”字体现了情感的递进,表明作者的核心偏好是秋天,而非“更喜欢春天的鲜花”。此选项忽略了“更”字的情感权重,对原文情感倾向判断不恰当。故错误。
故选C。
2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开放性作答。
本题考查“基于文本语句的联想与画面构建能力”,要求结合文中画曲线句子(第⑦段“秋天,虽然没有春天那样耀眼的鲜花,但它却有成熟的果实。我喜欢鲜花遍地的春天,但我却更喜爱这瓜果飘香的山乡秋色”),调动对秋景的感知,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生动的场景,核心是“紧扣原文对比逻辑+还原山乡秋色细节”。
原文用“春天的耀眼鲜花”反衬“秋天的成熟果实”,画面需体现“无繁花,有硕果”的特点,不能出现春天元素(如盛开的桃花、迎春花等);明确指向“山乡秋色”,且突出“瓜果飘香”,需包含山乡的典型环境(田野、山坡、村落等)和秋天的核心元素(成熟的果实、作物、秋景氛围等)。
结合前文第③段“金黄的稻穗”、第⑤段“红玛瑙似的小红果、紫红色的山葡萄”、第⑥段“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的菊花”,可补充“田野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山坡上果树挂满红的山楂、黄的柿子,村口的老槐树下堆着刚摘的南瓜”等细节,体现“成熟的果实”;紧扣“瓜果飘香”,可添加“空气中飘着苹果的甜香、柿子的果香,还有田埂边野菊花的淡香,混在一起格外清爽”,让画面更具真实感;山乡的秋天应是“宁静又充满生机”,可补充“偶尔有村民背着竹筐从田埂走过,笑着采摘果子,阳光洒在金黄的田野上,暖融融的”,体现秋景的质朴与丰收的喜悦。
示例:我仿佛看到那果园里,鲜红的西红柿一排一排站立,紫色的葡萄在阳光下歌唱,绿色的梨子挂满枝头。果子成熟了,果园丰收的繁忙。硕果累累的秋天透着丰收的喜悦,秋天五彩缤纷的景象。瓜果飘香的秋天更加美丽。
27.例文一:
我的爷爷
在我的记忆中,爷爷是一个充满故事的人,他那布满皱纹却总是挂着笑容的脸,以及肚子里好似永远也讲不完的奇闻轶事,都让他成为我心中最独特的存在。
爷爷爱茶,尤爱那浓郁醇厚的铁观音。每天清晨,晨光熹微,爷爷就会走进那间弥漫着淡淡茶香的茶室。他熟练地拿起茶具,烧水、烫杯、放茶、冲泡,一连串动作如行云流水。热气腾腾的茶香袅袅升腾,爷爷便会慢悠悠地坐下,轻轻抿上一口,脸上露出满足的神情。小时候的我总是好奇地凑过去,嚷着也要尝一口,爷爷则会笑着给我倒上一小杯,那苦涩中带着清香的味道,成了我童年独特的记忆。
爷爷还是个“历史通”。夏日的夜晚,我们常常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爷爷摇着那把旧蒲扇,开始给我讲历史故事。从金戈铁马的三国纷争,到波澜壮阔的大唐盛世,从精忠报国的岳飞,到七下西洋的郑和,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故事,在爷爷的讲述中变得栩栩如生。我听得入迷,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些历史场景之中。爷爷还会结合故事,教我做人的道理,他常说:“孩子,读史可以明智,这些古人的智慧和品德,是咱们一辈子都学不完的。”
然而,岁月不饶人,爷爷的身体渐渐不如从前。但即便如此,每次我回家看望他,他依然会坚持为我泡上一杯茶,然后拉着我的手,缓缓地讲述着那些过去的故事。他的眼神中,满是对我的疼爱与期许。
爷爷,他就像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生活的智慧和对我的爱。他的茶香,他的故事,将永远陪伴着我,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
例文二:
我和孙悟空过一天
清晨,我正在读《西游记》,突然一阵金光闪过,孙悟空竟然从书里跳了出来!他挠了挠头上的金箍,笑嘻嘻地说:“小友,俺老孙今日得闲,带你玩玩去!”
我兴奋地跳了起来。只见孙悟空拔下一根毫毛,轻轻一吹,就变出了一朵筋斗云。我小心翼翼地站上去,云朵软绵绵的,像棉花糖一样。孙悟空喊了声“起”,筋斗云就载着我们飞上了天空。
我们在云间穿梭,孙悟空给我讲他大闹天宫的故事。正说着,忽然听到下面传来呼救声。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小鹿掉进了猎人的陷阱。孙悟空立刻驾云降落,用金箍棒轻轻一挑,就把小鹿救了出来。小鹿感激地蹭了蹭我们的手,蹦蹦跳跳地回到了森林。
中午,孙悟空带我去蟠桃园。他变出一个大蟠桃,我们坐在桃树下分享。蟠桃香甜多汁,是我吃过最美味的桃子。吃完桃子,孙悟空教我七十二变。我学着他的样子念咒语,竟然真的变成了一只小鸟!虽然只能维持几秒钟,但也让我兴奋不已。
傍晚时分,孙悟空说要送我回家。临别前,他拔下一根毫毛送给我:“小友,记住,遇到困难时要像俺老孙一样勇敢机智。”我紧紧握着那根毫毛,依依不舍地看着他驾云远去。
这一天,我不仅体验了腾云驾雾的神奇,更从孙悟空身上学到了勇敢和善良。虽然这只是一场奇妙的梦,但孙悟空的教诲将永远铭记在我心中。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例文1:
一、审题
这是一篇半命题的话题作文,话题围绕家人展开,横线处需填写具体的一位或几位家人的称呼,如“我的妈妈”“我的爷爷奶奶”等。
二、立意
写作时要突出所选家人最与众不同的特点,可从性格、爱好、品质等方面入手,展现家人独特之处以及对自己的影响,表达对家人的情感。
三、写作思路
开头:可以采用抒情式开头,通过比喻和情感抒发,引出写作对象,吸引读者。
中间:若写一位家人,可通过具体事例体现其特点。如写“我的爸爸”,他很有耐心。可以写在自己学习遇到难题时,爸爸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一次次引导,直到自己明白。还可以加入爸爸讲解时的神态、语言描写。若写几位家人,要合理安排内容,比如写“我的爷爷奶奶”,爷爷擅长书法,奶奶做得一手好菜,分别讲述爷爷教自己书法的故事和奶奶为自己做美食的情景。
结尾:可以总结家人特点对自己的影响,呼应开头,升华主题,强化对家人的情感。
例文2:
一、审题
这是一篇想象类作文,要求从看过的神话故事中选择一个神话人物,以“我和____过一天”为题写作。需发挥想象,写出和所选神话人物度过一天的经历,且要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同时,要注意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等信息,字数在400字左右。
二、立意
可以通过与神话人物的一天经历,表达对该神话人物优秀品质的赞美,如勇敢、善良、智慧等;也可以是从这次经历中获得成长与启示,如懂得了坚持的意义、学会了关爱他人等。
三、写作思路
开头:可以采用开门见山式开头,直接引出和神话人物相遇的情节,快速进入主题。
中间: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详细描述和神话人物度过一天的具体过程。
结尾:总结这一天的收获,升华主题,体现出这次经历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