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 自然界的水 重点题型梳理 专题练(二)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单元 自然界的水 重点题型梳理 专题练(二)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单元 自然界的水 重点题型梳理 专题练(二)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三 水的组成
1 氢气的性质
31.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 B.氢气 C.蜡烛 D.红磷
32.下列有关氢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和液氢的化学性质相同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蓝紫色火焰
C.氢气验纯时,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净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也能证明水的组成
33.下列关于氢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气的密度小,所以有时可以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
B.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
C.点燃氢气时一定会发生爆炸
D.氢气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2 氢气的燃烧实验
34.在老师的指导下,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氢气进行了“水的组成”探究实验。
(1)实验原理: (填文字表达式)。
实验装置及步骤:
①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火焰的颜色。
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小烧杯,过一会儿,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2)实验现象: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小烧杯内壁出现 。
(3)实验结论:
①氢气燃烧生成水;
②水是由 组成的。
(4)问题与交流:
①点燃氢气前进行的操作是 。
②氢气燃烧的微观实质是 。
3 电解水实验(难点)
探索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历程,凝结了许多人的辛勤劳动和智慧,使人们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入。用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的变化过程中没有能量转化
B.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
C.水分子是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36. 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管中的电极连接的是电源正极
B.乙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该实验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8
D.该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7. 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电解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管a中液面 (填“高于”或“低于”)管b中液面;关闭电源,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管b尖嘴口,打开活塞,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4 物质分类的判断
《平江图》铜雕表面涂覆了抗氧化层纳米。属于( )
A.单质 B.氧化物 C.酸 D.碱
39. 创新“智”造的“中国芯”所选用的单晶硅(Si)属于( )
A.单质 B.化合物 C.氧化物 D.盐
四 化学式与化合价
1 化学式的意义和书写
某化学符号的意义如下: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③表示1个分子;④表示1个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下列选项中符合上述描述的是( )
A.Cl B.HCl C.ClO2 D.HClO
41.甘草酸苷(化学式为C42H61O16NH4)是中药甘草的一种成分,具有解毒作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39,熔点为212℃,关于它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属于混合物 B.由四种元素组成 C.常温下呈液态 D.质量为839g
42.替诺福韦(化学式为C9H14N5O4P)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在55℃~65℃的环境中反应制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87.22。下列关于它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受热即可分解 B.属于混合物
C.质量为287.22g D.由五种元素组成
2 化学用语的书写
43.下列符号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A. B. C. D.
44. 化学符号是独特的化学语言。下列化学语言表达正确的是
A.2个氢原子——H2 B.硫酸根——SO
C.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D.某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45. 下面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锌:zn B.氯化钙: C.镁离子: D.四个磷原子:
46.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O3表示3个氧原子
B.NaCl是由Na+和Cl-构成的
C.S-2表示单质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
D.3Mg2+中的“2”表示3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氢离子 ;
(2)3个铝原子 ;
(3)2个水分子 ;
(4)氯元素 ;
(5)金属钾 ;
(6)氧化镁 。
3 化学式的计算
合理晒太阳,有利于人体内特定的物质转化为维生素,促进身体健康。下列有关维生素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由72个原子构成
C.氧元素质量分数最高 D.一个分子中含有22个氢分子
49. 如图是某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酸锌由49个原子构成
B.口服液中的“锌”指的是锌元素
C.葡萄糖酸锌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葡萄糖酸锌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
50. 水杨酸发现于柳树皮中,是合成阿司匹林的主要原料。下列有关水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8g B.水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水杨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水杨酸由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51.(2025·天津·中考真题)尿素是一种常见氮肥,可以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计算:
(1)尿素由 种元素组成(写数值);
(2)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120g尿素中含有氮元素的质量为 g。
剥开柑橘能闻到清香的气味,因为柑橘皮中含有芳樟醇(化学式为)。请回答:
(1)芳樟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芳樟醇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
(3)15.4g芳樟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g。
4 化合价的表示
5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必备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标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 。
5 化合价的计算与应用
宇树科技、DeepSeeK等人工智能向“芯”而兴。三氟化氮()是优良的等离子蚀刻气体,用于蚀刻硅芯片。已知中氟为-1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55.(2023·山东济宁·中考真题)下列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的是( )
A.KClO B.KClO2 C.KClO3 D.KClO4
综合练
一、选择题
1.液氢可作为发射火箭的燃料。下列有关氢气的说法中,属于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A.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臭的气体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氢气具有可燃性 D.氢气难溶于水
2.下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M、N气体体积比为 B.点燃N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
C.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科技前沿(2024安庆模拟)科学家在5000℃的高温下,首次创造了一种奇特的水态,称为超离子水冰。超离子水冰的密度比普通水高约60%,在室温下为固体形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超离子水冰和普通水的组成元素相同
B.超离子水冰是混合物
C.超离子水冰和普通水的性质完全相同
D.超离子水冰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4.实验室收集氢气()能用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等方法收集,由此推知氢气()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①易溶于水 ②难溶于水 ③密度比空气大 ④密度比空气小 ⑤密度与空气接近 ⑥常温下可与空气中某些成分反应 ⑦常温下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A.①③⑥ B.①④⑦ C.②④⑦ D.①⑤⑦
5.有关电解水实验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
C.正、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约为 D.在水中加氢氧化钠溶液可增强导电性
6.了解物质的组成与掌握物质的分类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下列各图示表示单质的是
A. B.
C. D.
7.辣椒中含有的辣椒碱是一种天然植物碱,其化学式为C18H27N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辣椒碱由49个原子构成
B.辣椒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辣椒碱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D.辣椒碱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3
8.云南盛产松茸,松茸中的松茸醇()不仅使松茸具有特殊的香气,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下列关于松茸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松茸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松茸醇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C.松茸醇由8个碳原子、1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D.松茸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1
9.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模型有利于认识分子结构 B.氧分子模型图是轴对称图形
C.CO2中两个氧原子不直接相连 D.CO2中含有O2
10.化学符号是通用的“化学语言”。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A.2H:既可表示2个氢原子,也可表示2个氢元素
B.H2O:既能表示宏观物质,又能表示该物质的1个分子
C.SO2;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1个氧分子
D.2Fe2+:表示2个铁离子
11.下列纯净物中元素化合价标注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12.氧化镍(NiO)在玻璃工业中用于制造有色玻璃。氧化镍中镍元素(Ni)的化合价为
A. B. C. D.
二、实验题
13.科学思维图1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两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试在图1中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2)图1采用了 法收集氢气和氧气,这是利用了气体 的物理性质。
(3)电解一段时间后,图1中的甲、乙两个试管内水位均 ,但 试管内水位下降得快。
(4)图2中的A气体是 ,B气体是 。你的判断依据是 。
(5)图2中的0~3min及3~8min,对应A、B气体的体积比分别约为 、 。
(6)实验操作中,产生A、B气体的体积比常大于,原因可能是 。
三、科学探究题
14.科学探究与实践 某化学探究小组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水的组成。
【实验步骤】
①先用大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2%的硫酸钠溶液,从A中的大圆孔注入;
②用两个橡胶塞塞住右边两个出气口,用带针头的小注射器分别在出气口1和2处抽气,使液面上升,直至水充满B、C;
③接通电源,待C中气体体积达到最大时,关闭电源,仔细观察实验装置中的现象;
④分别用带针头的注射器抽取气体并检验。
【交流与反思】
(1)步骤①在水中加入硫酸钠溶液的目的是 。
(2)步骤②的目的是 。若步骤②中不小心抽到了液体,最好的做法是 (填字母)。
a.倒入下水道中 b.注入A中 c.推回B或C中
(3)步骤③中的现象:两个电极上均有气泡冒出,B、C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A中液面 (填“上升”或“下降”)。
(4)步骤④中,检验C中生成的气体的方法是 。
四、计算题
15.姜黄为药食两用材料,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从姜黄中提取的姜黄素(化学式为)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请回答:
(1)姜黄素中C、H、O原子个数比为 。
(2)姜黄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姜黄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4)226g姜黄素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约为 g(保留1位小数)。
五、填空与简答
16.化学既要从宏观层面研究物质,又要从微观层面探析本质。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宏观角度辨识水的组成在电解水实验中,两个电极上都会产生气泡。如图1所示,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 ,说明是氧气,经验证负极产生的气体为氢气。此实验可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
(2)微观角度探析水的分解
由图2可知,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 。根据水分子的示意图可知,一个水分子由 构成。
答案
三 水的组成
1 氢气的性质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A、氢气和液氢都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因此二者化学性质相同,选项正确;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选项错误;
C、氢气验纯时,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选项正确;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氢气和氧气含有元素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由于只生成了水因此也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选项正确;
故选:B。
A、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说法正确, 不符合题意;
C、纯净的氢气在氧气中可以安静地燃烧,只有不纯的氢气点燃时才可能发生爆炸,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氢气无色、无味、难溶于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氢气的燃烧实验
(1)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故填:;
(2)氢气燃烧生成水,可观察到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小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故填:水雾;
(3)氢气燃烧生成水,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氢元素和氧元素;
(4)①氢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则点燃氢气前进行的操作是验纯,故填:验纯;
②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故填: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
3 电解水实验
A、电解水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存在能量转化,A 错误;
B、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若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则是氢气,B 正确;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电解水的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C 错误;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而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 错误。
故选B。
A、电解水实验中,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甲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多,为氢气,则甲管中的电极连接的是电源负极,故A说法不正确;
B、乙管中的气体较少,为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说法正确;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则该实验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4:32=1:8,故C说法正确;
D、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该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①在电解水实验中,管a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氢气;管b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氧气。因为氢气的体积约是氧气体积的2倍,所以管a中气体体积大,液面低于管b中液面。
②管b中产生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管b尖嘴口,打开活塞,可观察到木条燃烧更旺的现象。故本问答案为:木条燃烧更旺。
4 物质分类的判断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氧化硫是由硫、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氧化硫是由S、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C、酸是解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二氧化硫不属于酸,不符合题意;
D、碱是解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二氧化硫不属于碱,不符合题意。
故选B。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晶硅(Si)是由硅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A 正确;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晶硅只含一种元素,不是化合物,B 错误;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单晶硅只含硅元素,不属于氧化物,C 错误;
D、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单晶硅不符合盐的定义,D 错误。
故选A。
四 化学式与化合价
1 化学式的意义和书写
A、Cl表示氯元素,不符合题意;
B、HCl表示氯化氢这种物质,表示1个氯化氢分子,表示氯化氢由氢元素和氯元素组成,表示1个氯化氢分子由1个氯原子和1个氢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ClO2表示二氧化氯这种物质,表示1个二氧化氯分子,表示二氧化氯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表示1个二氧化氯分子由2个氧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D、HClO表示次氯酸这种物质,表示1个次氯酸分子,表示次氯酸由氢元素、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表示1个次氯酸分子由1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A、甘草酸苷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甘草酸苷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C、甘草酸苷熔点为212℃,常温下是固体,不符合题意;
D、由题干信息可知,甘草酸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39,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不是其质量为839g,不符合题意。
故选B。
A、根据题干替诺福韦在55℃~65℃的环境中反应制成,但不能得出受热即可分解的结论,故选项错误;
B、替诺福韦由C9H14N5O4P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C、替诺福韦相对分子质量为287.22,其质量与分子数目有关,题干提供信息不能确定,故选项错;
D、根据化学式可知,替诺福韦由C、H、N、O、P五种元素组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 化学用语的书写
A. H2:表示一个氢分子,表示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选项错误;
B. 2H: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2H即两个氢原子。选项正确;
C. 2H+:表示2个氢离子,选项错误;
D. 2H2:表示两个氢分子,选项错误;
故选B。
A、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 2H,选项错误;
B、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离子符号的书写,将数字和正负号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后标正负号,数值为1,省略不写,则硫酸根离子表示为:,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标在相应元素的正上方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选项错误;
D、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图中粒子质子数大于电子数,为阳离子,选项错误;
故选B。
A、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则锌元素符号为Zn,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
B、氯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其化学式为,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正确;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镁离子可表示为Mg2+,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
D、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四个磷原子可表示为4P,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
故选B。
A、O3表示一个臭氧分子,3个氧原子用3O表示,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钠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氯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根据离子符号的书写,将数字和正负号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后标正负号,数值为1,省略不写。故钠离子和氯离子分别表示为:Na+和Cl-,选项正确;
C、标注元素的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先写正负号,后写数字,1不省略,且硫单质中硫元素化合价为0,表示为,选项错误;
D、3Mg2+中的“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选项错误;
故选B。
(1)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一个氢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则氢离子表示为H+。
(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铝原子表示为3Al。
(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水分子表示为2H2O。
(4)元素符号首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则氯的元素符号为Cl。
(5)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钾的元素符号为K。
(6)氧化镁中,Mg是+2价,O是-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学式为MgO。
3 化学式的计算(重点)
A、由化学式C27H44O可知,其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
B、分子由原子构成,则1个C27H44O分子中含有27+44+1=72个原子,故B错误;
C、C27H44O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C错误;
D、分子由原子构成,则1个C27H44O分子中含有44个氢原子,不含氢分子,故D错误。
故选A。
A、一个葡萄糖酸锌分子由12+22+14+1=49个原子构成,故错误;
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口服液中的“锌”指的是锌元素,故正确;
C、葡萄糖酸锌中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22):(16×14):(65×1)=144:22:224:65,则葡萄糖酸锌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
D、葡萄糖酸锌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6×14)=9:14,故错误;
故选B。
A. 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通常省略,而非“g”。选项错误;
B. 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6):(16×3)=14:1:8,可见水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错误;
C. 由水杨酸的化学式C7H6O3,可知水杨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选项正确;
D.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水杨酸分子由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选项错误;
故选C。
(1)尿素由碳、氧、氮、氢4种元素组成;
(2)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120g尿素中含有氮元素的质量为:。
(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芳樟醇()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3)15.4g芳樟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4 化合价的表示
(1)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五氧化二磷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磷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解得x=+5,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表示为。故填:。
5 化合价的计算与应用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规则,已知氟(F)的化合价为-1,设氮(N)的化合价为x。则:;解得:。
故选C。
A、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KClO中钾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1)+x+(-2)=0,解得x=+1,不符合题意;
B、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KClO2中钾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y,则有(+1)+y+(-2)×2=0,解得y=+3,不符合题意;
C、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KClO3中钾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z,则有(+1)+z+(-2)×3=0,解得z=+5,符合题意;
D、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KClO4中钾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w,则有(+1)+w+(-2)×4=0,解得z=+7,不符合题意;
综合练
1.C
【详解】本题考查氢气的性质,需要区分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等,涉及物质组成改变;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观察到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等。
A、 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臭的气体:这描述的是氢气的颜色和气味,通过感官直接观察,无需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判定结论:A不是化学性质,故A说法错误;
B、 氢气是最轻的气体:指氢气密度小(相同条件下质量最小),密度是物理性质,可通过测量体积和质量确定,无需化学变化。判定结论:B不是化学性质,故B说法错误;
C、 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燃性指氢气能与氧气反应燃烧生成水(化学变化:氢气 + 氧气 → 水),涉及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性质。判定结论:C是化学性质,故C说法正确;
D、 氢气难溶于水:溶解性指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可通过实验观察溶解程度确定,无需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判定结论:D不是化学性质,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2.D
【解析】略
3.A
【详解】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等基本概念。根据题干信息,超离子水冰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在5000℃高温下形成),密度比普通水高约60%,且在室温下为固体。普通水在室温下为液体。以下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
A、普通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超离子水冰作为水的一种状态,其本质仍是水,因此组成元素相同(氢和氧)。题干中“超离子水冰”的描述也支持这一点。故A说法正确;
B、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物质混合而成,各成分保持原有性质(如空气)。超离子水冰是水在极端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状态,属于同一种物质(),因此是纯净物,而非混合物。故B说法错误;
C、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题干明确指出超离子水冰的密度比普通水高60%,且在室温下为固体,而普通水在室温下为液体。这表明它们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状态)不同,因此性质不完全相同。故C说法错误;
D、氢气和氧气是单质(氢气为,氧气为),而超离子水冰是水()的一种状态,属于化合物,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但不是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直接构成。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4.C
【详解】氢气可用排水法收集,说明氢气难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氢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说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常温下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故氢气可能具有的性质是②④⑦。
5.C
【详解】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A正确。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气体为氧气,B正确。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为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为氢气,两种气体体积比约为,C不正确。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增强导电性,使实验顺利进行,D正确。
6.C
【解析】略
7.C
【详解】A. 辣椒碱由辣椒碱分子构成,一个辣椒碱分子由18+27+1+3=49个原子构成,此选项错误;
B. 辣椒碱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所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比较大小可知,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此选项错误;
C. 由辣椒碱的化学式可知,辣椒碱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此选项正确;
D. 辣椒碱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8):(1×27)=8:1,此选项错误。
故选C。
8.C
【详解】A、化学式 C8H16O 中包含碳(C)、氢(H)、氧(O)三种元素,正确。
B、一个松茸醇分子中的碳原子数为 8,氢原子数为 16,原子个数比 C:H = 8:16 = 1:2。正确。
C、松茸醇是物质,由许多松茸醇分子构成,而不是直接由原子构成。每个松茸醇分子由 8 个碳原子、16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错误。
D、根据化学式,松茸醇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正确。
故选:C
9.D
【详解】A、分子结构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记忆和理解物质分子的空间结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氧分子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位于氧原子连接位置,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二氧化碳分子中两个氧原子分别连接在碳原子两侧,故CO2中两个氧原子不直接相连,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氧分子是构成氧气微粒,故CO2中不含中含有O2,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0.B
【详解】A、2H表示2个氢原子(正确),但“2个氢元素”错误。元素是宏观类别,不能用“个”计数;元素符号前加数字只表示原子个数,不表示元素个数,A错误。
B、化学式具有双重含义:宏观代表物质,微观代表分子。H2O在宏观上,表示水这种物质;在微观上,它表示一个水分子,B正确。
C、SO2表示二氧化硫分子,一个SO2分子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SO2中的氧是以原子形式存在,不是以O2分子形式存在,C错误。
D、2Fe2+表示2个亚铁离子(Fe2+带2个单位正电荷),“铁离子”在初中化学中特指Fe3+(带3个单位正电荷),因此,2Fe2+表示2个亚铁离子,不是铁离子,D错误。
故选B。
11.B
【分析】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字为1时不能省略。
【详解】A、硫化氢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表示为 ,此选项错误;
B、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此选项正确;
C、氯化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表示为 ,此选项错误;
D、硝酸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表示为,此选项错误。
故选B。
12.B
【详解】Ni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镍元素的化合价为 +2,故选B。
13.(1)
(2) 排水 不易溶于水
(3) 下降 甲
(4) 氢气/ 氧气/ 相同时间内产生A气体体积约为产生B气体体积的2倍
(5)
(6)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比氢气多(或氧气与电极发生了反应)
【详解】(1)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得到的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得到的是氢气,两者的体积比约为。由图1可知乙试管内气体与甲试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因此与乙试管相连的为正极,与甲试管相连的为负极。
(2)题中采用了排水集气法,说明两种气体均不易溶于水。
(3)电解一段时间后,两个试管内均有气体生成,试管内气体压强增大,所以两个试管内水位均下降。由于相同时间内,产生氢气的体积约为氧气体积的2倍,因此甲试管内水位下降得快。
(4)由图2可看出,相同时间内产生A气体的体积约为产生B气体的体积的2倍,因此A为氢气,B为氧气。
(5)由图2可看出,不论是0~3min还是3~8min,A、B气体的体积比均约为。
(6)实验操作中,A、B气体的体积比常大于,原因可能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比氢气多,或氧气与电极发生了反应。
14.(1)增强导电性
(2) 排尽B、C中的空气 b
(3) 上升
(4)点燃用注射器从出气口2中抽出的气体,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详解】(1)纯水导电性极弱,加入少量电解质(如硫酸钠)可提供自由移动的离子(和),显著提高导电性,确保电解反应顺利进行。
(2)目的:抽气使液面上升至充满B、C管,目的是排除装置内的空气。
误抽液体的处理:若抽到液体,应重新注入A中(选项b),避免浪费试剂或污染环境(不可倒入下水道或推回B/C导致气体比例误差)。
(3)气体体积比: B管(出气口1):连接电源正极,生成氧气(),体积较小。 C管(出气口2):连接电源负极,生成氢气(),体积较大。
理论比例:,故。
液面变化:电解消耗水,产生气体,BC装置内压强变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导致A中液面上升(水从电解器回流至A)。
(4)氢气检验: 用注射器抽取C管气体()。 点燃,若气体燃烧并发出爆鸣声,证明为氢气。 干冷烧杯罩火焰: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进一步验证氢气。
15.(1)21:20:6
(2)368
(3)63∶5∶24
(4)154.8
【详解】(1)由姜黄素的化学式可知,姜黄素中C、H、O原子个数比为21:20:6;
(2)姜黄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姜黄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4)226g姜黄素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约为。
16.(1) 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或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 氢元素和氧元素
(2) 原子(或氢原子和氧原子) 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