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第4章 水与人类 章末复习 基础巩固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台风多发生于夏季,属于水循环的组成部分。如图所示为水循环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台风发生时,过程⑥也在进行B.台风中携带的水汽主要来自过程⑦C.台风带来的降水有利于缓解夏季旱情D.台风带来的降水会使过程⑤中的流量增加【答案】B【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解答】A、图中⑦是湖水蒸发,台风发生时过程⑦也在进行,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B、台风中携带的水汽主要来自过程①海水蒸发,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C、台风带来的降水有利于缓解夏季旱情,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D、台风带来的降水会使过程⑤地表径流中的流量增加,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2025九下·温州开学考) NHCl、KNO3是两种盐。30℃时, NH4Cl的溶解度为41.4g/100g水, KNO3的溶解度为45.8g/100g水。取这两种盐各22g,按图示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盐A 是 NH4ClB.①中加足量的水可使未溶的盐A 溶解C.②中溶液为不饱和溶液D.②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5.8%【答案】D【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30℃时,NH4Cl的溶解度为41.4g/100g水,KNO3的溶解度为45.8g/100g水,确定30℃时,50g水能溶解的质量,进而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A.30℃时,NH4Cl的溶解度为41.4g/100g水,则3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7gNH4Cl,溶液达到饱和状态;30℃时,KNO3的溶解度为45.8g/100g水,则3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2.9gKNO3,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盐A是NH4Cl,盐B是KNO3,故A正确不合题意;B.①中加足量的水可使未溶的盐A溶解,故B正确不合题意;C.30℃时,KNO3的溶解度为45.8g/100g水,则3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2.9gKNO3,则②中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不合题意;D.②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3.下列物体中,不是利用空气浮力升空的是 ( )A.孔明灯 B.热气球C.飞艇 D.火箭【答案】D【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解析】【分析】 浮力与升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不同的物体升空的原理也不尽相同,利用空气浮力升空的物体其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浮力大于重力才能升空。【解答】 ABC.升空的热气球、孔明灯、气艇,里面所充热空气或氦气的密度都小于空气的密度,气球受浮力作用而上升,故ABC不符合题意。D.火箭利用喷出的燃气的反作用力升空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4.(2025九下·瑞安开学考)在粗盐提纯实验的滤液蒸发这个步骤中,熄灭酒精的最佳时机应是( )A.底部无晶体析出 B.底部有少量晶体析出C.晶体大量析出,表面湿润 D.晶体全部析出,表面干燥【答案】C【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1)蒸发是通过加热使溶剂挥发,溶质结晶析出的过程。在粗盐提纯蒸发操作中,要控制好停止加热的时机,以防止过度蒸发。(2)如果停止加热过早,溶液中还残留较多溶剂,得到的晶体可能不纯,且后续处理较麻烦 。(3)若停止加热过晚,晶体可能因持续加热而飞溅,还可能导致晶体分解或失去结晶水等情况 。(4)正确的操作是利用余热将剩余少量溶剂蒸干。【解答】A、底部无晶体析出时就熄灭酒精灯,溶液中大部分溶剂还未蒸发,无法得到粗盐晶体,故该选项错误。B、底部有少量晶体析出时熄灭酒精灯,剩余溶剂较多,不能有效提纯粗盐,故该选项错误。C、当晶体大量析出,表面湿润时,利用酒精灯加热后的余热可将剩余少量溶剂蒸干,能较好地完成粗盐提纯且避免晶体飞溅等问题,故该选项正确。D、晶体全部析出且表面干燥时才熄灭酒精灯,说明加热过度,可能导致晶体飞溅或其他不良后果,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5.如图甲所示为地球上水的分布图,如图乙所示为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亚洲淡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B.亚洲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最少C.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D.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等【答案】A【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资源的分布【解析】【分析】(1)地球表面约 71% 被水覆盖,但淡水仅占全球水储量的 2.53%,且大部分淡水以冰川等形式存在,难以利用,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同时,不同大洲淡水资源总量和人口数量不同,会影响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2)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包括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水等。【解答】A、亚洲淡水资源总量虽多,但亚洲人口数量也最多,从人均角度看,存在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故该选项错误。B、亚洲人口数量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远高于其淡水资源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所以亚洲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最少,故该选项正确。C、由图甲可知,地球上海水占 96.53%,海水含盐量很高,故该选项正确。D、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水等,故该选项正确。故答案为:A。 6.校园科技节开展自制潜艇比赛,某小组同学利用玻璃瓶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潜艇模型。参赛潜艇模型需按要求完成在 A 处漂浮、在B和D 处悬浮、在C 处沉底的动作展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潜艇模型从 A 处到B 处时,需要向外拉活塞B.当潜艇模型从 B 处到C 处时,潜艇模型受到的浮力变大C.当潜艇模型从 C 处到D 处时,潜艇模型受到的重力变大D.当潜艇模型从 D 处到A 处时,潜艇模型受到的浮力变大【答案】A【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下潜、悬浮和上浮的,结合这个特点来对此题的模型进行分析。【解答】 当潜艇模型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受浮力不变,因此模型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潜艇的重力来实现的;A.当潜水艇从A到B时,即由漂浮到悬浮,需要增加潜水艇的重力,所以向外拉活塞,使潜水艇内部的气压减小,水就进入潜水艇,故A正确;B.当潜水艇从B到C时,即都悬浮,由于液体的密度不变,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知浮力不变,故B错误;C.当潜水艇从C到D时,即由沉底到悬浮,由于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沉底时浮力小于重力,且由C到D时,潜水艇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液体的密度不变,则浮力不变,所以需要潜水艇的重力变小,故C错误;D.当潜水艇从D到A时,即由沉底到漂浮,由于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根据F浮=ρ液gV排知潜水艇的浮力变小,故D错误。故选A。7.(2024八上·龙湾月考)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在自己的杯子里倒入等量的热开水和凉开水,随后加入相同质量的蔗糖,搅拌后发现蔗糖全部溶解。则结果是( )A.甲的糖水更甜 B.乙的糖水更甜C.甲完全溶解所需时间长 D.乙完全溶解所需时间长【答案】D【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AB.糖水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则浓度越大,那么甜度越大;CD.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即温度越高,则速度越快。【解答】AB.根据题意可知,热开水和凉开水的质量相同,加入相同质量的蔗糖,搅拌后发现蔗糖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甲的糖水和乙的糖水一样甜,故AB不符合题意;CD.蔗糖在热开水中溶化比在凉开水中快,那么乙完全溶解所需时间比甲长,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8.如图所示,使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重10 N 的金属块浸入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 N,此时金属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A.7 N 竖直向上 B.10 N 竖直向下C.3 N 竖直向下 D.3 N 竖直向上【答案】D【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大小的计算【解析】【分析】物体静止,受力平衡,重力竖直向下,浮力和拉力竖直向上,可知浮力等于重力减去拉力。【解答】金属块的重力为 10 N,将金属块浸入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 N,此时金属块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由称重法可知,此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 10 N-7 N=3 N。故答案为:D。9.如图所示,将5 mL液体加入装有几粒固体的试管中充分振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实验编号 固体 液体 实验现象I 碘 水 固体不消失Ⅱ 碘 汽油 固体消失Ⅲ 高锰酸钾 水 固体消失Ⅳ 高锰酸钾 汽油 固体不消失A.Ⅰ和Ⅱ对比————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B.Ⅱ和Ⅳ对比————汽油不能溶解高锰酸钾,却能溶解碘C.Ⅱ和Ⅲ对比————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相同D.Ⅲ和Ⅳ对比————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分析】要注意变量的控制,注意要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Ⅰ和Ⅱ对比,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故选项说法正确。B、Ⅱ和Ⅳ对比,汽油不能溶解高锰酸钾,却能溶解碘,故选项说法正确。C、Ⅱ和Ⅲ对比,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均不同,不能得出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D、Ⅲ和Ⅳ对比,高锰酸钾易溶于水,难溶于汽油,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10.如图所示为“浮沉子”,小玻璃瓶的下端开有小孔,水可通过小孔进出瓶体。把小玻璃瓶放入水筒中,用薄橡皮膜把筒口蒙住并扎紧,用手按橡皮膜,可以实现小玻璃瓶的上浮、悬浮或下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玻璃瓶上浮时,所受重力大于浮力B.制作“浮沉子”时,水筒内可以装满水C.在水筒密封情况下挤压橡皮膜时,小玻璃瓶会上浮D.在水筒密封情况下挤压橡皮膜时,水会进入小玻璃瓶中【答案】D【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下沉。在气体质量一定时,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解答】 A.药瓶上浮时,由浮沉条件可知,所受重力小于浮力,故A错误;B.制作“浮沉子”时,水筒内不能装满水,否则药瓶不能进水或排水,不能实现在水中的浮沉,故B错误;CD.挤压橡皮膜,筒内空气被压缩,将压强传递给水,水被压入小瓶中,将瓶体中的空气压缩,这时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它的重力增加,大于它受到的浮力,药瓶会下沉,故D正确,C错误。故选D。11.(2024八上·钱塘期中)科学家用石墨烯膜制成“筛子”,可以筛掉盐类物质,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下列关于石墨烯膜“筛掉"氯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B.该过程可应用于海水淡化C.“筛掉”氯化钠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D.筛掉氯化钠后的海水溶质质量分数增大【答案】D【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解析】【分析】根据科学家用石墨烯膜制成的“筛子”,可以筛掉盐类物质,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筛掉”氯化钠后的海水,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A错误。B、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能除去海水的盐,该过程可应用于海水淡化,故B正确;C、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实现了氯化钠和水的分离,“筛掉”氯化钠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故D正确;故答案为:A。12.浙江省开展的“五水共治”活动,对改善生活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下列行为中,与“五水共治”活动相违背的是( )A.不随意丢弃在户外活动中产生的垃圾B.漂洗衣服时把水龙头开大以缩短放水时间C.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保护绿色活动D.禁止在水源处或生活区修建养猪场【答案】B【知识点】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解析】【分析】节约用水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是不浪费水;第二是提高水的利用率。【解答】 A.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破坏环境和水源,故A正确不合题意;B.开大水龙头会浪费水资源,故B错误符合题意;C.植树造林和保护绿色植物都能保护水资源,故C正确不合题意;D.养猪场既能污染环境又能污染水资源,因此不能建在水源处或生活区修建养猪场,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13.常温下进行下列各组对比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B.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中的溶解性C.对比实验②和④,可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中的溶解性D.对比实验③和④,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答案】D【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分析】根据常温下进行各组对比实验,结合控制变量法,分析溶质、溶剂对溶解性的影响,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 A.对比实验①和②,为0.5g碘在不同体积的溶剂中的溶解情况,由于溶剂的体积不同,无法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故A错误;B.对比实验①和③,为0.5g碘在不同体积的水中的溶解情况,由于水的体积不同,无法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里的溶解性,故B错误;C.对比实验②和④,分别为1g碘、0.5g高锰酸钾在5mL汽油中的溶解情况,由于溶质的质量不同,无法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里的溶解性,故C错误;D.对比实验③和④,分别为0.5g碘、高锰酸钾在5mL汽油中的溶解情况,溶质质量、溶剂体积均相同,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故D正确故选D。14.如图所示,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甲和乙,用一根轻质细线相连后放入某液体中,静止后恰好悬浮,细线处于绷紧状态。若甲和乙物体的密度分别用ρ甲、ρ乙表示,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用F甲、 F乙表示,则( )A.ρ甲>ρ乙、F甲> F乙 B.ρ甲<ρ乙、F甲> F乙C.ρ甲=ρ乙、F甲= F乙 D.ρ甲<ρ乙、F甲= F乙【答案】D【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根据物体沉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甲和乙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两个物体都浸没在同一液体中,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甲受到的浮力等于乙受到的浮力;根据题意可知,细线处于绷紧状态,甲受到浮力等于甲的重力和拉力之和,乙受到重力等于乙的浮力和拉力之和,如果将细线剪断,则甲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乙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则甲将上浮甲将漂浮在液面上,乙会下沉,根据浮沉条件知:甲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故选D。15.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钾溶液,作为无土栽培所需的营养液,溶解过程中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 溶质质量分数/%图所示。观察图像并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A.所用硝酸钾固体中含有水分B.量筒量水时俯视刻度线C.硝酸钾固体溶解前所用烧杯内有水D.称量固体硝酸钾时天平指针略向右倾斜【答案】B【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据图像可知,所配制溶液质量分数偏大,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A、所用硝酸钾固体中含有水分,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B、量筒量水时俯视刻度线,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正确。C、硝酸钾固体溶解前所用烧杯内有水,会造成实际取用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D、称量固体硝酸钾时天平指针略向右倾斜,说明硝酸钾的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不符合图像情况,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16.(2025八上·海曙开学考) 在某温度下,某未饱和溶液蒸发掉15克水(部分)后,析出2克晶体(无结晶水);向原溶液投入5克该晶体后,溶液中还剩下1克未溶解,则此温度下该溶质的溶解度为 克。【答案】40【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固体溶解度指的是某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解答】蒸发掉15克水(部分)后,析出2克晶体(无结晶水),向原溶液投入5克该晶体后,溶液中还剩下1克未溶解,即15g水中溶解4g+2g=6g晶体恰好饱和,则溶解度为,解得s=40g。17.如表是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1)60℃时,在100g水中加入120g硝酸钾,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为60℃时硝酸钾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如果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要提纯硝酸钾,可先将样品配制成溶液,再用 (填“蒸发溶剂”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更高纯度的硝酸钾。【答案】(1)饱和(2)冷却热饱和溶液【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结晶的原理及方法【解析】【分析】(1)溶解度,符号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2)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通常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式获得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通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式获得晶体。【解答】(1)在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110g"硝酸钾,60℃时,在100g水中加入120g 硝酸钾,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大于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硝酸钾不能全部溶解,可知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为 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2)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如果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要提纯硝酸钾,可先将样品配制成溶液,再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更高纯度的硝酸钾。故答案为:(1)饱和(2)冷却热饱和溶液。18.(2024八上·义乌月考)如图所示,假设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为100%,水的分布表示为A、B、C三部分。C1 表示的水体主要以 (填“固”“液”或“气”)态为主。目前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分布在 (填字母)中。【答案】固;【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解析】【分析】地球上的水以海洋水为主,人类可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解答】C代表淡水资源,其中C1占主要,因此C1是冰川水,以固态形式存在;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只占淡水资源总体中极小的一部分,对应的是C3。19.(2025八上·嵊州期末)为了探究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小明设计了如图实验进行探究。(1)图丙中上层溶液的溶剂是 。(2)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 。 (选填“大”或“小”)【答案】(1)汽油(2)大【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分析】(1)由固体和液体组成的溶液,固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2)溶解的碘越多,则溶液颜色越深,据此分析解答。【解答】 (1)由图中实验可知,碘能溶于水形成淡黄色溶液,加入2g汽油振荡后,静置,上层形成紫红色溶液,紫红色溶液是碘溶于汽油形成的,则图丙中上层溶液的溶剂是汽油。(2)根据图片可知,碘在汽油中的颜色比在水中更深,说明汽油中溶解的多,那么可得出的结论是: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大。20.如图所示为某远洋轮船的船舷上标的“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其中标有 W 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 S 的是印度洋“载重线”。若此远洋轮船在海面航行时的排水量为 30万t(g 取 10 N/kg),则远洋轮船此时受到的浮力为 N;当该远洋轮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远洋轮船在北大西洋受到的浮力 F1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在印度洋受到的浮力 F2;北大西洋的海水密度ρ1 印度洋的海水密度ρ2。【答案】3×109;等于;大于【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即可求出远洋轮船此时受到的浮力;当该远洋轮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根据漂浮条件即可判断受到的浮力关系;由载重线知道排开海水的体积的大小关系,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海水密度的大小关系。【解答】 若此远洋轮船在海面航行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G排=m排g=3×108kg×10N/kg=3×109N;当该远洋轮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因为轮船漂浮,所以轮船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轮船受到的重力G,即:F1=F2;标有W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的是印度洋“载重线”,由图可知北大西洋“载重线”在下方,则轮船排开海水的体积:V排1<V排2,即轮船在北大西洋航行时V排较小,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北大西洋的海水密度大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即:ρ1>ρ2。21.(2024八上·钱塘期中)按要求填空:(1)如图,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水在该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A.分子间隔 B.分子种类(2)人们通过晒盐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这种结晶方法叫 ,利用这种结晶法是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 。(3)如图a所示,一木块漂浮于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 )随时间(t)发生如图b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温度改变方式为 (填“升温”或“降温”);随温度的改变,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答案】(1)B(2)蒸发结晶;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3)降温;减小【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与分子变化: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隔等发生改变。海水淡化是水的状态等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2)结晶方法及溶解度影响:结晶方法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通过蒸发溶剂使溶质结晶析出;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通过降低温度使溶质结晶析出 。(3)溶解度、浮力与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木块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溶质质量分数与溶液密度相关,溶解度变化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1)水蒸发、水蒸气冷却液化的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B;(2)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利用的是蒸发结晶的原理;(3)木块漂浮,所以F浮=ρgV排,观察图象可知,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说明液体的密度变小,溶解的溶质减少;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采取降温的方法,降温后硝酸钾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溶解的溶质减少,溶液的密度减小,可使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随温度的改变,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小,则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减小。(1)水蒸发、水蒸气冷却液化的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B;(2)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利用的是蒸发结晶的原理;(3)木块漂浮,所以F浮=ρgV排,观察图象可知,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说明液体的密度变小,溶解的溶质减少;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采取降温的方法,降温后硝酸钾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溶解的溶质减少,溶液的密度减小,可使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随温度的改变,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小,则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减小。22.将三块完全相同的冰分别放入盛有水的三个容器中,如图甲所示为冰块与容器底部有接触且挤压的情景,如图乙所示为冰块漂浮在水中的情景,如图丙所示为冰块系上轻质绳子且绳子绷紧的情景。(1)三种情况下,冰块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情况是 (用F甲、Fz、F丙表示)。(2)图甲中,当冰块慢慢融化变小,并开始浮于水面上时,液面与刚开始时相比,会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答案】(1)(2)上升【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根据冰的受力状况,由阿基米德原理求出冰在不同情况时所排开水的体积,从而比较水面的高度变化;(2)根据冰在水中的受力状况,分析冰在未熔化和熔化至浮于水面时的受力情况,比较不同情况排开水的体积,据此解题。【解答】 (1)由题意可知,图甲中冰块受到了容器底的支持力,且冰块静止,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浮甲+F支=G冰,所以图甲中冰块受到的浮力:F甲=G冰-F支,图乙中冰自由在水中时,处于漂浮状态,此时冰块受到的浮力为:F乙=G冰,图丙中冰块系上轻质绳子,绳子绷紧时,冰块还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则冰块受到的浮力为:F丙=G冰+F拉,所以F丙>F乙>F甲;(2)由题可知,图甲中,冰熔化前,F浮+F支=G冰,则F浮=ρ水V排g<G冰,-------①冰化水后,G冰=G冰化水,即:G冰=ρ冰V冰g=ρ水V冰化水g,------②由①②可得:ρ水V排g<ρ水V冰化水g,则V排<V冰化水,即:冰熔化为水的体积大于排开水的体积,所以冰熔化后,水面将上升。三、实验与探究题(共5题,共41分)23.(2024八上·金华期中)为了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五组实验。实验组 A B C D E实验温度 20℃ 20℃ 20℃ 20℃ 80℃加入溶剂种类 水 酒精 水 水 水加入溶剂质量 20g 20g 10g 10g 10g加入固体种类 硝酸钾 硝酸钾 硝酸钾 食盐 硝酸钾加入固体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溶解固体质量 6.2g 0g 3.1g 3.6g 10g(1)分析上表,对比A、B组,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2)在C组实验中,该同学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验(假设溶液损失不计)用电子天平称取10g硝酸钾,放入烧杯中。量取10.0mL水,倒入上述烧杯中,称量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量为m1g;搅拌至硝酸钾不再溶解为止。过滤,称量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g。计算:m1-m2= g(结合C实验数据进行分析)。(3)将溶质改成食盐,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实验。由本实验可推知,时食盐的溶解能力 (填>、<或=)硝酸钾的溶解能力。(4)根据实验结果,小姚得出了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质量有关的结论,但是小胡认为小姚的说法不对。你支持谁的观点 请你利用本实验的数据来分析说明你的观点: 。【答案】(1)溶剂的种类对固体溶解性的影响(2)6.9(3)>(4)小胡;根据AC两组实验数据可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相同质量的溶剂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是相等的(合理即可)【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 (1)根据第一组实验中只有溶剂不同,其它条件都是相同的,进行分析。(2)根据烧杯的质量和水的质量不会改变,所以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溶解了硝酸钾的质量为3.1g,进行分析。(3)根据20℃时,在10g水中最多溶解3.6g食盐,而最多溶解3.1g硝酸钾,进行分析。(4)根据AC两组实验数据可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相同质量的溶剂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是相等的进行分析。【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AB实验中,只有溶剂的种类不同,所以实验研究的问题是:溶剂的种类对固体溶解性的影响;(2)根据题意可知,由于烧杯的质量和水的质量不会改变,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溶解了硝酸钾的质量为3.1g,即没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10g-3.1g=6.9g,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量为m1g;过滤后称量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g;则m1-m2=6.9g;(3)根据表格CD可知,时,在10g水中最多溶解3.6g食盐,而最多溶解3.1g硝酸钾,所以时食盐的溶解能力大于硝酸钾的溶解能力;(4)根据AC数据可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相同质量的溶剂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是相等的(合理即可)或者A组和C组实验换算后都是10克水最多溶解硝酸钾3.1克,溶解性大小相同,因此我认为小姚的说法不对。(1)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在第一组实验中只有溶剂不同,其它条件都是相同的,所以实验研究的问题是:溶剂的种类对固体溶解性的影响;(2)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量为m1g;而过滤后,称量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g;由于烧杯的质量和水的质量不会改变,所以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溶解了硝酸钾的质量为3.1g,即没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10g-3.1g=6.9g,从而可以知道m1-m2=6.9g;(3)由CD两组数据可知,时,在10g水中最多溶解3.6g食盐,而最多溶解3.1g硝酸钾,所以时食盐的溶解能力大于硝酸钾的溶解能力;(4)我支持小胡的观点,理由是:根据AC两组实验数据可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相同质量的溶剂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是相等的(合理即可)或者A组和C组实验换算后都是10克水最多溶解硝酸钾3.1克,溶解性大小相同。24.(2025八上·杭州期末)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提纯实验(杂质只含有泥沙),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氯化钠溶液。请完成下列问题:【实验一】:如图甲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1)实验的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2)操作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实验二】:用提纯后的精盐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如图乙,称量精盐时发现指针偏向右侧,接下来的操作是 。(4)配制完成后,经检测发现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填字母序号)。A.精盐固体中仍有少量泥沙B.称量精盐时,用了生锈的砝码C.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酒出D.将称量好的精盐转移到烧杯中时,纸上有残留【答案】(1)①③④②(2)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3)向左盘添加精盐,直至天平平衡(4)A【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 (1)根据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粗盐提纯是将粗盐中含有的泥沙等不溶物除去,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操作②是蒸发操作,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称量精盐时发现指针偏向右侧,说明试剂质量小于砝码质量,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1)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氯化钠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氯化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能得到精盐,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③④②。(2)操作②是蒸发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3)称量精盐时发现指针偏向右侧,说明试剂质量小于砝码质量,说明试剂的质量小于砝码的质量,故应进行的操作是继续向左盘添加精盐,直至天平平衡。(4)A.精盐固体中仍有少量泥沙,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A符合题意;B.称量精盐时,用了生锈的砝码,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大,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B不合题意;C.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不合题意;D.将称量好的精盐转移到烧杯中时,纸上有残留,会造成实际取用的溶质的质量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D符合题意。故选AD。25.如图甲所示为伽利略彩球温度计,观察发现里面的小球在一天中不同时刻所处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小东感到好奇,于是进行了研究制作。〔原理分析〕彩球温度计中的特殊液体的密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导致小球浮沉状态发生变化,当小球悬浮时,标记的温度与液体温度相等。〔项目研究〕小东用a、b、c三个体积不变的小球和特殊液体制成简易温度计,用以研究液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观察记录〕在 时,a、b、c三个小球的浮沉状态如图乙所示。〔信息处理〕(1)小球c 对应的温度标记为 (填“15℃”“19 ℃”或“23 ℃”)。(2)液体温度在15~23 ℃范围内,小球b 所受浮力与液体温度关系的图像,正确的是 (填字母)。(3)由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4)当环境温度为25 ℃时,请在图乙D中画出三个小球的浮沉状态。【答案】(1)15 ℃(2)C(3)液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4)【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由题知,当小球悬浮时,挂牌温度与液体温度相等,据此判断出小球c对应的温度;(2)液体温度从15℃升高到23℃过程中,b球由漂浮变为悬浮,再下沉,且b球的重力不变,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b球受到浮力的变化,据此判断图像;(3)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液体温度升高时b球受到浮力的变化以及V排的变化,再根据F浮=ρ液gV排分析液体密度的变化,从而可知液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4)根据(3)的结论,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进行推测。【解答】 (1)图1中环境温度(即液体温度)为15℃,且小球c悬浮,由题知,当小球悬浮时,挂牌温度与液体温度相等,所以小球c对应的温度应标记为15℃;(2)由图可知,液体温度从15℃升高到23℃过程中,b球由漂浮变为悬浮,再下沉,且b球的重力不变,由浮沉条件可知b球的浮力先不变,再减小,故C图符合题意;(3)当液体温度升高时,小球b先漂浮,再悬浮,这一过程中b球的浮力不变,但浸入液体中的体积逐渐增大,由F浮=ρ液gV排可知液体的密度变小;b球由悬浮到沉底过程中,根据浮沉条件可知其受到的浮力减小,但浸没后V排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液体的密度变小,所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液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4)由(3)可知,液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环境温度为23℃时,小球a悬浮,则当环境温度升高为25℃时,液体密度变小,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小球a所受浮力变小,浮力小于其重力,所以小球a应沉底,此时b、c两球也是沉底的,如下图所示:。26.在农业生产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同学们在实验室欲配制50g上述溶液模拟选种。(1)〔配制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2)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g;用量筒量取 mL的水(水的密度为 ,选用的量筒58规格为 (填“0~50”或“0~100”)mL;氵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3)〔问题交流〕配制过程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4)经检测,最后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多选,填字母)。A.氯化钠固体中有泥沙B.称量时,氯化钠与砝码位置放反了C.配制溶液时烧杯先用少量蒸馏水润洗D.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答案】(1)④①②③⑤(2)8;42;0~50;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3)①④(4)A;B;C【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来分析解答;(2)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来分析解答;根据选取量筒的原则以及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来分析解答;(3)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来分析解答;(4)根据溶质偏小或溶剂偏大会导致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小来分析解答;【解答】(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故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④①②③⑤;(2)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6%=8g,则所需水的质量为50g-8g=42g(合42mL),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用量筒量取42mL水,应选择50mL的量筒,溶解操作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3)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①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试剂位置放反了,试剂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在桌面上,图④中瓶塞正放,故配制过程,操作不正确的是①④;(4)A、氯化钠固体不纯,会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从而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小,故A符合题意;B、溶解时烧杯内有水珠,会使溶剂的质量偏多,配制成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故B符合题意;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从而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小,故C符合题意;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影响溶液的浓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C;27.(2025八上·黄岩期末)探究小组针对潜水艇的制作,开展项目化学习。【项目设计】利用硬质塑料瓶制作潜水艇模型,相邻两舱之间密封不连通,水舱与注射器通过塑料软管相连,推拉注射器活塞可以实现潜水器的浮沉,模型如图甲。【产品检测】(1)为使潜水艇模型完成从B到A的上浮过程(图乙),小组同学的操作是 (填“向外拉动”或“向内推动”)注射器活塞,从而排出水舱内的水,实现上浮;(2)若某潜水艇模型的总体积是,所用材料的总质量是0.5kg。要实现模型下沉,水舱内水量至少达到多少千克?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3)下表是项目小组制定的评价表:自制潜水艇评价量表级别 内容 优秀 合格 待改进功能仓分区设计 生活舱和水舱独立分开,生活舱不进水,且生活舱较大 生活舱和水舱独立分开,生活舱不进水 生活舱和水舱未独立分开浮沉情况 潜水艇能顺利实现下潜、上浮、悬浮、漂浮 潜水艇能下潜、上浮、悬浮、漂浮,但较困难 潜水艇不能实现下潜、上浮、漂浮项目小组对某潜水艇模型测试时发现:注射器活塞推到最左端时,潜水艇模型位于水槽底部。请你根据测试结果,对照量表内容,对“浮沉情况”这一指标级别进行评价 。【答案】(1)向内推动(2)潜水艇模型完全浸没后受到的浮力为:,潜水艇模型的重力为:,要实现模型下沉,潜水艇模型受到的浮力至少等于物体的总重力,水舱内水量的重力为:,水舱内水的质量为:。(3)注射器活塞推到最左端时,潜水艇位于水槽底部,此时重力最小,说明不能实现上浮,则该潜水艇的浮沉情况评价级别是待改进。【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为实现潜水艇的上浮,小组同学的操作是:推动活塞,向潜水艇打气,排出水舱内的水,潜水艇浮力大于重力时实现上浮。(2)要使潜水器实现在水中的悬浮,则浮力应等于潜水器的总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出潜水器悬浮时受到的浮力;材料的总质量为0.5kg,根据G=mg得出材料的总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需注入水的体积;(3)注射器活塞推到最左端时,潜水艇位于水槽底部,说明不能实现上浮,此时重力最小,则该潜水艇的浮沉情况评价级别是待改进。【解答】(1)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沉的,因此未实现上浮,应减小自身重力向内推动注射器活塞,从而排出水舱内的水。(2)潜水艇模型完全浸没后受到的浮力为:,潜水艇模型的重力为:,要实现模型下沉,潜水艇模型受到的浮力至少等于物体的总重力,水舱内水量的重力为:,水舱内水的质量为:。(3)注射器活塞推到最左端时,潜水艇位于水槽底部,此时重力最小,说明不能实现上浮,则该潜水艇的浮沉情况评价级别是待改进。(1)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沉的,因此未实现上浮,应减小自身重力向内推动注射器活塞,从而排出水舱内的水。(2)潜水艇模型完全浸没后受到的浮力为:,潜水艇模型的重力为:,要实现模型下沉,潜水艇模型受到的浮力至少等于物体的总重力,水舱内水量的重力为:,水舱内水的质量为:。(3)注射器活塞推到最左端时,潜水艇位于水槽底部,此时重力最小,说明不能实现上浮,则该潜水艇的浮沉情况评价级别是待改进。四、综合题(每题8分,共40分)28.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Q点的含义是 。(2)要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3)甲中含少量乙时,可通过 的方法提纯甲。(4)t2℃时,将35 g甲加入50g 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g。【答案】(1)t1℃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恒温蒸发溶剂、将其升温、或继续加丙(3)冷却热饱和溶液(4)80【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原理及方法【解析】【分析】(1)(4)固体溶解度指的是某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2)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式:改变温度、继续加溶质,蒸发溶剂。(3)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通常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式获得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通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式获得晶体。【解答】(1)Q点甲和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说明此温度下,甲和丙的溶解度相同。(2)由图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要让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通过将其升温、或继续加丙或恒温蒸发溶剂等方式来实现。(3)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可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式提纯甲。(4)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60g甲,则在50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的质量为30g,可知甲溶液的质量为:30g+50g=80g。29.2024年浙江受到超强台风“康妮”的影响,部分地区出现大雨和暴雨。(1)如图所示,下列数字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② ;⑤ 。(2)台风可以将海洋上的水汽带到陆地,该过程是 (填名称)环节。(3)下列水循环的环节中,主要以地心引力作为动力的是____(多选,填字母)。A.下渗 B.降水 C.蒸发 D.植物蒸腾(4)当台风来临时,下列行为正确的是____(多选,填字母)。A.转移海岛人员 B.躲到广告牌下避风C.外出的大船继续作业 D.将阳台上的盆栽搬入屋内【答案】(1)蒸发;地表径流(2)水汽输送(3)A;B(4)A;D【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1)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2)水循环分为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的海上内循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海陆间水循环、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的内陆循环等。(3)影响水循环的环节中,提供动力的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4)躲避台风要到密闭的房间,关紧门窗。【解答】(1)如图所示,下列数字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②由湖泊指向高空,是蒸发;⑤由地球表面指向海洋,是地表径流。(2)台风将海洋上的水汽带到陆地,该过程是水汽输送环节。(3)受地心引力作用的影响,物体应该向下移动,所以主要以地心引力作为动力的是下渗和降水,故AB正确。蒸发和植物蒸腾的箭头指向高空,与重力方向相反,故CD错误。故答案为:AB。(4)A.台风来临前,转移海岛人员有利于躲避台风造成方危害,故正确。B.台风有可能将广告牌吹倒,躲到广告牌下避风有可能被砸伤,故错误。C.外出的大船继续作业有可能导致船翻人亡,故错误。D.将阳台上的盆栽搬入屋内防止砸伤人,故正确。故答案为:AD。30.如图所示,一物体从a 处下落掉入水中,进入水中后(b处为物体恰好完全进入水中的位置)继续往下运动,在c 处时物体的速度减为0。已知物体的重力为6 N,体积为1× g取10 N/ kg)(1)物体在b 处所受的浮力为 。(2)物体在b 处受到的浮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c 处受到的浮力。(3)在方框内画出物体在c 处时所受力的示意图。(4)物体最终会处于 (填“漂浮”“悬浮”或“沉底”)状态,此时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为 N。【答案】(1)10 N(2)等于(3)(4)漂浮;6【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力的大小;(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定浮力的大小变化;(3)根据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重力的大小作图;(4)根据浮沉条件判定物体的最终状态和浮力的大小。【解答】 (1)b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1×10-3m3=10N;(2)物体在b处时和c处时,液体的密度不变,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可知,受到的浮力相等;(3)在c处时,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浮力要大于重力,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4)由于浮力大于重力,所以物体最终会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即浮力为6N。31.(2025·温州模拟)制作豆腐主要有黄豆磨浆、分离渣浆、煮沸豆浆、点卤凝固等步骤。据此回答:(1)上述工艺流程中,黄豆磨浆属于 变化;其中分离渣浆就是把豆渣从豆浆中分离,此过程与下图 过程的原理相同。(2)豆浆煮开,稍冷却后再用浓度为30%的盐卤溶液进行点浆。小温提前准备了6kg的干黄豆制作豆腐,已知1kg的干黄豆需用盐卤固体10g,则需要多少克的水才能配制出符合点浆的盐卤溶液?【答案】(1)物理;C(2)已知1kg的干黄豆需用盐卤固体10g,6kg的干黄豆制作豆腐需用盐卤固体的质量:6×10g=60g;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则:x=140g,答:需要140克的水才能配制出符合点浆的盐卤溶液。【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变化类型的划分方法,以及固液分离的操作进行分析;(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1)在制豆腐工艺流程中,磨浆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用过滤的方法将豆腐与水分离。故答案为:C;(1)在制豆腐工艺流程中,磨浆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用过滤的方法将豆腐与水分离,故选C;(2)见答案。32.(2024八上·嵊州期中)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1)如图甲所示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各序号表示水循环中相应的环节,其中③表示 。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南水北调工程是对水循环环节中的 (选填序号)施加影响。(2)如图乙是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分布规律是 。(3)想要了解工厂排放的废水对河流水质的影响,需要进行对照比较,如图丙所示的7个可能的水样采集点(箭头表示水流方向),其中最重要的采集点是 (选填字母)。A.②⑤⑥⑦ B.①②⑤⑦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⑦【答案】水汽输送;⑤;南多北少;B【知识点】水循环;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解析】【分析】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随着气流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的水,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汇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运动称为海陆间水循环。据题干中信息解答。【解答】(1)图中①④表示降水,②是蒸发,③是水汽输送,⑤是地表径流,⑥是地下径流。“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⑤地表径流环节。(2)读图可知,该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北纬40°附近最少,低纬度地区较多,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少。(3)根据图中7个可能的水样采集点,应该在水未被污染之前①水样采集,在化工厂排放的废水的流向经过②分支成③和④,因此在②处水样采集即可,再根据水的流经途径⑤和⑦进行水样采集,因为⑥和⑤处相同,没有必要,因此,其中最重要的采集点应该是①②⑤⑦。1 / 1【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第4章 水与人类 章末复习 基础巩固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台风多发生于夏季,属于水循环的组成部分。如图所示为水循环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台风发生时,过程⑥也在进行B.台风中携带的水汽主要来自过程⑦C.台风带来的降水有利于缓解夏季旱情D.台风带来的降水会使过程⑤中的流量增加2.(2025九下·温州开学考) NHCl、KNO3是两种盐。30℃时, NH4Cl的溶解度为41.4g/100g水, KNO3的溶解度为45.8g/100g水。取这两种盐各22g,按图示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盐A 是 NH4ClB.①中加足量的水可使未溶的盐A 溶解C.②中溶液为不饱和溶液D.②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5.8%3.下列物体中,不是利用空气浮力升空的是 ( )A.孔明灯 B.热气球C.飞艇 D.火箭4.(2025九下·瑞安开学考)在粗盐提纯实验的滤液蒸发这个步骤中,熄灭酒精的最佳时机应是( )A.底部无晶体析出 B.底部有少量晶体析出C.晶体大量析出,表面湿润 D.晶体全部析出,表面干燥5.如图甲所示为地球上水的分布图,如图乙所示为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亚洲淡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B.亚洲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最少C.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D.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等6.校园科技节开展自制潜艇比赛,某小组同学利用玻璃瓶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潜艇模型。参赛潜艇模型需按要求完成在 A 处漂浮、在B和D 处悬浮、在C 处沉底的动作展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潜艇模型从 A 处到B 处时,需要向外拉活塞B.当潜艇模型从 B 处到C 处时,潜艇模型受到的浮力变大C.当潜艇模型从 C 处到D 处时,潜艇模型受到的重力变大D.当潜艇模型从 D 处到A 处时,潜艇模型受到的浮力变大7.(2024八上·龙湾月考)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在自己的杯子里倒入等量的热开水和凉开水,随后加入相同质量的蔗糖,搅拌后发现蔗糖全部溶解。则结果是( )A.甲的糖水更甜 B.乙的糖水更甜C.甲完全溶解所需时间长 D.乙完全溶解所需时间长8.如图所示,使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重10 N 的金属块浸入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 N,此时金属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A.7 N 竖直向上 B.10 N 竖直向下C.3 N 竖直向下 D.3 N 竖直向上9.如图所示,将5 mL液体加入装有几粒固体的试管中充分振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实验编号 固体 液体 实验现象I 碘 水 固体不消失Ⅱ 碘 汽油 固体消失Ⅲ 高锰酸钾 水 固体消失Ⅳ 高锰酸钾 汽油 固体不消失A.Ⅰ和Ⅱ对比————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B.Ⅱ和Ⅳ对比————汽油不能溶解高锰酸钾,却能溶解碘C.Ⅱ和Ⅲ对比————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相同D.Ⅲ和Ⅳ对比————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10.如图所示为“浮沉子”,小玻璃瓶的下端开有小孔,水可通过小孔进出瓶体。把小玻璃瓶放入水筒中,用薄橡皮膜把筒口蒙住并扎紧,用手按橡皮膜,可以实现小玻璃瓶的上浮、悬浮或下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玻璃瓶上浮时,所受重力大于浮力B.制作“浮沉子”时,水筒内可以装满水C.在水筒密封情况下挤压橡皮膜时,小玻璃瓶会上浮D.在水筒密封情况下挤压橡皮膜时,水会进入小玻璃瓶中11.(2024八上·钱塘期中)科学家用石墨烯膜制成“筛子”,可以筛掉盐类物质,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下列关于石墨烯膜“筛掉"氯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B.该过程可应用于海水淡化C.“筛掉”氯化钠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D.筛掉氯化钠后的海水溶质质量分数增大12.浙江省开展的“五水共治”活动,对改善生活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下列行为中,与“五水共治”活动相违背的是( )A.不随意丢弃在户外活动中产生的垃圾B.漂洗衣服时把水龙头开大以缩短放水时间C.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保护绿色活动D.禁止在水源处或生活区修建养猪场13.常温下进行下列各组对比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B.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中的溶解性C.对比实验②和④,可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中的溶解性D.对比实验③和④,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14.如图所示,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甲和乙,用一根轻质细线相连后放入某液体中,静止后恰好悬浮,细线处于绷紧状态。若甲和乙物体的密度分别用ρ甲、ρ乙表示,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用F甲、 F乙表示,则( )A.ρ甲>ρ乙、F甲> F乙 B.ρ甲<ρ乙、F甲> F乙C.ρ甲=ρ乙、F甲= F乙 D.ρ甲<ρ乙、F甲= F乙15.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钾溶液,作为无土栽培所需的营养液,溶解过程中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 溶质质量分数/%图所示。观察图像并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A.所用硝酸钾固体中含有水分B.量筒量水时俯视刻度线C.硝酸钾固体溶解前所用烧杯内有水D.称量固体硝酸钾时天平指针略向右倾斜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16.(2025八上·海曙开学考) 在某温度下,某未饱和溶液蒸发掉15克水(部分)后,析出2克晶体(无结晶水);向原溶液投入5克该晶体后,溶液中还剩下1克未溶解,则此温度下该溶质的溶解度为 克。17.如表是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1)60℃时,在100g水中加入120g硝酸钾,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为60℃时硝酸钾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如果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要提纯硝酸钾,可先将样品配制成溶液,再用 (填“蒸发溶剂”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更高纯度的硝酸钾。18.(2024八上·义乌月考)如图所示,假设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为100%,水的分布表示为A、B、C三部分。C1 表示的水体主要以 (填“固”“液”或“气”)态为主。目前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分布在 (填字母)中。19.(2025八上·嵊州期末)为了探究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小明设计了如图实验进行探究。(1)图丙中上层溶液的溶剂是 。(2)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 。 (选填“大”或“小”)20.如图所示为某远洋轮船的船舷上标的“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其中标有 W 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 S 的是印度洋“载重线”。若此远洋轮船在海面航行时的排水量为 30万t(g 取 10 N/kg),则远洋轮船此时受到的浮力为 N;当该远洋轮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远洋轮船在北大西洋受到的浮力 F1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在印度洋受到的浮力 F2;北大西洋的海水密度ρ1 印度洋的海水密度ρ2。21.(2024八上·钱塘期中)按要求填空:(1)如图,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水在该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A.分子间隔 B.分子种类(2)人们通过晒盐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这种结晶方法叫 ,利用这种结晶法是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 。(3)如图a所示,一木块漂浮于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 )随时间(t)发生如图b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温度改变方式为 (填“升温”或“降温”);随温度的改变,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22.将三块完全相同的冰分别放入盛有水的三个容器中,如图甲所示为冰块与容器底部有接触且挤压的情景,如图乙所示为冰块漂浮在水中的情景,如图丙所示为冰块系上轻质绳子且绳子绷紧的情景。(1)三种情况下,冰块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情况是 (用F甲、Fz、F丙表示)。(2)图甲中,当冰块慢慢融化变小,并开始浮于水面上时,液面与刚开始时相比,会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三、实验与探究题(共5题,共41分)23.(2024八上·金华期中)为了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五组实验。实验组 A B C D E实验温度 20℃ 20℃ 20℃ 20℃ 80℃加入溶剂种类 水 酒精 水 水 水加入溶剂质量 20g 20g 10g 10g 10g加入固体种类 硝酸钾 硝酸钾 硝酸钾 食盐 硝酸钾加入固体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溶解固体质量 6.2g 0g 3.1g 3.6g 10g(1)分析上表,对比A、B组,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2)在C组实验中,该同学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验(假设溶液损失不计)用电子天平称取10g硝酸钾,放入烧杯中。量取10.0mL水,倒入上述烧杯中,称量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量为m1g;搅拌至硝酸钾不再溶解为止。过滤,称量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g。计算:m1-m2= g(结合C实验数据进行分析)。(3)将溶质改成食盐,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实验。由本实验可推知,时食盐的溶解能力 (填>、<或=)硝酸钾的溶解能力。(4)根据实验结果,小姚得出了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质量有关的结论,但是小胡认为小姚的说法不对。你支持谁的观点 请你利用本实验的数据来分析说明你的观点: 。24.(2025八上·杭州期末)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提纯实验(杂质只含有泥沙),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氯化钠溶液。请完成下列问题:【实验一】:如图甲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1)实验的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2)操作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实验二】:用提纯后的精盐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如图乙,称量精盐时发现指针偏向右侧,接下来的操作是 。(4)配制完成后,经检测发现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填字母序号)。A.精盐固体中仍有少量泥沙B.称量精盐时,用了生锈的砝码C.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酒出D.将称量好的精盐转移到烧杯中时,纸上有残留25.如图甲所示为伽利略彩球温度计,观察发现里面的小球在一天中不同时刻所处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小东感到好奇,于是进行了研究制作。〔原理分析〕彩球温度计中的特殊液体的密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导致小球浮沉状态发生变化,当小球悬浮时,标记的温度与液体温度相等。〔项目研究〕小东用a、b、c三个体积不变的小球和特殊液体制成简易温度计,用以研究液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观察记录〕在 时,a、b、c三个小球的浮沉状态如图乙所示。〔信息处理〕(1)小球c 对应的温度标记为 (填“15℃”“19 ℃”或“23 ℃”)。(2)液体温度在15~23 ℃范围内,小球b 所受浮力与液体温度关系的图像,正确的是 (填字母)。(3)由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4)当环境温度为25 ℃时,请在图乙D中画出三个小球的浮沉状态。26.在农业生产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同学们在实验室欲配制50g上述溶液模拟选种。(1)〔配制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2)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g;用量筒量取 mL的水(水的密度为 ,选用的量筒58规格为 (填“0~50”或“0~100”)mL;氵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3)〔问题交流〕配制过程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4)经检测,最后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多选,填字母)。A.氯化钠固体中有泥沙B.称量时,氯化钠与砝码位置放反了C.配制溶液时烧杯先用少量蒸馏水润洗D.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27.(2025八上·黄岩期末)探究小组针对潜水艇的制作,开展项目化学习。【项目设计】利用硬质塑料瓶制作潜水艇模型,相邻两舱之间密封不连通,水舱与注射器通过塑料软管相连,推拉注射器活塞可以实现潜水器的浮沉,模型如图甲。【产品检测】(1)为使潜水艇模型完成从B到A的上浮过程(图乙),小组同学的操作是 (填“向外拉动”或“向内推动”)注射器活塞,从而排出水舱内的水,实现上浮;(2)若某潜水艇模型的总体积是,所用材料的总质量是0.5kg。要实现模型下沉,水舱内水量至少达到多少千克?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3)下表是项目小组制定的评价表:自制潜水艇评价量表级别 内容 优秀 合格 待改进功能仓分区设计 生活舱和水舱独立分开,生活舱不进水,且生活舱较大 生活舱和水舱独立分开,生活舱不进水 生活舱和水舱未独立分开浮沉情况 潜水艇能顺利实现下潜、上浮、悬浮、漂浮 潜水艇能下潜、上浮、悬浮、漂浮,但较困难 潜水艇不能实现下潜、上浮、漂浮项目小组对某潜水艇模型测试时发现:注射器活塞推到最左端时,潜水艇模型位于水槽底部。请你根据测试结果,对照量表内容,对“浮沉情况”这一指标级别进行评价 。四、综合题(每题8分,共40分)28.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Q点的含义是 。(2)要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3)甲中含少量乙时,可通过 的方法提纯甲。(4)t2℃时,将35 g甲加入50g 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g。29.2024年浙江受到超强台风“康妮”的影响,部分地区出现大雨和暴雨。(1)如图所示,下列数字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② ;⑤ 。(2)台风可以将海洋上的水汽带到陆地,该过程是 (填名称)环节。(3)下列水循环的环节中,主要以地心引力作为动力的是____(多选,填字母)。A.下渗 B.降水 C.蒸发 D.植物蒸腾(4)当台风来临时,下列行为正确的是____(多选,填字母)。A.转移海岛人员 B.躲到广告牌下避风C.外出的大船继续作业 D.将阳台上的盆栽搬入屋内30.如图所示,一物体从a 处下落掉入水中,进入水中后(b处为物体恰好完全进入水中的位置)继续往下运动,在c 处时物体的速度减为0。已知物体的重力为6 N,体积为1× g取10 N/ kg)(1)物体在b 处所受的浮力为 。(2)物体在b 处受到的浮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c 处受到的浮力。(3)在方框内画出物体在c 处时所受力的示意图。(4)物体最终会处于 (填“漂浮”“悬浮”或“沉底”)状态,此时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为 N。31.(2025·温州模拟)制作豆腐主要有黄豆磨浆、分离渣浆、煮沸豆浆、点卤凝固等步骤。据此回答:(1)上述工艺流程中,黄豆磨浆属于 变化;其中分离渣浆就是把豆渣从豆浆中分离,此过程与下图 过程的原理相同。(2)豆浆煮开,稍冷却后再用浓度为30%的盐卤溶液进行点浆。小温提前准备了6kg的干黄豆制作豆腐,已知1kg的干黄豆需用盐卤固体10g,则需要多少克的水才能配制出符合点浆的盐卤溶液?32.(2024八上·嵊州期中)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1)如图甲所示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各序号表示水循环中相应的环节,其中③表示 。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南水北调工程是对水循环环节中的 (选填序号)施加影响。(2)如图乙是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分布规律是 。(3)想要了解工厂排放的废水对河流水质的影响,需要进行对照比较,如图丙所示的7个可能的水样采集点(箭头表示水流方向),其中最重要的采集点是 (选填字母)。A.②⑤⑥⑦ B.①②⑤⑦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⑦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解答】A、图中⑦是湖水蒸发,台风发生时过程⑦也在进行,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B、台风中携带的水汽主要来自过程①海水蒸发,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C、台风带来的降水有利于缓解夏季旱情,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D、台风带来的降水会使过程⑤地表径流中的流量增加,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答案】D【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30℃时,NH4Cl的溶解度为41.4g/100g水,KNO3的溶解度为45.8g/100g水,确定30℃时,50g水能溶解的质量,进而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A.30℃时,NH4Cl的溶解度为41.4g/100g水,则3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7gNH4Cl,溶液达到饱和状态;30℃时,KNO3的溶解度为45.8g/100g水,则3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2.9gKNO3,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盐A是NH4Cl,盐B是KNO3,故A正确不合题意;B.①中加足量的水可使未溶的盐A溶解,故B正确不合题意;C.30℃时,KNO3的溶解度为45.8g/100g水,则3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2.9gKNO3,则②中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不合题意;D.②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3.【答案】D【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解析】【分析】 浮力与升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不同的物体升空的原理也不尽相同,利用空气浮力升空的物体其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浮力大于重力才能升空。【解答】 ABC.升空的热气球、孔明灯、气艇,里面所充热空气或氦气的密度都小于空气的密度,气球受浮力作用而上升,故ABC不符合题意。D.火箭利用喷出的燃气的反作用力升空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4.【答案】C【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1)蒸发是通过加热使溶剂挥发,溶质结晶析出的过程。在粗盐提纯蒸发操作中,要控制好停止加热的时机,以防止过度蒸发。(2)如果停止加热过早,溶液中还残留较多溶剂,得到的晶体可能不纯,且后续处理较麻烦 。(3)若停止加热过晚,晶体可能因持续加热而飞溅,还可能导致晶体分解或失去结晶水等情况 。(4)正确的操作是利用余热将剩余少量溶剂蒸干。【解答】A、底部无晶体析出时就熄灭酒精灯,溶液中大部分溶剂还未蒸发,无法得到粗盐晶体,故该选项错误。B、底部有少量晶体析出时熄灭酒精灯,剩余溶剂较多,不能有效提纯粗盐,故该选项错误。C、当晶体大量析出,表面湿润时,利用酒精灯加热后的余热可将剩余少量溶剂蒸干,能较好地完成粗盐提纯且避免晶体飞溅等问题,故该选项正确。D、晶体全部析出且表面干燥时才熄灭酒精灯,说明加热过度,可能导致晶体飞溅或其他不良后果,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5.【答案】A【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资源的分布【解析】【分析】(1)地球表面约 71% 被水覆盖,但淡水仅占全球水储量的 2.53%,且大部分淡水以冰川等形式存在,难以利用,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同时,不同大洲淡水资源总量和人口数量不同,会影响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2)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包括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水等。【解答】A、亚洲淡水资源总量虽多,但亚洲人口数量也最多,从人均角度看,存在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故该选项错误。B、亚洲人口数量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远高于其淡水资源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所以亚洲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最少,故该选项正确。C、由图甲可知,地球上海水占 96.53%,海水含盐量很高,故该选项正确。D、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水等,故该选项正确。故答案为:A。 6.【答案】A【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下潜、悬浮和上浮的,结合这个特点来对此题的模型进行分析。【解答】 当潜艇模型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受浮力不变,因此模型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潜艇的重力来实现的;A.当潜水艇从A到B时,即由漂浮到悬浮,需要增加潜水艇的重力,所以向外拉活塞,使潜水艇内部的气压减小,水就进入潜水艇,故A正确;B.当潜水艇从B到C时,即都悬浮,由于液体的密度不变,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知浮力不变,故B错误;C.当潜水艇从C到D时,即由沉底到悬浮,由于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沉底时浮力小于重力,且由C到D时,潜水艇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液体的密度不变,则浮力不变,所以需要潜水艇的重力变小,故C错误;D.当潜水艇从D到A时,即由沉底到漂浮,由于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根据F浮=ρ液gV排知潜水艇的浮力变小,故D错误。故选A。7.【答案】D【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AB.糖水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则浓度越大,那么甜度越大;CD.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即温度越高,则速度越快。【解答】AB.根据题意可知,热开水和凉开水的质量相同,加入相同质量的蔗糖,搅拌后发现蔗糖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甲的糖水和乙的糖水一样甜,故AB不符合题意;CD.蔗糖在热开水中溶化比在凉开水中快,那么乙完全溶解所需时间比甲长,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8.【答案】D【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大小的计算【解析】【分析】物体静止,受力平衡,重力竖直向下,浮力和拉力竖直向上,可知浮力等于重力减去拉力。【解答】金属块的重力为 10 N,将金属块浸入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 N,此时金属块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由称重法可知,此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 10 N-7 N=3 N。故答案为:D。9.【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分析】要注意变量的控制,注意要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Ⅰ和Ⅱ对比,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故选项说法正确。B、Ⅱ和Ⅳ对比,汽油不能溶解高锰酸钾,却能溶解碘,故选项说法正确。C、Ⅱ和Ⅲ对比,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均不同,不能得出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D、Ⅲ和Ⅳ对比,高锰酸钾易溶于水,难溶于汽油,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10.【答案】D【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下沉。在气体质量一定时,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解答】 A.药瓶上浮时,由浮沉条件可知,所受重力小于浮力,故A错误;B.制作“浮沉子”时,水筒内不能装满水,否则药瓶不能进水或排水,不能实现在水中的浮沉,故B错误;CD.挤压橡皮膜,筒内空气被压缩,将压强传递给水,水被压入小瓶中,将瓶体中的空气压缩,这时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它的重力增加,大于它受到的浮力,药瓶会下沉,故D正确,C错误。故选D。11.【答案】D【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解析】【分析】根据科学家用石墨烯膜制成的“筛子”,可以筛掉盐类物质,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筛掉”氯化钠后的海水,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A错误。B、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能除去海水的盐,该过程可应用于海水淡化,故B正确;C、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实现了氯化钠和水的分离,“筛掉”氯化钠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故D正确;故答案为:A。12.【答案】B【知识点】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解析】【分析】节约用水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是不浪费水;第二是提高水的利用率。【解答】 A.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破坏环境和水源,故A正确不合题意;B.开大水龙头会浪费水资源,故B错误符合题意;C.植树造林和保护绿色植物都能保护水资源,故C正确不合题意;D.养猪场既能污染环境又能污染水资源,因此不能建在水源处或生活区修建养猪场,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13.【答案】D【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分析】根据常温下进行各组对比实验,结合控制变量法,分析溶质、溶剂对溶解性的影响,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 A.对比实验①和②,为0.5g碘在不同体积的溶剂中的溶解情况,由于溶剂的体积不同,无法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故A错误;B.对比实验①和③,为0.5g碘在不同体积的水中的溶解情况,由于水的体积不同,无法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里的溶解性,故B错误;C.对比实验②和④,分别为1g碘、0.5g高锰酸钾在5mL汽油中的溶解情况,由于溶质的质量不同,无法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里的溶解性,故C错误;D.对比实验③和④,分别为0.5g碘、高锰酸钾在5mL汽油中的溶解情况,溶质质量、溶剂体积均相同,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故D正确故选D。14.【答案】D【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根据物体沉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甲和乙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两个物体都浸没在同一液体中,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甲受到的浮力等于乙受到的浮力;根据题意可知,细线处于绷紧状态,甲受到浮力等于甲的重力和拉力之和,乙受到重力等于乙的浮力和拉力之和,如果将细线剪断,则甲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乙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则甲将上浮甲将漂浮在液面上,乙会下沉,根据浮沉条件知:甲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故选D。15.【答案】B【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据图像可知,所配制溶液质量分数偏大,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A、所用硝酸钾固体中含有水分,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B、量筒量水时俯视刻度线,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正确。C、硝酸钾固体溶解前所用烧杯内有水,会造成实际取用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D、称量固体硝酸钾时天平指针略向右倾斜,说明硝酸钾的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不符合图像情况,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16.【答案】40【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固体溶解度指的是某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解答】蒸发掉15克水(部分)后,析出2克晶体(无结晶水),向原溶液投入5克该晶体后,溶液中还剩下1克未溶解,即15g水中溶解4g+2g=6g晶体恰好饱和,则溶解度为,解得s=40g。17.【答案】(1)饱和(2)冷却热饱和溶液【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结晶的原理及方法【解析】【分析】(1)溶解度,符号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2)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通常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式获得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通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式获得晶体。【解答】(1)在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110g"硝酸钾,60℃时,在100g水中加入120g 硝酸钾,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大于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硝酸钾不能全部溶解,可知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为 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2)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如果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要提纯硝酸钾,可先将样品配制成溶液,再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更高纯度的硝酸钾。故答案为:(1)饱和(2)冷却热饱和溶液。18.【答案】固;【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解析】【分析】地球上的水以海洋水为主,人类可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解答】C代表淡水资源,其中C1占主要,因此C1是冰川水,以固态形式存在;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只占淡水资源总体中极小的一部分,对应的是C3。19.【答案】(1)汽油(2)大【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分析】(1)由固体和液体组成的溶液,固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2)溶解的碘越多,则溶液颜色越深,据此分析解答。【解答】 (1)由图中实验可知,碘能溶于水形成淡黄色溶液,加入2g汽油振荡后,静置,上层形成紫红色溶液,紫红色溶液是碘溶于汽油形成的,则图丙中上层溶液的溶剂是汽油。(2)根据图片可知,碘在汽油中的颜色比在水中更深,说明汽油中溶解的多,那么可得出的结论是: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大。20.【答案】3×109;等于;大于【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即可求出远洋轮船此时受到的浮力;当该远洋轮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根据漂浮条件即可判断受到的浮力关系;由载重线知道排开海水的体积的大小关系,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海水密度的大小关系。【解答】 若此远洋轮船在海面航行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G排=m排g=3×108kg×10N/kg=3×109N;当该远洋轮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因为轮船漂浮,所以轮船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轮船受到的重力G,即:F1=F2;标有W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的是印度洋“载重线”,由图可知北大西洋“载重线”在下方,则轮船排开海水的体积:V排1<V排2,即轮船在北大西洋航行时V排较小,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北大西洋的海水密度大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即:ρ1>ρ2。21.【答案】(1)B(2)蒸发结晶;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3)降温;减小【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与分子变化: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隔等发生改变。海水淡化是水的状态等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2)结晶方法及溶解度影响:结晶方法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通过蒸发溶剂使溶质结晶析出;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通过降低温度使溶质结晶析出 。(3)溶解度、浮力与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木块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溶质质量分数与溶液密度相关,溶解度变化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1)水蒸发、水蒸气冷却液化的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B;(2)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利用的是蒸发结晶的原理;(3)木块漂浮,所以F浮=ρgV排,观察图象可知,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说明液体的密度变小,溶解的溶质减少;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采取降温的方法,降温后硝酸钾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溶解的溶质减少,溶液的密度减小,可使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随温度的改变,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小,则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减小。(1)水蒸发、水蒸气冷却液化的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B;(2)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利用的是蒸发结晶的原理;(3)木块漂浮,所以F浮=ρgV排,观察图象可知,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说明液体的密度变小,溶解的溶质减少;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采取降温的方法,降温后硝酸钾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溶解的溶质减少,溶液的密度减小,可使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随温度的改变,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小,则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减小。22.【答案】(1)(2)上升【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根据冰的受力状况,由阿基米德原理求出冰在不同情况时所排开水的体积,从而比较水面的高度变化;(2)根据冰在水中的受力状况,分析冰在未熔化和熔化至浮于水面时的受力情况,比较不同情况排开水的体积,据此解题。【解答】 (1)由题意可知,图甲中冰块受到了容器底的支持力,且冰块静止,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浮甲+F支=G冰,所以图甲中冰块受到的浮力:F甲=G冰-F支,图乙中冰自由在水中时,处于漂浮状态,此时冰块受到的浮力为:F乙=G冰,图丙中冰块系上轻质绳子,绳子绷紧时,冰块还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则冰块受到的浮力为:F丙=G冰+F拉,所以F丙>F乙>F甲;(2)由题可知,图甲中,冰熔化前,F浮+F支=G冰,则F浮=ρ水V排g<G冰,-------①冰化水后,G冰=G冰化水,即:G冰=ρ冰V冰g=ρ水V冰化水g,------②由①②可得:ρ水V排g<ρ水V冰化水g,则V排<V冰化水,即:冰熔化为水的体积大于排开水的体积,所以冰熔化后,水面将上升。23.【答案】(1)溶剂的种类对固体溶解性的影响(2)6.9(3)>(4)小胡;根据AC两组实验数据可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相同质量的溶剂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是相等的(合理即可)【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 (1)根据第一组实验中只有溶剂不同,其它条件都是相同的,进行分析。(2)根据烧杯的质量和水的质量不会改变,所以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溶解了硝酸钾的质量为3.1g,进行分析。(3)根据20℃时,在10g水中最多溶解3.6g食盐,而最多溶解3.1g硝酸钾,进行分析。(4)根据AC两组实验数据可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相同质量的溶剂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是相等的进行分析。【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AB实验中,只有溶剂的种类不同,所以实验研究的问题是:溶剂的种类对固体溶解性的影响;(2)根据题意可知,由于烧杯的质量和水的质量不会改变,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溶解了硝酸钾的质量为3.1g,即没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10g-3.1g=6.9g,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量为m1g;过滤后称量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g;则m1-m2=6.9g;(3)根据表格CD可知,时,在10g水中最多溶解3.6g食盐,而最多溶解3.1g硝酸钾,所以时食盐的溶解能力大于硝酸钾的溶解能力;(4)根据AC数据可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相同质量的溶剂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是相等的(合理即可)或者A组和C组实验换算后都是10克水最多溶解硝酸钾3.1克,溶解性大小相同,因此我认为小姚的说法不对。(1)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在第一组实验中只有溶剂不同,其它条件都是相同的,所以实验研究的问题是:溶剂的种类对固体溶解性的影响;(2)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量为m1g;而过滤后,称量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g;由于烧杯的质量和水的质量不会改变,所以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溶解了硝酸钾的质量为3.1g,即没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10g-3.1g=6.9g,从而可以知道m1-m2=6.9g;(3)由CD两组数据可知,时,在10g水中最多溶解3.6g食盐,而最多溶解3.1g硝酸钾,所以时食盐的溶解能力大于硝酸钾的溶解能力;(4)我支持小胡的观点,理由是:根据AC两组实验数据可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相同质量的溶剂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是相等的(合理即可)或者A组和C组实验换算后都是10克水最多溶解硝酸钾3.1克,溶解性大小相同。24.【答案】(1)①③④②(2)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3)向左盘添加精盐,直至天平平衡(4)A【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 (1)根据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粗盐提纯是将粗盐中含有的泥沙等不溶物除去,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操作②是蒸发操作,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称量精盐时发现指针偏向右侧,说明试剂质量小于砝码质量,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1)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氯化钠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氯化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能得到精盐,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③④②。(2)操作②是蒸发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3)称量精盐时发现指针偏向右侧,说明试剂质量小于砝码质量,说明试剂的质量小于砝码的质量,故应进行的操作是继续向左盘添加精盐,直至天平平衡。(4)A.精盐固体中仍有少量泥沙,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A符合题意;B.称量精盐时,用了生锈的砝码,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大,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B不合题意;C.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不合题意;D.将称量好的精盐转移到烧杯中时,纸上有残留,会造成实际取用的溶质的质量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D符合题意。故选AD。25.【答案】(1)15 ℃(2)C(3)液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4)【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由题知,当小球悬浮时,挂牌温度与液体温度相等,据此判断出小球c对应的温度;(2)液体温度从15℃升高到23℃过程中,b球由漂浮变为悬浮,再下沉,且b球的重力不变,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b球受到浮力的变化,据此判断图像;(3)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液体温度升高时b球受到浮力的变化以及V排的变化,再根据F浮=ρ液gV排分析液体密度的变化,从而可知液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4)根据(3)的结论,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进行推测。【解答】 (1)图1中环境温度(即液体温度)为15℃,且小球c悬浮,由题知,当小球悬浮时,挂牌温度与液体温度相等,所以小球c对应的温度应标记为15℃;(2)由图可知,液体温度从15℃升高到23℃过程中,b球由漂浮变为悬浮,再下沉,且b球的重力不变,由浮沉条件可知b球的浮力先不变,再减小,故C图符合题意;(3)当液体温度升高时,小球b先漂浮,再悬浮,这一过程中b球的浮力不变,但浸入液体中的体积逐渐增大,由F浮=ρ液gV排可知液体的密度变小;b球由悬浮到沉底过程中,根据浮沉条件可知其受到的浮力减小,但浸没后V排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液体的密度变小,所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液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4)由(3)可知,液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环境温度为23℃时,小球a悬浮,则当环境温度升高为25℃时,液体密度变小,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小球a所受浮力变小,浮力小于其重力,所以小球a应沉底,此时b、c两球也是沉底的,如下图所示:。26.【答案】(1)④①②③⑤(2)8;42;0~50;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3)①④(4)A;B;C【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来分析解答;(2)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来分析解答;根据选取量筒的原则以及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来分析解答;(3)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来分析解答;(4)根据溶质偏小或溶剂偏大会导致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小来分析解答;【解答】(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故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④①②③⑤;(2)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6%=8g,则所需水的质量为50g-8g=42g(合42mL),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用量筒量取42mL水,应选择50mL的量筒,溶解操作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3)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①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试剂位置放反了,试剂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在桌面上,图④中瓶塞正放,故配制过程,操作不正确的是①④;(4)A、氯化钠固体不纯,会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从而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小,故A符合题意;B、溶解时烧杯内有水珠,会使溶剂的质量偏多,配制成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故B符合题意;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从而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小,故C符合题意;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影响溶液的浓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C;27.【答案】(1)向内推动(2)潜水艇模型完全浸没后受到的浮力为:,潜水艇模型的重力为:,要实现模型下沉,潜水艇模型受到的浮力至少等于物体的总重力,水舱内水量的重力为:,水舱内水的质量为:。(3)注射器活塞推到最左端时,潜水艇位于水槽底部,此时重力最小,说明不能实现上浮,则该潜水艇的浮沉情况评价级别是待改进。【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为实现潜水艇的上浮,小组同学的操作是:推动活塞,向潜水艇打气,排出水舱内的水,潜水艇浮力大于重力时实现上浮。(2)要使潜水器实现在水中的悬浮,则浮力应等于潜水器的总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出潜水器悬浮时受到的浮力;材料的总质量为0.5kg,根据G=mg得出材料的总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需注入水的体积;(3)注射器活塞推到最左端时,潜水艇位于水槽底部,说明不能实现上浮,此时重力最小,则该潜水艇的浮沉情况评价级别是待改进。【解答】(1)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沉的,因此未实现上浮,应减小自身重力向内推动注射器活塞,从而排出水舱内的水。(2)潜水艇模型完全浸没后受到的浮力为:,潜水艇模型的重力为:,要实现模型下沉,潜水艇模型受到的浮力至少等于物体的总重力,水舱内水量的重力为:,水舱内水的质量为:。(3)注射器活塞推到最左端时,潜水艇位于水槽底部,此时重力最小,说明不能实现上浮,则该潜水艇的浮沉情况评价级别是待改进。(1)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沉的,因此未实现上浮,应减小自身重力向内推动注射器活塞,从而排出水舱内的水。(2)潜水艇模型完全浸没后受到的浮力为:,潜水艇模型的重力为:,要实现模型下沉,潜水艇模型受到的浮力至少等于物体的总重力,水舱内水量的重力为:,水舱内水的质量为:。(3)注射器活塞推到最左端时,潜水艇位于水槽底部,此时重力最小,说明不能实现上浮,则该潜水艇的浮沉情况评价级别是待改进。28.【答案】(1)t1℃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恒温蒸发溶剂、将其升温、或继续加丙(3)冷却热饱和溶液(4)80【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原理及方法【解析】【分析】(1)(4)固体溶解度指的是某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2)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式:改变温度、继续加溶质,蒸发溶剂。(3)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通常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式获得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通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式获得晶体。【解答】(1)Q点甲和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说明此温度下,甲和丙的溶解度相同。(2)由图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要让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通过将其升温、或继续加丙或恒温蒸发溶剂等方式来实现。(3)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可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式提纯甲。(4)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60g甲,则在50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的质量为30g,可知甲溶液的质量为:30g+50g=80g。29.【答案】(1)蒸发;地表径流(2)水汽输送(3)A;B(4)A;D【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1)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2)水循环分为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的海上内循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海陆间水循环、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的内陆循环等。(3)影响水循环的环节中,提供动力的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4)躲避台风要到密闭的房间,关紧门窗。【解答】(1)如图所示,下列数字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②由湖泊指向高空,是蒸发;⑤由地球表面指向海洋,是地表径流。(2)台风将海洋上的水汽带到陆地,该过程是水汽输送环节。(3)受地心引力作用的影响,物体应该向下移动,所以主要以地心引力作为动力的是下渗和降水,故AB正确。蒸发和植物蒸腾的箭头指向高空,与重力方向相反,故CD错误。故答案为:AB。(4)A.台风来临前,转移海岛人员有利于躲避台风造成方危害,故正确。B.台风有可能将广告牌吹倒,躲到广告牌下避风有可能被砸伤,故错误。C.外出的大船继续作业有可能导致船翻人亡,故错误。D.将阳台上的盆栽搬入屋内防止砸伤人,故正确。故答案为:AD。30.【答案】(1)10 N(2)等于(3)(4)漂浮;6【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力的大小;(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定浮力的大小变化;(3)根据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重力的大小作图;(4)根据浮沉条件判定物体的最终状态和浮力的大小。【解答】 (1)b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1×10-3m3=10N;(2)物体在b处时和c处时,液体的密度不变,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可知,受到的浮力相等;(3)在c处时,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浮力要大于重力,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4)由于浮力大于重力,所以物体最终会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即浮力为6N。31.【答案】(1)物理;C(2)已知1kg的干黄豆需用盐卤固体10g,6kg的干黄豆制作豆腐需用盐卤固体的质量:6×10g=60g;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则:x=140g,答:需要140克的水才能配制出符合点浆的盐卤溶液。【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变化类型的划分方法,以及固液分离的操作进行分析;(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1)在制豆腐工艺流程中,磨浆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用过滤的方法将豆腐与水分离。故答案为:C;(1)在制豆腐工艺流程中,磨浆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用过滤的方法将豆腐与水分离,故选C;(2)见答案。32.【答案】水汽输送;⑤;南多北少;B【知识点】水循环;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解析】【分析】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随着气流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的水,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汇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运动称为海陆间水循环。据题干中信息解答。【解答】(1)图中①④表示降水,②是蒸发,③是水汽输送,⑤是地表径流,⑥是地下径流。“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⑤地表径流环节。(2)读图可知,该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北纬40°附近最少,低纬度地区较多,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少。(3)根据图中7个可能的水样采集点,应该在水未被污染之前①水样采集,在化工厂排放的废水的流向经过②分支成③和④,因此在②处水样采集即可,再根据水的流经途径⑤和⑦进行水样采集,因为⑥和⑤处相同,没有必要,因此,其中最重要的采集点应该是①②⑤⑦。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第4章 水与人类 章末复习 基础巩固卷(学生版).docx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第4章 水与人类 章末复习 基础巩固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