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第一~四单元期中练习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进阶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第一~四单元期中练习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进阶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第一~四单元期中练习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李明看到平放在图书角的一摞书歪了,就把它们摆放整齐(如图),这个过程中书的体积(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无法比较
2.观察下图,四位同学提出了自己想法,( )的想法是错的。
甲:长与宽的比是3∶2 乙:宽是长的 丙:宽比长短 丁:长比宽长
A.甲 B.乙 C.丙 D.丁
3.张叔叔要用铁丝做一个长8分米、宽5分米、高6分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 )分米铁丝。
A.40 B.76 C.236 D.240
4.下面第( )幅图可能是这个正方体的展开图。
A. B. C. D.
5.一个比的比值是,如果把它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2,这时比值是( )。
A.乘2 B.乘4 C.不变
6.合唱团人数在80~100之间,男、女人数的比是14∶15,则合唱团有( )人。
A.84 B.87 C.91 D.94
7.4位同学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了对“”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有( )个。
A.1 B.2 C.3 D.4
8.用一根长100厘米的绳子围成一个长方形,使长与宽的比是7∶3。这个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
A.15 B.30 C.35 D.70
9.有甲、乙两堆货物,从甲堆运走,从乙堆运走,两堆剩下的货物质量相等。原来两堆货物相比,( )。
A.甲堆多 B.乙堆多 C.一样多 D.无法确定
10.下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数,且相对的两个面上的数互为倒数,那么ab=( )。
A. B. C. D.
11.甲、乙、丙三根不同的鱼竿,甲与乙的长度之比是6∶5,如果将甲鱼竿的浸入河水里,将丙鱼竿的一部分浸入河水里,甲与丙浸入河水里的长度之比是5∶4,未浸入河水里的那部分鱼竿一样长,则乙、丙两根鱼竿的长度之比是( )。
A.6∶5 B.24∶25 C.13∶15 D.25∶26
二、填空题
12.除以7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的( )是多少。
13.某小学体育组购买了1个篮球和8个足球,正好用去480元。足球的单价是篮球的,每个足球( )元,每个篮球( )元。
14.6.07立方米=( )立方分米 时=( )分
3.2平方米=( )平方分米 1600立方厘米=( )毫升=( )升
15.根据“排球的价格是篮球的”这个条件,把下面的数量关系补充完整。( )的价格( )的价格。
16.《庄子·天下篇》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说: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取不完。照这样推算,前三天一共截取了这根木棍的( )。
17.“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据了解,这一天南京白昼与夜的比是,该地区白昼有( )小时,黑夜有( )小时。
18.李师傅小时织米长的毯子,照这样计算,1小时织( )米,小时织( )米。
19.把一个表面涂上颜色的正方体,每条棱平均分成若干份,切成64个相等的小正方体。在这些小正方体中,3面涂色的有( )个,1面涂色的有( )个。
三、判断题
20.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的立体图形不是长方体就是正方体。( )
21.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12平方厘米,高2分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为24立方厘米。( )
22.如图,1号面与6号面相对。( )
23.可以看成分数,也可以看作一个比,还可以看作一个比值。( )
24.8∶15的前项加8,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要加8。( )
25.已知m>0,如果×m<m(ab两数都大于0),则a>b。( )
四、计算题
26.化简下面各数,并求出最后一题的比值。
时∶15分=
27.看图列式计算。
28.计算下面各题。

五、改错题
29.一堆煤有24吨,运走了吨,还剩下这堆煤的。( )
理由或更正: 。
六、解答题
30.儿童负重最好不要超过自身体重的,小明的体重是36千克,书包重6千克。小明的书包有没有超重?
31.有趣的测量。
(1)动手操作:数一数,填一填。
(2)归纳总结:它们度量的道理是( )(填“相同”或“不同”)的,都是度量单位的累加。
32.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这是中国航天员第九次太空远征。人在月球上受的重力大约是在地球上的,在火星上受到的重力大约是月球上的。如果乐乐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是378牛,他在火星上受到的重力大约是多少牛?(“牛”是力的单位简称)
33.李大叔家挖了一个长方体的蓄水池,从里面量长3.5米,宽2米,深1.5米。
(1)这个蓄水池占地多少平方米?
(2)如果蓄水池里有8.4吨水。那么这个蓄水池的水深是多少米?(每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吨)
(3)如果给蓄水池的四周和底部贴上边长1分米的瓷砖,那么需要多少块瓷砖?
34.2020年5月17日,云南省宣布,鲁甸县等31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根据统计,2015年中央投入云南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约是48亿元,2019年投入云南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比2015年多。请你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35.在长方形中涂色表示它的,再画斜线表示与的乘积,完成填空。
×=( )
36.下图表示配制一种混凝土所用材料的份数。
(1)这种混凝土的三种材料是按怎样的比配制的?
(2)要配制120吨这样的混凝土,三种材料各需要多少吨?
(3)如果这三种材料各有18吨,配制这种混凝土,当黄沙全部用完时,水泥还剩多少吨?石子已经增加了多少吨?
37.帆帆家到舅舅家的路程的是上坡路,是下坡路。她从家到舅舅家往返一次共走上坡路千米,帆帆从舅舅家回家时走了多少千米上坡路?
《(进阶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第一~四单元期中练习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B B C B D C A C
题号 11
答案 D
1.A
【分析】根据物体的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可知在摆放笔记本的过程中,笔记本所占空间的大小并未发生改变,进而可知书的体积不变。
【详解】因为李明看到平放在图书角的一摞书歪了,就把它们摆放整齐,这个过程中书的笔记本的形状和大小不变,
所以这个过程中书的体积不变,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立体图形体积的变化规律及体积的定义,掌握体积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2.D
【分析】甲:长与宽的比为2.4米与1.6米的比,化简即可;
乙:用宽1.6米除以2.4米即可求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丙:用长2.4米减去宽1.6米,用求出的值除以长2.4即可求出宽比长短几分之几;
丁:用长2.4米减去宽1.6米,用求出的值除以宽2.6即可求出长比宽长几分之几。
【详解】甲:,即长与宽的比是3∶2,原说法正确;
乙:,即宽是长的,原说法正确;
丙:(米),,即宽比长短,原说法正确;
丁:(米),,即长比宽长,原说法错误。
即甲,乙,丙均正确,丁错误。
故答案为:D
3.B
【分析】由题意可知,求铁丝的长度即是求出长方体的总棱长,根据长方体的总棱长=(长+宽+高)×4,据此代入数值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8+5+6)×4
=19×4
=76(分米)
所以,至少需要76分米铁丝。
故答案为:B
4.B
【分析】根据图形可知,黑色正方形与黑色圆是相邻的两个正方形,由此逐项分析,进行解答。
【详解】
A.,黑色正方形与黑色圆是相对的,不是的展开图;
B.,黑色正方形与黑色圆是相邻的两个正方形,可能是的展开图;
C.,黑色正方形与黑色圆是相对的,不是的展开图;
D.,黑色正方形与黑色圆是相对的,不是的展开图。
幅图可能是这个正方体的展开图。
故答案为:B
5.C
【分析】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比的基本性质,一个比的比值是,如果把它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2,这时比值是,比值不变。
故答案为: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6.B
【分析】根据男、女人数的比是14∶15,可知男、女人数的总份数是14+15=29份,所以合唱团的总人数是29的倍数,又因为合唱团人数在80~100之间,只需找出在80~100之间29的倍数即可。
【详解】由分析得:
14+15=29
在80~100之间29的倍数只有87,所以合唱团有87人。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关键是根据男、女人数比确定合唱团总人数的份数。
7.D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为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分别对4位同学的图示进行分析,据此判断
【详解】图1:把整个图形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3份,阴影部分占4份,用分数表示是;理解正确。
图2:黄丝带占3份,红丝带占4份,红丝带的长度是黄丝带的;理解正确。
图3:把4张饼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张饼;理解正确。
图4:把4米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3份,1份表示4米的。理解正确。
4位同学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了对“”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有4个。
故答案为:D
8.C
【分析】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可得长+宽=100÷2,据此先求出该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因为长与宽的比是7∶3,由此推出长占长与宽的和的,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长与宽的和乘即可求出该长方形的长。
【详解】由分析可得:
100÷2=50(厘米)
50×
=50×
=35(厘米)
故答案为: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先求出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进而把比转化成分数,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即可。
9.A
【分析】甲堆运走,将甲堆看作单位“1”,则剩下甲的1-=;乙堆运走,将乙堆看作单位“1”,则剩下乙的1-=;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可得甲×=乙×;根据乘法算式规律,积相等,一个乘数越大,则另一个乘数越小,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由题意得:
甲×(1-)=乙×(1-)
即甲×=乙×
因为<
所以甲>乙,即甲堆多。
故答案为:A
10.C
【分析】根据正方体展开图11种特征,此图属于正方体展开图的“1-3-2”型,根据特征进行判断相对的面,再根据倒数的含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计算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得:
该展开图中,折成正方体后,“2”和“a”相对,“3”和“c”相对,“1”和“b”相对。
因为“2”和“a”相对,所以2和a互为倒数,则a=;
“1”和“b”相对,所以1和b互为倒数,则b=1;
ab=×1=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总共分四种类型,11种情况,每种情况折成正方体后哪些面相对是有规律的,可自己动手操作一下并且记住规律,同时还要熟练掌握倒数的意义。
11.D
【分析】已知甲与乙的长度之比是6∶5,则乙鱼竿的长度是甲的;
已知甲与丙浸入河水里的长度之比是5∶4,则丙浸入河水里的长度是甲浸入河水里长度的;
将甲鱼竿的浸入河水里,即甲浸入河水里的长度占甲全长的,那么丙浸入河水里的长度占甲全长的的,即×;
已知甲与丙未浸入河水里的那部分鱼竿一样长,因为甲未浸入河水里的长度是全长的1-=,所以丙未浸入河水里的长度也是甲全长的;那么丙鱼竿的长度是甲的(×+);
根据比的意义可写出乙、丙两根鱼竿的长度之比,并化简比。
【详解】乙鱼竿的长度是甲的:6∶5=
丙鱼竿的长度是甲的:
×+(1-)
=+
=+

乙、丙两根鱼竿的长度之比是:

=(×30)∶(×30)
=25∶26
则乙、丙两根鱼竿的长度之比是25∶26。
故答案为:D
【点睛】先把比转化成分数,分析出乙、丙鱼竿的长度占甲鱼竿长度的几分之几是解题的关键,再根据比的意义得出它们的长度之比,并化简比。
12. 7
【分析】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需要用除法计算,则除以7就是把平均分为7份。
根据分数的意义,就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此题一个整体就是,平均分成7份,求每份就是求其中的一份是多少,用分数表示就是。
【详解】平均分用除法计算,则除以7就是把平均分为7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把整体,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就是求的是多少。
即除以7就是把平均分为7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的是多少。
13. 48 96
【分析】足球的单价是篮球的,则篮球的单价×=足球的单价。可以设每个篮球x元,则每个足球元。总价=单价×数量。根据数量关系式:1个篮球的钱+8个足球的钱=480列出方程求出篮球的单价。
【详解】解:设每个篮球x元,每个足球元。
(元)
每个足球48元,每个篮球96元。
14. 6070 18 320 1600 1.6
【分析】单位换算的方法: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乘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小时=60分钟,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据此换算单位即可。
【详解】6.07×1000=6070
×60=18
3.2×100=320
1600÷1000=1.6
6.07立方米=6070立方分米;时=18分;
3.2平方米=320平方分米;1600立方厘米=1600毫升=1.6升。
15. 篮球 排球
【分析】把篮球的价格看作单位“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据此可知,篮球价格×=排球价格。
【详解】根据“排球的价格是篮球的”可得:篮球的价格×=排球价格。
16.
【分析】由于每天截取一半,即第一天截取全长的一半,即;还剩下全长的1-,第二天截取剩下的一半,即的,用×即可求出第二天截取的;由于都截取一半,那么剩下的和截取的是一样长的,剩下的也是全长的×,第三天再截取一半,即截取了××;也就是还剩下全长的××,全长是单位“1”,用1减去剩下的长度占全长的分率即可求出截取的。
【详解】由分析可知:
三天后还剩下全长的××=
1-=
前三天一共截取了这根木棍的。
17. 10 14
【分析】一天一共有24小时,由题意可知,把南京白昼的时间看作5份,黑夜的时间看作7份,则一天的时间就有份,由此可知白昼的时间是一天的,黑夜的时间是一天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分别用一天的时间乘白昼对应的分率及黑夜对应的分率,即可得解。
【详解】白昼:
(小时)
黑夜:
(小时)
该地区白昼有10小时,黑夜有14小时。
18. /
【分析】织的长度÷用的时间=1小时织的米数;1小时织的米数×时间=相应时间织的米数,据此列式计算。
【详解】÷=×=(米)
×=(米)
1小时织米,小时织米。
19. 8 24
【分析】根据题意正方体平均切成了64个小正方体,那么大正方体的棱长是4,分割的正方体中,三面涂色的是顶点8个正方体;
一面涂色的是剩下的外表面的正方体,有[(4-2)×(4-2)×6]个正方体,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个数:8个;
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个数:
(4-2)×(4-2)×6
=2×2×6
=4×6
=24(个)
把一个表面涂上颜色的正方体,每条棱平均分成若干份,切成64个相等的小正方体,在这些小正方体中,3面涂色的有8个,1面涂色的有24个。
【点睛】本题考查涂色的正方体的个数,弄清楚三面、两面和一面被涂色的小正方体分别在长方体的什么位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
【详解】根据立体图形的特征,平行六面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但其面可能是平行四边形而非长方形或正方形,因此不一定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原题结论错误。
【分析】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的立体图形不是长方体就是正方体,该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1.×
【分析】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12平方厘米,高2分米,要求得它的体积,先把2分米化为以厘米作单位的数,2分米=20厘米;再根据V长方体=底面积×高,来计算其体积:12×20。
【详解】2分米=20厘米
12×20=240(立方厘米)
即: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12平方厘米,高2分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为240立方厘米。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易错点在于:不统一单位就开始计算,这也是面积、体积一类题目易犯的错误。
22.×
【分析】题目中的图形合起来是一个正方体,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类型,此图属于2-3-1型;即2号面与4号面是相对的两个面,1号面与5号面是相对的两个面,3号面与6号面是相对的两个面,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得,1号面与5号面相对。所以原题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是通过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求解。
23.√
【分析】可以看成一个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1份;也可以看成一个比,是1∶6的另一种写法,仍然读作1比6;还可以看成比值,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小数、分数或整数。
【详解】由分析可知:
可以看成分数,也可以看作一个比,还可以看作一个比值。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4.×
【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据此解答。
【详解】(8+8)÷8
=16÷8
=2
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乘2,相当于后项加:
15×2-15
=30-15
=15
所以8∶15的前项加8,要使比值不变,后项要加15,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5.√
【分析】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据此解答。
【详解】已知m>0,如果×m<m,则<1,即是一个真分数,所以a>b。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6.9∶14;5∶6;3∶1;3
【分析】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不变;据此化简;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注意单位统一。
【详解】∶
=(×63)∶(×63)
=36∶56
=(36÷4)∶(56÷4)
=9∶14
0.625∶
=∶
=(×8)∶(×8)
=5∶6
时∶15分
时=45分
45∶15
=(45÷15)∶(15÷15)
=3∶1
比值:3÷1=3
27.(只)
【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这个数乘分数。
把蝴蝶的只数看作单位“1”,蜻蜓只数比蝴蝶多蝴蝶只数的,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蝴蝶的只数乘就是蜻蜓比蝴蝶多的只数。
【详解】(只)
则蜻蜓比蝴蝶多15只。
28.;12;
【分析】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详解】








29. × 见详解
【分析】已知一堆煤有24吨,运走了吨,则还剩下(24-)吨;
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出这堆煤的是多少吨;再与还剩下的吨数作比较,得出结论。
【详解】还剩下:24-=23.5(吨)
这堆煤的是:24×=12(吨)
23.5≠12
一堆煤有24吨,运走了吨,所以剩下的不是这堆煤的,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理由或更正:24吨煤运走了吨,剩下23.5吨;而这堆煤的是12吨,所以运走吨后,剩下的不是这堆煤的。
30.小明的书包超重
【分析】把小明的体重看成单位“1”,用乘法求出它的,就是小明可以负重的最多重量,然后与6千克比较即可。
【详解】(千克)
65.4,即书包重量比儿童最多负重要大。
答:小明的书包超重。
31.(1)10;24;24
(2)相同
【分析】(1)第1图,度量单位是1厘米,4条1厘米的线段累加起来是4厘米。
第2图,度量单位是1平方厘米,10个1平方厘米的面累加起来是10平方厘米。
第3图,度量单位是1立方厘米,24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累加起来是24立方厘米。
(2)无论是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它们度量的道理是相同的,都是度量单位的累加。
【详解】(1)10个1平方厘米的面累加起来是10平方厘米。
24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累加起来是24立方厘米。
(2)无论是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它们度量的道理是相同的。
32.28牛
【分析】把乐乐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看作单位“1”,单位“1”已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用乐乐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乘即可求出乐乐在月球上受的重力;把乐乐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看作单位“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用乐乐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乘即可求出他在火星上受到的重力大约是多少牛。
【详解】378××
=63×
=28(牛)
答:他在火星上受到的重力大约是28牛。
【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是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从而解决问题。
33.(1)7平方米
(2)1.2米
(3)2350块
【分析】(1)根据题意,这个蓄水池是一个长方体,求蓄水池的占地面积,就是求这个蓄水池的底面面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代入数据即可计算;
(2)每立方米水重1吨,则8.4吨水的体积是8.4立方米,根据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可知,高=长方体体积÷长÷宽,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3)给蓄水池的四周和底部贴瓷砖,先求这个蓄水池的表面积(不含上面),根据无盖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代入数据计算出表面积;然后计算瓷砖的面积;最后用表面积除以瓷砖面积,即可求出瓷砖数量,注意统一单位;
据此解答。
【详解】(1)3.5×2=7(平方米)
答:这个蓄水池占地7平方米。
(2)8.4吨水的体积是8.4立方米。
8.4÷3.5÷2
=2.4÷2
=1.2(米)
答:蓄水池的水深是1.2米。
(3)1分米=0.1米
[3.5×2+(3.5×1.5+2×1.5)×2]÷(0.1×0.1)
=[7+(5.25+3)×2]÷0.01
=[7+8.25×2]÷0.01
=[7+16.5]÷0.01
=23.5÷0.01
=2350(块)
答:需要2350块瓷砖。
34.见解析(答案不唯一)
【分析】答案不唯一。提出的问题是:2019年投入云南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比2015年多多少亿元?把2015年中央投入云南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数看作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解答。
【详解】019年投入云南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比2015年多多少亿元?(答案不唯一)
48×=80(亿元)
答:2019年投入云南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比2015年多80亿元。
【点睛】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弄清提供的数据在题中的含义,再根据提供的数据提出相应的问题并解答。
35.图形见详解;
【分析】把这个长方形面积看作单位“1”,先把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就是其中的2份,即涂其中的2份即可;再把这2份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就是其中的4份,即这4份画斜线;再根据分数乘分数:用两个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两个分数的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如图所示:
×=
36.(1)2∶3∶5
(2)水泥24吨;黄沙36吨;石子60吨
(3)水泥6吨;石子12吨
【分析】(1)观察图形可知,水泥有2份,黄沙有3份,石子有5份,据此得出混凝土的三种材料的比。
(2)要配制120吨这样的混凝土,由上一题可知水泥、黄沙、石子的质量比是2∶3∶5,那么水泥、黄沙、石子的质量分别占混凝土总质量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分别求出三种材料各自的吨数。
(3)如果这三种材料各有18吨,配制这种混凝土,当黄沙全部用完时,即黄沙用了18吨,根据水泥、黄沙、石子的质量比是2∶3∶5,可知黄沙占3份,用黄沙的吨数除以3,求出一份数,再用一份数分别乘水泥、石子的份数,求出需要水泥、石子的吨数,再用减法求出水泥还剩的吨数和石子增加的吨数。
【详解】(1)水泥∶黄沙∶石子=2∶3∶5
答:这种混凝土的三种材料水泥、黄沙、石子按2∶3∶5的比配制的。
(2)水泥:120×
=120×
=24(吨)
黄沙:120×
=120×
=36(吨)
石子:120×
=120×
=60(吨)
答:需要水泥24吨、黄沙36吨、石子60吨。
(3)一份数:18÷3=6(吨)
需要水泥:6×2=12(吨)
需要石子:6×5=30(吨)
剩下水泥:18-12=6(吨)
增加石子:30-18=12(吨)
答:水泥还剩下6吨,石子已经增加了12吨。
37.千米
【分析】帆帆家到舅舅家的路程的是上坡路,是下坡路。去的时候的上坡路就是回来时候的下坡路,去的时候的下坡路就是回来时候的上坡路,因此帆帆从舅舅家回家时是上坡路,是下坡路。+=1,则往返一次,共走的上、下坡路均为一个全程,为千米。所以帆帆从舅舅家回家时走的上坡路为×,计算即可。
【详解】×=(千米)
答:帆帆从舅舅家回家时走了千米上坡路。
【点睛】解题关键是理解往返上坡路的总和等于全程,再根据去时下坡路占比求出返回时的上坡路长度。掌握往返时上下坡的转化规律,就能顺利解决此类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